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活服務類節目外景主持人的鏡頭語言談起

2020-12-21 人民網傳媒

摘 要:《消費主張》是央視2套《生活》欄目改版後,全新推出的一檔生活服務類節目,它包含《美食地圖》、《消費維權》、《消費調查》三個子欄目,重點關注消費生活領域的動態變化,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有價值的資訊、觀點和判斷依據。在引領消費潮流、洞悉消費趨勢、傳遞健康消費和科學消費理念的同時,挖掘地方特色健康美食文化。體驗性、調查性、故事性、服務性、貼近性是該欄目的五大特點。作為《美食地圖》欄目的外景主持人,本文作者從一個體驗員的角度,帶領觀眾品人間美食、遊山玩水。本文嘗試從該節目的外景主持人在節目中的提問、觀察、評論等多個方面入手,闡述電視外景主持人如何培養親切、自然、且富有交流感的鏡頭語言。

關鍵詞:電視節目;外景主持;鏡頭語言

一、鏡頭語言的重要性

所謂「鏡頭語言」,是指運用形象的類似電影電視的畫面或畫面組合的文字表達來表現事物的一種語言方式,是一種符號、工具和手段[1]。

由此可見,在電視節目中,鏡頭語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外景主持人的鏡頭語言有什麼重要之處呢?例如,同為主持人,做電視節目與做電臺節目最大不同正在於——電視節目主持人需要與鏡頭有所交流,而電臺不需要。

其實,電視外景主持人是串聯起整個節目鏡頭畫面的核心人物,如果無法把握準確節目該用怎樣的鏡頭語言表達,那麼整個節目看起來就會很突兀,就算拍攝技術高超,文字功力深厚,整個節目依然不耐看。外景主持人需要通過鏡頭語言表達,把觀眾身臨其境的帶到電視節目現場(畫面中),去看、去體驗節目傳遞的內涵。因此,一個鏡頭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外景主持人,往往能讓節目更具生命力,還能使拍攝團隊在拍攝、製作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生活服務類節目外景主持鏡頭語言組成部分

電視語言可分為畫面語言、解說詞、同期聲三種電視語言,而電視鏡頭語言是一種最能代表電視具象直觀的特徵和最能吸引受眾的表現形式[2]。

在一檔生活服務類節目中,外景主持人的服飾、神態、手勢、口頭語言表達、妝容、提問技巧等,均構成了該外景主持人的鏡頭語言表達的要素。

服飾方面,包括了服裝和裝飾品。一般來說,美食節目的外景主持人,在服裝選擇上應該講究休閒、大方、自然,畢竟是帶觀眾遊山玩水品美食,所以,如果選擇西裝、禮服顯然就不合適了,最好選擇紅、黃、藍等亮色系運動休閒服裝就比較合適了。

妝容方面,避免誇張的影視妝,而應以生活妝為宜,如果面部妝容太白、太花,會與被採訪者形成鮮明對比,給攝像增加難度;如果以被訪者臉色調白,主持人則會曝光過度;如果以主持人的臉調白,那麼被採訪者就會太暗。

神態方面,應該避免誇張、驚悚的眼神、動作,應講究親切、自然、大方、得體。

手勢方面,避免太多的手勢,特別是在鏡頭前,容易給人造成錯覺,或者分散人們正常收看節目的注意力,而應該配合採訪內容或者採訪對象,適當而為之會比較好。

口頭表達方面,因節目拍攝時間緊,主持人的串詞臺本都是現場創作,攝像、記者都可以根據現場情況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這無疑給主持人極大的發揮空間,但對於口頭表達不夠好的主持人來說,這容易暴露弱點、這很考驗節目主持人即興口頭表達技巧和邏輯思維能力。

提問技巧方面,要講究抽絲剝繭、簡單扼要的提問,問題的選擇應該由「表」及「裡」,例如,主持人在介紹品美食時,「表」就是指觀眾首先看到的是美食的顏色和外形,至於美食的味道、製作工藝以及背後的文化等故事,應該放在後面問,這就是「裡」。但提問時還應該避免一些過於幼稚、以及無邏輯性的問題。

三、生活服務類節目外景主持鏡頭語言特徵

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外景主持人,既不同於在演播室裡主持電視節目,也不同於新聞、財經、娛樂等類型節目的外景主持人,具有一定的特徵。從欄目所特有的五大特點出發,我們不難總結出,作為該欄目的外景主持人,應該具備的鏡頭語言的特徵,就是體驗性、故事性、服務性和貼近性。

