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對派幹擾中環建軍用碼頭 被批完全是胡扯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香港反對派幹擾中環建軍用碼頭 被批完全是胡扯

  雖然香港城市規劃委員會日前一致通過,中環150米長海濱以及0.3公頃休憩用地改劃為軍事用地,但反對派仍不死心,「中環海濱關注組」還揚言,要通過徵集市民籤名向特區政府施壓,企圖幹預中央政府履行對香港的防務責任。

  據香港《東方日報》6日報導,香港公民黨黨員、反對派「中環海濱關注組」發言人黎廣德5日在記者會上稱,按照慣例,城規會最快將於3月底把有關分區規劃草圖送交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批准,然後把中環海濱移交解放軍管理,因此他們決定提升到「公民行動」的高度。行動將分為兩部分。一是向行政會議成員施壓。黎廣德稱,城規會上周發布2月14日的會議記錄時,把審議軍事碼頭的內容以一句「保密」代替,做法違反程序公義,不排除就事件進行司法覆核。他們計劃先在網上發動籤名行動,並於9日在銅鑼灣街頭設站,鼓動市民籤名支持,企圖挾持民意,向特首及行政會議施加壓力,實現「發還重議」。二是拋出所謂的「折中方案」,要求削減城規會已核准的軍事用地面積,由原來的約3萬平方英尺大幅縮減93%至2300平方英尺,僅把現在已建成的4座建築物範圍列作軍事用地,其餘範圍則保留作為公共空間。

  針對反對派的質疑,城規會回應稱,正整理會議記錄,當記錄獲得通過後,將儘快以書面方式通知所有申述人及提意見人有關審批決定,並夾附會議記錄,所有材料還將上傳網頁供公眾查閱。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教授在香港回歸之前作為中英聯合聯絡小組的中方代表、防務與治安專家小組中方組長,曾負責與英方就1997年後中國駐軍未來軍事用地安排展開談判,並最終達成協議。他6日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建設軍用碼頭是有充分法律依據的,此前中英雙方就香港未來軍事用地的安排早就達成了協議。香港回歸前,英國駐軍有30餘塊用地,中國只要下其中的14塊,給解放軍駐港部隊使用,再加上5個因為香港發展需要可能1997年以後不能給中國軍隊使用,但英方承諾加以重建的項目,包括陸軍醫院、航空運輸中心、倉庫和港池,最後一個就是協議裡寫明有待於回歸之後由香港特區政府須加以落實的150米岸線,即港島唯一的軍用碼頭,這是國家防務的需要。

  陳佐洱說,香港凡是年紀大一點的人都知道,回歸以前,從灣仔到中環海岸線,有一大塊是英軍碼頭,為了香港發展需要,中央政府已經把這一大片都劃給香港作民用發展,僅在對面新界建了一個港池,同時留下一段岸線,「反對派聲稱要把軍用碼頭的面積縮小完全是胡扯」。 陳佐洱教授表示,香港從來就不是獨立政治實體,回歸前的防務由英國負責,九七之後由中國中央政府負責,這是《基本法》第14條規定的,所以重建軍用碼頭的決定是國家行為。《基本法》第19條第2款規定,香港法院對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無管轄權,香港安全是國家安全的一部分,反對派有什麼權利鼓譟司法覆核?

  此外,在香港大學校園,「港獨」也不得人心。據即將出版的新一期香港《亞洲周刊》報導,香港大學學生會刊物《學苑》最新一期以「香港民族 命運自決」為封面專題,被視為仿效「臺獨」,首次提出「香港民族」。然而,「臺獨」當年提出的「臺灣民族」論述,在臺灣早已沒有市場。該刊還同期刊登港大校園內部的民意調查,在問及是否支持「香港獨立成國」時,僅有15%的受訪者支持,而贊成「維持一國兩制」的佔68%。

