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看花」,豈能不好好看看市花?在廣州人心目中,公認的千年市花是淡雅柔美的素馨、百年市花為英雄豪邁的木棉。
海上絲綢之路的素馨花,很早就落戶南粵大地,與廣州緣分悠遠,舊時的廣州城西和珠江南岸,都有專門種植素馨花的「花田」,城內若干花市,所賣則是清一色的素馨花,可謂當之無愧的古代民間「市花」。
而「英雄花」木棉,在前後相隔半個多世紀的兩次市花評選中,一經封冠,無再「易主」,它的「氣質」與廣州民眾勇敢無畏的精神最為契合,其體態又與廣州人的生活形影不離。
一種是嫋娜多姿的小白花,一種是火如雲霞的「英雄花」,恰如硬幣的兩面,說盡了廣州人的淡定與生猛。
坊間「市花」素馨豔壓千年
從秦漢年間一直到清末,廣州縱然「花鳥如海」,奇芳異草四時不絕,官方卻從未評選過「市花」。不過,若真要探問這一殊榮該歸給哪位花中「佳麗」,那一定非素馨莫屬。這一早早從西域漂洋過海來到廣州,原名「耶悉茗」的嫋娜小白花,兩千年來佔盡了廣州人的寵愛。
公元前196年,開越大夫陸賈出使嶺南時,就發現嶺南不分男女老幼,個個都愛以鮮花簪頭,而他們戴得最多的就是素馨花。唐宋年間,城西花地漸得開發,出現了成片成片的花田,花農種得最多、賣得最多的還是素馨。明代,廣州的各大城門口開始有了花市,用清初大儒屈大均先生的話來說,這些花市「所賣止素馨,無別花,富者以鬥斛,貧者以升量」,每天要賣出幾百擔之多。屈先生的話或許誇張了些,但說素馨是城門花市當之無愧的主角,誰也無異議;直到清代中期,「珠懸玉照」的素馨花田仍是許多詩人筆下最美的風景,女孩兒戴在頭上的素馨花梳、美容用的素馨油、裝點家居的素馨花碟、過節點的素馨燈、喝的素馨茶……至今為人津津樂道,懷想不已。
素馨花梳
想像一下,在這兩千年間,不管哪朝哪代,如果官方有興趣來評選一下市花,老百姓定會投票給素馨。當然,這只是說說而已,要知道,廣州1921年才建市,之前中心城區一直是由番禺、南海兩縣分治的,「市花」的歷史豈能長過建市的歷史?但是,素馨是老廣州最悠久、最美麗的花事記憶,是當之無愧的古代民間「市花」,這一點倒無可否認。
建市後木棉首膺市花殊榮
素馨雖然在廣州得寵兩千年之久,然從清末開始,隨著西洋花卉、新式飾品與合成香品潮水般湧入廣州,便失寵了,到了今日,幾乎被人遺忘。現在,提起市花,我們想到的肯定是木棉。其實,從古至今,木棉也深得廣州人的喜愛。據史料記載,早在漢代,嶺南先民就用木棉花絮紡出了潔白如雪的「廣幅布」。盛唐年間,越秀山麓廣種木棉,花開時節,滿城男女老少都喜歡來此踏青,還有文人寫下了「木棉花上鷓鴣啼,木棉花下牽郎衣。欲行未行不忍別,落紅沒盡郎馬蹄」的詩句,令人回味無窮。
古代風俗圖:木棉織布。(董力男提供/FOTOE)
木棉花被稱為「英雄花」的出處,最早出自400多年前抗清志士陳恭尹的《木棉花歌》,直入雲霄、火燒天際的木棉花讓他感慨萬千,於是他揮筆寫下「粵江二月三日來,千樹萬樹朱華開……覆之如鈴仰如爵,赤瓣熊熊花有角。濃須大面好英雄,壯氣高冠何落落……」的千古名句,木棉「英雄花」的形象就此定格,並流傳至今。
1921年,廣州建市,成為全國第一個採用現代市制的城市;1928年,北平、上海、漢口、南京等各城市都掀起了評選「市花」活動,廣州自然不甘落後。其實,在「市花」評選之前,木棉「英雄花」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廣州各新式學校的校徽,就多以木棉為標誌。評選活動一開始,市民對木棉花的呼聲最高,官方遂於1929年初宣布木棉為「市花」,一來順應民意,二來,木棉「英雄花」的形象,與廣州民眾勇敢無畏的精神最為契合,這也是木棉第一次在廣州榮膺「市花」之殊榮。
