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宋朝人一樣愛插花

2020-12-17 騰訊網

[摘要]花市的繁華,也反映出宋人熱愛插花的盛況,市民對雅致生活的追求,以及人民生活的富庶與安逸。

作者:吳鉤(騰訊·大家專欄作者,歷史研究者,推崇傳統文化)

【以插花為尚】

我們先來看幾幅宋畫,分別是蘇漢臣的《妝靚仕女圖》(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南宋佚名《盥手觀花圖》(天津藝術博物館藏)、馬公顯《藥山李翱問答圖》(日本京都南禪寺藏)、宋佚名《人物圖冊》(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妝靚仕女圖》)

(《盥手觀花圖》)

(《藥山李翱問答圖》)

(宋《人物圖冊》)

這幾幅宋畫描繪的是不同人物的生活圖景,不過它們卻有一個相同的地方,是什麼呢?瓶插鮮花。你看,不管是大家閨秀的閨房、富貴人家的庭院,還是出家人的案頭、士大夫的書房,都有瓶插的鮮花,將生活空間點綴得意趣盎然。

這個圖像信息,顯示出插花作為一種生活裝飾品,已經廣泛出現在不同階層的宋朝家庭中。宋代之前,雖然也有插花藝術,但一般只流行於宮廷與貴族家庭,或表現為佛堂供花。到了宋代,插花已成為整個社會的生活時尚,深入到尋常百姓家。今天比較追求生活情趣的市民、白領、小資,經常會買一束鮮花回家,插在花瓶中,裝飾生活。宋人也是這樣。

我總覺得,恐怕再沒有一個時代的居民比宋朝人更熱愛鮮花了。宋代每年春天都會舉辦盛大的「花朝節」,《夢粱錄》記載:「仲春十五日為花朝節,浙間風俗,以為春序正中,百花爭放之時,最堪遊賞。」花朝節出門賞花的市民往往萬人空巷。而宋後,花朝節則逐漸趨於沉寂。

宋人還有「簪花」的習慣,不論男女,不分貴賤,上至君主、士大夫,下至市井小民,都以簪花為時尚,「雖貧者亦戴花飲酒相樂」。周密《乾淳歲時記》說,六月時節,茉莉花剛上市,「其價甚穹(高),婦人簇戴,多至七插,所直數十券,不過供一餉之娛耳」,可謂愛美之極。

宋朝又是中國插花史上的鼎盛期。如果說,插花是宋朝社會的時尚潮流,那麼趙宋皇室與政府無疑就是這一插花潮流的引導者。每逢花季,臨安後苑都要「妝點一新」,「間列碾玉、水晶、金壺及大食玻璃、官窯等瓶,各簪奇品,如姚魏、御衣黃、照殿紅之類幾千朵,別以銀箔間貼大斛,分種數千百窠,分列四面。至於梁棟、窗戶間,亦以湘筒貯花,鱗次簇插,何翅萬朵」。用名貴的器皿簇插珍品牡丹等鮮花,陳列於宮禁,供人觀賞。

洛陽是北宋時最著名的花都,牡丹盛開之時,地方政府會舉辦「萬花會」(插花展覽)。《墨莊漫錄》說:「西京牡丹聞名天下,花盛時,太守作萬花會。宴集之所,以花為屏障,至梁棟柱拱,以筒儲水,簪花釘掛,舉目皆花」。另一個城市揚州,「芍藥為天下冠」,花開之季,揚州太守也會辦「萬花會」。

士大夫更是以插花為尚。許多首宋詩都寫到宋朝士大夫的插花時尚,如高翥的《春日雜興》:「多插瓶花供宴坐,為渠消受一春閒。」蘇轍的《戲題菊花》:「春初種菊助盤蔬,秋晚開花插酒壺。」楊萬裡的《賦瓶裡梅花:「膽樣銀瓶玉樣梅,此枝折得未全開。為憐落莫空山裡,喚入詩人几案來。」插花被宋人列為「文人四藝」之一,《夢粱錄》稱,「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有些風雅的文人出遊,也要攜帶桌几,「列爐焚香、置瓶插花,以供清賞」。

