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玩網獨家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2005年12月8日,世嘉一款號稱「從來沒有過的全新類型」動作遊戲——《如龍》誕生了。10年過去了,《如龍》從一介籍籍無名的新作成長為日本國內累計750萬銷量的世嘉招牌遊戲、與它的製作人名越稔洋先生一起,都已成為了日本遊戲業的傳奇。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如龍》的十年傳奇軌跡。
震撼業界的成名作:初代《如龍》(PS2,2005年12月)
2005年,在那個名作多如過江之鯽PS2黃金時代,初代《如龍》憑藉「傳說中的男人和100億的少女」此類吸引眼球的宣傳口號,以及面向成人玩家的「性、暴力、黑幫」等CERO18禁的醒目分級要素,成功獲取了部分高年齡玩家的興趣。
不過,在制度條款極為嚴格的日本家用機遊戲界發售《如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據說SONY自從知道名越稔洋打算在PS2上推出這麼一款少兒不宜且題材敏感的遊戲時,就勸他們早打退堂鼓:「作為PC遊戲去開發比較好(因為PC遊戲監管寬鬆之故)。」而在幾乎沒有涉足過純成人向遊戲的世嘉公司內部,擔心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反對聲浪也是此起彼伏,好在以名越先生為首的《如龍》團隊以驚人的毅力頂住了一切內外壓力,做出了層層讓步,使得這款傳世之作得以擦邊球的身份面世(18禁降級為17禁)——多虧如此,否則看看世嘉現在還剩下幾個遊戲品牌能拿得出手?
「謹以本作獻給過去曾經愛著遊戲,現在仍然抱有遊戲熱情的人們」——初代這句標語並非虛假宣傳。不少玩家到手之後才發現,遊戲的要素遠遠比想像中帶感——你可以漫步在和現實東京「新宿歌舞伎町」完全一模一樣的紅燈街區「神室町」,可以和各種黑幫小混混像爺們那樣街頭幹架,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設施如棒球場街機廳等均可進入遊玩,甚至還可進入豪華夜店,體驗和夜店娘做這樣和那樣的事……有人戲稱這是「日本版的GTA」,但很快又發現其實完全不是那麼回事,與GTA還是有著明顯的差異化。相比GTA系列強調的高自由度,《如龍》的地圖非常有局限性,自由度並不算高,不能隨意搶車殺人,不能無故進行犯罪,為了打造主人公男子漢的形象而對遊戲中行為有著明確的界定,各種支線都有著繁瑣的觸發條件——與其說是沙盤遊戲,它更容易讓人聯想到世嘉DC那款生不逢時的劃時代巨作《莎木》。
從《莎木》到《如龍》,可說是「精神續作」中最正統的一種過繼形式。《如龍》製作人名越稔洋先生正是《莎木》的鈴木裕大師從AM2一手帶大的高徒。體現在遊戲中,那就是作為一款動作遊戲,《如龍》戰鬥系統和爽快的手感的高度放眼業界也罕逢敵手,;同時不乏日式RPG獨特而完善的成長與收集系統也是傳承自《莎木》;還有那以現實紅燈區為藍本的還原一切現實店鋪細節的精彩場景——既能提升玩家自身的代入感,還能賺到真實商家們的贊助,這實在是個一舉兩得的妙案;此外,由著名黑道小說家馳星周監修的劇本,世界殘酷而不失男子氣概的故事以及諸多血性男兒角色的刻畫也是遊戲無可取代的亮點——桐生一馬和錦山彰,兩位分別背負著龍與鯉刺青的好友反目成仇,在摩天大廈頂端對決並最終將100億日元拋灑的一幕,是所有《如龍》玩家無可忘懷的最經典橋段,也正因如此,在《如龍》10周年之際,世嘉選擇了將初代《如龍》徹底完全重製,以《如龍:極》之名重現這個最為經典的劇本。
