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螢火蟲啟發科學家培育可發光植物

2020-12-17 OFweek照明網

  近日一個「可持續發光植物」的商業開發項目引起了眾多企業贊助者的興趣。據悉,該項目的特別之處就是通過生物發光技術,讓植物持續發光。該技術的研發團隊介紹稱,研究的目標是:在未來用可持續發光的植物用作路燈照明,甚至將發光小盆景用作檯燈閱讀。

  實驗載體:擬南芥

  據報導,這個富有創意的實驗團隊由加州史丹福大學的合成生物學家與植物學家組成。科學家們介紹,目前他們正在將螢光素酶基因移植到一種名為擬南芥的植物上,這種螢光素酶普遍存在於螢火蟲和一些發光的真菌之上。「靈感來自於螢火蟲,我們的團隊成員是訓練有素的斯坦福博士,我們在生物實驗室使用的現成方法來創建真正的發光植物。」科研團隊在其網站上說。

  科研人員把這種螢光素酶的基因移植到某種真菌上,這種真菌可以將自身的基因嵌入到其他植物上。在培育好發光真菌後,研究人員將這種真菌和擬南芥種子一起放入一種培養液中,以便真菌將自身的基因嵌入到擬南芥種子中,並持續觀察這種植物的基因結構變化。

  目前,科研人員已經將能發光的擬南芥的種子培育了出來,並且已編制好了基因序列,接下來科學家將會對這種基因序列進行「列印」,並最終移植到其他植物之上。「我的預測是,這個項目將在一個漆黑的房間有依稀可見發光的植物。」項目負責人安東尼·埃文斯說。

電影《阿凡達》裡出現的發光植物。

  募集資金:26萬美元

  外界對該項目的熱情超出了實驗團隊的想像,他們在熱門創意募資平臺上發布募資計劃,最初目標僅是募集6.5萬美元,但目前已經吸引了近4700名投資者,籌集到超過26萬美元的資金。實驗團隊承諾,對捐款超過150美元的投資者,他們將寄送首批培養出來的發光擬南芥種子。

  哈佛醫學院的遺傳學教授喬治是這一項目的贊助人之一,他認為這種生物技術將能為「持續照明」帶來更多的靈感。「生物學是非常節能的,植物不需要消耗額外能量,容易處理,本身就很環保,發光比電池能量包更密集。即使弱發光的花也將是一個偉大的標誌。」喬治教授說。

  潛在風險:生物變異

  實驗團隊下一步希望使玫瑰發光,從而能使這種技術更有商業價值,並將這種技術應用到其他的商業領域,如種植業、花卉園藝。報導稱,如果該技術獲得企業贊助,將會具有巨大的市場開發潛力。但該技術的風險目前還無法評估,可能培育出來的植物會出現光線不足的情況,還有科學家擔心含有這種基因的植物會出現生物變異。

