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節敗退的臺灣「綜藝咖」: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聲招呼都不會打

2020-12-10 好歌獻給你

許久都未曾露面的歐弟,接受媒體採訪時,再次提及當年離開《天天向上》,他解釋當初是想要回歸家庭,陪伴孩子才選擇退出,並非外界紛傳的「耍脾氣」、「嫌薪酬低」。

現在再計較當年的真相如何,孰是孰非已無意義。

歐弟從芒果臺的王牌節目《天天向上》出走之後,他自己也歷盡浮浮沉沉,令人嗟嘆的是「綜藝小王子」最後沒有了施展的舞臺,真是造化弄人。

事實上,不僅僅是歐弟,來自臺灣的綜藝咖們,正逐漸消失在綜藝舞臺和內地觀眾的視野中。

臺灣綜藝咖活躍在內地,已經成了一條極具特色的「產業鏈」,但這根鏈條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勢崩塌。

不信的話你可以仔細回想一下,前些年的時候,內地的綜藝節目基本上都被這群人「霸屏」了,拿著遙控器劃拉一圈,不外乎就是這群人在屏幕上蹦躂。

這群綜藝咖比較出圈的包括黃國倫寇乃馨夫婦、蔡康永、小S、陶晶瑩、黃子佼、陳漢典、阿雅,他們都帶著濃鬱的臺灣綜藝標籤,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內地綜藝爭搶的「香餑餑」。

他們的業務能力和綜藝感都很強,這一點沒得挑,但他們身上同樣也有著「致命」的弊端。

在內地的出鏡率變得越來越低,雖仍有上鏡機會,可工作量和關注度明顯降低,面臨著優勢空間被壓縮的窘境。真是應了世事難料這句老話,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聲招呼都不會打。

把時間軸撥回到千禧年,沒人會質疑臺灣綜藝「龍頭老大」的位置。綜藝節目的興起和蓬勃,催生了寶島娛樂圈中有名的「三王一後」主持天團——張菲、胡瓜、吳宗憲和張小燕。

《康熙來了》《大學生了沒》等一批兼具收視和話題的綜藝節目,更是讓臺灣綜藝迎來巔峰。

吳宗憲曾說過:「臺灣這樣一個小地方,有100多個電視臺。而臺灣的電視,又是靠綜藝在撐著。如果沒有了綜藝節目,電視臺也就垮臺了。」

老牌綜藝天王高凌風更是不客氣的說:「臺灣綜藝領先大陸二十年!」

但「盛極而衰」,尤其是近十年間,我們發現大批的臺灣綜藝咖選擇「北上撈金」。其實,出現這種情況,也在情理之中。

與內娛綜藝節目相比,島內綜藝節目的製作費要低得多。就拿大熱的《康熙來說》,一集的製作成本在8000到1萬人民幣左右。這與內娛綜藝一集動輒十幾萬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可即便如此,臺綜仍在壓縮成本,這就意味著可發揮空間受限。由此一來,綜藝圈也在整體「縮水」。而隨著《康熙來了》《國光幫幫幫》等一批節目的完結,臺綜沒落已是不爭的事實。

老牌綜藝落幕,新節目又撐不起綜藝大旗。一大波依附於綜藝節目生活的綜藝咖和通告咖們,不得不紛紛面臨著再就業,甚至是失業現狀。

於是,另闢生路成了必須面臨的抉擇。

《康熙來了》曾做過一期有關明星住宅的節目,藝人「瑤瑤」黃喬歆的住所小到在馬桶上放電磁爐做飯,房間逼仄屬實慘不忍睹。

要知道,瑤瑤已經算是通告藝人中較為大眾所熟知的。然而,通告費依舊只有幾千塊錢。與內娛藝人相比,這個價錢要低上幾倍。

其實,瑤瑤的遭遇和現狀,恰恰是臺灣眾多綜藝咖或通告咖的典型處境。

不同於歌手、演員的影響力,他們被視為島內娛樂圈的底層和邊緣人。節目在縮水,藝人薪酬自然低,兩方陷入惡性循環。

反觀內娛近年來,各類綜藝節目搞得風生水起。機會變多,人人都瞅準了這塊「香餑餑」。在島內綜藝圈沉淪得更快也更徹底的時候,越來越多的臺灣綜藝咖,開始選擇「北上撈金」。