尋常人家也熱愛插花。歐陽修《洛陽牡丹記》說,「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大抵洛人家家有花。」其實「好花」不僅是「洛陽之俗」,宋人都愛在家中擺放一瓶鮮花點綴生活。《夷堅志》提到一名愛花成痴的市井女子:「臨安豐樂橋側,開機坊周五家,有女頗美姿容,嘗聞市外賣花聲,出戶視之,花鮮妍豔麗,非常時所見者比,乃多與,直悉買之,遍插於房櫳間,往來諦玩,目不暫釋。」

五月端午節,更是家家戶戶皆插鮮花,《西湖繁勝錄》記載:「(五月)初一日,城內外家家供養,都插菖蒲、石榴、蜀葵花、梔子花之類」,「雖小家無花瓶者,用小壇也插一瓶花供養,蓋鄉土風俗如此。尋常無花供養,卻不相笑,惟重午不可無花供養。端午日仍前供養。」

宋朝的商家,也喜歡用插花來裝飾酒店、茶坊,營造出高大上的優雅格調。《夢梁錄》記述說:「汴京熟食借,張掛名畫,所以勾引觀者,留連良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門面」,堪比今天的高檔會所。楊萬裡的一首詩還寫到,簡陋的路邊小店也以插花為裝飾:「路旁野店兩三家,清曉無湯況有茶。道是渠儂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

【高超的插花技藝】

宋代插花時尚的流行,催生出高超的插花技藝。有一篇宋人丘濬撰寫的《牡丹榮辱志》,介紹了怎麼插牡丹花的原則與技藝。丘濬將插花的配材分為主花、配花兩大類,類似於今天插花業所說的花材、配葉。

主花當然是牡丹了,丘濬又依牡丹之品種高下,分「王」、「妃」、「九嬪」、「世婦」、「御妻」五級,其中以「姚黃」為上上品,即牡丹之王。配花則分「花師傅」、「花彤史」、「花命婦」、「花嬖倖」、「花近屬」、「花疏屬」、「花戚裡」、「花外屏」、「花宮闈」、「花叢脞」十級,比如「花師傅」有五色靈芝、九莖芝、碧蓮、瑤花、碧桃,「花叢脞」有野薔薇、薺菜花、夜合、蘆花、楊花、金雀兒、菜花。

不同的主花與配花按照一定的原則相搭配,可以組合成各種風格的插花作品。丘濬提倡的配花原則是:以「姚黃」為王,「魏紅」為妃,「位既尊矣,必授之以九嬪;九嬪佐矣,必隸之以世婦;世婦廣矣,必定之以保傅;保傅任矣,則彤管位;彤管位矣,則命婦立;命婦立則嬖倖願;嬖倖願則近屬睦;近屬睦則疏族親;疏族親則外屏嚴;外屏嚴則宮闈壯;宮闈壯則叢脞革。」聽起來是不是很玄乎?你將那些宮廷職位換成不同的花卉,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還是來看圖像吧。南宋宮廷畫師李嵩,繪有一套《花籃圖》,分為春夏秋冬四幅,其中《夏花籃圖》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冬花籃圖》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春花籃圖》流落於日本,《秋花籃圖》則已經失傳。有人說,李嵩這套《花籃圖》系列是世界上最早的靜物畫,這個我們不去管它,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透過這一套寫實性很高的圖像,觀察宋朝人是如何以竹籃為器皿、四季花草為配材來完成一件插花作品的。

(《夏花籃圖》)

(《冬花籃圖》)

在《夏花籃圖》中,插花師用夏天盛放的大朵蜀葵作為主花,梔子花、石榴花、含笑、萱草為配花,襯繞於旁邊。《冬花籃圖》中,插花師則以帶葉的大紅山茶為主花,配上綠萼梅、白水仙、臘梅、瑞香等冬季花卉、綠葉,主次相從(這裡參考了網友「加斯列莫夫」先生《關於李嵩款《花籃圖頁》的一點推想》一文的解讀)。竹籃也編織得非常精巧,與花卉相得益彰。整個插花組合看起來相當驚豔,體現了宋人高超的插花藝術與精緻的審美情趣。

