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中的「有為法」,究竟指的是什麼?

2020-12-25 水往雲來

在《金剛經》的結尾部分,佛陀說出了一個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很多人認為這裡的「有為法」指的是有為的(修)法,其實這是不對的。佛陀真正說的有為法,其實指的是五蘊。

佛陀講法幾十年,對於眾生的概念一直都是:眾生都生存在五蘊的糾纏中。這也是佛陀傳法的核心要義之一。認為只要眾生脫離了五蘊的控制,就能做到究竟涅槃。

但是要做到脫離五蘊很難。因為五蘊不是恆久不變的。而是自無始以來,眾生在自己生命的長河當中,反覆地在增強這個東西。所以,眾生才會變得越來越難以「度化」。

不僅是人受五蘊的控制,整個娑婆世界也因為五蘊的增強,由一個美好的世界,逐漸地變成五濁亂世和現在的末法時代,最終還會走向空無。也就是說,這個世界的變化,起因就是五蘊。只有改變掉五蘊,眾生才能起到被度脫的作用。

佛陀認為,人脫離了五蘊後,會達到一種「無無明,無無明盡,無老死,亦無老死盡」,「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這也是佛陀度人的核心所在:脫離五蘊的控制,讓人遠離各種惡趣。

但是人在五蘊當中,嘗到了五蘊帶來的「快樂」,甚至於「幸福」,再讓他去脫離五蘊,就很難做到。比如當一個人得到什麼的時候,很難想到有朝一日會失去它。即使有的人明白有朝一日會失去,但是得到什麼東西時,那種給人帶來的短暫精神刺激,也讓人覺得,「這樣才是幸福的,這樣才是真正的人生。」

對於這種狀態,其實一切都會成空。並且,在佛陀看來,人的一生是短暫的,不可自我控制的。這種短暫,是與佛的無量壽來對比的。用無量壽來看,人的一生與之相比,就如朝露,太陽一出即無。甚至如電閃過,就這麼短暫。但是每個人都生存在這樣的環境,他覺得人生百年,還是比較漫長的。

針對這種想法,佛陀就說了這麼一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意思就是要脫離五蘊這種有為法,因為它們是不實的,最終會讓人一無所有。

因為人越執著於五蘊帶來的快樂,五蘊控制他就越牢固,最後在成住壞滅空的規律之下,走向空無。只有跳出五蘊的控制,才能跳出成住壞滅空,從而成為一個像阿彌陀佛一樣的生命。即使過無量劫,也會依然存在下去。