「英雄花」木棉二度加冕
光陰荏苒,倏忽六十年。1982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初沐之時,廣州再次在全市範圍內舉行市花評選活動。花城市民熱情高漲,推薦的候選花卉有58種之多,除了木棉之外,菊花、朱槿、紫荊、木芙蓉、吊鐘花、荷花、茉莉等都在候選之列。其實,被推薦的花卉大多在廣州盛放千年之久,自然各有各的粉絲。最終,木棉以75.9%的支持率,被選為市花。其廣為流傳的「英雄花」形象,1929年首膺「市花」的殊榮,花可入藥、花絮可紡棉、木材是棟梁的多重價值,都是它力壓群芳、眾望所歸的理由。
擁有市花冠冕的木棉,與廣州人的生活形影不離。許多騎樓的花窗上,雕刻著它的倩影;電視臺與航空公司,以它為標誌;紅棉牌吉他、紅棉牌涼果、紅棉牌自行車、紅棉牌紅糖等本土產品曾是幾代廣州人的美好記憶,如今藉由電子商務,再次進入年輕人的視野;廣州去年發布的花市吉祥物「花花」「城城」,也融入了木棉的形象。「花城看花」,豈可不提市花木棉?且讓我們帶著對「木棉花開」的期盼與喜悅,互送新春祝福,並帶著「英雄花」所蘊含的勇敢無畏的精神,面對未來的每一天。
玩「花城看花」,遊「花城花地」
看花看門道,不能光看個熱鬧。本報陸續推出大型系列報導「千年花城19看」,從歷史、經濟、地理、科技等19個角度發掘看花的文化。
與此同時,我們還精心準備了識花尋花互動小遊戲——「花城看花」。想知道眼前什麼花?拍個照,查查看。想知道哪裡有你想看的花?動動手指點點它,賞花地圖就在其中。
護花使者
蘇格·基萊特曼
廣州榮譽市民、以色列科學家
剛剛當選廣州榮譽市民的以色列科學家蘇格·基萊特曼的履歷十分耀眼,他曾擔任以色列國家工貿部部長及首席科學家,有「以色列國家孵化器之父」的美譽。如今,他是廣州中以生物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主席,致力於將以色列生物醫藥與健康領域的優秀企業引入廣州,在這一片同樣古老而年輕、同樣具有開放與創新精神的土地上開花結果,惠及彼此。
蘇格坦誠地告訴記者,作為一個時刻牽掛工作的科學家,他算不上是一個「花痴」,但廣州街頭無處不在的鮮花仍然讓他感覺十分美好。「我每年要在廣州待四個月以上,我們的公司在生物島,那裡空氣清新,綠樹成蔭,鮮花成陣,雖然很多花我都叫不上名字,但看到它們,心情就很愉悅。經我們穿針引線,來到廣州『打天下』的以色列企業家也都很喜歡這裡的環境與空氣。廣州良好的生態環境、政府開放友善的態度以及市民的友好,都是我們願意在這裡紮根的原因。」
雖然談不上是「花痴」,但蘇格對廣州的迎春花市依然心嚮往之。他早在2016年就已「紮根」廣州,但從未有暇在這裡過春節,也從未有機會去逛一逛花市,搬兩盆水仙回家好好體會一下廣府的年味。「希望今年能彌補這個遺憾,不過,也要看機緣。」畢竟,在他看來,與逛花市比起來,將優秀的以色列科創企業引入廣州,細心呵護與「孵化」,使它們在這裡像花兒一樣開放,惠及人們的健康,也為這一座創新之城增添色彩,是他作為一個特別的「護花使者」的特別使命。
最愛:水仙
理由:水仙是廣州的傳統年花,它的輕盈與秀美,十分惹人喜愛,願來到廣州的以色列科創企業,也像水仙一樣開出美麗的花朵。
去花市搬兩盆水仙回家,體會廣府的年味是蘇格今年春節的願望。@視覺中國
統籌/廣報全媒體記者黃蓉芳、王曉雲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王月華 圖/廣報全媒體記者黎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