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一夜之間,「天空之鏡」項目引爆網絡。成為疫情之後新一代網紅。
也幾乎只用了一天,「天空之鏡」被推上微博熱搜,成為「騙子」的代名詞。
從恐龍展、燈光節、海洋館展、風箏節再到「天空之鏡」,未來,還會有多少第三方公司來「收割」景區和農莊?
尖椒農旅 徐志毅 | 文
01
五月以來,湖南、江蘇、重慶、浙江、廣西等多地景區和農莊出現了一個「網紅」項目——天空之鏡,刷爆了朋友圈。
在他們的宣傳文案上,「天空之鏡」是這樣的:
但遊客到了現場,發現是這樣的:
於是很快,蜂擁而至的遊客,變成網上瘋狂的吐槽。一度登上很多娛樂明星花錢都登不上的微博熱搜。
遊客吐槽後,景區先是遮遮掩掩聲稱需要「拍照技術支持」,但很快就改口稱「停業整改」。
02
實際上,「天空之鏡」來源於玻利維亞烏尤尼鹽湖和青海茶卡鹽湖的網紅景觀,人站在湖邊,能形成「天水一色」的美景。
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鹽湖,於是就有聰明人用玻璃創造出了「天空之鏡」項目。
坦白講,這個項目其實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是在第三方公司「利益薰心」的商業化操作下,很快就變成了一出鬧劇。
最早上馬這個項目的南京一家農莊負責人介紹說:一家第三方公司前來談合作,他們負責投資建設,負責渠道營銷,然後門票六四分成。
最早他也不知道「天空之鏡」究竟是個什麼項目,看著圖片非常唯美,就答應了。
但很快他就發現不對勁。這個公司的宣傳文案非常有煽動性,傳播效果很好。但搭建的場景只是區區100平米左右玻璃,跟圖片上宣傳的大相逕庭。
溝通無果後,他自掏腰包又增加了三百多平米,總面積達到近五百平米。然後又自己花錢在周邊進行了大量花藝布展,這才勉強「看得過去」。
然而即便這樣,開業之後,蜂擁而來的遊客依然不買帳,認為和自媒體宣傳上差別太大,有欺騙嫌疑。還有遊客投訴到市場監管局,隨後農莊就受到了問責。同時,重慶一家公司還發來律師函,聲稱宣傳的某張圖片涉嫌侵權。
更令他生氣的是,這個項目一旦開始推廣,就相當於被第三方公司「綁架」了。活動已經宣傳出去了,就只能硬著頭皮往下做。
到最後,只投入了區區五六萬的第三方公司賺了錢拍屁股走人,留下的投訴和爛攤子只能由自己收場。而和第三方公司去溝通活動改進事宜,他們態度極其惡劣。
實在沒有辦法,農莊乾脆宣布全部免票。大門門票和天空之境門票全部免費。事已至此,可以說,身心俱憊。
03
實際上,近些年,由於很多小景區和農莊內容引爆點匱乏、淡旺季明顯,一些第三方策劃公司拿著恐龍節、風箏節、小豬佩奇展等活動來主動尋求合作。
對農莊而言,能增加引爆點,還不用自己操心就能有部分收入,何樂而不為呢?
但最後,大多數這類項目由於模式粗暴、品質低劣、宣傳與現實不符等問題,嚴重透支了農莊的形象和未來客流,甚至還引起投訴和處罰。
前兩年,鄭州一個景區做了一場「海洋生物展」。遊客到了以後發現,現場只是弄了幾個大魚缸。於是活動只搞了兩天,就被政府部門叫停。
04
未來,隨著「內容為王」時代來臨,我相信還會有大量第三方公司組織的類似嘉年華活動出現。
但是我更相信,隨著遊客審美的提升,「天空之鏡」會給所有從業者提個醒:收割「智商稅」的時代該結束了。
同時對農莊主而言,我們也該認真去思考:我們究竟要做什麼樣的農莊?我們要靠什麼來服務區域性的遊客?什麼才是我們的盈利支撐?
「網紅項目」能引爆一次農莊,但能讓農莊基業長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