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城雙頭佛:流失海外的華夏文明和稀世珍寶,展西夏190年歷史

2020-12-25 鈺姐的書屋

在俄羅斯冬宮,保存著1件非常精緻的被稱為「佛教中絕無僅有稀世珍寶」的雙頭佛。這尊黑水城雙頭佛本是一件屬於我國的珍寶,它的不幸流失讓國內無數專家學者扼腕嘆息。

西夏王國大力提倡佛教,修建很多寺廟和佛塔,並在佛塔內放置了這件形象傳神的泥彩塑雙頭佛,以寄託對佛祖的忠誠信念。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出現了一支由俄羅斯海軍中校科茲洛夫帶領的、經過清政府同意、名義上是俄國地理科考的隊伍,實則是專門搜刮各地珍寶文物。

他們此行目的就是為了西夏傳說中的寶藏。

科茲洛夫帶領隊伍,一口氣挖了30多座西夏佛塔,掠走成捆的西夏經卷、元代至元寶鈔、10多箱佛畫、錢幣、婦女用品,等等,如此這座堪稱「西夏博物館」的地方就這樣遭到強盜的破壞。

宣統元年(1909年),臭名昭著的科茲洛夫再次對黑水城進行強盜式挖掘掠奪,在幹河床大佛塔中找到大量西夏、宋、元不同時期歷史遺物,包括書籍、文書、佛像和繪畫等珍貴文物。

西夏的絕世孤品雙頭佛就在其中,雙頭佛是佛教中絕無僅有的稀世珍品,目前所知的古代雙頭佛像作品,只有黑水城出土的這一件。

同其他被盜國寶一樣,西夏雙頭佛的回歸自然也是希望渺茫,只有盡最大努力與俄方協商「借」俄藏的西夏文物來研究更多的西夏文物並將之傳播開來。

1949年後,我國考古學者對黑水城進行多次科考。

1983-1984年,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後兩次歷時3個多月,對早已千瘡百孔的黑水城做了首次全面發掘考察,一共清理出西夏文獻3000多頁。

但大多已是殘頁,與當年科茲洛夫相比,簡直無法同日而語。

在俄羅斯聖彼德堡,當中國西夏學者第一次站在黑水城被盜文物、文獻面前時,他們的心顫慄了:

這裡的西夏文獻有8000多個編號,不同版本佛經近1000種,還在大量西夏時期雕塑、壁畫、唐卡和繪畫等珍貴文物。

可以想像,當來自故鄉的學者們在俄羅斯守衛警惕的目光中走近這些成就於中華大地上的燦爛文化時,那種揪心酸楚每個人都能感受到。

如此,把俄藏的全部西夏文物整理出版,彌補中國歷史的缺憾,是每一個中國西夏學者的夢想。

1992年,史金波與俄方接洽聯繫出版事宜,於1993年達成合作協議,當時中國學者們只有利用有限時間和難得機遇,完成這件歷史工程。

在前後4次累積1年時間裡,整理出3/4的俄藏黑水文獻,並編輯出版《俄藏黑水城文獻》,這些都是極有價值的精品。

之前在黑水城文物流失到俄羅斯後,沒有人意識到這樣的西夏文價值,俄羅斯人並不知道它們的來龍去脈。

直到1909年俄漢學家伊鳳閣在黑水城文獻中發現了一本古夏文、漢文雙解詞典《番漢合時掌中珠》,它是一本西夏人和漢人相互學習對照語言文字的工具書。

至此,俄羅斯學者才明白,原來科茲洛夫兩次用駱駝馱來的是中國中古時期西夏王朝190年的歷史,確實有些讓人震驚。

當年,作為一代天驕的成吉思汗率領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而唯有西夏,他多次御駕親徵也未能撼動與徵服。

後來蒙古鐵騎橫掃西夏全境,西夏文化近乎消亡,成吉思汗也在徵服西夏後身死。

西夏在歷史上消失近800年,直到黑水城遺址的發現,才慢慢解開這段奇異的歷史。

中華有24史,元代人編修了《宋史》《遼史》,卻獨獨沒有編修西夏史。

幸而,這座湮沒在歷史長河中近千年的遺址-黑水城彌補了歷史的遺憾,讓西夏文明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但文物外流終究還是讓人遺憾。

在科茲洛夫挖掘的書籍中,有譯自漢文典籍的古夏文《論語》《孟子》《孝經》《孫子兵法》《類林》等,也有西夏文編寫的《文海》《音同》《雜字》等字典和辭書,以及我國中古時期唯一保存原件的西夏法典《天盛改舊新定律令》。

還有根據佛經故事雕塑而成的佛教獨一無二稀世珍品雙頭佛,佛經、雕塑、壁畫、唐卡、繪畫等珍貴文物,成就了聖彼德堡博物館世界級大博物館的榮譽。

如今,每一個對西夏感興趣的中國人,要研究這個中國中古時期的西夏王朝,就必須去俄羅斯,因為黑水城出土的近萬件文物,如今全在俄羅斯。

對於每一個走進黑水城和研究西夏歷史的人、任何一個到俄羅斯參觀西夏遺物的中國人來說,黑水城都將成為他們心中永遠的痛。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則刪)