趁熱打鐵:《如龍2》(2006年12月,PS2)
相比2003年就開始著手開發,2005年底才姍姍來遲的初代,《如龍2》的製作令人難以置信的只花了10個月的時間,但遊戲的內容卻足足是前作的1.5倍!不僅繼承了初代傑出的故事性,遊戲性上也大大強化,堪稱標杆性質的續作——東西二龍爭霸的劇情主線一如既往引人入勝,除了沿用此前的神室町地區外,還加入了以大阪美食街道頓堀為原型的「蒼天堀」等全新地域。幫派之間的勢力也從前作的東城會自家內戰,擴大到關東東城會與關西近江聯合的日本兩大黑道勢力巔峰對決。
2代中,主角桐生能夠使用的極道QTE式必殺技更加豐富多彩,而場地內的「兇器」種類也大大增加,各種刀槍武器自不必說、場景中的椅桌、看板等幾乎一切背景事物皆為兇器,甚至飯桌上的胡椒瓶、民工們散發的汗臭的安全帽都能作為武器使用,而且有著讓人噴飯的惡搞必殺特寫,大大強化了戰鬥系統的豐富程度。
在mini遊戲方面,除了前作的棒球練習場、街機廳、賭場以外,增加了地下鬥技場這一極具挑戰性的場所,且收效不俗,玩家在mini遊戲上花的時間甚至超越主線。從此,加入怎樣的小遊戲也成為了每一代《如龍》製作方和玩家關心的話題。
儘管在開發訪談中,連一臉兇相的名越製作人都聲稱那10個月的工作強度簡直讓他們哭泣,但不得不說《如龍2》的趁熱打鐵是一個正確無比的決策。通過活用前代的素材舊瓶裝新酒,大大控制了開發時間和成本,而且從效果上而言也被玩家全盤接受。《如龍2》的成功,堅定了世嘉長此以往將該系列打造為「年貨遊戲」的決心,也成為了該品牌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充斥著日本本土風情的《如龍》放棄了相當的海外用戶,但世嘉對海外移植版的態度令人敬佩:2代中韓國人黑幫「真拳派」,不過遊戲中「韓國人」的韓語配音水平卻實在不敢恭維,甚至連韓國人自己也聽不懂,為此本作發售韓國版時,特意聘請了韓國聲優替換了日本人不專業的配音。不過在最新作《如龍0》中,立華和尾田的中文水平還是沒辦法流利到讓國人滿意。
極道時代劇:《如龍:見參》(PS3,2008年3月)
作為登陸新主機PS3的第一作,不是《如龍3》而是外傳性質的《見參》讓不少玩家始料未及。遊戲的背景被設定在1605年日本江戶時代的紅燈區——京都花街「祇園」,主角是則是隱姓埋名的天下無雙劍豪——宮本武藏。
雖說只是次時代的試水之作,但《如龍:見參》誠意十足,遊戲素質極高,以致於它的口碑甚至超越了後來的正統續作《如龍3》。遊戲核心賣點也並未因為時間相差400年而改變,江戶花街和東京紅燈區本質相同,只不過夜店娘變成盛裝藝妓,幫派械鬥則變成劍術對決,詳實描繪出古都京都的典雅景色與祇園花街的繽紛熱鬧,性質類似風格不同,玩家也得到了耳目一新的古裝樂趣。
改編成時代劇是個非常大膽的嘗試,因為這麼做受眾人群理論上就更小了。但是喜愛吉川英治的《宮本武藏》或是井上雄彥《浪客行》的讀者一定對《如龍:見參》有著濃厚的興趣。因為在這裡,宮本武藏、佐々木小次郎、 宍戸梅軒、吉岡清十郎、寶蔵院胤舜……那些江戶時代如雷貫耳的劍豪、達人都會輪番登場並擔當重要角色。以如龍系列的熟面孔演出這場「戲中戲」也是本作的看點,無論桐生一馬客串的「宮本武藏」還是真島吾朗「扮演」的宍戸梅軒等人,都給了這些傳奇色彩的身份一個全新的詮釋。這種嶄新的創意也為後來系列的穿越第二彈——《如龍:維新》做足了榜樣。
此外,《如龍:見參》的一個重大進步就是,首次使用了真人影視明星來扮演遊戲中的人物——例如扮演「佐佐木小次郎」的小鮮肉鬆田翔太,此舉對於《如龍》吸引普通追星族成為玩家,進一步擴大遊戲影響力的意義不言而喻。從那以後,日本明星的真人參演也成為了系列最大賣點之一,並且其中不乏北大路欣也、渡哲也這種等級的大腕人物,還有即將參演《如龍6》的北野武。而近年來更是邀請當紅AV女優如上原亞衣、紗倉真菜等尤物在遊戲中客串夜店小姐,由此不難看出《如龍》系列與日俱增的影響力。
