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墜床,我的孩子走了」:孩子墜床,千萬不要馬上抱起!

2020-12-25 騰訊網

文 | 軒軒媽

來源 |親寶寶育兒

「一次墜床,我的孩子走了」

昨天夜裡,帶孩子去看病,我家寶寶突然肚子疼,吃藥依然不見好轉,半夜我和她爸爸帶她去醫院掛急診,最後留在醫院輸液。

在陪伴寶寶的過程中,突然聽到一句哭喊:

「醫生,快救救我的孩子!」一位年輕媽媽抱著大約一歲多的孩子衝到醫生面前。

遠遠看去,孩子面色有些蒼白,醫生趕緊呼叫其他醫生開始緊急手術。

這位媽媽早已經被嚇得站不住了,她跪在地上,不停的念叨:

「會沒事的,孩子,你一定會沒事的,都是媽媽的錯,你一定要醒過來。」

不一會,孩子的爸爸爺爺奶奶都趕過來了。搶救將近一個小時,醫生走出來,面色沉重的說:

「請節哀,我們盡力了,孩子顱內出血,已錯過最佳搶救時間。」

「醫生,我求求你再看看他,他就是昨天上午睡覺不小心掉下床了,當時只是頭擦破皮,怎麼會這麼嚴重呢?」 孩子媽媽緊緊抓住醫生袖子說。

一大家子難以接受這個晴天霹靂,一時間撕心裂肺的哭聲響徹整個醫院。

所有人不知道該怎麼安慰這一家人,誰也沒有想到,孩子竟因為一次墜床...走了

說到孩子墜床,很多媽媽都有類似的經歷:

@豌豆:「孩子15個月的時候,我因為太累睡著了,孩子從沙發上掉下來,眼睛周圍磕了一大片烏青,我真是自責死了。」

@艾薇拉媽媽:「一說到這件事,我現在都想抽自己一巴掌,孩子10個月的時候,從床上掉下來了,前兩天還正常,第三天突然狂流口水,很不正常的那種,去醫院做CT,疑似腦出血,留院觀察一個禮拜。」

@shery:「我女兒8個月的時候,我給她換紙尿褲,就在我轉身找紙尿褲的時候,她從床上掉下來了,鎖骨骨折了。」

……

之前伊能靜在節目中,女兒米粒不慎從餐椅上摔了下來。

點擊播放 GIF 1.1M

伊能靜非常自責,連扇自己耳光,責怪自己沒有把米粒放好。

點擊播放 GIF 1.8M

即使米粒不哭了,伊能靜的心情還是久久得不到平復。

點擊播放 GIF 1.9M

當時還有網友說,伊能靜就是矯情,多大點的事,至於這樣嗎?還不是好好的嗎?幹嘛一直哭哭哭的,好像在演戲。

真不是她矯情,孩子從高處跌落的傷害可大可小,嚴重的可能會有致命的風險。

孩子墜床的危害

對於小孩子來說,頭部佔的分量比較重,掉落時很容易「頭著地」,這時候孩子的頭顱受到巨大的衝擊,可能會出現腦震蕩、頭骨骨折甚至顱內出血等傷害。

顱內傷有時候沒有明顯的外傷,一開始可能看不出什麼問題,但這個病情發展快且重,等顯現的時候再去治療,情況可能就很嚴重了。

國外一個26歲的媽媽Paige Ferguson看著受傷的兒子說:

「我只記得把他的頭放在床上,然後就一直哭一直哭。我真的無法理解,從床上掉下來這個小事兒能對孩子有這麼大的傷害。」

雖然孩子頭上只是鼓起了一個包,但CT掃描卻顯示已經頭骨骨折,醫生也說:「孩子有生命危險。」

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媽媽讓孩子接受了急診腦部手術,期間有10分鐘心臟驟停,之後兒子又接受了一次腦部手術和十幾次輸血,最終奇蹟般的活下來了。