(END)

相關焦點

  • 內蒙古最神秘的網紅景點,義大利人馬可·波羅描繪過的西夏黑水城
    解讀一段塵封往事,歷史的因果便像無邊無際的細網漫漫撒開來,最後仿佛被雲消霧散後的幻覺所籠罩。千百年來,人類藝術基本上是以宗教信仰為中心建立的,發達的工藝裝飾也都是為了表達神的莊嚴。很多年之後,這些物品成為一段歷史的紀念碑,無聲講述著被湮滅的繁華。
  • 大西北之旅 黑水城的考古發現,復活了西夏王朝
    我和「新疆美女」糖果一起登上黑水城城樓,俯瞰黑水城,這所謂的城真的很小,大約幾個足球場那麼大小,一眼就能望盡圍城的土牆。用手觸摸著這至少有50cm厚的牆剁,回望那歷史上的曾經。這就是「絲綢之路」上有著「西夏文明標本」之稱的古城——黑水城。
  • 《鬼吹燈》中的黑水城到底在哪裡?西瓜視頻尋找黑水城的寶藏
    1226年,成吉思汗為了建立新王朝攻入居延,也將當時據守黑水城的西夏黑山威福軍司打敗由此黑水城也成為了元朝的領土,公元1286年,黑水城由於經濟文化都比較發達,人口不斷增加。元世祖忽必烈決定擴建此城,如今我們說的額濟納旗,額濟納三個字,就是党項語當中的黑水城的意思。位於荒漠中的黑水城為什麼會有"水"字?
  • 黑水城遺址下隱藏著怎樣的歷史謎題,它為何突然之間消失無蹤?
    西夏黑水城一直以來都以神秘著稱,在文學作品《鬼吹燈》中,摸金校尉了塵就是在此喪命。在電影《龍門飛甲》中,英雄匪徒們守城多年年,就為一探這六十年才會出現一次的寶藏之城,雖然文學作品內容多是虛構,但真正的黑水城也的確存在過這個世上,它是當時西夏首都興慶府北方重鎮。
  • 《龍嶺迷窟》已更新,神秘的西夏黑水城,你知道它是現實存在的嗎
    在昨晚更新的第7到9集的劇情中,故事進入回憶鷓鴣哨黑水城尋珠探險的情節,新一輪重頭好戲開始,讓觀眾直呼過癮。劇中稱,黑水城在賀蘭山之外,是一塊風水寶地,而在黑水城有通天大佛寺,供著臥佛,比常人大一些,但是比的其他的臥佛又顯得小,安睡於蓮臺上,佛下有墓穴,墓穴有一座原本用來葬人卻被西夏人當成奇珍異寶的「藏寶庫」大殿。
  • 始於西夏、止於大明,懸於河西走廊北地的黑水城還藏著多少秘密?
    元昊為進一步消除後顧之憂,防衛吐蕃和回鶻以及大遼的進犯,1036年,也就是元昊即將稱帝前兩年,便開始向額濟納地區實行移民屯戊,修築黑水城。城池建好之後,又在這裡設置了黑水鎮燕軍司,承擔起守衛西夏北邊的重任。黑水城的修築以及疏浚河渠、引水灌田等六大工程的完成,為實現西夏王國「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的戰略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 消失在沙漠中的古城——黑水城
    「亦集乃」即今稱「額濟納」,均源於西夏語音。1368年元朝覆滅以後,現在內蒙古的部分領地和亦集乃綠洲相鄰的土地曾屬於短命的北元(1370-1402),直到十四世紀末,黑水城毀於明朝的徵伐。所以黑城不僅包含西夏和元代,也部分地包含了北元時期的一段歷史」。黑水城從明代以後,就湮沒在歷史的沙塵中。探險與考察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是國際東方學界對中亞地區積極考察的時代。幾乎每年都有考察團去亞洲。
  • 龍嶺迷窟鷓鴣哨上線 探尋西夏王朝黑水城
    本周將要解鎖新劇情,搬山道人鷓鴣哨將要出場,與了塵大師一起解鎖西夏黑水城探尋雮塵珠。小說中的出現的黑水城曾經是西夏王朝的邊防要塞,位於額濟納河的下遊北岸的荒漠上,距離現在的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鎮政府達來庫布鎮25公裡。黑水城之所以被稱作「黑水」,是因為這裡屬於黑水河流域,黑水河在這裡形成了著名的內陸湖居延海。
  • 鬼吹燈黑水城歷史原型,沙俄盜賊搶走西夏寶物,全力研究遇大難題
    雖然小說內容基本上都是虛構的,但是卻是依託於真實的歷史故事,比如在小說中曾提到的黑水城,此地埋葬有大量的寶藏,但因機關重重,所以許多人都丟掉了性命。黑水城坐落於內蒙古額濟納河下遊的荒漠上,據記載,這座古城始建於西夏時期,曾經是西夏王朝的重要農牧業基地和邊防要塞。
  • 鬼吹燈原型「黑水城」老祖宗留下的東西都被盜了
    黑水城是中國北方民族党項族建立的西夏古都,當時西夏王朝在此黑水鎮燕軍司1226年成吉思汗為了建立新王朝,攻入朝廷。也將 當時據守黑水城的西夏-黑山微服 軍司擊斃,於是,西夏國 向成吉思汗投降 這座古城也成為了元朝的領土。
  • 《鬼吹燈》系列《龍嶺迷窟》中出現的西夏國黑水城真實存在!
    在《鬼吹燈》系列《龍嶺迷窟》中出現鷓鴣哨為尋找雮塵珠涉險與師傅前往西夏國黑水城古墓內尋找雮塵珠,其實,在作者天下霸唱的筆下,這系列小說中所出現的古人物和古遺蹟都是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西夏國黑水城也是,那究竟是怎樣的呢?