先來說說體驗性,《美食地圖》拍攝環境和《美女私房菜》、《天天飲食》等美食節目不同,不是演播室,而是社會大環境,拍攝環境的改變,其實給予了主持人更多體驗社會生活的機會,也給予了主持人更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主持人應該把體驗地多種感受,跟電視鏡頭有所交流,可以是視覺、觸覺、味覺等多個方面的。

再來說說故事性,《美食地圖》節目外景主持人在主持節目的時候,更多的是即興口語化的表達方式,因為沒有現成的臺本串詞,在現場的主持由看稿播報方式轉變為現場個人口述的方式,這使得主持人的鏡頭語言的表達猶如講故事般娓娓道來。

第三講講服務性,《美食地圖》節目大多以介紹各地特色美食、美景為主,那麼,在表達鏡頭語言的時候,外景主持人應隨時注意體現服務性。例如,在介紹美食時,不妨在品味味道時帶出飲食等文化,以及烹製技巧等服務性內容。

而貼近性就不言而喻了,主持人在拍攝中,要深入社會生產生活的第一線,主持人在進行鏡頭語言的表達時,需要親近百姓,貼近生活。

四、生活服務類節目外景主持人如何準確把握鏡頭語言

當主持人面對一臺冷冰冰的攝影機時,如何能有交流?

敬一丹曾在《99個問號——敬一丹漫談主持人》一書中談到,我覺得,把鏡頭所代表的觀眾當成一個熟人,是最正常的,最舒服的[3]。她認為,主持人這樣才能實現與鏡頭的正常交流,鏡頭前的語言才不居高臨下、不拿腔拿調、不咬文嚼字。那麼,電視外景主持人該如何把握鏡頭語言呢?

1.對任何事物都能產生興趣。主持人的興趣點源自好奇心,只有對事物充滿好奇,才能通過內在和外在因素加以激發。無論是從內而外情不自禁的感興趣,還是由外界客觀因素而引發的內在興趣點,都是為了讓主持人在拍攝過程中凸顯真情實感,而非為了拍攝而「演繹」,尺度稍微把握不好,就會讓電視機前的觀眾覺得很假,而主持人自己也會很累。畢竟,電視節目和電影作品還是有區別的,而主持人也不是演員。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吳鬱曾說,電視媒體的「公信力」使主持人有別於「演藝明星」[4]。

激發主持人的興趣,一方面可以通過前期的踩點,對將要拍攝的地點、場景、食品等內容進行全面了解,並結合平時自己所接觸到的東西,找尋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加以思考。

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查閱資料、詢問他們等方法,對所拍攝內容的亮點加以總結、歸納和吸收,以備拍攝時所需。

2.根據現場情況隨機應變。一般來說,只有到了外景拍攝現場,導演和攝像以及外景主持人才會交流拍攝的細節,而主持詞在開機前還在不斷更改,這很考驗一個外景主持人的隨機應變的能力。例如,在採訪一些很少面對鏡頭的對象時,他們大多因為緊張,在面對鏡頭時,常常會對自己原本很熟悉的東西語塞,那麼,這個時候,主持人一方面要與攝像積極配合,例如,與攝像約定一個悄然開機的手勢,在不知不覺的聊天過程中,完成拍攝工作。又或者在適當的時機不留痕跡的提醒,讓被採訪者能及時想起來,並順利的完成錄播工作。

3.善於觀察現場細節。所謂觀察現場的細節,需要主持人對所處的環境能有所觀察,能對採訪對象的一舉一動觀察入微。只有善於觀察細節,主持人的鏡頭語言才細膩、邏輯性強。例如,在拍攝佛山高明角仔大賽時,有很多阿婆來捧場,如果主持不與她們聊天,那麼電視觀眾就無法知道,原來角仔(角仔是當地人慶祝春耕的時候做的一種食品,形狀像北方的餃子,但皮和餡料都與餃子有較大區別)有這麼大的魅力,儘管這些80、90歲高齡的阿婆牙都掉光了,還能品出角仔的做工、餡料的好壞。很多時候,拍攝過程是沒有第二次的,所以,主持人觀察入微,能從細節中發現有價值的人或事,可以從細節挖出有意思的故事。

