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環8天探訪朝鮮,揭開神秘一角。
在朝鮮拍攝的照片十分「適合」發朋友圈:帶有領袖頭像和大標語的街景,或是一個普通朝鮮人被定格的瞬間,基本上都能在朋友圈收穫很多點讚。中國人對這個鄰國的好奇與關注可見一斑。朝鮮承載著不少人的懷舊情結——在這裡,能找到中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一些印記;朝鮮也承載著不少人的期待——今年以來,該國逐漸敞開與世界溝通對話的大門,讓外界對它的未來發展充滿遐想。如今的朝鮮究竟什麼樣?9月上旬,環環受邀參加朝鮮建國七十周年系列慶祝活動的報導。在8天時間裡,記者感受到一些新變化正在這裡無聲無息地生根發芽。
崔萌/攝
外國人在平壤吃飯,花費不輸北京
平壤樂園百貨商場二層,一臺松下60英寸液晶電視正在播放朝鮮中央電視臺關於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國慶活動的新聞,幾名店員圍攏在電視機前肅立觀看。
這是當地非常高檔的百貨商場,世界著名旅行指南《孤獨星球》將其描述為「受平壤精英階層歡迎的滿是進口商品的商場」。此言不虛,從花王尿不溼、雀巢咖啡到浪琴手錶,這裡容易讓人產生「不是在朝鮮逛街」的錯覺。環環去的當天是朝鮮國慶假期,然而商場裡的當地人並不多。
範凌志/攝
在一樓超市的貨柜上,記者拿了幾瓶標價為140朝幣的飲料。當記者掏出一張自以為「足夠大」的5000朝幣鈔票時,收銀員笑著敲了敲計算器,讓記者再補一些美元或者人民幣。
這應該是每個初到朝鮮的外國人都會感到困惑的一幕。按照官方匯率,1美元大約可兌換100朝幣。但實際上,所謂「官方匯率」是已經被朝鮮政府取消了的外匯券價格。在一些只有朝鮮人才能消費的市場,美元與朝幣非官方的匯率約為1:8000。
復旦大學朝韓研究中心主任鄭繼永對環環表示,有人會把這認為是朝鮮的「價格雙軌制」,其實並非如此,只是朝鮮的商品價格有兩種標示形式。「一種是涉內商店使用的,標示多少就是多少;另一種是涉外商店使用的,所付錢數為小數點向前移兩位,然後直接按美元計算。」正因為如此,才會出現拿著5000朝幣「大鈔」卻買不了涉外商店裡140朝幣飲料的情況。不過鄭繼永表示,這兩種標示形式所代表的商品價值實則是一致的。
這同時證明,在一些中國人中間流傳的「隨便揣點人民幣到朝鮮就是大款」的說法只是一種不明就裡的自我安慰。據環環觀察,外國人在平壤吃飯的花費基本與北京持平,甚至略高。電器也是如此,比如一臺海爾對開門冰箱的售價是13.75萬朝幣,相當於9350元人民幣。
朝鮮版宮保雞丁。範凌志/攝
朝鮮大同江啤酒。範凌志/攝
在平壤,記者基本使用人民幣。這意味著,每一次消費都是一道算術題:看到價格標籤先除以100,再乘以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大約6.8)。有時餐廳找零時遇到人民幣不足的情況,他們就再換算成歐元或美元把錢找給記者。
「商店裡使用外匯結算的商品增多,這其實是一種進步。」中國半島問題專家呂超對環環表示,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朝鮮人民對高檔商品的需求在漸漸增強。「一旦未來朝鮮經濟形勢好轉,對外經濟流通更加順暢,可能還會有更多變化。」
觀朝鮮,如同在時光隧道裡穿梭
在平壤街頭,你可以看到朝鮮民眾在充滿革命氣息的領袖頭像和標語下使用手機;當地女性或穿著時尚的職業套裝,或穿著朝鮮民族傳統服飾。眼前這些景象,會讓你覺得仿佛在時光隧道裡穿梭。
攝/崔萌
如今的朝鮮似乎是個「矛盾結合體」。朝鮮人保守、不苟言笑?平壤街頭分明看得到親密擁抱,甚至打鬧嬉戲的情侶。你剛聽別人說這裡物資匱乏,轉眼就可能在未來科學家大街的餐廳裡吃到錢包空空。談到國民素質,朝鮮擁有絕佳的城市衛生狀況。看到公交車站整齊排隊的乘客,或許會讓你懷疑起「倉廩實而知禮節」這句古話。
崔萌/攝
外界普遍認為,計劃經濟缺乏效率,難以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然而,當環環來到平壤工廠時,所見場景毫無懈怠的跡象,相反,工人把氣氛搞得很「燃」,讓人回想起中國上世紀60年代時「激情燃燒的歲月」。參觀平壤金正淑繅絲廠時,「生產任務」頻頻被掛在女工的嘴邊。她們邊忙著手頭的活兒,邊回答記者的問題。
崔萌/攝
每位來這裡的外國記者最好奇的問題是工資,環環也不例外。結果,一名54歲女工的回答讓記者有些「慚愧」:「我在這裡工作30年了,從不考慮錢的問題。社會主義國家會讓我們生活得很好。我們不像資本主義社會,離了錢就不能活!」
走出「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春天萌動的氣息在平壤寺洞區將泉蔬菜專業合作農場裡顯現,這裡專門為平壤供應蔬菜。2012年,朝鮮首先在部分農場試點「圃田擔當制」,2015年在全國農村以家庭為單位普及試驗。根據「圃田擔當制」,政府允許農作物按7:3 的比例分配,七成由國家收購,三成以工分購買方式進行實物分配,且允許農民自由出售交易。該制度與中國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有相似之處,也是朝鮮農業在近些年實現增產的法寶。而將泉農場正是實行「圃田擔當制」的「社會主義文化農村建設樣板」。
