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受天氣原因影響,近期不少市民在網上購買冷凍牛排在家製作,尤其是巴西和日本牛排,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10月25日,經常網購牛排的市民陳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網上買牛排比在超市買要便宜很多,比如一塊500克的牛排,在超市需要100多元,而在網上購買進口牛排只要五六十元錢,遇上促銷可能還會更便宜。
「我經常在網上一家進口牛排吧裡購買,感受肉質好,價格也很公道。」陳先生吃過幾回後才發現,網上淘來的冷凍牛排上沒有任何中國字樣,都是一些英文和日文。「雖然看不懂,吃起來和超市買的牛排沒什麼不同。」但是否安全,陳先生也不清楚。
記者登錄一家大型購物網站,檢索進口「日本神戶牛肉」和「巴西牛排」,的確找到不少商品。對於這些進口肉,雖然有些賣家在寶貝詳情一欄標註了生產日期、產地等信息,但沒有提供檢驗檢疫證明。更有些進口冷凍牛肉是「三無產品」,既無標籤,也無產地、生產日期。
查看銷售記錄記者發現,在一家店鋪裡,從巴西和日本的進口牛排月銷售量都在幾十筆,這還不算高的,生意好的能達到200多筆,買家更是好評如潮。一位商家告訴記者,這些肉雖然沒有檢疫證明,但是吃起來絕對安全。「我們這裡都是回頭客,放心吃,肯定沒事。」
這些網購的牛排吃著安全嗎?記者從瀋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了解到,目前我國僅允許澳大利亞、紐西蘭、烏拉圭、阿根廷、加拿大、哥斯大黎加、智利、匈牙利等8個國家的牛肉進口。美國、巴西、日本等其他國家的牛肉被禁止進口銷售。如果是名單之外的肉製品,極有可能是經非法途逕入境,或者是商家使用國產肉進行包裝假冒的產品。
檢疫工作人員介紹,進口肉製品必須具有《出入境檢驗檢疫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這是證明進口肉經檢驗檢疫合格的唯一證明。而且,一批一證,每批經檢疫合格的進口肉都應該有這一證明。消費者在購買進口凍肉或者在酒店食用進口肉品時,如果對肉品的「身份」產生懷疑,應該要求商家出示檢驗檢疫證明。
更值得注意的是,進口商品必須要有中文標籤,標籤上必須標有批號,這個批號要和檢驗檢疫合格證書上的批號一致。否則就說明,進口肉類沒有經過正規渠道進行檢疫,食用之後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