4.善於梳理並重組素材。拍攝前期掌握到的節目採訪素材都是很零散的,而在錄播現場,主持人應該是一氣呵成完成採訪的,那麼對於素材進行有效梳理並進行重組很關鍵,這樣一來,可以讓主持更有層次,另一方面,也能總結出重點和非重點的素材,以及理清素材的順序,那麼在主持中,才會避免次序顛倒,前後矛盾等問題出現。例如,在製作一道美食時,食材下鍋的先後順序、火候掌握、調料放置先後等元素均非常重要,如果沒能把握好這些素材的先後順序以及關鍵,那麼拍攝過程中,主持將很難一氣呵成的完成,這樣耽誤的不僅僅是時間、效率,關鍵是讓節目的流暢度大打折扣。

5.善用口語表達。劉潔曾在《電視節目主持人》一書中提到:主持人的口語表達必須精煉,儘可能說短句子,要做到準確、鮮明、生動[5]。

本人覺得在生活服務類節目外景主持中,除了要求主持人的口語表達準確、鮮明、生動外,還要親切、自然。主持人就事物發表個人見解和評價,一方面活躍氣氛,一方面讓節目內容更豐富,特別是發表有價值的個人評價,能彰顯主持人的個人魅力,能對節目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但這需要主持人有豐富的生活閱歷,口語表達應滿足有動機、意圖準確、邏輯通順等要求。例如,一個有烹飪功底、且口語表達能力強的主持人,除了品評美食的色香味俱全外,甚至能道出鮮為人知的小竅門,而在遊山玩水時,還能順口講述多個歷史小故事。

6.善用多角度對比。所謂多角度的對比,包括食物之間、食材之間、烹飪方法之間的對比等。電視的聲音和畫面已經足夠讓美味食物吸引人,而主持人如果能善於通過多角度對比的方法,來描述眼前食物,那麼將成為讓鏡頭語言更有交流感的殺手鐧,這樣,可以使得「味覺」,得以在電視上進行傳遞,這樣能立體、全面、多層次的傳遞出所拍攝食品的各種特質。當然,在遊覽秀美山川時,能夠對比曾經遊歷過的景點或故事,能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更容易找到共鳴。

(作者系:佛山傳媒集團佛山電臺)

參考文獻

[1] 郭志英.淺談電視鏡頭語言的表達[J].中國科教博覽,2010 (11).

[2] 王成群.電視畫面電視語言的蘊意[J].記者搖籃,2006(4).

[3] 敬一丹.99個問號——敬一丹漫談主持人[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

[4] 吳鬱.當代廣播電視播音主持[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5] 劉潔.電視節目主持人[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相關焦點