但是因為心臟驟停,孩子整個大腦都受到了影響,他患上了嚴重癲癇,需要服藥,他也不愛說話了,脾氣變得煩躁。

寧波市婦女兒童醫院

一天就收治了2例嬰兒墜床病例。

嬰兒在墜床後出現哭鬧、煩躁、意識不清等表現,家長以為是驚嚇所致,直到嘔吐和昏迷的症狀越來越嚴重才被送醫診治。

2018年2月,浙江金華1歲女寶在墜床2日後,被診斷為腦死亡。

很多時候,一次不小心,影響的就是孩子的一生。

孩子墜床後千萬不要立即抱起

很多父母在孩子墜床後,一般都是立刻抱起孩子,一邊自責一邊安慰孩子,等他不哭了,才去看有沒有傷到哪裡。

這是為人父母最本能的反應,立即抱起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

但是,如果孩子在墜床時候出現流血、失去知覺、重傷等情況,可能會因為你的抱起動作導致嚴重的併發症

比如,如果孩子的脊柱受傷,家長在情急之下的各種動作,都有可能給寶寶造成嚴重的二次傷害,脊柱裂縫損傷在突然抱起的過程中可能造成橫斷傷。

所以,不管我們有多心急,孩子不小心墜床後,儘量讓自己冷靜,然後立刻觀察孩子的現狀,這樣判斷受傷情況更準確。這一點非常重要!

1 皮膚是否破損、流血

如果局部淤青或紅腫,可以用溼毛巾冷敷減輕疼痛,緩解腫脹,促進血管收縮。

如果孩子有傷口流血,出血相對較慢,則可能是靜脈或毛細血管出血;如果出血量很大且血流速很快,要立即拿乾淨的紗布或無菌紗布緊壓在寶寶的傷口上止血,同時送醫院或撥打120。

如果是流鼻血,不要習慣性把孩子的頭仰起來,以免血液反流到喉嚨,被吞咽進入胃部引起刺激性嘔吐。

家長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按壓孩子的鼻翼部分幫助止血。

2 肢體是否能動

在不移動孩子的前提下,觀察他的手腳是否還能正常活動,以此來判斷是否有骨折、脊柱損傷的情況。

如果孩子手腳動作減弱或一動不動,家長可以嘗試輕輕碰一下他的手腳

如果孩子表現出劇烈哭鬧抗拒或某側手腳活動受限,該側手腳可能骨折了;如果觸碰雙側手腳,他仍然基本不動,也沒什麼反應,那可能會是腦損傷或脊柱損傷。

3 腦部是否受傷

如果孩子墜床之後,有下面這些表現,那說明很有可能傷到了腦部。

▸失去意識,昏睡或無法喚醒;

▸不哭不鬧或持續哭鬧不止、哭聲尖利;

▸頭部囟門飽脹、突出;

▸面色發白髮青,呼吸加粗或減弱、無呼吸;

▸瞳孔大小不同;

▸鼻或耳部出血或流出水性液體;

▸嘔吐,抽搐。

墜床後24小時內都是「危險期」

家長在通過短暫的觀察之後,發現孩子沒有什麼明顯的問題,可能就會覺得沒事了,其實並不是。

很多墜床之後腦部損傷的症狀,可能會在數小時後才出現

所以,家長應該在孩子墜床後24小時內都要留意他的精神狀態以及有沒有其他異常行為。

如果在觀察期間,孩子出現了以下情況,要馬上就醫,並告訴醫生墜床的情況。

▸發熱、手腳冰冷、身體綿軟,臉色發白、沒有什麼表情或者表情痛苦、哭聲無力;

▸對家長聲音的反應不明顯、叫不應、一直想睡覺,甚至開始意識不清醒或處於昏迷狀態;

▸表現得異常煩躁、長時間哭鬧甚至尖叫,開始有嘔吐、抽搐等異常表現;

▸原本能正常走路或者爬行,墜床後走路不協調、容易摔倒或者不會爬行了等動作能力減弱或喪失;

▸呼吸急促、呼吸減弱甚至呼吸停止,如果呼吸停止,家長要立即給寶寶做心肺復甦;

