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CP回歸有點尬,臺灣綜藝北上何時能突破水土不服?

2020-12-25 數娛夢工廠

撰寫|鄭小玲

編輯|友 子

關鍵詞

康熙CP|新節目|文化差異

本文共2315字,所享閱讀時間5分鐘

這周末《真相吧!花花萬物》(以下簡稱《花花萬物》)馬上就要上線第二期節目了。

《康熙來了》停掉兩年半後,「康熙CP」攜手回歸,選擇了一檔在內地平臺播出的網絡綜藝。只不過但從第一期播出的情況來看,反響並不突出。

十多年前,《康熙來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臺灣綜藝幾乎風靡了整個神州大陸,那個年代內地綜藝根本難以望其項背。尤其是《康熙來了》,至今還在表情包界佔據著重要地位。

作為康熙合體的節目,《花花萬物》原本也令人期待——和《康熙來了》一樣是訪談類綜藝,一樣是棚內節目,是甚至幕後主創也一樣是《康熙來了》的前製作人陳彥銘(B2)。

看起來,一切都沒變,熟悉臺綜的那批受眾也依然期待蔡康永與小S兩人間的火花和默契。

但上周五播出的《花花萬物》首期節目遠遠沒有「康熙CP合體」的噱頭來的熱鬧。

時代和語境變了。

短短兩年半的時間裡,除了「吃不起茶葉蛋」這樣可笑的言論,能吸引觀眾視線的臺灣綜藝已經寥寥無幾。

而在相同的時間內,內地綜藝已經進入了網綜井噴的時代——從《火星情報局》《奇葩說》,到去年的《中國有嘻哈》,再到今年的《這!就是街舞》《創造101》,不僅投入越來越高,影響力也翻了幾個量級。

面對龐大的大陸市場,我們熟悉的臺灣綜藝人,也變著法子想在內地復甦。

製作人和團隊紛紛北上,在各大平臺的網綜節目裡浮沉。《大學生了沒》的原製作人詹仁雄攜手陶晶瑩帶來了《大學生來了》。《娘娘駕到》等節目的金牌製作人孫樂欣加盟蘭渡文化推出的《愛IN思談》。

「康熙CP」更不用說,小S轉戰內地後主持了《姐姐好餓》,蔡康永更是先後出現在了《奇葩說》《拜託了冰箱》《飯局的誘惑》《男子甜點俱樂部》《愛的時差》《你說的都對》等七八檔內地綜藝節目中。

然而,卻鮮有人能在內地市場再續臺灣綜藝的輝煌。

康熙CP啞火,

《花花萬物》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節目?

今年4月18日,小S發了一條微博「新節目,男搭檔」,隨即被蔡康永轉發,由《康熙來了》前製作人陳彥銘(B2)擔任製片人的新節目《真相吧!花花萬物》出現在觀眾的視線中。

7月6號,這檔節目正式上線,康熙粉們翹首以盼的「康熙CP」終於實現了合體。

號稱《康熙來了》原班人馬打造的《花花萬物》,是通過明星嘉賓購物車來引入話題,探討不同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背後故事的綜藝。

從形式來看類似《康熙來了》與《奇葩說》的結合。但從節目的首期表現看來,勁爆不及「康熙」,辛辣難敵「奇葩」。

第一期節目圍繞著某個主題,從明星嘉賓口中套出秘密,再讓六名所謂「達人」在旁邊各顯神通,中間點綴小S和嘉賓互相拆臺的唇槍舌劍。

儘管製作人陳彥銘一再強調的《花花萬物》絕對不是《康熙來了》的復刻,但用康熙的模式再造經典的意圖卻很明顯。

很可惜整個第一期節目,全程零爆點。六位達人莫名其妙的產品推薦也使人摸不著頭腦,從嘉賓口中套出的所謂「花花萬物」的真相,都不如隔壁老王的八卦來得有趣。

想想,從2004到2016年——「康熙」的十二年。小S的手肆無忌憚地伸向男偶像,惹得女粉絲們集體尖叫,蔡康永微微一笑時話鋒一轉,女明星的戀情立即被套出,然後嚇得花容失色。

