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陣子又開始追《老酒館》。
《老酒館》是由劉江執導,高滿堂編劇,由陳寶國、秦海璐、劉樺、王曉晨、馮雷、馮恩鶴、程煜等主演的年代劇。該劇講述了民國時期大連好漢街上一個叫山東老酒館的小鋪子掌柜陳懷海在老酒館裡謀生計、釋大義的故事。
1.
先說一下這編劇高滿堂。
1989年,農村題材電視劇《籬笆女人和狗》首播,高滿堂擔任該劇的編劇 。這部《籬笆女人和狗》可是紅極一時,在我兒時的記憶裡都是這部電視劇的循環播放。後又陸續擔任了好幾部名作的編劇,都有極高的評價。
1955年,高滿堂出生在大連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從小就是一個迷戀電影的"電影蟲子",因為家境不好,他就想盡一切辦法去看電影。不僅自己看,他還會"做電影"給小夥伴們看。青年時期的高滿堂下過鄉、讀過大學、當過老師、寫過小說 。1983年高滿堂從大連市51中學調入大連電視臺電視劇部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這個單位 。
早期的生活經歷給予他豐富的生活素材,他的作品多貼近生活,富有時代感。高滿堂的作品粗獷、大氣,體現了一種民族史詩般的悲壯與豪情。
這部《老酒館》的誕生,也是源於他自己的生活。
高滿堂祖上從爺爺那輩開始闖關東來到大連。據他介紹,如今的大連有近半數的人口來自山東,而他的父親就在大連的興隆街上開了一家酒館,《老酒館》裡迎來送往的故事一半是戲,一半則來自他父親的生活經歷。
「一個旅順口,半部近代史」,懷著對歷史的敬畏,在父親百年祭的時候,高滿堂終於落筆開始書寫這個已在腦海中千迴百轉的故事。
《老酒館》的故事跨越近20餘年的歷史風雲,講述了闖關東來東北的小人物陳懷海歷經磨難以後,來到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大連,開老酒館謀生計,並通過老酒館結交抗日誌士,傳播抗日思想,與殖民者鬥爭的故事。
對於塑造的陳懷海的形象,既有自己父親的影子,又進行了藝術創作,塑造了一個「中國人心中最好的父親樣板」。他在家為父,愛護妻兒;在酒館為掌柜,關心兄弟;在好漢街是主心骨,攜老扶幼、扶危救困,是《老酒館》的核心,是那種脊梁式人物。
《老酒館》超出了一半家庭戲和社會戲的範圍,而是通過戲劇情境的建構,讓老酒館這個載體成了一個特殊的場合。在看似雜亂無序的結果上,其實是採用了以酒館掌柜陳懷海為核心的多層結構,看似錯綜複雜,縱橫交錯,實則收放自如。人物群像栩栩如生,充滿了江湖氣,卻又將陳懷海的重情重義體現出來。
2.
再說一下陳寶國(飾演陳懷海)。
陳寶國,大家都不陌生。
三十年來身影橫跨電影、電視劇和話劇舞臺,陳寶國已經逐漸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在八十年代中,在一系列的電影角色塑造中,陳寶國做了很他作為優秀演員必經的不斷探索和成長過程。
他很早就開始拍攝電視劇,並得到過大眾電視金鷹獎的肯定。他演繹的角色都很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陳寶國似乎對展現民族史詩題材的電視劇總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從《大宅門》的「百草廳」到《大河兒女》的「賀家窯」,從白景琦的玩世不恭到賀焰生的堅韌不拔,他總能將一個歷史洪流中的小人物演繹成屬於自己時代的大人物。
無論是否真實存在過,陳寶國塑造的人物都讓人無一例外地選擇相信,他飾演的角色都曾經讓那個時代因為有他而變得不一樣。
對於《老酒館》中陳懷海這一角色,他期待已久了。
陳寶國感慨,從業40餘年,等來這個角色是自己的運氣,「我在生命中所悟到的,都對理解這個人物有幫助,而且在演的過程當中也借著角色表達了一些我對生活,對生命的一種感悟。」
老酒館可以說就是一個小的社會,這裡有說書的、講相聲的、當兵的、生意人、手藝人、警察、混混、江洋大盜……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的角色構成了一幅群像式的人物長廊。而陳懷海則是全劇的靈魂人物,他身上一以貫之的「義」讓陳寶國尤為欽佩:「為男人為父為兄弟,他都是一個英雄,是仗義二字行天下,能夠演這樣的一個人物,我真的感到很驕傲。」
在他看來,演過的人物也不少,但是最缺的應該是這麼一個人,他的身上有很多我們嚮往,崇拜的東西,「往前倒三年,往後推三年,我都最喜歡陳懷海。」陳懷海義氣、隱忍、智慧、幽默,他是好漢街的主心骨,為人為商皆為楷模。他有著"闖關東"等眾多傳奇經歷,在老酒館裡謀生計、釋大義。
在談到表演時,陳寶國認為「演戲是我最重要的事情,只要有戲演,只要有活幹,對我來說就是挺完美的事兒。」
有這麼認真的演員,這麼高的認知,這麼深的認可,再難的劇也可以演好,大家也對陳寶國老師的態度表示贊同!
3
老酒館裡面的很多演員都是我們上一輩的演員,他們的演技可能跟年齡也有很大的關係。
作為一名國家一級演員,陳寶國如今已經64歲了,而飾演老三的劉樺,今年也已經48歲了。飾演那爺的演員是馮恩鶴,也是一位骨灰級的老戲骨,今年已經是71歲高齡了。劇中還有一位骨灰級的老戲骨,他就是劇中的老二兩,今年已經84歲了,如此高齡還在電視劇中兢兢業業的拍戲,也是讓人十分敬佩。
可能到了這個年紀對生活的感悟更多,對演戲的認識度更高了。這些老戲骨的演繹也著實讓我們感到震撼!
陳懷海有句臺詞,「天南海北,世界各國,只要是酒,咱們這小酒館都裝得下」。
《老酒館》中,很多山東漢子追隨陳懷海來大連謀生。他們與陳懷海同甘苦共患難,每個家庭都有悲歡,每個人物都有故事。沉穩的三爺
,圓滑的老蘑菇,剛毅的半拉子,忠誠的聾子和啞巴,他們雖各有人性弱點,「但他們對內對外都不是慫人」,他們所表現出的血性和氣節,令人感動與振奮。在他們身上,除了有做人的仁義品質,還有一種濃鬱的家國情懷。
《老酒館》在酷暑消散的季節上映,給我們帶來了下半年的基調,陳情激昂,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好,希望我們的民族越來越強大,希望我們的國民更加自主!
在這小編要給看《老酒館》的各位點讚,為這一波的情懷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