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香港城市規劃委員會日前一致通過,中環150米長海濱以及0.3公頃休憩用地改劃為軍事用地,但反對派仍不死心,「中環海濱關注組」還揚言,要通過徵集市民籤名向特區政府施壓,企圖幹預中央政府履行對香港的防務責任。
據香港《東方日報》6日報導,香港公民黨黨員、反對派「中環海濱關注組」發言人黎廣德5日在記者會上稱,按照慣例,城規會最快將於3月底把有關分區規劃草圖送交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批准,然後把中環海濱移交解放軍管理,因此他們決定提升到「公民行動」的高度。行動將分為兩部分。一是向行政會議成員施壓。黎廣德稱,城規會上周發布2月14日的會議記錄時,把審議軍事碼頭的內容以一句「保密」代替,做法違反程序公義,不排除就事件進行司法覆核。他們計劃先在網上發動籤名行動,並於9日在銅鑼灣街頭設站,鼓動市民籤名支持,企圖挾持民意,向特首及行政會議施加壓力,實現「發還重議」。二是拋出所謂的「折中方案」,要求削減城規會已核准的軍事用地面積,由原來的約3萬平方英尺大幅縮減93%至2300平方英尺,僅把現在已建成的4座建築物範圍列作軍事用地,其餘範圍則保留作為公共空間。
針對反對派的質疑,城規會回應稱,正整理會議記錄,當記錄獲得通過後,將儘快以書面方式通知所有申述人及提意見人有關審批決定,並夾附會議記錄,所有材料還將上傳網頁供公眾查閱。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教授在香港回歸之前作為中英聯合聯絡小組的中方代表、防務與治安專家小組中方組長,曾負責與英方就1997年後中國駐軍未來軍事用地安排展開談判,並最終達成協議。他6日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建設軍用碼頭是有充分法律依據的,此前中英雙方就香港未來軍事用地的安排早就達成了協議。香港回歸前,英國駐軍有30餘塊用地,中國只要下其中的14塊,給解放軍駐港部隊使用,再加上5個因為香港發展需要可能1997年以後不能給中國軍隊使用,但英方承諾加以重建的項目,包括陸軍醫院、航空運輸中心、倉庫和港池,最後一個就是協議裡寫明有待於回歸之後由香港特區政府須加以落實的150米岸線,即港島唯一的軍用碼頭,這是國家防務的需要。
陳佐洱說,香港凡是年紀大一點的人都知道,回歸以前,從灣仔到中環海岸線,有一大塊是英軍碼頭,為了香港發展需要,中央政府已經把這一大片都劃給香港作民用發展,僅在對面新界建了一個港池,同時留下一段岸線,「反對派聲稱要把軍用碼頭的面積縮小完全是胡扯」。 陳佐洱教授表示,香港從來就不是獨立政治實體,回歸前的防務由英國負責,九七之後由中國中央政府負責,這是《基本法》第14條規定的,所以重建軍用碼頭的決定是國家行為。《基本法》第19條第2款規定,香港法院對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無管轄權,香港安全是國家安全的一部分,反對派有什麼權利鼓譟司法覆核?
此外,在香港大學校園,「港獨」也不得人心。據即將出版的新一期香港《亞洲周刊》報導,香港大學學生會刊物《學苑》最新一期以「香港民族 命運自決」為封面專題,被視為仿效「臺獨」,首次提出「香港民族」。然而,「臺獨」當年提出的「臺灣民族」論述,在臺灣早已沒有市場。該刊還同期刊登港大校園內部的民意調查,在問及是否支持「香港獨立成國」時,僅有15%的受訪者支持,而贊成「維持一國兩制」的佔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