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炸彈或一個醜聞都可能使所有精心營造獨特風格的努力付諸東流,並有成為一屆奧運會的代名詞的危險時,「平平安安」甚至「平庸」都可能算是不錯的結局了。這似乎正是1984中國重返國際體育大家庭後的奧運會的走勢。
一、洛杉磯:一個傳奇的啟示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耗費10億美元,虧損,數額不詳;
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耗費20億美元,虧空10億。 懊惱的加拿大人說,只有15天的奧運會,卻讓300萬人口的蒙市納稅人背上20年才能還清的沉重債務;
1980年蘇聯為舉辦「規模空前盛大」的莫斯科奧運會打腫了臉,難以置信地耗費了90億美元……
1979年洛杉磯申辦奧運會沒有競爭對手,因為許多國家都嚇破了膽。但申辦成功後,洛杉磯市政府就宣布:舉辦奧運會不得動用納稅人的一分錢!
剛剛上任的薩馬蘭奇當時面臨的局勢是,奧林匹克運動由於接二連三的抵制運動,在政治和經濟上都陷入破產的邊緣。
現在已經沒必要複述天才商人尤伯羅斯當年怎樣搞到5億美元,並只用這點錢就成功舉辦了奧運會,還淨賺2·5億美元的細節。
16年後的今天,這些手段已經不再有秘密神奇可言。但洛杉磯奧運會因開創了純粹由民間承辦的先河,把奧林匹克運動從日益深重的經濟危機中解放出來,這一影響深遠的事件不但確立了洛杉磯奧運會的歷史形象,也使尤伯羅思成為奧林匹克史上最為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對於剛剛打開國門,重返國際舞臺的中國來說,洛杉磯奧運會有太多新鮮深刻激動人心的記憶。這也是中國首次藉助奧運會充分展示自己走向世界決心的歷史性時刻。中國以15枚金牌的成績,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不過對世界而言,洛杉磯奧運會提供的最令人是震驚的事實是:舉辦奧運會居然可以發大財!
興高彩烈的國際輿論當時一致認為,洛城模式成功的最大啟示是:許多經濟落後的國家今後也可以舉辦奧運會!
可惜歷史的進程卻表明,這個啟示的作用正相反,當舉辦奧運會在政治和經濟上都顯示了巨大好處後,申辦不但成了國與國之間的政治力量的較量,也成了國與國之間經濟實力的較量。弱小的國家離奧運會更遠了。
二、漢城:一個大醜聞
如果漢城不是在1981年申辦奧運會,而是在1984年奧運會顯示了巨大的斂財效應後,就很難想像漢城還有百分之幾的希望?但幸運的漢城申辦成功後還是遭遇了巨大危機。1986年朝鮮半島局勢驟然緊張,國際奧委會內部出現了一股強烈的變更舉辦地的動議。
如果當年變更動議的力量佔了壓倒優勢,那麼今天在漢城奧林匹克主賽場,人們就會看到94座衣冠冢,而在最高大的墓碑上寫著薩馬蘭奇的名字,其他墓碑上依次刻著另外93名國際奧委會委員的名字。
韓國總統盧泰愚說,如果取消漢城的舉辦權,他們將把奧林匹克運動場變成一座巨大的墳場。這一威脅性聲明奏效了。薩馬蘭奇聞訊立即跑到漢城向承諾,決不會傷害韓國人民的感情。
渡過這場危機的漢城本可趁東西方冷戰的結束開一個「祥和的大會」,但漢城奧運會還是被一個醜聞埋葬了。
回眸漢城奧運會,還有什麼比加拿大短跑運動員本·詹森服藥事件更具標誌性?
一屆規模巨大的體育盛會就這樣被一個醜聞「代表」了。
1984年,美國的傳媒全力捧紅了一個劉易斯,洛杉磯奧運會因此顯得無比輝煌;
1988年,全世界都在奔走相告中「齊心協力」搞臭了一個詹森,這確實有些「不公平」。
在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屆奧運會因為一個運動員作弊而黯然失色。但漢城卻趕上了。比漢城更不幸的是奧林匹克運動本身,因為即使是戰爭都沒有撼動人們對奧林匹克理想的尊重,在面對一個運動員時卻暴露了它的脆弱和百孔千瘡。在這個時代,「飛人」是多麼容易變成「飛賊」,而我們為之歡呼的「天使」,兩小時後從藥檢中心出來,可能就成了「魔鬼」。
由於東西方結束冷戰狀態的基本結束,東西方體育強國全部派團參賽,中國代表團未能再現洛杉磯奧運會的輝煌,只奪得5枚金牌,這一意外結果在中國體壇引起了一股強烈的反思潮。
三、巴塞隆納:一個「夢之隊」
看多了NBA,還有興趣看其他籃球賽嗎?
