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共享單車過剩是個偽命題,管制過度或損害公眾利益

2020-12-19 鈦媒體APP

如果管制不當,或許將給共享單車行業帶來結構性的危機。

隨著共享單車保有量達到一定規模,以「總量調控」為基準基調的管制政策在各地陸續出臺,儘管這些政策大都被命名為鼓勵共享單車發展的名義,但是明眼人都清楚,限制共享單車的投放,以減少對所謂公共資源的佔用是這些政策出臺的基準調門兒。

一些地方政府在總量調控的同時,也提出了在重點區域和位置加大自行車停放資源供給的思路,比如北京就提出在新建的地鐵公交等地方要加大自行車停車場的規劃。

客觀的說,這是利好共享單車發展的政策,但是我們也要清楚的看到,遠水不解近渴,大量的人流量集中在現有的公交站、地鐵站、商業中心、辦公中心,如果只是要求門前三包的思路,解決部分單車停放的需求,或者由企業之間自主協商來解決現有停車區域收費的問題,顯然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共享單車發展的問題。

但是在短期內資源不足的問題又無法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所以總量調控+區域調控就稱為以北京為代表的地方政府對共享單車管制的基本思路。

在事實層面,總量調控只適用於壟斷市場或者寡頭壟斷市場,因為只有單個廠商或者兩三個廠商才能在管理部門的協調下達成一致,維持自己的邊界不動。對於非壟斷市場,由於行業廠商較多,且市場博弈處於非出清狀態,總量調控就面臨失敗的風險,因為總量調控的結果是出於領導者地位的廠商將被捆綁的更死,非主導地位或者衝動冒險的廠商就會抓住機會打破平衡。

還有一個難題在於,管理層無法判斷不同共享單車企業之間到底應該各自分配多大的比例,最終的結果可能是不同共享單車企業和政府部門談判的結果,這個時候政府成了事實上的管理者,就有可能在共享單車行業最終是計劃經濟式的管理。

當然,我這只是基於理論的靜態推演,其實我想說的是,一項管制政策的可執行性比如考慮企業是市場話的/需要動態競爭的主體,在現代市場經濟中,行業管理部門必須放棄計劃思維,把過多的行政力量介入到市場運行中,既損害行政力量的權威,也損害市場的效率。

在共享單車管制中,我們還看到一些過界的要求,比如要求共享單車企業不得在自行車上投放廣告,顯然這是毫無道理的要求。

共享單車的所有權歸屬於企業,對私有財產的處置權顯然以企業自身為主,且廣告投放本不屬於交通部門管理,是否投放廣告是企業的經營決策行為,工商部門可以對違規廣告違法廣告進行處罰,而在一個規範意見中,跨部門的對企業自主經營決策範疇的事務納入政府管制的要求,顯然屬於行政對市場的幹預,與高層倡導的市場管理理念並不相符。

況且在交通部門管轄的計程車、公交車、地鐵及其附屬設施上,廣告不是比比皆是嗎?

另一個非常值得商榷的是要求共享單車企業為用戶購買保險,一個可供對比的案例是用戶乘坐公交車公交公司和地鐵公司並未為乘客購買保險,即使在乘坐長途汽車或者火車的時候,也是乘客支付保險費用的。

所以要求共享單車企業承擔保險成本,這樣的政策初衷令人費解。

在各地出臺的管制政策中,試圖實施技術標準管制也是共享單車管制的主要選項,這些標準涉及到自行車定位、編碼、質量檢驗、位置管理等要求,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提出共享單車企業的系統要接入政府的管理平臺。

對車輛本身的技術要求,可以看作是對現有的共享單車企業的技術體系,尤其是先進的技術體系的追認,比如各地方都有摩拜一開始就實行的定位通信技術作為必選項。

但是要求企業系統接入政府管理平臺,則是毫無必要的舉動。以共享出租者為例,早期上海等地都出臺了政策,並建設了平臺,要求滴滴們把系統納入地方政府管控的平臺,但是到了今天,恐怕這些平臺已經毫無存在的價值了吧?

對經濟的管理,如果每個企業都把自己的業務系統接入到政府的平臺,那麼企業的獨立經營和隱私如何得到保障?況且行業管理看到這些企業的經營數據,如果不能解決企業發展的問題,又有什麼價值呢?

當然,這些年來,一談到對網際網路企業的管理,就是要上手段,手段之一就是要上平臺,可是這些平臺隨著企業的興衰,行業的跌宕起伏,又有多少在空轉了?