說不復刻《康熙來了》,不如說《康熙來了》難以復刻。

「康熙」時期的小S是當代「老娘」風格的開端,介於少女、少婦和潑婦之間的狀態,優雅潑辣、囂張性感,觀眾喜歡看她在節目中嘲諷、調笑嘉賓,惟妙惟肖地模仿嘉賓們扭捏作態,從而獲得節目預期中的笑料。

「老娘」路線其實依然有看點。前一陣走紅的《創造101》選手王菊就是最好的例子,觀眾也願意看到挑戰一本正經的人。

只是,小S「康熙」式的表演是有局限的,追求極致娛樂的結果就是扒衣服、強吻、兩性話題都是節目的討論點。轉戰內地,面臨審查壓力、強調價值導向的內地綜藝顯然承受不起。

於是,當小S進軍內地,在《姐姐好餓》第二季中再次使出「康熙三板斧」——吃豆腐、拼演技、林志玲,逼得黃渤說出「就是尖酸刻薄方面,你勝過她」時,觀眾就只剩下尷尬了。

隨後,這檔主打明星美食八卦的脫口秀節目就因尺度過大被廣電勒令下架。

(截圖來自《姐姐好餓》)

回到《花花萬物》,自然尺度上有所收斂。但是觀眾給出的豆瓣3.5分,不僅僅是出於懷舊對比「康熙」的結果,也是節目形式無新意無法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體現。

平臺方雖然大力宣傳主持人與嘉賓之間劍拔弩張的氣勢,但很顯然第一期節目並沒有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

臺灣綜藝人北漂不容易,

《花花萬物》前途未卜

連續播出十二年的《康熙來了》是臺灣綜藝的代表作,它大致歷經了四代製作人,詹仁雄、孫樂欣、陳彥銘(B2)以及李國強,這一批人作為臺灣綜藝製作的代表如今紛紛北上。

(詹仁雄)

詹仁雄從2011年臺灣特色顯著的《愛go了沒》正式轉戰內地;2016年再次轉戰愛奇藝,他平移了《大學生了沒》的風格,做了《大學生來了》,播放成績平平。

隨後,他帶隊和李國強等《康熙來了》原班底打造的《姐姐好餓》系列,小S帶標籤性的大尺度,轉換到內地這個新的文化語境裡,即便是包容度性更大的網絡平臺,也很難做到完全自恰。

(截圖來自《姐姐好餓》)

無論是孫樂欣加盟的《深夜蜜語》,小S主持,詹仁雄操刀製作的《姐姐好餓》系列,還是蔡康永扛主線的《男子甜點俱樂部》,臺灣製作者們在內地網絡平臺上的幾次試水,都沒能誕生稱得上現象級的流量作品。

一方面棚內爆款的實現難度較高,即使是《奇葩說》也已經呈現頹勢;另一方面,如果無法與內地市場的青年文化共振,在網絡綜藝快速發展競爭激烈的環境之中,很難成為大製作。

此外因為內容審核,不能使用大尺度的話題吸引眼球也成為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這些都是如今北上的臺灣製作人必須面臨的困境。

除了幕後人才,臺前的臺灣綜藝咖到了內地也都有些水土不服。

同為《康熙來了》前製作人的孫樂欣就曾在媒體採訪中說到:「對於臺灣藝人在大陸的發展,我並不是很樂觀,內地觀眾能被嶽雲鵬逗的捧腹大笑,卻往往很難理解吳宗憲的幽默感。」

(吳宗憲加盟四川衛視中國版《兩天一夜》)

《歡樂喜劇人》曾邀請臺灣綜藝咖蟲蟲、趙正平參加,即使他們使勁渾身解數賣力表演,可是臺下笑聲依舊寥寥。臺灣藝人曹西平在《火星情報局》說楊迪「醜八怪」,被觀眾批評沒禮貌。

濃濃臺灣感的《撕人定製》,由Selina領銜,走著「每期都會撕一位風口浪尖上的話題男星」辛辣路線,卻完全無人問津。

另外,臺灣一線綜藝主持,如吳宗憲、陶晶瑩、蔡康永、小S等,以及一眾綜藝咖,如陳漢典、沈玉琳、hold住姐、小甜甜、瑤瑤等,在近幾年都成為了大陸綜藝的熟臉,但除了蔡康永幾乎沒有能夠出線的選手。