  事實上,「令動植物發光」這個議題在科學界並不新鮮,關鍵是如何拒這項技術更加實用並便於商業推廣。2008年,加州大學的科學家用螢光素酶創建了一個發光的菸草植物;而在2010年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也曾讓細菌發光。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受螢火蟲啟發培育可發光植物 或用於照明
    此前科學家製造出的可發光的菸葉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一個「可持續發光植物」的商業開發項目引起了眾多企業贊助者的興趣據悉,該項目的特別之處就是通過生物發光技術,讓植物持續發光。  該技術的研發團隊介紹稱,他們研究這一技術的一個目標就是:在未來用可持續發光的植物作路燈照明,並將這種技術應用到其他的商業領域,如種植業、花卉園藝。  據科學家介紹,他們使用一種螢光素酶,這種酶普遍存在於螢火蟲和一些發光的真菌之上。
  • 科學家研究新型發光樹 或可代替路燈照明
    項目負責人安Antony Evans說道:「受螢火蟲啟發,我們團隊使用現成的方法在加利福尼亞的DIY生物實驗室中培育出真正的發光植物。」轉播到騰訊微博由合成生物學家Omri Amirav-Drory和植物科學家Kyle Taylor所帶領的這個研究團隊,目標是將螢光基因移植到一種名為擬南芥的微小植物中。研究團隊選擇這種植物是因為它易於試驗,而且傳播到野外的風險最小。
  • 科學家找到讓植物像螢火蟲般發光的方法 《阿凡達》場景或成真
    據CNN4月27日消息,周一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揭示,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一種方法來種植在黑暗中發光的植物,這種植物在整個生命周期中都散發並保持著一種神秘的綠色光芒。
  • 《阿凡達》神樹成真,科學家創造出可終生發光的植物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新技術具有實用價值,並可用於美學目的,最重要的是可以創造發光的花和其他觀賞植物。雖然用會自己發光的樹木代替路燈有點太異想天開,但這些植物從它們的生命中散發出的綠色螢光,著實令人愉悅。然而,當科學家們嘗試使用這些基因創造發光植物時,最終卻都失敗了,原因就在於這些發光生物的基因往往無法在複雜的生物體中發揮正常作用。
  • 科學家創造發光植物
    科幻電影《阿凡達》中的發光植物為我們打造了一個絢麗多彩、夢幻神奇的世界。而如今,會自發光的植物已經被科學家從大熒幕帶到了現實生活當中。
  • 除了你知道的螢火蟲,這些生物也能發光
    這是杜牧筆下的發光生物——螢火蟲。在生活中,螢火蟲也是我們最常見的發光生物了。在生物學有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理念,螢火蟲具有發光功能,那麼與之適應的結構是什麼呢?其實螢火蟲腹部具有發光器的結構,其中含有螢光素和螢光酶,螢光素能在螢光素酶的催化下,並與空氣裡的氧氣發生反應,能量便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
  • 阿凡達場景可成真 生物技術催生發光植物
    還記得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那片由各式螢光植物組成的夢幻般外星森林嗎?現在,這種場景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近來一支國外科研團隊成功利用生物技術將螢火蟲的發光特性移植到了普通植物身上。目前,他們的這一研究成果已經受到了一些商業組織和企業投資者的注意。
  • 英科學家研製「生物發光樹」 有望替代路燈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科學家正在培育一種「生物發光樹」,未來它將成為天然的路燈,而無需電能供給。 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小組正在研製一種特殊的基因,該基因具備螢火蟲的生物發光特徵,未來可植入不同類型的生物體。如果利用該基因培育樹木,它將有效地替換傳統路燈,生物發光植物還將為那些沒有輸電網絡的居民帶來生活便利。
  • 發光植物照亮回家的路--中國數字科技館
    世界上真的有會發光的植物嗎?科學家的實驗告訴我們,神奇的發光植物可能很快就會走入我們的生活。目前,較常見的使植物發光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轉基因生物發光」,利用我們熟悉的螢火蟲的發光原理,讓植物模擬螢火蟲發光;另一種是「納米螢光發光」,藉助人造納米粒子的物理特性,激發植物自身的葉綠素髮光。
  • 螢火蟲靠什麼發光