相關焦點

  • 香港中環海濱 將建軍用碼頭
    原標題:香港中環海濱 將建軍用碼頭  搜天下   據新華社電 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消息,香港城市規劃委員會14日通過決議,同意解放軍駐港部隊在中環相關地點興建軍用碼頭。消息同時指出,解放軍駐港部隊同意當相關地點不作軍事用途時,會開放軍用碼頭的範圍給公眾使用,作為海濱長廊的一部分。
  • 香港中環海濱用地改劃解放軍建軍用碼頭遭非議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凌德】香港城市規劃委員會14日決定同意將中環部分海濱用地改劃為軍事用地,給予解放軍建設軍用碼頭。此消息一經披露,立即引起香港輿論熱烈討論。香港反對派則警告,「有關決定是犧牲港人利益,將會令中環海濱成為日後挑釁中央政府人士的集中地」。
  • 香港城規會通過決議 同意在中環海濱建軍用碼頭
    原標題:香港城規會通過決議 同意在中環海濱建軍用碼頭   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消息,香港城市規劃委員會14日通過決議,同意解放軍駐港部隊在中環相關地點興建軍用碼頭。消息同時指,解放軍駐港部隊同意當相關地點不作軍事用途時,會開放軍用碼頭的範圍給公眾使用,作為海濱長廊的一部分。
  • 香港政府批准建設中環軍用碼頭 港獨分子曾闖軍營抗議
    昨天(14日)香港城市規劃委員通過了港府提出的建設中環軍用碼頭的方案。此前,香港反對派政治人士多次表示反對這一議案,甚至曾有部分港獨分子以此為藉口闖入解放軍軍營抗議。港府的方案附加說明,駐港部隊同意在碼頭不作軍事用途時向民眾開放,不會影響民眾正常遊覽中環海濱。
  • 解讀中環軍用碼頭勿政治化
    由263個島嶼組成的香港,至今仍有許多地區進出需經由海上。這些碼頭也經常用於軍事用途。殖民地時期,駐港英軍在香港各處修建了許多碼頭,既方便軍用,又可為了便民。這些碼頭保證部隊可以進出經陸地或直升機不能抵達的地方。駐港英軍以添馬艦總部為中心,編織了一個用渡輪和船隻連接各重要據點的水上交通網。
  • 香港中區軍用碼頭移交駐港部隊:長達26年的鬥爭
    這是因為當時中區灣仔填海工程正在進行中,無法預見最終的建設規模,軍營選址讓位於經濟發展,反映中央充分照顧香港的發展需要。中英雙方約定:「香港英國政府將在中區灣仔填海計劃內的最終永久性岸線靠近韋爾斯親王軍營處預留150米長岸線,以供1997年後建軍用碼頭使用」。
  • 王若愚:香港中區軍用碼頭移交駐軍背後,是長達26年的鬥爭較量
    這是因為當時中區灣仔填海工程正在進行中,無法預見最終的建設規模,軍營選址讓位於經濟發展,反映中央充分照顧香港的發展需要。中英雙方約定:「香港英國政府將在中區灣仔填海計劃內的最終永久性岸線靠近韋爾斯親王軍營處預留150米長岸線,以供1997年後建軍用碼頭使用」。
  • 香港批准駐港部隊新建碼頭 曾遭「港獨」抗議
    資料圖:駐港部隊選擇新建軍用碼頭的中環海濱長廊香港城市規劃委員會14日通過「中環海濱改作軍事用地」的決定。城規會同意按照特區政府呈交的方案,將填海後的一部分中環海濱,改劃為軍事用地,供解放軍駐港部隊興建軍用碼頭。決定當中加入說明,解放軍駐港部隊同意,在碼頭不作軍事用途時,可以作為海濱長廊的一部分,開放給公眾使用。城規會表示,就有關規劃,收到一萬多份意見書、申述書,並用了16天聽取不同人士的口頭陳述,城規會委員意見一致,在不需要投票的情況下,通過決定。
  • 無視中英《軍事用地協議》 團體圖阻建中環軍用碼頭
    【本報訊】記者李兆德報導:政府建議將中環新填海區當中約150米海濱劃為解放軍軍用碼頭,其中包括0.3公頃的休憩用地。保護海港協會昨天就此聲稱,將發動「四部曲」反對行動,包括在城規會上提出反對,最後一步是提出司法覆核。
  • 香港中區軍用碼頭移交駐港部隊
    本報香港9月29日電 (記者連錦添)香港特區政府與解放軍駐香港部隊今天在特區政府總部籤署《中區軍用碼頭移交備忘錄》,並舉行移交儀式,香港中區軍用碼頭正式移交給駐港部隊。
  • 中區軍用碼頭今移交香港駐軍,林鄭月娥:具有重要憲制意義
    9月29日上午,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中區軍用碼頭移交儀式並致辭。林鄭月娥表示,這個150米長位於港島北岸的中區軍用碼頭,是特區須為駐軍重建並供使用的最後一項軍事設施。特區政府今天把軍用碼頭移交後,就全面履行了我們有關的責任。
  • 香港中環填海區將預留150米海岸線建軍事碼頭(圖)
    香港中環填海區將預留150米海岸線建軍事碼頭(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8日 13:41 來源: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香港房屋及規劃地政局長孫明揚六日表示,中環填海第三期工程將預留一百五十米海岸線興建軍事碼頭,當碼頭不用作軍事用途時,會開放給市民使用。
