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隨著旅遊業的蓬勃發展,除了傳統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之外,旅遊策劃機構紛紛腦洞大開,讓越來越多新興的旅遊項目也逐漸成為人們打卡的目標, 「網紅」這個詞也由此誕生。說到「網紅」,就會想到火爆一時的大黃鴨,還有不倒翁小姐姐等等,讓很多景區爭相模仿,試圖藉助「網紅效應」來提升景區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遊客來到景區。
這段時間,一個叫做「天空之鏡」的旅遊項目刷爆了網絡,就是在藍天白雲下拍出人的倒影的那種遊玩設施,從宣傳圖上來看,感覺很唯美,不僅年輕的小鮮肉小仙女喜歡,大爺大媽也喜歡。於是在湖南、重慶、浙江、江蘇等多個地方的景區都建起了「天空之鏡」,尤其在江蘇蘇州就出現了兩處,吳中區有一處,崑山市也有一處。
崑山的這面「天空之鏡」是在一個叫做「金華花海」的人造景點中,這個景點位於崑山市張浦鎮金華村。崑山「天空之鏡」的建造時間也不長,前後也就3個月,跟其他地方的天空之鏡差不多同一個時間建造起來的,在5月下旬開放。如果不是在朋友圈裡看到有崑山的夥伴在朋友圈發關於崑山天空之鏡的文案,我都不知道這個項目居然在全國會有這麼跑火。
在景區和第三方公司的精心策劃下,「天空之鏡」還確實通過網紅效應帶來了一大波流量,全國只要是有這個旅遊項目的地方,開業當天遊客都是接踵而至,崑山也不例外。但很快遊客的心情就從滿心期待瞬間轉為失望,原來現實中的「天空之鏡」就是一個100來平面的玻璃臺子上豎幾面大鏡子,臺子上黑壓壓的都是人,還全是腳印,想拍屬於自己的「網紅照」?那可拉倒吧,先問問別人願不願意給你騰個位置。
於是這個人人追捧的「網紅」一夜之間就成為了遊客口誅筆伐的「騙子」,站在遊客的角度上,這樣的形容並不過分,畢竟公眾號的宣傳圖文都把自己景區的天空之鏡吹上了天,舟車勞頓慕名而來,看到的完全就不是那麼一回事,當然,前提是你得有高超的攝影技術和PS技術,才能拍出「賣家秀」的那種效果。
其實,「天空之鏡」本身是一個不錯的旅遊項目,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去青海鹽湖。這幾個月疫情肆虐,對很多私人景區造成的衝擊是相當大的,都希望能通過一些好的項目好的活動賺一筆塊錢。但是在第三方公司的商業策劃下,只注重營銷效果,不重視服務和品質,一番簡單粗暴的操作之後,直接砸爛了自己的招牌。
不僅是大眾有從眾心理,很多私人景區一樣有從眾心理,「同質化嚴重」是當下私人景區最普遍的問題,一個項目跑火,其他景區就盲目跟風,除了大黃鴨和不倒翁之外,還有摔碗酒、玻璃棧道、喊泉、這個節那個節啥的,完全沒有屬於自己的核心特色,也許靠一次宣傳滿足了一時,但從長期來看,無異於飲鴆止渴。
到頭來,遊客再也不會來第二次,而第三方旅遊策劃公司管不了那麼多,撈到一筆錢高高興興地拍拍屁股走了,最吃虧的還是景區自己,形象被透支了還要面臨處罰,得不償失。那麼身在崑山的你去過「天空之鏡」嗎?對這些追逐「網紅效應」的景點有什麼看法呢?歡迎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