當然,對共享單車來說,管制是需要的,但是管制不能採取只封堵不疏導的老思路,更不能不考慮企業經營的自主性,尤其是市場競爭的動態性和博弈性。

況且,在我看來,所謂的共享單車過剩,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焦點

  • 共享單車,結束才是更好的開始
    「ofo要黃」,「最後一公裡是個偽命題」以及「共享單車沒有未來這種論點」,填滿了各大網站的首頁和頭條。從萬眾期待到千夫所指,共享單車真的要涼嗎了?重資產的公司模式儘管名為共享單車,但是現階段,共享單車跟共享經濟確實沒什麼太大的關係。
  • 社論:及時規範社區團購防止損害公眾利益
    會議要求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嚴格遵守「九不得」,包括濫用自主定價權進行惡性價格競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虛假宣傳及商業詆毀、大數據「殺熟」、利用技術手段損害競爭秩序、非法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方面。社區團購興起於今年疫情期間的居家隔離,疫情控制後眾多網際網路頭部企業開始重金入場,「燒錢大戰」一觸即發,發展迅猛。
  • 南昌集中整治共享單車亂象
    ,為鞏固南昌市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有效規範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含電動自行車,以下統稱共享單車)運營管理秩序,解決共享單車亂停放影響交通、影響市容的問題,從12月8日起,南昌市交通運輸局、城市管理局、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等部門對南昌市共享單車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集中整治。
  • 中國製造業的「過剩」,究竟是「偽命題」,還是「真滯銷」?
    伴隨著中國的製造業越來越強盛,問題也隨之而來……近些年來,相信大家也有所察覺,國內的工業生產開始出現了過剩的問題,而最大的導火線就是當初的「鋼鐵過剩」,如今可以成為「白菜價」的鋼鐵,在從前可是供不應求的狀態,但是轉眼間,變成了和白菜一樣的地位。
  • 周日觀點pk|滴滴自有共享單車品牌登場 還能改變共享單車整個戰局嗎?
    1月25日,滴滴自有共享單車品牌「青桔」在成都上線,同時滴滴共享單車平臺也上線。目前成都用戶可通過滴滴平臺騎行青桔單車、小藍單車以及ofo小黃車,前兩者支持免押金騎行。共享單車早已是一片紅海,滴滴仍推出自有品牌入場,你是否看好?
  • 摩託車出租和共享單車的利益衝突
    ,摩託車師傅正好經過那輛共享單車旁邊,他突然一腳,把共享單車直接踢倒在路上,頭也不回的揚長而去。倒在地上的共享單車這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是我們可以從這些小事看出來摩託車師傅與共享單車之間肯定存在利益衝突,不然他也不會冒著生命危險去踢共享單車。
  • 當前公眾對共享經濟的認知與評價調查(2)
    以共享單車為例,停放混亂已經成為城市治理的難題,不僅影響交通、破壞市容風貌,過度投放和調度失靈更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還有因為單車而產生的意外事故等。當問及「共享經濟的發展給所在城市帶來哪些突出的問題?」時,選擇比例最高的是「供求雙方權利義務難以約束」(58.59%)和「難以界定責任主體」(56.82%)。
  • 4000多輛共享汽車廢棄在野外,難逃共享單車被拋棄的命運?
    在2018年有不少的共享單車品牌紛紛退出了市場,但是有不少的共享汽車出現在了市面上,場面一度很熱鬧。但是最近有新聞報導,浙江嘉興市萬民村一田野裡再現電動車「墳場」。多輛已經報廢的共享新能源汽車棄置在田野裡,密密麻麻地鋪開,讓人看得頭皮發麻。
  • 【力黑觀點】「共享電單車」之矛戳破計程車的飯碗?
    在一切變化中,利益才是恆久不變的東西,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更難。於是,在發展變革的社會裡,人群之間的根本矛盾是利益分配的矛盾。時代打馬而過,塵土飛揚,總有人在塵霧瀰漫中哭紅雙眼。這兩天,在桑植這樣一座小縣城,部分計程車司機可能正經歷著夜不能寐的煎熬。
  • 關於對共享單車管控的建議
