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如龍》(港譯《人中之龍》,後統稱《如龍》)系列,在世嘉(SEGA)金牌製作人名越稔洋的帶領下,為我們展現了一副關於日本極道的傳奇畫卷。可能很多不了解相關文化的人聽到「極道」就想到黑幫,進而聯想到各種不法行為。但《如龍》系列的卻從另一個層面展示日本的「極道」文化,在對市井生活的刻畫上也是細緻入微,在當前品類繁多的遊戲類型中也是獨樹一幟。
《如龍》系列至今推出了8部正統續作,另外還有5部外傳性質的作品。如果此前沒有接觸過該系列,則完全可以按照故事年代的順序來遊玩,不僅更容易沉浸於主人公波瀾壯闊的傳奇人生,也更容易結合時代背景去體會故事中的各種支線要素。
以下是8部正統作品的發售年表:
桐生一馬篇
《如龍0:誓約的場所》2015年發售
《如龍:極》2016年發售(2005年發售的《如龍》初代高清重製版)
《如龍:極2》2017年發售(2006年發售的《如龍2》高清重製版)
《如龍3》2018年發售(2009年發售的《如龍3》高清復刻版)
《如龍4:繼承傳說者》2019年發售(2010年發售的《如龍4》高清復刻版)
《如龍5:實現夢想者》2019年發售(2012年發售的《如龍5》高清復刻版)
《如龍6:生命詩篇》2016年發售
春日一番篇
《如龍7:光與暗的去向》2020年發售
以上8部作品在PS4平臺全部可以玩到,而《如龍0》、《如龍:極》和《如龍:極2》已經登陸PC平臺,後續作品也在跟進移植中,相信不久之後,PC玩家也能完整體驗到整個《如龍》系列的魅力了。
壹-Number-01
姑且拋開幾部外傳性質的作品不提,《如龍》系列自2005年發售首部作品起,到今年初的最新作《如龍7:光與暗的去向》,已經橫跨了15年之久。這15年來,遊戲行業無論是製作規模還是技術水平都經歷了數次革新。
名越埝洋帶領的如龍工作室,為了能讓新生代玩家在當前主流的遊戲環境下,領略《如龍》系列的魅力,對發售時間較早的幾部作品進行了重製或是高畫質化復刻,並將其移植到了當前的主流遊戲平臺。
不過出於技術和成本的考慮,發售年代距今尚不久遠的《如龍3》和《如龍4》兩部作品至今尚未有高清重製,但好在如龍工作室在2019年對這兩部作品進行了高清復刻(僅提升了畫面解析度,未對場景及人物建模進行重製),並移植到了PS4平臺,之前錯過的玩家也可以體驗到了。
▲ 經過高畫質化的《如龍3》
當然,這種部分重製部分高畫質化的做法很容易讓新玩家摸不著頭腦,其實大可不必煩惱,官方給出的標題序號就是最佳遊玩順序。
貳-Number-02
老玩家們習慣按照故事主人公,將這8部作品分為「桐生一馬篇」和「春日一番篇」,其中從《如龍0》到《如龍6》屬於「桐生一馬篇」,而發售於今年初的《如龍7》則是系列重啟的全新作品,除了新主人公「春日一番」的首次登場,系統和玩法也和之前7部作品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也有玩家將《如龍7》稱為「新如龍的開端」。
自《如龍0》到《如龍6》的7部作品,以主人公桐生一馬的傳奇一生為主線。講述其青年時期加入極道組織「東城會」,將「仁義」貫徹一生,一步步打下「堂島之龍」的傳奇名號,成為極道傳說的史詩故事。而這7部作品,貫穿了桐生自20歲加入東城會,到48歲謝幕的28年極道人生,置身其中,仿佛親身體驗了桐生一馬所經歷的愛恨情仇。這7部作品對於系列老玩家來說就是一個完整的閉環,畢竟對老玩家而言,「如龍」早就和「桐生一馬」掛上了等號,永不磨滅。
《如龍7》之所以被稱為「新如龍」系列的開端,不僅僅是因為桐生一馬時代的謝幕,也是因為自《如龍7》開始,系列一改傳統的硬派打鬥,首次使用了「回合制」和「等級」這兩個非常具有日式RPG特色的系統。雖然在公布之初飽受爭議,但發售之後良好的口碑和銷量,都證明了這次大膽的嘗試還是頗有開創性的。
▲ 採用了回合制的《如龍7》
叄-Number-03
《如龍》系列之所以能長盛不衰,最主要的原因是其獨特的設定和敢於大膽創新,幾乎每一代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顛覆。除了創新,對於優秀傳統要素的「傳承」與改進也是系列特點之一。
雖然很多人將《如龍》系列稱為日式GTA,但其實二者完全無法劃等號。GTA系列雖然是非常成功的開放世界遊戲,但卻過於公式化,相比較下來,《如龍》系列的地圖之小簡直難以望其項背。但即便如此,以神室町為代表的《如龍》系列場景卻生動而細緻地向玩家們展現了一副極具日式生活氣息的畫卷。