就像看了世界盃,看多了五大聯賽後,還有多少審美的心情看假A?
有個前中國男籃的二中鋒曾經告訴我這樣一件事,80年代訪美時,他曾與喬丹交過一次手,那時喬丹還是大學生隊的隊員。很多年後他還記憶猶新地說,我當時正拿著球跳起來,這時感覺一個黑影忽地罩在頭打,我手中的球一下子被擴扇飛了——「我被喬丹蓋過帽!」那語氣簡直充滿了幸運。
80年代以後,競技體育發生了一個重大的變化,以職業聯賽的普遍興起為特徵,競技運動本身的觀賞價值開始超越國家的榮譽意識。職業運動高度的觀賞性藉助現代傳播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二者形成的巨大合力極大地摧毀了人們對業餘比賽的興趣。
顧拜旦當初制定的「業餘原則」確實有著崇高理由和依據,但薩馬蘭奇執政的國際奧委會最終還是出於利益的考慮把非商業化原則和非職業化原則一起廢除了。
1992年國際奧委會在憲章上確立了商業化的合法。以「飛人」喬丹、「魔術師」詹森組成的「夢之隊」進軍巴塞隆納奧運會,則標誌著奧運會的大門已經向職業運動員全面開放。國際奧委會對職業選手開禁,目的是擴大奧運會的影響。雖然阿維蘭熱為了維護世界盃的壟斷地位,在足球項目上阻擊了薩馬蘭奇。但為開拓海外市場,由NBA精英組建的「夢之隊」卻欣然赴會,結果這齣新穎的「巨人與侏儒」之戰成了巴塞隆納奧運會最搶眼的風景。
現代奧運會的項目越設越多,但大多數金牌只有統計學上的意義。在這個普遍追求娛樂的時代,只有那些從事職業觀賞性極強的而且具有巨大廣告價值的選手能夠成為普遍的偶像。
「夢之隊」帶來的不只是籃球絕技,這些富有的體壇貴族還為奧林匹克增添了前所未有的景觀,他們像渡假一樣個個拖家帶口,擇一豪華賓館住下,拒絕住進戒備森嚴有如兵營的選手村……「夢之隊」就是這樣成了巴塞隆納奧運會的最大特徵,在這個想像力日益貧乏,激動的原因也日趨單一的時代,也就很難指望有比這更激動的好夢。
1992年的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意外取得16枚金牌,一洗漢城奧運會的晦氣。此後,國內颳起一股重獎奧運金牌選手的強勁旋風。
四、亞特蘭大:一瓶可口可樂
當重大的制度變革已經塵埃落定,「守成」者就很難避免平庸。
在近20年來,哪屆奧運會像亞特蘭大一樣乏味平庸。亞特蘭大的比賽項目、參賽人數、紀錄刷新的數量都創了紀錄,但它並沒有產生多少激動人心的效果;亞特蘭大是廢奴戰爭那個悽豔故事《飄》的背景地,但這也未能賦予這屆奧運會多少特殊的色彩。
亞特蘭大是這個可口可樂總部的所在地,奧運會失去激動人心的要素,有的只是商場似的熱鬧。
奧運會正在變成一個商業事件,亞特蘭大奧運會最令人銘心刻骨的還是它申辦過程。它用一瓶可口可樂粉碎了雅典娜神像。在那個全世界都傷感地目睹可口可樂粉粹希臘人奧運百年回家之夢過程時,除了馬太效應,我還想起過那句古老的格言:「有錢的王入大三輩」!
這就是洛杉磯奧運會那個巨大啟示的相反的作用。
1998年,美國爆發了鹽湖城申辦賄賂醜聞,薩馬蘭奇受到傳訊,十多名國際奧委會委員被除名。沒人為此感到意外和震驚。
奧林潑斯山(洛桑)的諸神(國際奧委會委員)嫌貧愛富,在古希臘神話裡就能找到例證。薩馬蘭奇承認這是國際奧委會是冷戰後奧林匹克面臨的最嚴重危機。骯髒的奧吉斯亞牛圈是該打掃了。
中國代表團在亞特蘭大發揮出了自己的水準,十六枚金牌再次確立了中國競技體育處於世界第二集團的領頭羊的位置。
五、雪梨:一個優美的童話?
現在預言雪梨奧運會將以什麼形象傳世還為時過早。但全世界都知道雪梨奪得這屆奧運會舉辦權的最大王牌是「環保」。但願經歷過十五天的喧鬧,雪梨能以「環保的奧運」垂範世界。尤其是舉辦大型運動會本身今天也對城市的生態環境構成壓力的時候。
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城市都有機會舉辦奧運會,也不是每個城市都需要奧運會,但每個城市都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
因此應該祝雪梨成功。
2000/8/30
轉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