  • 額濟納成為居延遺址和黑水城保護基地(圖)
    國外專家相聚額濟納  人民網銀川10月1日電 額濟納成為居延遺址和黑水城保護基地這是日前首次在我國內蒙古額濟納召開的有關黑水城研究國際會議傳出的信息。  額濟納是國內至今惟一沿用古西夏地名的地區,其境內的黑城(也稱黑水城)位於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以南32公裡處,是西夏古都,在西夏歷史上佔有非同尋常的地位,也是迄今絲綢之路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這裡有秦漢時期輝煌的居延文明,西夏時期燦爛的水城文化。
  • 西夏文獻《天盛律令》「回國」出版
    中新社記者 李佩珊 攝   中新社銀川4月30日電 (於翔 李佩珊)記者30日獲悉,由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共同承擔的「中俄西夏學聯合研究項目」新成果——全彩寫真影印線裝《天盛改舊新定律令》近日由甘肅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面世。這是第一本全彩寫真出版的流失海外的西夏文獻,開創了流失海外珍貴古籍「回國」的新形式。
  • 歷史上的西夏並非如今的寧夏
    歷史上的西夏並非如今的寧夏卜仔仔西夏(1038年—1227年)是歷史上由党項人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一個政權,歷經十帝,享國一百八十九年。西夏是我國十一世紀初以党項羌族為主體建立的封建王朝。自1038年元昊在興慶府(銀川市)稱帝建國,於1227年被蒙古所滅,在歷史上存在了190年,經歷10代皇帝。
  • 專家將首次分類釋錄整理黑水城西夏漢文文獻
    新華網銀川5月10日電 (記者艾福梅)作為中國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西夏文獻文物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中國部分專家學者期望通過三年時間分類釋錄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漢文文獻,改變以往黑水城漢文文獻均是按照國家和收藏單位影印出版的現狀。
  • 西夏黑水城佛塔中囚禁了700多年的女子,真實身份是誰?
    西夏黑水城佛塔中囚禁了700多年的那個女子,據專家研究發現其真實身份很有可能就是西夏的羅太后,一個與自己的侄子合謀,將自己的兒子拉下皇位的怪女人。在1909年左右,一個叫科茲洛夫的俄國人帶著全副武裝的探險隊,到了有著700多年歷史的西夏古城黑水城(位於乾涸的額濟納河下遊北岸的荒漠上),是當時西夏的邊防要塞。文物販子科茲洛夫三次進入黑水古城,對黑水古城進行了瘋狂的盜掘。
  • 走進沙漠深處的「被詛咒之地」,《鬼吹燈》裡的黑水城
    在內蒙古阿拉善盟的戈壁荒漠中黑水城,蒙古語哈拉浩特,又稱黑城,始建於西夏時期,當時西夏王朝在此設置"黑水鎮燕軍司",元代河西走廊通往嶺北行省的驛站要道800年後的一個清晨,我們不遠千裡趕來被半掩在黃沙中的古城深深震撼,似曾相識,不知道是不是那一世結下的緣千年風沙,猶憶當時繁華時光漫延,唯有傳說不老相傳很久以前,有位名叫哈日巴特爾
  • 初識「塞上江南」及西夏党項族
    旅行的意義在於擴寬眼界,了解地理和歷史,更全面地了解中國歷史走向和多元文化的形成旅行的深度。 在有限的時間內,想最為直接全面地了解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地理人文,首選博物館。到達銀川河東機場後,可以打車直奔寧夏博物館。時間充裕的話可以乘坐機場大巴轉公交過去。
  • 在大漠深處,聽黑水城簡述自己跨越千年的故事
    河西走廊及內蒙古鄂爾多斯、阿拉善及額濟納地區是西夏王國的主要牧區之一。畜類主要有牛、羊、馬、駱駝,還有驢、騾、豬等。党項人在黃土高原崛起的幾百年漫長歲月中,不斷學習借鑑漢民族文化,認可並接納了農耕文明成果。他們圍繞著流經黑水城的黑水河(弱水)支流兩岸,有大面積可以耕種的土地和草牧場。
  • 《鬼吹燈》中的黑水城真實存在,只是被俄國冒險家洗劫一空
    正統王朝宋朝並沒有完成疆域上的大一統,而當時與之對峙的有很多國家,比如遼國、金國,還有一個西夏國。如今關於西夏的文獻記載比較少,黑水城就是西夏留下的一個未解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