▲ 取材於東京新宿歌舞伎町的「神室町」
《如龍》系列地圖中的每一個細節都非常有生活感,報紙上的社會新聞、街上的牌樓、小胡同裡牆上電線桿上的小廣告、亞細亞街中國飯店門上倒貼的福字、公園裡的流浪漢、便利店裡的雜誌區、廉租房樓下垃圾桶周圍扔的平價內褲和便當盒……沒有一處不和現實中的社會生活嚴絲合縫。
▲ 刻畫細緻入微的神室町
其實一個遊戲根本沒有必要性做到這種程度,但是名越埝洋帶領的如龍工作室卻一直堅持這樣做。這就是如龍讓人不得不愛得深沉的原因——它太真實了,真實得就好像真的走在東京燈紅酒綠的歌舞伎町一條街,但是不現實的現代武俠故事就在這樣真實的街區裡發生著。現實裡沒有桐生一馬這樣義薄雲天俠骨柔情的極道,但是在遊戲中卻顯得絲毫沒有違和感,仿佛這樣的俠士就該理所應當地存在。這就是藝術的魅力,它不現實,卻很真實。
作為一款有著動作遊戲內核的角色扮演遊戲,雖然每一部作品披著不同的「外衣」,但其本質卻並未改變(《如龍7:光與暗的去向》除外)——爽快而又拳拳到肉的打擊感,加上各式各樣充滿特色的「極」招式,將暴力美學演繹到了一個極致。初上手的玩家在慢慢解鎖新技能的同時掌握了遊戲節奏,到學會「虎落」這種極具殺傷力的暴力招式之後,戰鬥的爽快感也是步步攀升,難度曲線拿捏也是十分精準。
除了場景和打鬥,《如龍》系列最為吸引人的便是其內置的各種小遊戲了,從日式麻將、將棋、花牌到西式的德州撲克、21點,再到世嘉街機有名的《VR戰士》、《魔法氣泡》。哪怕不喜歡打打殺殺,這些小遊戲也能消耗掉玩家大量的遊戲時間,更別提還有現實中常見但花費不菲的抓娃娃機、保齡球、棒球等等,可謂無所不包。除開這些系列傳統要素外,系列每一部作品都還會額外增加幾個別具特色的支線遊戲。不僅趣味十足而且獎勵頗為豐厚。最重要的是,哪怕實在不喜歡玩也不會影響主線的進行,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如龍0》的風化島,《如龍6》的深海捕魚以及《如龍7》的企業經營。
▲ 從競速到音遊無所不包
而從劇情方面來說,雖然整個系列都是圍繞「桐生一馬」這位系列絕對的主人公來進行的。不過每部作品都會增添一些重要角色來輔助劇情的展開,每個人物的刻畫都細緻入微。從窮兇極惡的暴力人員,到堅持奉行自己正義的記者、警官。亦或是雖看似渺小,卻為了自己夢想拼搏的普通人們。無論正派反派,玩家總能從中找到打動自己的人或故事。
最後,獨立於主線劇情之外,支線系統同樣是《如龍》系列故事精髓所在。很多人玩《如龍》,花在支線劇情的時間甚至超過了主線。因為《如龍》系列的支線任務代表了遊戲中每一個角色的故事與情感,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宛如一個個活靈活現的真實人物。他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幫助他們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門。雖然完成一個個的支線,就好似幫助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玩家內心的滿足感也隨之得到滿足。
尾聲
與其叫「開放世界」遊戲,《如龍》系列其實本質上是「箱庭式」遊戲,其地圖面積和自由度還遠遠稱不上「開放世界」。但《如龍》也確實適合在這樣的「箱庭」之中來演繹,需要的不是多麼宏大的背景故事和地圖面積,而是能讓玩家感同身受的「江湖」。這才是《如龍》系列想要展示給玩家們的內涵所在。
《如龍》系列並不算完美的作品,它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可以提升完善的空間,很多系列固守至今的傳統其實已經成為了一種拖累。但是它的暢快劇情觀感、人物形象塑造,都十分可圈可點。總之,這是一部關乎義氣和成長的男子漢熱血浪漫傳奇。它不一定最完整嚴密,也不一定最無懈可擊,但這份獨屬於男子漢的浪漫,絕對獨一無二。
當前《如龍》系列已開始陸續登陸PC,之前因為各種原因錯過的玩家們,現在正是入坑的絕佳機會,相信這場屬於男人的冒險不會讓你失望。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