如今「康熙」前製作人陳彥銘扛著康熙CP的情懷大旗,背負著《康熙來了》的昔日光輝,喊著「不做第二個康熙來了」的口號,他手上抓著的看似一把王炸,實則也是一重枷鎖,《花花萬物》能否再續輝煌,結局難以預料。

相關焦點

  • 浮浮沉沉二十餘載,臺灣綜藝製作人北上生存圖鑑
    遊戲、惡搞、主持群的配置,在低成本為主的電視綜藝時代,翻著花樣地在遊戲細節上搞創意,第一代北上的臺灣製作人們豐富了內地觀眾的娛樂樣式。可是好景不長。2010年前後,內地綜藝迎來了改變。資本投入增長,購買版權,引進歐美模式的漢化版綜藝成了主流,明星扎堆。
  • 劉真去世引網友追憶「康熙來了」 臺灣綜藝巔峰之作
    很多大陸觀眾認識劉真是通過臺灣綜藝節目《康熙來了》,她是該節目的常客。在節目中,她常常與同樣擅長國標舞的小S(徐熙娣)鬥舞,為《康熙來了》貢獻不少收視巔峰,成為眾多觀眾難忘的經典瞬間。劉真去世消息傳出後,不少網友追憶起已經停播的《康熙來了》。
  • 有了「宇宙男團飛輪海」加持,小S蔡康永這檔綜藝,終於能出圈了
    這對於曾經做出國民綜藝的金牌搭檔小S與蔡康永來說可能會有點尷尬,但炎亞綸的熱度來得剛剛好,因為當下的《花花萬物》已經有了「寶藏綜藝」的模樣。從「水土不服」到相互成就,從不及格到下飯優選原本,帶著「康熙」合體噱頭面世的《花花萬物》有著極大的觀眾群,僅憑藉「康熙」老粉的情懷殺,它便能邁入國民綜藝行列。
  • 呼叫康熙,臺灣的那些綜藝咖們現在還好嗎?
    但節目中更多的是臺灣綜藝咖們的日常。沈玉琳一直在鬼扯,潘若迪一直在健身。Makiyo時常買醉,丁小芹天天換裝。瑤瑤天生愛哭,羅姐氣場強大。小甜甜永遠在耍寶,曲家瑞永遠在等愛,劉真不是在買鞋就是在跳舞。小鐘的魔術和馬國賢的笑話一樣爛。
  • ...報:《2017變形計》回歸惹爭議,《姐姐好餓2》能否成臺灣綜藝拐點?
    更何況,還有很多關於「造假」、「劇本」、「變星計」的傳言,這檔被節目方定性為公益節目的綜藝,在備受質疑的同時,或許真的應該更加慎重。《姐姐好餓2》更沉穩水土不服是痛點也是拐點因愛奇藝出品,康熙靈魂班底製作,小S首次獨立主持的標籤,讓《姐姐好餓》未上線就頗為吸引大家的關注,這也是在繼《康熙來了》停播之後,小S主持的首部綜藝。
  • 臺灣最好看的綜藝,不是《康熙》而是它,綜藝天王在這裡誕生
    在越發忙碌的當下,不少人會選擇追看綜藝來尋求放鬆,因而近幾年大陸的綜藝節目,呈井噴式的增長,各種類型、題材也是層出不窮,但在我心裡,最經典的依然是臺灣老牌綜藝——《我猜我猜我猜猜猜》。這檔節目於1996年7月4日開始在臺灣中視播出,由著名製作人王偉忠、詹仁雄、葉心如聯合推出(前兩位後來還一手締造了現象級綜藝《康熙來了》)。節目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一直高居臺灣綜藝收視率的前幾名,魅力多年不減,直到2012年8月18日才停播,曾是臺灣地區最長壽的綜藝。
  • 沒有康熙來了,臺灣還有可以看的綜藝嗎
    今天,小喬要寫的是對一個綜藝節目的情懷。十幾年前,第一次看到這檔臺灣的談話性娛樂綜藝節目《康熙來了》,被兩位主持人的主持風格以及節目的新穎有趣所吸引,一追就是12年,甚至在小喬需要放鬆、想找一個節目看看來愉悅自己心情的時候,第一選擇就是《康熙來了》。不知道這點有沒有不謀而合之人?
  • 節節敗退的臺灣「綜藝咖」: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聲招呼都不會打