宋人還總結出了許多插花的技術經驗,這些經驗放在今日,也可以供對插花藝術感興趣的朋友借鑑,如延長花卉保鮮期之法,宋人溫革《瑣碎錄》說:「牡丹、芍藥摘下,燒其柄,先置瓶中,後入水,夜以水灑地,鋪蘆席,又用水灑之,鋪花於其上,次日再入瓶,如此可留數日。」蘇軾《格物粗談》說:「荷花以亂發纏折處,泥封其竅,先入瓶底,後灌水,不令入竅,則多存數日。」周密《癸辛雜識》說,「凡折花枝,捶碎柄,用鹽築,令實柄下滿足,插花瓶中,不用水浸,自能開花作葉,不可曉也。」

【繁榮的鮮花市場】

宋人的插花時尚,自然帶動出一個繁榮的鮮花市場。北魏時的《齊民要術》稱,「捨本逐末,賢者所非,日富歲貧,饑寒之漸,故商賈之事,闕而不錄。花草之流,可以悅目,徒有春花,而無秋實,匹諸浮偽,蓋不足存。」花卉種殖與交易,在宋代之前是受到排斥的,被認為是華而不實的東西。然而宋代卻有無數人以種花、賣花為業,宋朝市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宋代城市發達的工商業,使得原來「浮偽」的花花草草變成了有利可圖的熱門生意,養活了諸多花農與花商。

在東京,每至春天,「萬花爛漫,牡丹、芍藥、棣棠、木香種種上市。賣花者以馬頭竹籃鋪排,歌叫之聲,清奇可聽」(《東京夢華錄》)。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便畫了兩處賣鮮花的小攤,一個在城內「孫羊正店」門口,一個在城門外的路邊。旁邊有市民正在買花。

(《清明上河圖》上「孫羊正店」門口的鮮花攤)

(《清明上河圖》上城門外的路邊鮮花攤)

在洛陽,「凡園皆植牡丹」,「城中賴花以生者,畢家於此。至花時,張幕幄,列市肆,管弦其中。城中士女,絕煙火遊之」。其中名貴的姚黃、魏紅品種,竟然叫價「一枝千錢」。(《洛陽名園記》)

在揚州,人們「無貴賤皆喜戴花,故開明橋之間,方春之月,拂旦有花市焉」。(《揚州芍藥譜》)

在成都,「二月花市,各地花農闢圃賣花,陳列百卉,蔚為香國」。(《成都古今記》)

南宋杭州的花市更為發達。三月暮春,正是鮮花盛開時節,也是鮮花生意最為旺盛之時。《夢粱錄》說,「春光將暮,百花盡開,如牡丹、芍藥、棣棠、木香、酴醾、薔薇、金紗、玉繡球、小牡丹、海棠、錦李、徘徊、月季、粉團、杜鵑、寶相、千葉桃、緋桃、香梅、紫笑、長春、紫荊、金雀兒、笑靨、香蘭、水仙、映山紅等花,種種奇絕。賣花者以馬頭竹籃盛之,歌叫於市,買者紛然。」

不獨春季如此,一年四季杭州都有鮮花叫賣,「四時有撲戴朵花。春撲戴朵桃花、四香、瑞香、木香等花;夏撲金燈花、茉莉、葵花、榴花、梔子花;秋則撲茉莉、蘭花、木樨、秋茶花;冬則撲木春花、梅花、瑞香、蘭花、水仙花、臘梅花。更有『羅帛脫蠟像生四時小枝花朵』,沿街市吟叫撲賣」(《夢粱錄》)。特別是端午節這一天,杭州人家家戶戶都要插花,以至有花農「一早賣一萬貫花錢不啻。何以見得?錢塘有百萬人家,一家買一百錢花,便可見也」。(《西湖繁勝錄》)