    富芫芫   根據上海發布的共享單車試行規範意見得知,截止2017年4月25日,在上海運營的共享單車企業共有8家,投放單車總量約為62萬輛(其中電動自行車約6萬輛),註冊用戶數約為766萬。單車數量太多,已經超出了城市的容納量,這麼大的一個數量級,對於城市管理來說,過度飽和就是負擔,管控難度增大。
  • 從共享單車被毀說社會公德的滯後
    近年來,在線共享自行車的模式在上海等一些城市迅帶發展,方便了市民出行,受到公眾歡迎。但是,自行車被毀被盜事件卻不斷發生。有的二維碼遭噴漆,有的車身被貼小廣告,有的車胎被割開,有的被私藏家中,有的被從樓上直接扔下……。
  • 車行天下|香港共享單車出師不利!
    一家由老外創辦,名為GoBee.Bike的共享單車網上平臺在20日開始在香港營業,初期提供過千輛單車,一開始,橙子君就有質疑:香港這麼小,這麼多車你停哪?結果,這些共享單車停泊的地方就是公眾單車停泊處。
  • 說服力是個偽命題
    略微有點職場經驗的人都發現:說服力是個偽命題!因為別人最終能贊成你的觀點,不一定是你口才好說服了他,而是他基於自己的利益考慮,主動選擇了你的方案。請點擊輸入說服力是個偽命題圖片描述——促成完美合作!說服力是個偽命題無論採用語重心長和風細雨的表達手段,還是威逼利誘,結果都想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所以威逼利誘是手段,換位思考也是手段。
  • 給共享單車戴上「緊箍咒」(圖)
    此次整治活動堅持市級統籌、屬地負責、企業主體、依法治理的原則,共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準備動員:2020年12月7日  集中整治:2020年12月8日~2021年1月7日  長效管理階段:2021年1月8日以後  共享單車管理粗放亂象反彈  2017年以來,隨著網際網路經濟和共享經濟的發展
  • 共享單車投放揚州半天即被「沒收」,或因利益衝突
    手機掃碼開鎖、路邊自由還車、用車一元……這是國內不少城市街頭出現的共享單車模式。3月8日一大早,不少細心的揚州市民發現,共享單車驚豔亮相在揚州多個核心商圈。但沒想到,短短半天時間,這些共享單車就突然被「沒收」了。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收走共享單車的是揚州公共自行車運營公司。
  • 從共享單車到共享電視冰箱洗衣機:共享家電的危與機!
    隨著「共享單車」的橫空出世,並引發一輪全國性的參與熱潮,「共享經濟」的概念立刻躥為「年度熱詞」,從共享單車,到共享圖書館,甚至共享籃球、充電寶、雨傘,可以說共享經濟「火的一塌糊塗」。當然一直走在產業變革最前沿的家電企業也不落人後。
  • 共享單車中的小故事大道理
    在現而今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中,共享單車已經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了。在從家到單位,從單位到家,人們在單車的往來穿梭中,工作著,生活著。在共享單車成為日用工具的一部分後,圍繞著單車引出的一堆故事,自家也忍不住發出不少感慨來。
  • 漂流傘創始人顧曼:共享並不是偽命題
    【TechWeb報導】11月8日消息,共享單車的火爆掀起了一股共享經濟的熱潮,市面上不斷湧現出各種各樣的共享產物。不過,在這之中,有的只是碰了共享概念的瓷,只有少部分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共享。繼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之後,共享雨傘成為市場以及資本的關注焦點。其中,「漂流傘」公司更是在兩個月內獲得了三輪融資,成為業界的翹楚。
  • 鄭州共享單車總量「瘦身」,新政催化市場利益再平衡
    同時,鄭州市城管局分季度對單車企業考核,分數墊底兒的單車企業將核減3000輛投放份額,投放總量不變的情況下,空餘出的份額將獎勵給單車企業「優等生」。這意味著,共享單車企業在鄭州的市場佔有率和利益格局,或將迎來新的平衡契機。
  • 共享單車:尚能飯否?
    公眾號 | itlaoyou-com  來源 | 地歌網  文 | 陸水月  編輯 | 陳璐  所有過往皆為序章,一切未來,值得期待?  曾經是當紅炸子雞的共享單車,如今似乎極少進入公眾的視線;曾經的「黃橙」之爭也開始淡出了角鬥場;曾經充滿理想主義的80後、90後創業者如今卻「勞燕分飛」,各赴前程......  轟轟烈烈之後,共享單車一片殘局。  而今,滿大街「缺胳膊少腿」的共享單車給城市增添了一道別樣的風景線,共享單車墳場也成為這個時代獨特的城市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