  • 旅遊風光節目外景主持人的創作意識
    主持人以導遊身份,帶領觀眾遊山玩水,徜徉大好河山,傳遞真情實感,對旅遊風光節目起到了重要的提升和烘託作用。主持人的創作活動包含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節目的構思與傳達。構思是指主持人積極融入節目的基調、內容、框架、形式的創作中;傳達是指主持人調動各種表現元素、技巧、手法來充分創作。
  • 小型語言類電視節目的導播理念與技巧
    摘 要:電視節目導播是多訊道電視現場製作團隊中的核心人物,其核心職能可概括為機位設置、攝像機調度和鏡頭切換三個方面。從導播的視角看,語言類電視節目可以劃分為交流型語言類節目和情節型語言類節目兩種類型。
  • QQ旅遊聯合旅遊衛視 招募外景主持人
    外面的世界好精彩,近日,QQ旅遊聯合時尚旅遊類節目《空姐看世界》打造的「美麗的眼睛看世界」大型外景主持招募活動已於12月1日正式拉開大幕。截至12月31日,感興趣的網友可以通過騰訊新聞頻道的活動頁面提交資料進行報名(http://news.qq.com/kanshijie ),優勝者將會成為為期三個月的《空姐看世界》的外景主持人,帶領全國觀眾環遊世界。另外,騰訊微博用戶也可在活動話題#空姐看世界#下,發表自己想跟隨空姐到達的地方並註明原因,每個季度將會在參與的網友中選出兩名免費跟隨節目組外拍,走遍世界各地,實現環球旅行的夢想。
  • 臺灣外景節目尺度引爭議 主持人試吃蝙蝠品嘗味道
    網易娛樂2月19日報導    據臺媒報導,臺灣外景節目主持人幾乎個個都曾在節目中吃過蝙蝠,張勳傑說,「去年在印尼吃過,口感如雞肉,我還臺灣吃過蝙蝠大便,疫情發生後我一度擔心,那細菌會否在我體內潛伏至今,以後不敢吃了
  • 新「聲」代力量|第二十三屆「學院杯」社教類節目主持人大賽圓滿落幕
    11月17日晚,四川電影電視學院第23屆「學院杯」社教類節目主持人大賽總決賽在川影金牛校區演播劇場舉行。學生處副處長王海玲、後勤物管處副處長彭剛,以及播音主持學院副院長李丹、有聲語言傳播系副主任張亮、各教研室主任和部分專業老師到場觀賽。比賽由成都電視臺主持人,同時也是川影畢業生李震巽和卿媛主持,羅蘭、葉健、葉軍、劉柯、劉子瑞擔任比賽評委。
  • 淺談旅遊類廣播節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李 銳  摘 要:主持人角色定位準確與否是關係廣播節目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旅遊類廣播節目因其特殊性,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尤為重要。本文從多個方面充分闡述了旅遊類廣播節目主持人目前以及未來的角色定位。  關鍵詞:廣播旅遊節目 主持人 獨特個性 角色定位 角色切換  眾所周知,主持人角色定位準確與否是關係廣播節目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 行腳節目主持人帶阿嬤出外景
    三立行腳節目週三「愛玩客」首次「受理」主持人賴俊龍與賴東賢的心願,讓他們帶親阿嬤出外景,沒想到阿嬤都不是等閒之輩,不是換過多本護照,就是曾經挑戰過玉山、皇帝殿等高聳山勢的冒險阿嬤三立週三「愛玩客」主持人賴俊龍與賴東賢感情好,私下聊天兩人發現許多共同點,除了同姓又熱愛運動外,還都是由阿嬤帶大的孩子,無獨有偶,兩個阿嬤居然也同姓!唯一不同的是嚴格說來賴東賢從未和60多歲的阿嬤出過遊,賴俊龍則是有和阿嬤出國多次的豐富經驗。
  • 還記得《正大綜藝》的外景主持人李秀媛嗎?她30年後青春依舊
    1990年的《正大綜藝》可以說是為觀眾朋友們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各地的窗戶,每期幾位外景主持人(王雪純、李秀媛、楊瀾、朱迅、林海)都會帶著大家去探索未知世界,通過鏡頭給大眾科普了不少旅行知識,包括當地的地理風光與人文風情,有很多觀眾朋友就是在那時萌生了環遊世界的念頭。
  • 淺田真央變身美麗外景主持人 新節目七月播出
    淺田真央首次挑戰主持騰訊體育6月27日訊,日本花滑女神淺田真央日前參與了TBS人氣旅遊節目的錄製,擔任「Mystery Hunter」(旅行探險外景主持),這也是她首次挑戰主持人的工作。淺田來到了奧地利、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3個國家,探尋關於花樣滑冰的謎團和秘密,節目預定在7月5日播出。5月宣布退出新賽季,暫別冰場休息一年的淺田是主動提出想擔任《世界驚奇發現!》
  • 選手接受外景培訓 著名主持人柴靜當起老師
    「挑戰主持人—中央電視臺綜藝節目主持人全國選拔活動」16進10的十項專項培訓本周將迎來第八關的考驗。上一周16位選手經歷了演播室培訓,對演播室節目的製作過程以及製作過程中對主持人的各方面要求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周,選手們將迎來外景方面的培訓。
  • 還記得《正大綜藝》的外景主持人李秀媛嗎?如今51歲變成這樣了!