▸有血性或淡黃色的液體從耳鼻流出等。

如果孩子一切正常,在接下來的一兩天內也沒有異常行為,吃、喝、玩、睡等都能正常進行,那就基本沒什麼問題了。

做好防護措施預防孩子墜床

有統計顯示,在學齡前孩子中,跌落傷佔所有傷害的40%左右,其中最容易發生跌落的地方是在家裡。

孩子學會翻身後,就會有墜床的可能;更大一些的孩子會爬會站後,就更危險了。

父母不可能一天24小時都看著孩子,但我們可以做一些預防措施,防止孩子墜床。

1 最好讓孩子睡在嬰兒床上

很多墜床事件發生在孩子睡著後,孩子最好睡嬰兒床,軒媽需要強調的是,使用的嬰兒床圍欄間距要小於6釐米,否則孩子可能會卡在縫隙中。

家長在挑選時,可以用一罐330毫升的可樂作對比,如果柵欄間的縫隙能塞進可樂,那就說明太大了,不適合給寶寶使用。

如果圍欄有插銷,要安裝在寶寶夠不著的地方,必要時用膠帶進一步固定。

有些家庭孩子可能睡大床,這時候建議安裝床護欄,一定要注意選擇與床之間無縫隙的護欄,如果孩子卡在防護欄和床墊之間的縫隙,可能有窒息的風險。

8個月女嬰卡防護欄夾縫窒息!

