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鉤
宋朝的商家,也喜歡用插花來裝飾酒店、茶坊,營造出高大上的優雅格調。《夢梁錄》記述說:「汴京熟食借,張掛名畫,所以勾引觀者,留連良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門面」,堪比今天的高檔會所。楊萬裡的一首詩還寫到,簡陋的路邊小店也以插花為裝飾:「路旁野店兩三家,清曉無湯況有茶。道是渠儂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楊萬裡《道旁店》。]
宋代插花時尚的流行,催生出高超的插花技藝。有一篇宋人丘濬撰寫的《牡丹榮辱志》,介紹了怎麼插牡丹花的原則與技藝。丘濬將插花的配材分為主花、配花兩大類,類似於今天插花業所說的花材、配葉。
主花當然是牡丹了,丘濬又依牡丹之品種高下,分「王」、「妃」、「九嬪」、「世婦」、「御妻」五級,其中以「姚黃」為上上品,即牡丹之王。配花則分「花師傅」、「花彤史」、「花命婦」、「花嬖倖」、「花近屬」、「花疏屬」、「花戚裡」、「花外屏」、「花宮闈」、「花叢脞」十級,比如「花師傅」有五色靈芝、九莖芝、碧蓮、瑤花、碧桃,「花叢脞」有野薔薇、薺菜花、夜合、蘆花、楊花、金雀兒、菜花。
不同的主花與配花按照一定的原則相搭配,可以組合成各種風格的插花作品。丘濬提倡的配花原則是:以「姚黃」為王,「魏紅」為妃,「位既尊矣,必授之以九嬪;九嬪佐矣,必隸之以世婦;世婦廣矣,必定之以保傅;保傅任矣,則彤管位;彤管位矣,則命婦立;命婦立則嬖倖願;嬖倖願則近屬睦;近屬睦則疏族親;疏族親則外屏嚴;外屏嚴則宮闈壯;宮闈壯則叢脞革。」聽起來是不是很玄乎?你將那些宮廷職位換成不同的花卉,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還是來看圖像吧。南宋宮廷畫師李嵩,繪有一套《花籃圖》,分為春夏秋冬四幅,其中《夏花籃圖》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冬花籃圖》 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春花籃圖》 流落於日本,《秋花籃圖》 則已經失傳。有人說,李嵩這套《花籃圖》系列是世界上最早的靜物畫,這個我們不去管它,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透過這一套寫實性很高的圖像,觀察宋朝人是如何以竹籃為器皿、四季花草為配材來完成一件插花作品的。
在《夏花籃圖》中,插花師用夏天盛放的大朵蜀葵作為主花,梔子花、石榴花、含笑、萱草為配花,襯繞於旁邊。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