反過來說,花市的繁華,也反映出宋人熱愛插花的盛況,市民對雅致生活的追求,以及人民生活的富庶與安逸。只是,按臺灣學者黃永川先生的研究,插花藝術在元代便轉入「沈滯期」,「種花賣花之事大不如前,賞心樂事的花事也因花卉生產的停止、種花師的絕世而漸靠沈滯」。這當然是因為從草原而來的徵服者不尚風雅、社會粗鄙化所致。明代中後期,插花藝術雖有復興,但朱元璋的立國精神卻以反對遊畋、賞玩為特徵,再不復有官民共襄花事之盛舉。至清中葉之後,「由於戰亂,經濟困疲,插花已不流行,遇有節日,則以盆栽勉強充數,其作風多流行於裝飾或因襲,故作風繁縟而庸俗」(黃永川《中國插花史研究》)。

遼寧省博物館藏的仇英本《清明上河圖》也畫有一間鮮花店,但我們可以發現,這間鮮花店銷售的並不是用於插花的花卉,而是盆栽。不知這是不是畫家對民間插花藝術衰微現象的不自覺表現。而插花藝術自唐宋時期傳入日本後,則在日本發展成精緻的「花道」。

(仇英本《清明上河圖》局部)

我少年時,讀陸遊的詩「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感覺到一種淡淡的惆悵,卻難以名狀。直至後來讀到《東京夢華錄》的一段話,突然之間才明白這惆悵是什麼:「(東京)賣花者以馬頭竹籃鋪排,歌叫之聲,清奇可聽。晴簾靜院,曉幕高樓,宿酒未醒,好夢初覺,聞之莫不新愁易感,幽恨懸生,最一時之佳況。」