相關焦點

  • 如何理解「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今天和大家分享其中一名經典名句,共同感悟佛法智慧,有不妥的地方,敬請指教: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人解釋說,「一切有為法」涵括了所有身心、內外的一切現象。「法」指的是世界上的一切現象,而「有為」是指由因緣(意思是條件)構成的。也就是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是由因緣和合而成的現象、事物,不過都是暫時的,如同夢幻泡影一樣不真實。因為事物是由條件構成的,所以一旦事物存在的條件消失了,事物也就消失了。
  • 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第一次見到這句話,是在北大天才柳智宇出家前寫給父母的一封信上。在信中,他說佛陀早已告訴了我們六道輪迴、因緣果報、苦空無常等等事實真相。然後,又例舉了許多苦。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玉泉寺即使它充斥於耳中,也是尋之不見,由此來看,十方世界萬物無不如此?世間萬物本源為空,從空中來,又歸於空。萬物之有也不是實有,不過是因緣和合而成的。《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佛教三法印指什麼?佛子應學
    文/朋友請留神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佛說三法印是印證佛法的依據,雖然有些不是佛所說,但只要符合三法印一樣也是佛教的說法。佛說我以大事因緣而出生於世,一生之中講無數法門。已經為未來大眾留下自渡的因緣。諸行無常:諸行是指一切人或事物或一切現象,沒有是可以長期存在,而不變的。
  • 佛教對一切「法」的種種分類
    譬如佛教所稱的「四大」,地、水、火、風,皆能夠「任持」其自性:地有「堅」性、水保持著「溼」性、火有「暖」性、風有「動」性。它們皆保守著作為某一種「法」的軌範,使人一見便能認知了解。「法」不光指物質的東西、同樣包含精神層面。
  • 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假如不執著任何事物,當下就是見性
    佛有三身,釋迦牟尼佛曆劫勤苦,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的應化之身,最後入涅槃也是了不可得;轉輪聖王也有三十二相,也是屬於有為法、也是生滅。真正的佛是無念、無住、無為、無求、無得,就是當下這念心,這才是真真實實的,其他的都是方便,如眼前華虛妄不實。
  • 黃警官講故事-福連著禍,有為法如夢如影
    一、黃警官講故事-福連著禍,有為法如夢如影「福兮禍所伏」,你看起來是幸福,快快樂樂地出門,突然間開車在高速公路發生車禍死掉了,我們每天看報紙常常發生這個事情
  • 臺灣復興空難舉行頭七法會,究竟什麼是法會?
    在我國,當有親人去世時。有條件的家庭,都會請來和尚主持法會,為死者念誦經書。然而,究竟什麼是法會?法會的初衷又是什麼?談起佛教的共修活動,「法會」算是許多人認識佛教的入門磚。但是學佛新手初來法會現場,對法會內涵及儀軌還不認識,往往只能從陌生的環境中自行摸索,尤其在知客處跟著大眾寫牌位、點燈,讓不少人誤以為法會僅是為了消災延壽、超度亡者而設的佛事。
  • 《金剛經》中多次提到的受持四句偈,究竟是哪一個?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金剛經》最後一個四句偈,《金剛經》有好幾個四句偈,所以有人問,佛在《金剛經》中多次提到的受持四句偈,究竟是哪一個?《金剛經》已經告訴我們,不生法相,應無所住。所以說,如果我們非要認為是經中的哪一個四句偈,就是生了法相。所以說都不是!禪宗有一句話,「離四句,絕百非」,也就是否定一切的執著。佛在經中也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做到這樣,才能講四句偈。
  • 道教重要的「法印」指的是什麼?符籙齋醮常用的法印有哪些?
    道教重要的「法印」指的是什麼?符籙齋醮常用的法印有哪些?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道教法印,又稱「神印」、「印篆」,是象徵天界、神仙權威的印章。是模仿古代帝王玉璽和官府印章而成。通常以金屬、玉和木鐫成。還在道教教團形成前,方土和法師已經模仿官府、軍隊、朝廷使者用印的方式創為印章,施用於治病,解除等活動中。
  • 什麼是十二因緣法
    學佛人不要以為佛法就是講一切法空,一切空法當中,還有不空的法存在,那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第八識,沒有第八識,萬法都無從緣起。聲聞緣覺修完十二因緣法,就會證得緣起性空,知道五陰世間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依賴如來藏這個因以及無明業種等等為緣,就有一切法的生起。
  • 南懷瑾先生: 把有為法修到家了,自然達到無為法空的境界
    這三十七菩提道品仍然是屬於有為法,但是佛法是講無為,講空,《金剛經》上佛說:「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你怎麼空,怎麼達到無為呢?古來要數明朝的栯堂禪師講得最徹底了,他有句詩:「有為虛極到無為」,意思是說,把有為法修到家了,自然達到無為法空的境界。所以大家不要自認為是修大乘法,修空的,小善小事都不為,那就錯了。三十七菩提道品的重點統統在四念處上。
  • 什麼是正法時期?什麼是像法時期?什麼是末法時期?
    它們分別為三個時期:正法時期,像法時期和末法時期。其中,正法時期為五百年,像法時期為一千年,末法時期為一千年。然後,他的佛法,會進入空無。佛法在不同的時期,眾生對佛法會有不同的表現態度。同時,在修行中,也會體現出眾生的不同狀態。那麼,到底什麼是正法時期?什麼是像法時期?什麼是末法時期呢?今天,雲來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方面的問題。
  • 念了一輩子《金剛經》,夢幻泡影是何意?悟透獲福無量!
    古人說人生如夢,戲如人生,其實這話一點都不假,少年時可能不太明白,但是長大後才發現,紅塵陌上,來來往往,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腳步丈量著前路茫茫,都以一顆不得不堅強的赤子之心感悟著生之不易,都以不能不咬緊牙關挺直脊梁的姿態扛起生命之重。在生活中苦苦掙扎過,驀然回首才發現,人生真的如夢。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夢幻泡影」。
  • 《法華經》做人如修行,有得少為足之心,則無有究竟方便法入佛道
    因為如來所成就的最稀有之法是如此的深奧難解,唯有已經達到圓滿佛果的諸佛之間方能覺證諸法最根本的實相,這就是所謂諸法所具有的十種真實無偽的如是,即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
  • 佛教,「法布施」的功德究竟有多大?
    有為法有三相:生相、住相、滅相,有生住滅三相就是無常,無常是不實在,所以世間法如幻如化,雖有但不實,不實就是無常,無常就是苦,苦就是眾生,佛陀就是看到眾生之苦才講般若經典,讓大家放下世間法,離苦得樂。《金剛經·第十一品·無為福勝分》中佛告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 金庸武俠中,打狗棒法究竟有什麼缺點,為何郭靖不學,喬峰不用?
    丐幫能在天龍、射鵰和神鵰中有「江湖第一大幫」之稱,靠的不僅僅是人多,丐幫有兩種頂級武功,分別是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法。降龍十八掌的威力自然不用筆者多說,喬峰縱橫江湖不曾一敗,用的就是降龍十八掌,兩招「亢龍有悔」直接打得丁春秋氣血翻湧,連話都說不出來。就連書中武功高深莫測、冠絕天龍的掃地僧,也把降龍十八掌稱作是「天下第一」。
  • 【末法辨證】密宗雙修法於佛法修為境界之誤
    所以,直接於心中下手,疑猜問參;明我心見我性,直指本性;通人道明人性之理,轉識成智;以慧攝定,視一切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天地萬物為覺悟機緣,於時刻用心處直接心物一元入於定境,不迷執於什麼風霜雪雨、陰晴圓缺等時節或人事因緣,方為上上之正法門,這正是禪宗大覺悟之印證法。而密宗各教派法中唯高層次的大手印、大圓滿法方契禪旨,其他不過階段性方便權宜之旁門左道之術,更不用論什麼雙修法了。
  • 供養最重要是如法修行,有善根的人聽聞菩薩的名號,反應是什麼?
    我們知道菩薩修行,要達到究竟圓滿的佛果,就是-十住 十行 十回向 十地 等覺 妙覺,妙覺就成究竟圓滿佛。那麼是十地是圓教十地菩薩,證得上品無生法忍,這個地位可以說相當的高。這是講地藏王菩薩-證得十地菩薩,那麼修行度眾生,比上面所講的,多一千倍都不止,所以說千倍多於上喻,一千倍都不止。這是說證十地菩薩來說,那麼在還未證得-十地菩薩果位以前不算。
  • 佛陀所說的十二因緣法是指什麼?為什麼極為重要?
    佛陀所說的十二因緣法是指什麼?為什麼極為重要?十二因緣也稱十二緣起支,是佛教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理論之一。當年佛陀在菩提樹下參悟的時候,悟到了十二因緣法,才悟到佛果的。十二因緣法注重有因必有果,因果相隨生死輪迴,使得人們產生敬畏之心,達到超自然,嚮往解脫生死心靈寄託。十二因緣分別是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環環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