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南京,我們總會想起許多歷史故事,秦淮河岸、六朝古都,在這座城市之中,上演著千百年的悲歡離合。同樣,由於南京歷史文化悠久,於是保留下來了很多明清時期的建築群。但是南京又是一座多災多難的城市,很多古建築群在連年戰火中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目前保存下來的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只有南京城內被稱為「金陵第一勝跡」的朝天宮。
「朝天宮」這個名字來源於朱元璋,有「朝拜上天」、「朝見天子」的意思,在明朝,朝天宮是皇室貴族焚香拜神之所。朝天宮是一座典型的明清殿宇式建築,具有十分高的歷史意義和研究價值。其最早存在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後來又經歷了多個朝代,直到明朝洪武十七年重建之後改名為朝天宮。在明朝時期,朝天宮是南京城內最著名,也是佔地面積最大的道觀,其佔地300多畝,前有三清殿,後有大通明殿,另有飛霞閣、景陽閣等。規模宏大,氣勢恢宏,黃色的琉璃瓦配上紅色的宮牆,鮮豔明麗,是典型的皇家派頭。明朝之後,朝天宮又經歷了幾百年的歲月,期間不免被戰火侵蝕,1978年,朝天宮正式成為了南京市博物館。
在布局上,朝天宮採用的是文廟的布局,東為府學,西為卞壼祠,正南端有照壁,東西與宮牆連成一體,照壁上面刻著「萬仞宮牆」四個大字。這四個字是子貢用來形容孔子的學問深不可測,後來這四個字就成為了孔廟的一個標誌。東西宮牆裡面是泮池,相傳是兩廣總督李鴻章下令修建的,泮池內一年四季清澈見底,這也是文廟的一個標誌性建築物。另一個文廟內必須要有的建築就是欞星門,朝天宮內的欞星門外有四隻威風凜凜的石獅子坐鎮,黃色的琉璃瓦鋪在牌坊式的主體之上,給人一種宏大的感覺。穿過欞星門就能看到一座孔子雕像,在雕像背後就是朝天宮的主體——大成殿。之前大成殿內還供奉過孔子的牌位,現在變成了一個展廳。
如今我們看到的朝天宮,其實是太平天國時期,在曾國藩的主持之下重修的。重建之後,原先的道觀變成了如今的孔廟,只是大體上朝天宮還是保留著明清時期的建築特色。在歷史上,朝天宮幾次被毀,又幾次重建,其實對南京人來說,朝天宮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景點。更是一種人文符號,一種歷史變遷,也是一種割捨不掉的情懷。朝天宮的歷史變遷就是南京城歷史變遷的一個縮影,南京是六朝古都,可以說是幾次易主,而每次易主之後,朝天宮也會相應地被重建、被改變,朝天宮已經和南京歷史發展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了。所以,雖然比起夫子廟來說,朝天宮或許不是那麼有名氣,但是如果你要去南京旅遊的話,朝天宮還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