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劉禮智
由高滿堂、李洲編劇,劉江執導,陳寶國、秦海璐主演的電視劇《老酒館》正在北京衛視熱播。酒館雖小,卻激蕩歷史風雲,故事年代跨度從1928年延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講述闖關東來到東北的小人物陳懷海(陳寶國飾),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大連,開老酒館謀生計,並通過老酒館結交抗日誌士,傳播抗日思想,與殖民者鬥爭的故事。
角色原型是自己的父親
《大工匠》《家有九鳳》《闖關東》《老農民》《北風那個吹》《溫州一家人》《鋼鐵年代》……高滿堂的作品總是把目光投向大時代的小人物,將平民劇拍出史詩味道。新作《老酒館》是高滿堂醞釀多年的作品,他再次將視野落到「闖關東」群體上,將故事背景設置在自己的家鄉大連,以東北的酒文化作為視角切口,描述大時代中小人物的故事。來老酒館的人,形形色色。「老酒館就像是一個消息中轉站,發生了許多故事。」高滿堂介紹,陳懷海的角色原型其實是他的父親,父親當年闖關東來到大連,居住在興隆街,也開過一家老酒館。
懷著對父親的敬畏和仰慕之情,高滿堂塑造出陳懷海這個人物,「我父親是一個仁義、仗義、幽默、智慧、隱忍、大氣的人,這個角色與我父親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也有很多藝術加工的成分。我崇拜我的父親,但更崇拜劇中的父親,他是我心中最理想的父親形象。」高滿堂提到了創作中「表達與抵達」的關係,「可能很多人窮極一生都達不到陳懷海的境界,但是達不到才能讓人有前行的力量。我一直提倡在寫一部戲的時候,一定要達到一個理想的彼岸,要有境界,有情懷。」
年代劇不能呆板嚴肅
高滿堂坦言自己寫年代劇起家,之所以一直堅持年代劇創作是希望現在的年輕觀眾不要忘記歷史,「我們不僅要珍視未來,也要回顧歷史。作為藝術工作者,我們有必要帶給當下觀眾一些有營養的東西。」同題材創作,他經常提醒自己要克服惰性,「有時候寫完一個故事,總覺得不應該這麼簡單吧,好像跟我上部寫得有點像,這種排除法是很痛苦的。作為一個成熟作家,寫東西特別順手的時候,就要特別警惕,因為這意味著你可能走上了一條熟路。創作的惰性和慣性很厲害,有時候需要停下來,告訴自己不能這麼寫,要找新東西。」
高滿堂認為,年代劇並不能總是端著一副呆板、嚴肅的面孔,也需要富有情趣。為此,他為陳懷海設計了一定篇幅的感情戲,讓這個角色陷入秦海璐飾演的谷三妹與王曉晨扮演的小晴天的感情旋渦中,「我一直覺得,現在的年代劇其實最缺少的就是情趣。劇中陳懷海與谷三妹鬥酒、蕩鞦韆,小晴天把酒館鬧得天翻地覆,都是特別好玩的情節,也充滿了情趣和智慧。」在他看來,在比較正能量的題材中增加些情趣,觀眾是可以接受的,但前提必須符合邏輯和人物身份。
雖說過去但是觀照當下
此前曾以《媳婦的美好時代》《咱們結婚吧》等都市情感劇為觀眾所熟知的導演劉江,此番是首次嘗試民國題材劇。當初,他僅僅看到劇本大綱就被這個故事深深吸引,「我最強烈的印象是,這個故事的文學性和可看性非常強。」劉江表示,《老酒館》的劇本跟高滿堂之前的作品很多地方都不一樣,「橋段新,人物獨特,融入了很多民間傳奇,甚至有點魔幻現實主義色彩,底蘊也非常深厚。」正因如此,《老酒館》的拍攝難度非常大,「它的格局很大,結構也很複雜。故事將懸疑、喜劇、浪漫情感等多種元素融入家國同構的大主題,並不是簡單的強情節劇,而是擁有豐厚內蘊,在傘形結構中鋪陳布局,非常考驗創作者的文化修養。」
選擇迎難而上,是因為劉江被故事所蘊含的現實意義所打動,「《老酒館》勾勒的眾生相都是講義的人,他們有俠義、情義、大義。雖然說的是過去的人和事,但是觀照當下。陳懷海有句臺詞令我印象深刻,他說:『我們也許當不了千古英雄,但是我們至少要做一個有情有義有骨氣的中國人。』這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這部劇用歷史的載體呼喚著當下的精神,有著非常強的現實意義。」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