原來這清晨從樓下小巷傳來的賣花聲,寄託著一個時代的如夢又易碎的繁華,近在眼前,卻轉瞬即逝。

…………………………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閱讀精選文章。

相關焦點

  • 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宋朝熱:被歷史低估的「幸福朝代」
    《清平樂》對宋代宮廷追求風雅生活的刻畫頗費筆墨:無論是在皇帝的案頭,還是在官宦居室廳堂,都有煙霧繚繞的香爐;廳堂房閣時常能看到展掛的名畫;房間的布置陳設、插花也頗有考究……宋人吳自牧在《夢粱錄》中對「四藝」有闡述:「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
  • 宋代插花,美學藝術
    養花的人不在少數,愛花的人則更多,很多人都喜歡在悠閒的周末去花店買一束花,來彌補這一周的辛苦。愛花的人多多少少也會懂得插花,插花不在多,在於美,有時候很少的花卻能夠展現出極簡的美學。宋朝人對於插花這項藝術可是拿手項,更是被列入宋代四雅之一,下面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宋朝的插花藝術。
  • 宋朝男子為何愛在頭上戴花?一個與重陽節有關的風俗習慣
    ,他之所以綽號叫「一枝花」,也是因為此人常常愛在頭上插一支大紅花。蘇東坡自嘲,像他這樣的老頭子也要頭上戴花,還不覺得羞愧。由此可見,宋朝人在頭上插花,已經不論男女老少,蔚然成風。那麼,這種習俗,究竟是怎樣時興起來的呢?
  • 讓幸福像花兒一樣,星河社區舉辦主題插花活動
    讓居民的生活豐富起來、「幸福得像花兒一樣」,是通運街道每一位社區工作人員的奮鬥目標。居民們正在製作自己的插花近日,星河社區特別邀請專業插花培訓師,以"幸福像花兒一樣"為主題,在社區活動室為居民們開展了一堂精彩的插花課,幫助居民修身養性、陶冶身心,豐富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提升綜合素質和生活品位。
  • 宋人四藝:插花上至宮廷貴族,下至普通文人墨客,都熱衷插花藝術
    在現代,不少人以為插花就是隨隨便便的搭配一束花,一堂插花課更是需要不少的錢財,也讓很多人不能理解,其實插花的歷史久遠,最開始只是為了供奉佛前,以表虔誠,這時的插花也被稱為"佛花"。在唐宋時期,瓷器已經非常發達了,品類繁多,器型多樣,釉色優美,極其典雅含蓄,高貴樸實,圖案豐富,粉色、青色、綠色這些都是較為常見的顏色,有這麼多好看的瓷器,單獨擺放在哪裡是一種美,但是和插花搭配在一起就更具有意境了,古樸典雅追求精緻的宋朝人,為了這麼好看的瓷器,也不能放過插花。
  • 生活需要美感:由《知否》和《清平樂》看宋代插花的美與雅
    宋代可以說是插花藝術的的鼎盛時期,大宋經濟的繁榮,文化的昌盛,使得插花藝術成為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的"時尚潮流"。上自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無人不愛花。插花已成節日不可或缺之物,足見插花之普及。可能沒有哪個朝代會像宋人一樣,不帶功利心,不分階層,就是單純真心熱愛鮮花。
  • 這幾種花材,插花必備,像雪像霧又像雲,仙氣十足,美極了!
    傳說受到丁香祝福的人,也會受天神保護。丁香作為中國傳統的插花,也寓意著美好的愛情和暗結同心的希望。無數朵潔白無瑕、玲瓏精緻的小花,松鬆散散聚在一起,像一望無際的夜空中點亮了點點繁星,朦朧婉約、低調唯美,微風吹過,清香四逸,更顯溫馨,滿天星也象徵著愛的天空。
  • 品香、點茶、繪畫、插花,北宋文人為何如此愛「閒事」?
    宋代生活的雅致也遠超其他朝代,民間更是有「品香、點茶、繪畫、插花」四般閒事的說法,其中文人士大夫「愛閒事」更是出了名。那麼北宋文人為何如此「愛閒事」呢?例如蘇東坡愛焚香,更愛自己制香;陸遊看書多要焚香;黃庭堅自言患有香癖,無香不歡,這些文採飛揚之輩,皆對焚香閒事十分上心。北宋文人便是在這種政治、經濟等多方面的影響下,逐步養成了「愛閒事」的習慣,調香、點茶、插花、作畫無一不精,北宋文人日常生活蓬勃發展。
  • 「花花世界」宋朝:吃菊花羹、喝梅花酒、玩簪花俗、樂紅梅仙
    這是洛陽的重大節日,「大抵洛人家家有花」,這樣的節日不僅是在洛陽有,在揚州也有萬花會,主打的花卉是芍藥。每當百姓集中欣賞百花時,就會有很多佳作出現,這題材也自然是離不開花,所以宋朝的詩詞文化中多出現花的影子。
  • 27 插花技藝-新聞頻道-和訊網
    作者:吳鉤宋朝的商家,也喜歡用插花來裝飾酒店、茶坊,營造出高大上的優雅格調。《夢梁錄》記述說:「汴京熟食借,張掛名畫,所以勾引觀者,留連良客。楊萬裡的一首詩還寫到,簡陋的路邊小店也以插花為裝飾:「路旁野店兩三家,清曉無湯況有茶。道是渠儂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楊萬裡《道旁店》。]宋代插花時尚的流行,催生出高超的插花技藝。有一篇宋人丘濬撰寫的《牡丹榮辱志》,介紹了怎麼插牡丹花的原則與技藝。丘濬將插花的配材分為主花、配花兩大類,類似於今天插花業所說的花材、配葉。