    每期外景主持人都會帶著大家遊世界,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風光人文風情,短片結束前,外景主持人會提出一個問題拋給嘉賓,楊瀾姜昆的那句「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的《正大綜藝》有好幾位外景主持人,但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長春國貿覺得當數李秀媛了。
  • 混血美女聾人,從聽障兒到外景主持人的開掛人生!
    現為旅遊節目「愛遊臺灣Follow Alana」的主持人。鄭雅文雖然正值芳華,但在她出生的年代還沒有聽力篩查這一說,直到快一歲的時候才被確診患有聽力障礙。在醫生的眼裡,她的聽力甚至嚴重到「無藥可救」,即便是現在的醫學對於天生極重度聽損的康復治療仍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鄭雅文卻做到了,成為了這個再鏡頭前也自信陽光的主持人。
  • 《你好生活》第二季央視主持人「團建」來襲
    國際在線消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央視網聯合出品,央視網、中視電傳聯合承制的新青年生活分享類綜藝節目《你好生活》第二季,於央視綜藝頻道、央視網、騰訊視頻熱播正酣。該節目自播出以來話題不斷,熱度與口碑持續走高,其笑中帶淚的內容、返璞歸真的內涵吸引了大批觀眾。
  • 外景節目背後都是淚!王少偉站不起來錄一半消失
    記者許逸群/臺北報導 緯來《歡迎光琳》邀請藝人王少偉、張立東與風田齊聚,他們都有出外景實境節目的豐富經驗,也分享許多觀眾鏡頭前看不到的深刻體驗,連製作節目經驗豐富的主持人沈玉琳都說:「外景節目人後都是淚水!」
  • 文旅類節目成觀眾「新寵」,旅行類綜藝藉助文化回溫
    01「文化+旅行」走俏,為旅行綜藝開啟了一條新路旅行類綜藝在國內電視螢屏算是個歷史悠久的品類,從最早的主持人帶你看世界,到當下將情感、觀察、遊戲等元素嫁接到旅遊之上,這一類節目產生了諸多細分變化。如央視的《正大綜藝》就是以世界各地的旅遊文化為切入點,外景主持人向觀眾介紹世界各地的旅遊風光,在每個短片的結尾向嘉賓提問,進而向觀眾介紹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名勝古蹟。
  • 《天天向上》將加入外景女主持人,沈夢辰不適合,程瀟呼聲最高
    最近《天天向上》10周年特別節目把趨於萎靡的《天天向上》再次提到了收視冠軍的位置,而此次10周年慶典將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天天兄弟現有成員的心願周,另一個是在8月12號會進行《天天向上》10周年的慶典晚會,同時《天天向上》將迎來再一次的改版,加入外景女主持人。
  • 她曾是《正大綜藝》「最大膽」的外景主持人,如今50歲變成這樣了!
    當年央視的王牌節目《正大綜藝》,每個周日的傍晚,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等著正大綜藝播出。這是一檔看世界的欄目,幾個嘉賓根據播放的短片回答問題,得分最高的那個就是冠軍了。每期都會有美女姐姐當導遊,帶著大家去世界不同的地方,了解當地的地理風光人文風情,每個短片結束前,美女導遊都會提出一個當地特色的問題拋給嘉賓,「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曾給很多人留下了一段特別美好的記憶。
  • 旅遊節目主持人你傷不起!
    □金陵晚報記者 陸一夫 施易小檔案節目:《標點旅遊》播出頻道:十八頻道播出時間:每天7:00-7:10「每次看到主持人到海邊、雪山、異國等地遊玩的時候太羨慕了,瀟灑啊!」許多觀眾表示,相比成天端坐演播室的主持人,旅遊節目主持人更自由也更隨性,節目中的景點和美食更讓人嚮往。
  • 春晚語言類節目審查
    1月7日,2021年春晚語言類節目審查,張雨綺現身。她身穿明黃色羽絨服十分搶眼,2020年張雨綺憑藉熱門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再度翻紅,人氣飆升。《浪姐》萬茜也現身語言類節目審查現場,她手上還纏著繃帶,據悉去年萬茜在長沙開車的時候,曾遭受到車子的猛烈撞擊,導致右手部分粉碎性骨折。作為央視春晚「老面孔」,孫濤也低調現身。
  • 《上海戀上臺灣》熱鬧甄選外景主持人
    《上海戀上臺灣》熱鬧甄選外景主持人  中廣網北京6月1日消息(記者雅萍)由臺旅會北京辦事處贊助的赴臺拍攝深度旅遊節目「2012城市心感覺-戀上臺灣」外景主持人甄選決賽6月1日在上海舉行楊瑞宗主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臺灣是一個好山、好水、好人情的好地方,希望藉由此次活動的展開,及節目的陸續拍攝及播出,將吸引更多的大陸遊客到臺灣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