    許久都未曾露面的歐弟,接受媒體採訪時,再次提及當年離開《天天向上》,他解釋當初是想要回歸家庭,陪伴孩子才選擇退出,並非外界紛傳的「耍脾氣」、「嫌薪酬低」。現在再計較當年的真相如何,孰是孰非已無意義。把時間軸撥回到千禧年,沒人會質疑臺灣綜藝「龍頭老大」的位置。綜藝節目的興起和蓬勃,催生了寶島娛樂圈中有名的「三王一後」主持天團——張菲、胡瓜、吳宗憲和張小燕。《康熙來了》《大學生了沒》等一批兼具收視和話題的綜藝節目,更是讓臺灣綜藝迎來巔峰。
  • 國內綜藝咖怎麼容易尬
    只不過多數情況下,我們國內上綜藝的都是些愛豆流量、糊咖、演員歌手等,不管有沒有綜藝才能,人人都能上,才讓「綜藝咖」變成一個好像毫無標準、不專業、不務正業的詞。我是喜歡吃飯的時候隨便點開一個綜藝下飯的,但大膽開麥,國內多數的綜藝實在是太難笑了,全程尬飛,彈幕裡還全飄著對自家愛豆的尬吹尬捧,讓本該下飯的綜藝都不下飯了。
  • 臺灣綜藝告別「黃金時代」,製作人轉戰內地開始新一輪掘金
    這檔臺灣收視率最高的節目,播出12年,見證了臺灣綜藝的輝煌,也目睹了臺灣綜藝的盛極而衰。行業巨變之下,臺灣綜藝人紛紛「北上」:康熙鐵三角都來大陸發展,小S和詹仁雄攜手愛奇藝打造《姐姐好餓》,但轉型最徹底的是另一金牌製作人孫樂欣。16年3月份,孫樂欣宣布加盟上海蘭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將擔任蘭渡旗下王牌節目《深夜蜜語》第四季《XY研究院》的總導演。
  • 臺灣綜藝庸俗風格到頭 團隊集體進軍大陸
    蔡康永、小S主持的《康熙來了》即將於11月結束播出,這檔臺灣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不只是臺灣綜藝脫口秀節目的一個衰落的縮影,更被視為整個臺灣綜藝圈衰敗的縮影。  究其原因,眾多臺灣籍製作人總結為:「製作環境太差,人員大量流失,說到底就是口袋沒錢。」
  • 臺灣近10檔綜藝節目停播 電視臺多瓜分收視
    吳宗憲、利菁等綜藝老將年前一堆節目倒臺,近一個月來就有將近10檔節目停播。。   搜狐娛樂訊 據臺灣TVBS新聞臺報導,吳宗憲、利菁等綜藝老將年前一堆節目倒臺,近一個月來就有將近10檔節目停播。記者16日對話臺灣資深媒體人鄭偉柏,對方直言,臺灣綜藝圈部分老牌主持人已經無法滿足年輕人口味,電視臺太多瓜分收視,以及綜藝製作團隊出走內地,都讓臺灣綜藝陷入瓶頸。
  • 《胡同凱哥之狂暴西門町》上線 沈玉琳康熙幫為愛回歸
    該片全程臺灣取景,講述了北京男生陳凱與表妹洋洋為完成親人遺願前往臺灣,卻不小心誤闖當地黑幫,引發了一連串啼笑皆非的烏龍事件,並因此揭開了洋洋的身世背景之謎的故事。片中,曾多次被票選為《康熙來了》年度通告王的沈玉琳飾演臺灣黑幫大佬,並聯合康熙幫藝人白雲、綠茶等,上演了一出與內地小鮮肉的環島追逐大戲。
  • 《RunningMan》E509超能力大戰,雷聲大雨點小,有點尬
    但從結果來看,收視率依舊下滑,給人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有點尬。超能力設置-為尬而尬?本期的超能力設置不論是光洙的蚊子舞還是姜漢娜、李相樺的能力,似是為尬而尬,強行製造笑點,但光洙已經不是幾年前的光洙,尷尬的事自己表現的雲淡風清,觀眾才會覺得好笑,連自己都覺得羞恥,觀眾也會跟著覺得無聊和尷尬。
  • 黃聖依告訴你,綜藝節目的梗在哪裡?