所以,還是建議孩子誰睡自己的嬰兒床。

2 根據孩子成長階段,調節床墊高度

建議購買能調節床墊高度的嬰兒床,孩子會翻身、坐或扶站後,家長要逐漸調低床墊。

因為他在嬰兒床裡很有可能會無意識地往床邊移動,會在床上翻身或者坐起來時有可能向前傾倒,如果床墊太高,圍欄就有可能擋不住寶寶,導致他摔落。

今年2月,演員隋棠在社交軟體上透露小兒子為了撿娃娃而受傷。

孩子為了撿娃娃,翻過床上的圍欄,頭肩當場著地,導致鎖骨斷成兩截,痛到狂哭不止,好在沒有大礙,不需要動手術。

3 床邊鋪上地墊等緩衝物

在床邊的地面上鋪些具有緩衝作用的物品,如海綿墊、厚毛毯等,即使孩子掉下來也不至於受傷太嚴重。

4 家長一定要加強看護

不要單獨把孩子放在沒有防護的床上或沙發上,如果你不得不暫時離開孩子,可以把他放在地墊上,這樣可以預防由於高度差可能造成的傷害。

也可以暫時把孩子放在嬰兒車內,並系好安全帶,防止意外的發生。

不管是誰看護孩子,都不可能做到100%不發生意外,所以,一定要做好安全預防措施防護、學習正確的急救知識

希望大家牢記這些知識,萬一遇到意外時能夠冷靜的處理,同時又希望這些知識大家永遠都用不上。

我家寶寶一歲多的時候,因為我的粗心,她在沙發上翻身掉在地上,還好當時地毯比較厚,孩子沒有什麼事情,不然我真的要內疚死。

我也知道,所有父母在孩子發生意外後沒有辦法做到冷靜處理,但墜床事件真的需要我們冷靜一下,然後去判斷孩子的情況。

願所有孩子都健康成長,願所有家長遇到問題儘量不慌張,心裡有應對措施。

相關焦點

  • 孩子墜床後該怎樣來處理?「黃金10秒」很關鍵,並不是立即抱起
    立刻把她嚇醒了,趕緊把孩子抱起來。發現孩子額頭上起了大包,鼻子也流出了血,婆婆也趕緊過來查看,看著孩子頭痛不止的樣子,也非常心疼。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三四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學會翻身,而在這之後,從沙發上、床上、柜子一側掉下去的事情總會時有發生,相信很多家庭都經歷過。雖然也有老人常說,"孩子摔打摔打,長的更結實"但孩子墜床可真不是一件小事。
  • 寶寶墜床的處理方法,這位寶爸做飯啦!
    作者:寶寶知道 因寶而喜小寶寶都沒有照顧自己的意識,所以說起寶寶墜床,好多家長都有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感覺有時候真的是防不勝防,即便家長很小心的預防孩子墜床,可是這類事件還是經常的發生。牛牛媽媽當時嚇得邊哭邊去抱兒子,卻被理智的爸爸勸住了,他提議先觀察一下。這時,牛牛前額流出了血,爸爸急忙從藥箱裡拿出碘伏,給牛牛的傷口消毒後,用一塊乾淨的紗布蓋住牛牛的傷口。經過觀察看到兒子除了大哭,沒有別的症狀後,用手託住孩子的後腦勺和抬起屁股,輕輕的抱起來,及時送到了醫院。經過全面的檢查,萬幸的是因為牛牛家裡鋪了地板,除了外傷牛牛一切都很正常。
  • 嬰兒翻身墜床,家長千萬不要立刻扶起,了解「黃金十秒」十分重要
    但父母千萬不要忽略掉孩子因為什麼摔下去的,發生時一定要採取正確的急救措施。其實當孩子掉到地上時,父母的第一反應肯定是趕緊抱起來查看,孩子傷到了哪裡,隨後安撫寶寶的情緒。但這種做法萬萬不可取,因為摔下去瞬間抱起來會給寶寶帶來二次傷害。
  • 老人說有「床神」,寶寶墜床摔不壞!別聽!這2點必須知道!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一個80後寶媽,家有女寶一枚,喜歡寫作、讀書,喜歡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喜歡我的寶媽可以關注我哦。導語:有的老人說有「床神」,寶寶墜床不用擔心,摔不壞,這種說法千萬別信。墜床意外傷害是很常見的傷害類型。
  • 4個月的嬰兒突然墜床,保姆就在旁邊
    保姆工作第二天四個月大嬰兒墜床一個月後檢查發現孩子骨折今年 6 月 9 日,就職於深圳市卓誠家政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卓誠家政)的保姆劉某(化名),正式開始看護僱主陳女士的孩子。陳女士告訴記者,因為自己四個月大的孩子已學會翻身,她特地叮囑了保姆要多加小心,並在當天全程陪同劉某照顧孩子。6 月 10 日,當劉某單獨照看時,孩子卻意外墜床。陳女士稱,當時她正好離開去洗澡,隨後聽見了孩子的哭聲。她趕到後保姆向她演示了事情經過:因為孩子弄翻了山茶油,劉某要去清理時將孩子放在床邊,隨後孩子摔落到了地上。
  • 寶寶掉床後,聰明的家長決不立馬抱起來,把握「黃金十秒」很關鍵
    孩子在墜床後,寶媽也嚇了一跳,整個人都懵了,趕緊衝到臥室抱起來哄,一邊安撫孩子的情緒一邊檢查身上是否出現創傷。 寶寶掉床後,有經驗的家長不會立馬扶起來,抓住「黃金十秒」很關鍵 寶寶墜床後不要急於抱,避免因為抱起來受到
  • 雙層床變「傷人床」 墜床事故頻發 安全隱患誰來買單?
