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
當年,美國一部劫機電影《空中監獄》上映後迅速走紅,在當地引起極高的反響。電影中的情節環環相扣,整部電影給人一種高度的緊張感和危機感。讓人們覺得這就是真實存在的事件。常言道:藝術來源於生活。這樣劫飛機的案例的確真實地發生在生活當中。美國在70年代就曾發生過一起真實的劫機奇案。1971年11月24號,美國一名叫D·B·庫伯的男人成功劫持了一架波音727客機,並帶著20萬美金逃之夭夭。49年至今這名男性劫機者依舊沒有被抓捕歸案。
一、危機出現
事發當天,美國西北航空公司和往常一樣正常運行著。他們怎麼都想不到,此時的一切都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就在這時,航空大廳內走進來一個穿著黑大衣,帶著一個大皮箱的美國男子D·B·庫伯,他順利的買了一張前往西雅圖的機票,並在眾目睽睽下登上了飛機。
庫伯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來,他順勢向空姐要了一杯酒,然後伸了伸自己的懶腰。他一邊淡定地喝著手中的酒,一邊環顧四周的乘客,他的嘴角揚起了邪惡的笑容。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當中。
庫伯喝完酒後,他把口袋裡早已寫好的字條交給空姐。但這位空姐卻顯得極其的不在意,接過紙條後就離開了。於是庫伯「善意」的提醒了空姐:麻煩你看一下手中的紙條。空姐緩緩地打開了紙條,紙條上用英文字母寫著:我的包裡裝有炸彈,如果我有必要的話,我會用到它的。你們的這架飛機已經被我劫持了。
空姐看到這張紙條的內容後,臉色一變,但是空姐卻表現得非常的鎮定。於是她走向機長的駕駛艙,把這一情況告訴了機長。
二、激烈的談判
空姐在告訴機長這一情況以後,又返回到庫伯的座位旁邊。她輕聲的請求他:希望可以看一眼那些炸彈。庫伯淡定地站了起來,不緊不慢為她打開了箱子。箱子內確實放有炸彈。此時的機長聞聲而來,不斷地安撫著庫伯的情緒。但庫伯卻表示:準備好降落傘以及20萬美金。並威脅機長:如果不在規定的時間內準備好這些東西,他就立馬引爆炸彈,與飛機上的乘客同歸於盡。
機長在聽到庫伯的一番話後,雖然內心很慌亂,但是表現的卻非常冷靜,他告訴空姐先安撫住飛機上其他乘客的情緒,然後機長轉身給當地的航空公司的總經理打了電話,並匯報了飛機上的情況。
航空公司的總經理接到電話後,立馬聯繫了的當地的警方。但是為了保全飛機上乘客們的性命,他還是選擇答應了庫伯的要求。
三、逃之夭夭
飛機仍舊在天空中航行著,但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飛機會出現危險。不久後,飛機規定的時間落地。按照談判好的那樣,庫伯讓所有的乘客下車,自己則拿著FBI探員送來的降落傘和20萬元美金挾持著4名機組人員一同登上了另一架飛機。登上飛機以後,機長按照庫伯所說那樣,在低速的軌道上航行,飛機升空不久後,他就打開了機艙的門,帶著20萬美金從3000米高空一躍而下,沒有留下任何蹤跡。
隨後,機組人員雖然標下了庫伯跳機時的地址,也配合警方地毯式的搜尋庫伯的蹤跡,但是他們什麼結果都沒有查到。雖然之後依舊有民眾提供了上千條的線索,但是對於一個使用假名的男子,這件事顯得極其難辦。直到現在,都沒有人知道庫伯到底跳機之後去了哪裡,拿著20萬美金幹了什麼事情。庫伯的事件就就這樣成為一個謎底。直到現在,警方都在極力地還原當年的真相,我們也相信警方終有一天會破解這個謎底!
四、小結
庫伯的事件告訴我們:雖然這樣的行為有種美國電影的即視感,但顯然這樣的做法是違反法律規定的。生活中的我們,切不可學習庫伯的這種行為。如果我們想過上好的生活或者擁有一個優質的生活條件,靠的是我們自身的努力,並不是通過走「捷徑」來獲取。不然到最後等待我們的只能是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