攝影 蘇大鵬
7月19日,經海關總署批准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北良港海關正式掛牌成立。
北良港海關受大連海關直接領導,轄區口岸坐落於東北亞中心,是北黃海港口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大連市區隔海相望,區位優勢明顯。其轄區包含首批進境糧食指定口岸、年吞吐量超千萬噸的北良港區,全國首家保稅鐵礦混礦作業、擁有東北地區唯一40萬噸礦石專用泊位的礦石碼頭港區,年通過能力7285萬噸、油品儲存能力1750餘萬立方米的新港港區,以及轄區口岸後置監管作業場所,業務涉及中糧集團、中國石油、鞍山鋼鐵、遼港集團等一大批國家、地方重點大型企業。據統計,2018年北良港海關轄區口岸進出口糧食、石油化工產品、鐵礦砂及LNG液化天然氣等貨物總重12815萬噸,貨值282.96億美元,關稅及增值稅合計徵收162.49億元。
開關儀式上,結合轄區大宗散貨貿易特點,北良港海關發布「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十條措施」,提升地區貿易便利化水平。具體如下:一是簡化行政許可辦理流程,實現許可事項「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壓縮「口岸衛生許可證核發」審批時限,取消14項單證遞交;二是嚴格規範經營服務性收費,全面停徵海關行政事業性收費,集中公示收費目錄清單,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三是大力推廣便捷納稅方式,鼓勵進出口企業「自主申報、自行繳稅」、「匯總徵稅」,支持海關稅收保單擔保,推廣稅費電子支付;四是實行全天候一站式服務,推行24小時業務辦理制,實現港口裝卸「零等待」;五是推進大宗散貨「先放後檢」模式,對所有進口礦產品實行「先放後檢」監管模式,探索研究其他品種商品進行推廣;六是推動「網際網路+海關」建設,推行智慧衛生檢疫系統、「無人機+監管」系統,實現全流程、全方位、全覆蓋電子信息化監管;七是推廣「進境糧食檢疫全流程監管」模式,結合「5G智慧港口」建設,在關區範圍內全業務全流程複製推廣,打造「全流程監管」模式升級版;八是繼續擴大開展「保稅混礦」業務,開展不同國別、不同稅號的多礦種混礦業務,以「騰籠換鳥」的思路合理配置場地資源;九是支持開展鐵礦石期貨「保稅交割」,探索保稅混礦與期貨保稅交割業務相結合,設計流程清晰、運行高效的監管通關流程;十是支持開展保稅混油、保稅供油業務,探索出口監管倉、保稅倉「兩倉合一」,建立「一船多供」、「一船多能」供應模式,打造環渤海地區保稅油直供基地。
北良港海關的成立將進一步推動大連乃至整個東北地區的糧食加工、鋼鐵製造、能源化工等產業的發展。
(經濟日報 記者:蘇大鵬 通訊員:林紹傑 史瓊琳 責編: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