    近年來校園內墜床事故頻頻發生,學校宿舍內雙層床致人傷殘的案例也越來越多。而這些雙層床背後的安全隱患遠比想像中更嚴重。  意外墜床 致女孩五級傷殘  小雨(化名)今年17歲,本應該像同齡人一樣,在校園裡度過美好的青春時光。可是就在三年前,一次意外的墜床事故,不僅給她的身體造成了永久性的傷殘,還讓小雨被迫終止了學業。
  • 學生墜床事故頻發!帶把尺子量一量,這種雙層床最易傷人
    近年來校園內雙層床墜床事故時有發生據了解事故所涉及的雙層床普遍不符「國標」  1意外墜床事故頻發一學生被摔成五級傷殘小雨今年17歲,3年前,在學校的一次意外墜床,不僅給她的身體造成了永久性的傷殘,還讓小雨被迫終止了學業。
  • 女子單手抱娃乘扶梯,重心不穩孩子墜落 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不要偷懶,不要省事,建議抱小孩的家長選擇乘坐直梯,畢竟對於小寶寶來說扶梯的安全隱患太多了。有位朋友分享自己抱著孩子乘坐扶梯時,到中間的時候突然急停,朋友差點就栽下去了,那個急停的勁太大了,大到不敢相信。還好被身旁的老公拉了一下。回頭一看,竟然是一個老太太按了急停按鈕,但是沒有任何理由。
  • 孩子的床鋪有講究,鋪壞了容易發生窒息,這些家長要注意
    成長中的孩子,睡眠影響著他們的發育、健康、安全等問題,家長很有必要給孩子準備一張舒適、安全、利於生長發育的床鋪,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床墊裡的彈簧一段時間後彈性就沒一開始那麼好了,為了給孩子脊柱最好的支撐,在孩子10歲內,床墊最好每三年換一次,10歲到成年,床墊每五年換一次。
  • 寶寶要不要分床睡?這是我聽過最全的答案了
    ―寶寶就該從小自己睡,對大人孩子都好,還安全!―我家寶寶本來就睡得不好,分開睡可不得更鬧騰?說到寶寶要不要分床睡,也許你聽過很多不同的建議,卻依然覺得很糾結。其實這個問題往大了說,反映的是文化差異,往小了說,就是不同家庭的育兒風格。
  • 孩子一哭到底要不要馬上抱?這裡有兩個令人心碎的實驗
    前些日子,我們聊了聊和寶寶肌膚接觸的重要性,收到很多家長的留言提問:「家裡老人都說,經常抱孩子,會把孩子寵壞,以後有的累!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馬上抱?」那咱們先把答案明確了:不會寵壞,要馬上抱!哭泣和求安慰,是每個寶寶與生俱來的本能。
  • 寶媽做好這幾點,孩子學的更快!
    小劉帶著3個月的寶寶去醫院體檢,孩子各方面指標都不錯,但是當醫生問起寶寶會翻身不,小劉卻愣住了,因為她從來沒有關注過這個問題。每次孩子吃完奶,都直接將他放在床上,好像平時看他也沒有什麼翻身意識。醫生聽完後,無奈地搖了搖頭,又重新給寶寶做起測試來。
  • 你可常和孩子做這些練習,孩子會更聰明
    1、訓練手眼的協調能力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寶寶訓練抓捏一些小豆子之類的東西,但要注意家人要注意看護孩子,不要讓寶寶把東西放到口、鼻、耳中,要讓寶寶把拿到的小豆子放在瓶子裡。我建議媽媽們可以著手準備了。但是我們要允許孩子將飯菜弄到處都是。為什麼呢?因為用勺吃飯,是這個月的寶寶喜歡做的事情。一般來說, 只要從這個月開始訓練的寶寶,1歲以後就能自己拿勺吃飯了。
  • 抱起我,抱緊我,放下我,放手!孩子4個成長階段,你在哪個階段
    有的媽媽總是希望能儘可能地保護孩子,希望孩子永遠快樂,並且永遠不遭受自己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任何痛苦。可是面對這樣的媽媽,爸爸卻很擔心過度保護孩子,會讓他變成一個廢人。那麼父母愛孩子並確保他們快樂,到底有沒有錯呢?託蒂·伯德是一位勵志演說家,他曾說過:「孩子有四個成長階段:抱起我,抱緊我,放下我,對我放手。」
  • 「愛我你就抱抱我」!孩子要的不是抱的動作,是擁抱給的安全感!
    文|福林媽咪當了媽媽後,你發現你已經煩透了抱著不會走的寶寶,在寶寶學會走路的那一刻,你是不是有一種「終於解脫抱孩子命運」的感覺?1生活中,我們見過太多寶寶要求抱抱,爸爸媽媽不想抱就「威脅」的現象。「媽媽,抱抱。」「媽媽今天很累,抱不動寶寶了。」「不,媽媽能抱動,抱抱。」「你走不走,不走我先走啦。」
  • 「你不走我走」,寶媽生氣把孩子留商場,3分鐘後急得四處找娃
    不過,還有不少家長,既不想妥協也不嫌丟面子,就會反過來「威脅」孩子:「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你走不走?不走是吧?行,你不走我走!」往往這種情況下,就是看孩子和大人誰先敗下陣了,不過一般來說,孩子聽到爸媽說不要他,都會立馬哭哭啼啼起身,追著要父母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