    黃聖依導 語毋庸置疑,但凡黃聖依加盟的那期綜藝節目就有收視保證。哇,黃聖依簡直就是綜藝節目的新貴。回歸初心,黃聖依的演技到底行還是不行?不不不,應該說這三個女人一臺尬戲。連老好人劉燁也誇無可誇,直接轉向誇獎旗袍的美麗。最後,薑還是老的辣。於明加順利跑出,直接晉級下一輪。想當初,黃聖依、於明加、柴碧雲都意屬「姚小蝶」這個角色。可還是讓給了生過孩子的黃聖依,她算是求仁得仁。可惜,黃聖依的演繹簡直就是自毀式的爆發。那凌亂的腳步,那可怕的笑聲;觀眾簡直就要崩潰。事後,黃聖依發出的微博也讓網友有著不太正確的解讀。
  • 陳佩斯回歸央視,能讓綜藝節目再次火爆起來嗎?
    陳佩斯回歸央視,能讓綜藝節目再次火爆起來嗎? 活躍思維 著名表演藝術家陳佩斯被曝將擔任央視文藝中心新近打造的一檔喜劇類節目《金牌喜劇班》的首席金牌導師,這無疑將標誌著離開央視多年的陳佩斯回歸綜藝舞臺。陳佩斯的回歸,能否再次讓綜藝節目火爆起來?
  • 娛樂到底 臺灣經典節目《康熙來了》的生存之道
    在臺灣,或許沒有哪個綜藝節目會比《康熙來了》更有號召力。這個以談話為主要內容的電視節目,在今年一月已「年滿」十歲。憑藉獨特創意和鮮明風格,《康熙來了》也成為大陸民眾認識臺灣娛樂文化的窗口。獨特組合 產生奇妙效應《康熙來了》製作人、有著「臺灣綜藝教父」之稱的王偉忠介紹,2004年,他希望在晚間10點檔打造出一檔「奇怪」的節目,想把娛樂圈的奇人怪事用一種不同的角度呈現出來。「康永是個很會說話的知識分子,小S就是機靈古怪的雙子座,兩個人的搭配正好非常奇怪,符合當時節目的構思。」
  • 臺灣人討厭看康熙來了?康熙來了緣何在大陸爆紅
    日前有臺灣網友在臺灣某知名論壇發帖表示:「在中國大陸綜藝這麼強勢的今天,百度綜藝視頻熱搜榜上,康熙竟然還是常態在前三名左右!?臺灣年輕人似乎對康熙及小S評價幾乎都已經黑到不行…」    康熙來了目前開播已經11年,積累了一大群固定的收視人群。為何在臺灣的熱度遠遠不及大陸。
  • 臺灣綜藝節目預算緊張 一集製作費最多僅10萬元
    在製作經費只是內地大型綜藝節目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少的情況下,臺灣寶島還是出品了《康熙來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一眾傑出綜藝節目。  慶典最後呈現的模樣,是3位主持人從攝影棚搬到了能容納400人的小體育館主持。製作方提前一周邀約了100位常上節目的通告藝人來參加慶典,沒有酬勞,全憑義氣。最後32位藝人到場,他們可以參加抽獎,可是獎品只是「2014年上5次康熙」、「陳漢典籤名照片」和「陳漢典代言泡麵一箱」,還有兩個人幸運抽到「新臺幣10000塊(約合人民幣2000元)」的現金大獎。
  • 昔日臺灣綜藝節目為何會走下神壇,逐漸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中?
    現在的綜藝節目鱗次櫛比,百家爭豔。曾經的臺灣綜藝節目就像如今的內地,琳琅滿目、百花齊放,俘獲了大批忠實粉絲,可謂輝煌一時,也成就了許多綜藝大咖,如張菲、吳宗憲、蔡康永、黃子佼、小S等...,但時至今日,依然健在的大牌綜藝簡直是少得可憐,大部分已經停播,這迫使很多曾經的綜藝大咖不得不選擇北上內地錄節目(如「奇葩說」、「姐姐好餓」等),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吳宗憲,80、90年代出生的朋友們應該不陌生,曾經的臺灣綜藝「一哥」,其最讓大家熟知的節目莫過於《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巔峰時期憲哥手裡曾有十幾檔節目,開掛了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