    螢火蟲尾部的「發光器」中有上千個發光細胞,在發光細胞中含有兩類化學物質:一類被稱作螢光素,這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另一類被稱為螢光素酶,簡單來說就是催化劑。而墨西哥有一種巨大的螢火蟲,它們胸部和腹部有兩個發光器,能交替或同時發出綠色和黃色的光,交相輝映,十分好看,當地婦女愛把它點綴在頭髮間,作為晚間跳舞的裝飾品。螢火蟲發光難道只是為了給人類的生活增添色彩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科學研究發現,螢火蟲發光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為了求偶。
  • 阿凡達發光植物成真 可替代電燈
    電影《阿凡達》中的發光植物為我們打造了一副絢麗、夢幻的外形世界景觀。現在,這種會自發光的植物已經被科學家從大熒幕帶到了現實生活當中。來自媒體報導顯示,美國科學家近來利用生物基因技術成功培育出了名為「星光阿凡達」的發光植物,其甚至可以代替燈泡來為房間照明。
  • 不止螢火蟲,兩棲動物也會發光,科學家發現「螢光蛙」
    夏天的傍晚,我們經常會看到螢火蟲,就像天空中閃爍的繁星。那麼螢火蟲的光是怎麼產生的呢?螢火蟲會發光,屬於一種生物螢光現象。何為生物螢光?當生物體吸收光能之後發出螢光,這種現象便是生物螢光。生物螢光的潛在機制可能包括皮膚、分泌物和骨骼中存在螢光蛋白和化合物,也有可能與某些生物體中色素細胞的化學結構有關。而且不僅螢火蟲會產生生物螢光現象,個別兩棲動物同樣存在生物螢光。
  • 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發光有什麼用?
    但你凝視著閃爍的光的方向,它又出現了--傍晚的第一隻螢火蟲。如果你生活在螢火蟲的棲息地,很快就會有數十甚至數百隻螢火蟲飛來飛去,發出神秘的信號。螢火蟲--在美國很多地方被稱為螢火蟲--既不是蒼蠅也不是蟲子。它們是軟翅甲蟲,與點擊甲蟲和其他甲蟲有親緣關係。它們生物學中最引人注目的方面是它們能發光--這種能力在生物體中,稱為生物發光,是相對罕見的。
  • 會發光的螢火蟲 最怕城市裡的光
    據了解,全世界約有2000種,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可分為水生類和陸生類兩種。我國境內活動的有約200-300種,但由於環境的破壞導致很多種群數量越來越少,而且在大肆的人為捕捉下,有些種群很可能在發現前就滅絕了。  天生帶有螢光細胞  我省常見的螢火蟲,是黑胸螢。  螢火蟲的尾巴能夠發光,這是為什麼?
  • 發光大樹有望替代路燈,發光樹
    幾年前,我國江蘇省丹徒縣高橋鄉發現了一棵會發光的柳樹,每當夜晚來臨時,它便閃爍著淡藍色的光芒,即使在狂風暴雨之夜,也不熄滅。目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發光植物項目的研究人員正通過Kickstarter網活動進行籌款。這個項目現在已得到5000多人支持。
  • 還記得《阿凡達》裡會發光的植物嗎?有人「種」出來了
    在本周 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術》)發表的一項最新成果中,由合成生物學家 Karen Sarkisyan 和 Ilia Yampolsky 博士主導,共 27 位科學家參與,通過基因技術創造出可以持續發出可見光的植物。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新技術具有實用價值,並可用於美學目的,最重要的是可以創造發光的花和其他觀賞植物。
  • 你有多久沒有看過螢火蟲了?螢火蟲是如何發光的?
    生物發光的螢火蟲螢火蟲產生光的方式與螢光棒的工作原理類似,都是由化學反應產生的。當生物體內發生一種產生光的化學反應時,科學家稱之為生物發光。大多數生物發光生物生活在海洋環境中,但螢火蟲是能夠產生光的陸地生物之一。
  • 還記得第一次看見螢火蟲的夏夜嗎?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
    還記得第一次看見螢火蟲的夏夜嗎?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 夏天的晚上,樹叢裡草地上,螢火蟲閃著黃綠色的光飛來飛去,像一盞盞小燈籠,又像飛舞的小精靈。
  • 三分鐘漲知識系列:螢火蟲發光的秘密
    一、知識儲備及名詞解釋1、光源:能夠直接發光的物體。比如:太陽,檯燈,螢火蟲等。月亮不是光源,因為它是通過反射太陽光而實現發光的。2、冷光源:利用化學能、電能、生物能激發的光源。3、光可分為可見光和不可見光。可見光通常是肉眼能看到的,比如:紅光,藍光,白光等等。不可見光通常有紅外線,紫外線和其他的射線。4、螢光,又作「螢光」,是指一種光致發光的冷發光現象。人們通常廣義地把各種微弱的光亮都稱為螢光。
  • 夏夜裡發光的小精靈——螢火蟲
    螢火蟲在它們一生經歷的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都能發光,你知道螢火蟲是怎麼發光的嗎? (來源:eurekalert.org) 螢火蟲發光的秘密 螢火蟲發光的秘密在於它的腹部有一個叫做「燈籠」的發光器官,這個器官看起來像一系列的管子,逐漸延伸出更小的管子,就像一棵樹的樹枝長出小樹枝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