「2017年平均每人拿到80萬至90萬(朝幣)。」場長李勇浩邊走邊被記者簇擁著,他身邊是成排的農民住宅,遠處幼兒園的課間操音樂並沒打亂他的思路。他說:「我們沒什麼花錢的地方,上醫院看病免費,子女上學免費,就連住的房子都是免費的。所以,拿那些錢去買一些生活用品足夠了。」
無論是「六十年代」的激情燃燒,還是「七十年代」的春風拂面,其實都並未超出環環此前關於朝鮮的想像。但讓記者頗感意外的是,朝方陪同人員竟然同意在白天採訪結束後帶我們到市區吃飯。赴朝採訪前,環環得到的信息大多是「不會有採訪之外的行程」。
環環去的是未來科學家大街的一家烤肉店。該店緊鄰街面,裝修檔次不亞於北京的中檔餐廳,甚至已實現電子點餐。人均大約200元人民幣的菜價並不便宜,或許正因為如此,當天去就餐的當地客人並不算多。
用餐結束,朝方陪同人員主動提議在街上走一段路再打車。由於沒有燈箱和廣告牌,再加上用電的節制,白天看上去氣勢不凡的未來科學家大街此刻並不奪目。但記者知道,這條為科教工作者建設的大街代表著這個國家對現代化最強烈的渴望。將連日來走訪工廠農村的景象與此刻的街景在腦海中重合:真實的朝鮮到底屬於哪個年代?這個問題愈發有趣。
外國記者採訪,當地民眾會說「來吧」
朝鮮是否會變得更加開放?這不只是今年半島局勢轉暖後外界才關注的問題。近年來,無論是朝鮮農業的「圃田擔當制」改革,還是在街頭零星出現的小商販,都讓人難免浮想聯翩。尤其是在朝鮮勞動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的決議中,可以看到「集中一切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內容。當然,事情並不會這麼簡單。畢竟,如果半島無核化問題無法妥善解決,經濟建設之路就會存在障礙。
環環曾旁敲側擊地問一名朝方人士對中國改革開放的看法,對方半開玩笑地說:「我可以不回答這個問題嗎?」另一名朝方人士則認為,朝鮮已經比以前更加開放了。他舉例道:「以前外國記者來採訪,街上的人都在躲避。你看看這次,很多市民都會說『來吧』,他們非常願意回答問題。」
的確,環環在此次平壤之行中能明顯感覺到輕鬆的氛圍,以及朝鮮對國際社會釋放的善意。外國記者乘坐的巴士所到之處,當地群眾都會自發地站在街邊揮手打招呼。在平壤凱旋門的展示廳內,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金正恩會晤的報紙被整齊地擺放著,朝方解說員特地拉著記者到報紙前拍照。在平壤五一體育館內觀看演出時,當「團結合作,善鄰友好」的圖案被數萬名團體操演員排出,現場響起《愛我中華》《祝酒歌》《喀秋莎》等中俄歌曲時,很多記者被深深打動。在羊角島飯店的書店裡,金正恩與川普新加坡會談當天(6月12日)的《勞動新聞》被放在顯要位置,官方印製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投資指南》是賣得最好的書刊。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反美書籍和海報明顯減少。
視頻來源:GlobalTimes 視頻拍攝:範凌志
對待外國記者,朝鮮也儘量做到各項安排更加合理。以往每到大型採訪活動,最讓記者頭痛的就是朝方安檢,這往往意味著需要提前5個小時到達活動場地進行漫長的安檢。不過此次,朝方換了一種新方式:人機分檢。大巴車停在酒店門口,記者按組別順序將攝影器材上交,由朝方人員拿到一個房間進行檢查,然後將相機帶回車上。所有人的器材檢查完畢前,記者都不允許上車,可以在酒店附近自由活動。臨出發前,記者再進行簡單的個人安檢便可。以這種方式安檢,不僅節省了時間,而且減輕了記者排隊等待之苦。
此外,雖然在朝鮮拍攝照片被普遍認為「注意事項很多」,不過實際情況是,記者拍攝平壤街景,甚至路上偶爾出現軍人時,陪同也都沒有加以制止。
「能明顯感覺到朝鮮正在發生一些改變。」復旦大學朝韓研究中心主任鄭繼永告訴環環,「一些朝方人士不像以前一樣只談政治宣傳,他們也關心中國大學的一些校辦企業的情況,對金融、經濟管理等課程的關注度也比以前更高。能感覺到朝鮮已經在各方面為經濟發展做準備。」鄭繼永曾多次在朝鮮考察,他8月底剛到金日成綜合大學參加交流活動。
當然,朝鮮也存在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中國半島問題專家呂超對環環說,朝鮮其他中小城市與平壤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不過,在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的方針指引下,朝鮮正在走向欣欣向榮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