  • 從《知否》到《清平樂》,我嗅到了一個香氣襲人的宋朝
    宋朝的風雅和迷人,盡數體現於「文人四藝」中,「四藝」即是指「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宋人吳自牧在本人所著的筆記《夢粱錄》中寫道「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這「四般閒事」被稱為宋代「文人四藝」。
  • 遊在宋朝,香霧花語,上一節「生活美學」課
    但在這本講宋朝的書中,我們不需要站在制高點上去反思那段過去的歲月,只需要像一個遊客一樣,把身心交付與它,虔誠感慨時間的厚重,共處我們口中的24小時和他們的12時辰。當你在街上從這些要上朝的官員旁經過,肯定不免被一陣香氣驚豔,因為宋朝人無論男女愛香可是出了名的。 宋朝文人中,有四般閒事盛行:焚香、點茶、掛畫、插花,「焚香」居於四雅之首,可見其重要地位。
  • 宋朝雅士的「冬趣」圖鑑:出遊、雅集、宋宴、茶事
    回到千年前的宋朝,車馬慢、書信遠,宋人們不能像我們如此幸福「朝遊滄海暮蒼梧」,他們的冬日時光漫漫且佛系,那些精緻又費力費時的事情就被拿出來打發時光,奉上「宋人的冬趣圖鑑」,走進宋人的冬天裡。宋朝的冬至大如年,所以各家便都忙著宴請、聚會,這到是給我們心目中「禁慾系」的宋朝添了一絲煙火氣。二、三茶事宋人愛風雅,所以只要和「雅」沾邊的事物他們都願意嘗試,誰讓人家是文化人呢?
  • 風雅宋之二:宋朝夜生活
    宋朝的兩個首都:汴京和臨安,那都是不夜城,夜生活堪比現在的「東京」和「首爾」,通常「夜市」還沒結束,「早市」就已經開始了,中間還夾雜著「鬼市」、「跳蚤市場」,吃喝玩樂,應有盡有,所以還是應驗了那句話,只要有錢,到哪個朝代生活都是一樣的方便。。。
  • 家居插花|桌上有花,生活更美,家居瓶插花必備小知識!
    愛花之心人皆有之,不管是花藝師還是愛好花者,都會喜歡攜一些花材,搭配花瓶,置入房中。瓶插花是家庭常見的花藝應用形式,今天「花之歌花藝」給大家分享簡單易學、好操作的瓶插花技巧和搭配原則。二、色彩協調插花時應以主花的顏色為基準,各種花材之間的相互協調,輔色起到點綴襯託的作用,不能各種顏色都有,而且還佔比重一樣多。
  • 「像愛媽媽一樣愛老婆,像愛老婆一樣愛媽媽」
    文|李彎灣今天突然有一個感慨:作為一個男人,應該像愛媽媽一樣愛老婆,應該像愛老婆一樣愛媽媽。這句話聽起來很繞,具體是什麼意思呢?先來看,什麼叫愛老婆。大多數男人對母親的態度,多少都有一些悲情的東西,這跟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有一定關係,比如我們小時候聽的歌,都是什麼《燭光裡的媽媽》《母親》(啊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啊不管你多富有,無論你官多大,到什麼時候也不能忘咱的媽)或者什麼《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此外,我們看的關於媽媽的電影都是什麼
  • 淺斟低唱《清平樂》我們緣何愛宋朝?
    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蘇東坡像他們生活在一個外部動蕩不安的時代宋從始至終都沒有擺脫遼、金、蒙古頭頂的三座大山遼 北宋時期形式圖在中華文明之河的轉彎處「文藝復興」迸發出的文化能量匯聚起一股「思想的奔流」千年之後依然蕩滌著我們的心靈正如餘秋雨所說「一切文化最後都沉澱為集體人格」我們緣何愛宋朝
  • 拉花,宋朝就有?
    宋朝,是一個追求生活品味的朝代。 吳自牧曾在《夢梁錄》中提到的「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是宋人平凡生活裡的日常,「閒」但卻氣質不凡,耐人尋味。 其中又以點茶為宋人的最日常,最生活,又最風雅。
  • 在臺灣茶館 遇見插花
    印象中總是居廟堂之高的傳統插花,這次驚現在人們隨意聊天吃飯的場所,真是出乎意料。我們幾乎顧不上主人熱情地招呼點菜,就開始迫不及待地搜尋還有沒有更多的插花。這一找不要緊,原來這裡正在舉辦「浣花薪傳——花·茶藝·影像畫聯展」。從收銀臺到餐桌區再到化妝間,一路上的插花幾架上擺了有幾十盆精美的傳統插花,在化妝間門口甚至還有幾米高的落地作品。
  • 插花花藝培訓中式插花,泡沫鮮花插花培訓教程
    插花泡沫比較輕盈的一種材料,由樹脂的原材料製作而成的,它有著無數的小孔,容易將花材插入泡沫容器,就因為質地比較輕,也可以用來做插花材料,泡沫插花可以製作出漂亮的花藝作品,泡沫是一種不錯的製作插花材料。無論是用花束布置餐桌、房間和婚慶現場,甚至製作花圈,都有可能用到泡沫來插花製作中式類的插花作品,在這些場景下做插花藝術泡沫製作搬運會比較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