傳說之龍歸來:《如龍3》(PS3,2009年2月)
通過《見參》適應了PS3的升級換代之後,《如龍》又恢復成「年貨」的出品速度。可是,一年之後的正統續作《如龍3》的表現反而平庸到有些讓人意外。
故事被設定在2代的兩年之後,桐生大叔也到了不惑之年。經典的東京神室町和日本南國的衝繩成為本作的兩大舞臺。除了系列一脈相承的熱血極道劇情外,3代中與遊戲合作的企業以及演藝界知名人士的參與(雖然大部分只擔任聲優)也達到了系列史上的最豪華陣容。但與之相對的,則是遊戲玩法上的進化缺乏亮點,說得好聽點叫做「集大成」——遊戲系統以及支線和小遊戲都將得到前所未有的強化,實現了無縫戰鬥、戰鬥技能誇張的視覺效果,同時繼承了《見參》大受好評的「天啟」系統;卡拉OK、飛標、撞球、釣魚等小遊戲個個都是時間殺手,首次引入的夜店女郎育成遊戲、偵探遊戲等也是一大賣點……但是,整體始終達不到玩家們期盼的「飛躍」程度。
此外,由於腳本家馳星周不再擔任本作劇本監修,使得本作的故事顯得有些不倫不類,系列招牌的極道風格失色不少,卻搭上了「CIA」「世界規模的軍火商」等等有些超越現實感的題材,而且就連主角桐生的性格也相比PS2時代發生了若干變化而被系列粉絲吐槽。被譽為歷代最高的音樂則是本作最值得一提的亮點:三味線風格的戰鬥曲獨具特色,BOSS配樂令人熱血沸騰。尤其是矢澤永吉的主題歌《Loser》和遊戲結合的天衣無縫,成為如龍史上最經典的場面之一。
打破瓶頸:《如龍4:傳說的後繼者們》(PS3,2010年3月)
面對玩家們對不思進取的《如龍3》提出的種種意見,《如龍4》終於開始走上居安思危、求新求變的道路。
首先主人公不再是萬年不變由桐生一馬挑大梁,而是分為四條主線,由各具魅力和技能的4名主角共同構成《如龍4》的故事:擅長腿上功夫的金融業者秋山駿;招式剛猛痛快的怪力越獄犯冴島大河;擅長擒拿技能的瀆職刑警谷村正義,以及被稱為傳說之龍的永遠主角桐生一馬,長達17章的厚道劇本令玩家大呼過癮。本作的多主角設定極為成功,新面孔的冴島大河、秋山駿立刻成為僅次於真島吾朗和桐生一馬的超人氣角色(從賣相上看,這兩人都不是什麼人見人愛的造型,人氣全部歸功於人物塑造的功力)。此外,4主角截然不同的戰鬥風格相當於增加了數倍的遊戲樂趣,同時也為《如龍》後續作品複雜多變的戰鬥流派提供了明確的思路。
殭屍模式?《如龍:Of the End》(PS3,2011年6月)
或許是《使命召喚》、《荒野大鏢客》等世界級遊戲帶來的「殭屍模式」的大流行風潮,《如龍》製作組也手癢了,於是2011年的《如龍》年貨成為了一個和歷代劇情毫不沾邊,可視為另一個世界線的新作「射擊遊戲」。「Of the End」的名字公布令很多玩家誤以為本作是如龍系列的終結,隨後名越解釋該標題只是形容神室町如同「末日」般的慘狀。
本作莫名其妙的劇情基本可以無視,簡單來說就是東京神室町中爆發了「生化危機」,突然出現大量的殭屍並且造成街上充滿行屍走肉。在這個最大的危機中,有四位堅強不屈的男人毅然地面對著這場災難。他們分別是系列人氣最高的3個男人——真島吾朗、桐生一馬、秋山駿,最後早在2代死亡的「關西之龍」鄉田龍司也隨便找了個理由復活,並作為第4主角參戰。
不只是大街上的殭屍,《如龍》世界觀中的兵器和科技水平也紛紛暴走,從而出現了許多如電磁軌道炮等高科技武器,在殭屍片中必備的鏈鋸與火焰噴射器、自衛隊的坦克、迫擊炮,工程用機械的推土機與堆高機,棒球練習場的投球機等等千奇百怪的殺殭屍武器紛紛登場,玩家將體驗系列前所未有的屠殺喪屍的快樂……但!這不是我們想要的《如龍》啊!
