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方供圖
南報網訊(記者 解悅)俗話說,杯酒人生,杯中乾坤。一杯燒刀子能品出人生百味,一條興隆街能看盡浮華世界。當年,作家高滿堂父親的老酒館就開在這條街道上,商業街店鋪林立,五行八作,很是熱鬧。
寫完《闖關東》之後,高滿堂創作過很多難寫的題材,《鋼鐵年代》《溫州一家人》《老農民》《老中醫》,儘管這些作品口碑很好,影響很大,獲得不少獎項,可就是沒有達到《闖關東》的高度。
某天夜晚,三杯兩盞白酒之後,高滿堂突然想起老父親,他口中那些南來北往的酒客,那些精彩傳奇的人生故事,那些俠肝義膽的東北爺們兒,激發了高滿堂的創作欲望。
「要想寫出好的作品,就要深入生活,在家鄉這塊肥沃的土地上耕耘。寫父輩的故事,寫抗戰時期大連的苦難,寫中國人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必須讓今天的年輕人知道,我們祖輩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拿定主意後,高滿堂走街串巷,採訪當年興隆街的老人。儘管老酒館的故事他早已耳熟能詳,可來自現實生活的故事更接地氣,更能打動人。
高滿堂知道,創作老酒館不是一部簡單的懷舊之作,這是一次感情濃烈的文化尋根,必須具備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才能創作好這部作品:「血脈是傳宗接待的根本,也是文化傳承的根本,我們優秀的文化傳統,無論到哪一代,這種血脈都不能斷。」
《老酒館》這部作品,就要傳承幾千年來的中華傳統美德,向年輕人展現中國人的傲骨和忠義。
本著這種創作宗旨,高滿堂創作了《老酒館》。他用自己的筆觸描寫了抗戰時期大連的生活狀態,大連是個多災多難的城市,歷經沙俄統治、日本殖民、蘇聯代管,民不聊生,局勢動蕩不安,要想在這塊土地上活下去,沒有走南闖北練就的求生技能和處世智慧,是很難立足的。高滿堂以父親為原型,創造了陳懷海這樣一個酒館掌柜的角色,他豪爽仗義,誠實守信,既有江湖人的老謀深算,又有農民的吃苦耐勞忍讓狡黠。這個有血有肉的漢子,是東北土地上的平民英雄。
民國亂世,生活多艱,山東人陳懷海攜妻帶女「闖關東」;在深山老林裡挖野參時,他遇險與妻女失散。為了生計,陳懷海與一幫生死兄弟來到大連開酒館。他們秉承江湖大義,行好事,做好人,老酒館由此成了八方信息、各色人等匯聚的舞臺。
酒缸前臥虎藏龍。陳懷海雖識字不多,卻嫉惡如仇、胸懷大義,他保護殺日本憲兵的「老北風」,勸說東北軍馬旅長重回抗日戰場,痛斥粉飾偽滿洲國的清朝遺老,與日本浪人決鬥,老酒館變成了共產黨的地下交通站……陳懷海轟轟烈烈地活出了一個中國人的骨氣,演繹了一段可歌可頌的民間傳奇。
陳懷海說,天南海北,世界各國,只要是酒,我這小酒館就裝得下。
高滿堂用這種格局和立意來創作《老酒館》。
這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平民史詩,這是一腔感天動地的家國情懷,
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傳奇大戲。酒館雖小,濃縮乾坤百態,人間情義;
一酒一味,各喝各的味道,各活各的人生。
高滿堂,1983年開始電視劇編劇生涯,編劇1000餘(部)集,代表作品有《闖關東》系列、《大工匠》《雪花那個飄》《溫州一家人》《老農民》《老中醫》《老酒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