  • 中區軍用碼頭移交香港駐軍 為何是「歷史性一刻」
    9月29日上午,香港迎來歷史性一刻:香港特區政府正式將中區軍用碼頭,移交給解放軍駐港部隊。這是香港特區為駐軍重建並供使用的最後一項軍事設施。這次移交的中區軍用碼頭,位於中環海濱長廊,長150米、面積約3000多平方米,29日早上7點開始,已被劃為軍事禁區。這是駐港部隊接收的最後一項軍事用地,其餘十八處軍事用地,在回歸後早已由駐軍使用及管理。
  • 香港議員黃毓民癱瘓中環案罰4000元 內地學者批港輕判
    香港高等法院19日對激進反對派立法會議員黃毓民及陳偉業2011年號召民眾癱瘓中環一審改判,對二人以罰款代替緩刑。法院輕判激進派議員的裁決,在香港社會引起巨大爭議。香港《成報》20日報導,陳偉業和黃毓民在2011年「七一」遊行期間,召集示威人士,在中環花園道衝擊警方防線,令港島主要幹線受阻數小時。
  • 大灣區之聲熱評: 香港反對派幹擾抗疫不得人心
    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反對派支持的「黑暴」「攬炒」活動遭受連番打擊,日暮窮途。針對這些將政治目的凌駕防疫的鬧劇,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一針見血地指出,「民怨」是香港反對派的本錢,疫情嚴重,經濟越差,失業率越高,反對派越高興,這是反對派挑剔檢測計劃的動機。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也說,除了政治算計、破壞中央與香港關係,想不到其他目的。
  • 解放軍接收香港軍用碼頭,將用作防務目的,可停大型飛彈驅逐艦
    9月29日上午,香港迎來歷史性一刻:香港特區政府正式將中區軍用碼頭,移交給解放軍駐港部隊。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表示,軍用碼頭移交後,就全面履行港府有關的責任,是歷史性的一刻,彰顯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在「一國兩制」下的關係,具有重要的憲制意義。該軍用碼頭規模足以停泊大型飛彈驅逐艦。 9月29日上午,林鄭月娥、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中央駐港國安公署署長鄭雁雄、解放軍駐港部隊司令員陳道祥等人出席移交儀式,並籤署備忘錄。
  • 香港特區政府:中區軍用碼頭今日移交香港駐軍
    中新網9月29日電 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根據香港《基本法》,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區)的防務。根據香港軍事用地用途安排,中區軍用碼頭(軍用碼頭)是須由香港特區政府(特區政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香港駐軍)重置的軍事用地及軍事設施。
  • 社評:香港反對派的舞臺須在「一國」之下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日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後,香港輿論出現兩極化反應。由於反對派的聲音是同中央「對著幹」的,因此比特區政府和建制派對白皮書的支持更為招眼。從「時間表」看,香港社會將迎來反對派人士組織的非法「6·22」公投、「7·1」大遊行,以及「佔領中環」等。
  • 港媒:讓中環碼頭變身維港新地標
    大公網6月18日訊 香港《文匯報》今日發表署名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鍾樹根的評論員文章,題為「讓中環碼頭變身維港新地標」。
  • 十五年來新地標:香港中環新天星碼頭
    2005年9月7日,香港中環碼頭一填海造地工程正在施工。2006年11月12日,負責香港中環往返多個離島以及維多利亞港兩岸渡輪服務的香港新中環碼頭正式投入運營,而有著48年歷史的舊中環天星碼頭因配合填海工程需要已於11月11日正式關閉。新天星碼頭分為中央大樓及碼頭兩個部分。中央大樓模仿維多利亞式風格建成,頂部設有電子仿古鐘樓,上層設有展出天星小輪有關物品的展覽廳,以及多間商舖,地面樓層則作為公眾休憩用地。中央大樓兩側則設有10個公眾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