新的高峰:《如龍5:追夢者》(PS3,2012年12月)
如龍主機系列遊戲的第七作,同時也是系列首個《FAMI通》滿分遊戲。儘管近年來FAMI通評分注水現象嚴重,但不管怎樣,《如龍5》在遊戲要素的豐富和厚道程度上確是前無古人。
首先本作的地圖數量讓系列玩家格外驚喜:東京的神室町、大阪的蒼天堀、福岡的永洲街、札幌的月見野、名古屋的錦榮町合計5個城市。而這五大舞臺則是如龍官網由玩家對全日本城市進行投票而得出。與前作一樣的複數主角登場且對應不同的特色玩法——桐生一馬的計程車司機、冴島大河的雪山狩獵殺戮、品田辰雄的「棒球英豪」等等,最具特色的當然還是成長後的小蘿莉澤村遙「通往偶像的道路」路線,竟讓人玩出了《偶像大師》的感覺。製作方為不同環境的各個主角製作了相對應的遊戲方式,以及龐大的支線劇情,被譽為是「能與主線故事相提並論的支線」。
《如龍5》所投入的開發時間是至今為止系列作品的兩倍左右,處處都做到了精益求精:街道上的遊玩點是史無前例的規模,5大都市都具備有各自特色的酒店娛樂及當地特有的小遊戲,而從街機廳可以遊玩《VR戰士2》和《太鼓達人》兩款經典就讓老玩家興奮不已。除了劇情相對比較稀薄之外,《如龍5》的遊戲性之豐富堪稱歷代之冠。
新撰組來了!《如龍:維新》(PS4/PS3,2014年2月)
如龍系列的第三部外傳再次以時代劇的形式登場,繼《見參》的江戶時代之後,這次的魔手又伸向了幕末維新動蕩中的最強暗殺集團「新撰組」。桐生一馬扮演的歷史身份更加更加炸裂——新撰組第三隊隊長齋藤一,其真實身份更是幕末傳奇志士坂本龍馬!和《見參》有所不同的是,如龍系列歷代知名人物基本都參與了這場「戲中戲」,並得以扮演各種時代劇關鍵人物——尤其是以「壬生狼」之名而為人所恐懼的新撰組的各位隊長的選角是一大看點——真島吾朗飾演的「美少年劍士」衝田總司簡直令人絕倒(雖然是冒充的)。
儘管《維新》的主題對於日本國內喜愛明治歷史的玩家們有著致命的吸引力,但無疑也為不熟悉這段歷史和人物的玩家設置了門檻,再加上遊戲放棄了許多系列的傳統「精華」比如夜店娘,使得這款擁有不少實質進化和亮點的作品被大量玩家前所未有的忽視。
泡沫之旅:《如龍0: 誓約的場所》(PS4/PS3,2015年3月)
作為系列十周年獻禮的最新作,同時也是本年度的如龍「年貨」,《如龍0》肩負著特別重大的意義。本作選擇了以「前傳」形式,讓系列人氣最高的兩位爺們——真島和桐生帶我們去8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時代領略銅臭的魔力。
《如龍0》整體素質在系列中絕對是數一數二的高水準,且在如龍劇本年表中佔據重要位置,是系列老玩家必玩之作。「金錢」「女人」「暴力」三大要素體現到淋漓盡致,從引人入勝的日本泡沫經濟時代設定,夜店經營和房地產開發兩大支線,豐富到爆炸的遊戲要素,都不難看出世嘉對本作的無比重視。同時宣傳上也下了前所未有的血本——島國著名AV女優輪番加盟助陣,在各大遊戲展會出盡風頭。
《如龍0》與有著五大城市五大主角的《如龍5》相比格局似乎有所「退化」,但長達十七章的雙主線劇情,一路高潮迭起,向玩家揭示「堂島之龍」和「嶋野的狂犬」的過去。富有幽默感,吐槽時代特色的支線任務比比皆是。多達24種的mini遊戲數量以及百餘項的挑戰收集要素簡直是喪心病狂。迪斯科,老式街機,四驅車等80年代的代表性小遊戲極為厚道,妹子們衣著羞恥的打架福利「Cat Fight」為代表的福利更是讓人感到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