雖然看似大批機會擺到了臺灣綜藝咖眼前,但並不意味著他們能把握住機會玩得轉。

事實上,大多臺灣綜藝咖們都遇到了「水土不服」的現實打擊。莫說是打開知名度,一炮而紅,許多人往往都在扮演著「打醬油」的角色。

回溯昔日臺綜,從中不難看出,臺綜延續了許多日本綜藝的慣用伎倆。

不管是棚內錄製,還是戶外綜藝,都喜歡借用「大尺度」話題來引起大家的關注。「低俗當幽默」,成了臺綜以及綜藝咖們的慣用伎倆。

難登大雅之堂的話題,常常被他們堂而皇之的放到節目中大談特談。即便是在王牌節目《康熙來了》中,這些話題只是有過之而無及。

曾經被《康熙來了》的觀眾評選為「看到TA,不會轉臺的藝人」第一名的沈玉琳,就在節目中「貢獻」過無數「大尺度」話題。

如果說「栽贓」潘若迪與保姆共同泡澡,氣到潘若迪在錄製現場當場暴走,還算是小兒科的話。

沈玉琳曾在節目中爆料:自己在當製作人時,為追求節目整蠱藝人效果,曾把某位知名女歌手關在狗籠中,當中遊街。此舉直接導致這名歌手,留下心理陰影。

對於內娛觀眾來說,這種無所顧忌的直白言論和行為,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新鮮」的。但並不意味著,大家一笑而過後,還會欣然接受這些套路。

眾所周知,很多臺綜都習慣以調侃嘉賓為主要思路,或者用一些尖銳犀利的問題讓嘉賓難堪,以此來博關注。

提及這一點,就不能不說到小S。「康熙」時期的小S是當代「老娘」風格的「創始人」,她能隨時隨地在嬌羞少女、性感少婦和口吐蓮花的潑婦這三種角色中,自如切換。

而吃男星豆腐,也成了小S的「招牌動作」。從劉德華、吳奇隆,到趙又廷、彭于晏,凡是到訪過《康熙來了》的男嘉賓,幾乎都被小S直接或間接「吃過豆腐」。

求抱、襲胸只有你不敢想的,沒有小S不敢做的。

如果一次是新鮮,兩次是有趣,到了第三次大家看得多了,漸漸地也就開始膩了。這一招,到了《姐姐好餓》的時候終於失靈了。

在《康熙來了》結束後,小S轉戰內地。平臺也奉獻了巨大誠意,可謂是為小S量身打造了《姐姐好餓》這檔節目。

只是沒了蔡康永的小S,就像是逗哏沒了捧哏。造不出段子,沒人能接梗。

小S在節目中依舊延續著自己「色姐姐」的風格。當場吃嘉賓李治廷的「豆腐」,與陳偉霆上演「義大利麵之吻」。

雖然最終的目的,都是要讓整體節目充滿「娛樂性」。只是,追求極致娛樂的結果,就是小S始終丟不掉對「大尺度」的執著,丟不掉吃豆腐、林志玲這兩個討論點。

在首期節目中,小S就再次發揮自己在「康熙」中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逼問嘉賓黃渤「自己和林志玲誰更好」的問題。

一向以情商高聞名的黃渤,在一段看似玩笑,卻也暗含正經的話中,給了小S一個小小的「提醒」。

看著小S的表情,熒幕前的觀眾,也只剩下尷尬了。

作為主打「明星美食八卦類」的訪談節目,小S獨挑大梁的能力始終差強人意。插科打諢似的臺綜主持方式,並不適合內地觀眾的胃口。

節奏亂了、招式老了,觀眾不再買單,想要再掀起水花也是強弩之末。於是結果顯而易見,12期的《姐姐餓了》無疾而終,以豆瓣5.8分慘烈收場,小S轉戰內地的首戰終是告敗。

就像曾經的《流星花園》,大家拜倒在「道明寺」的狂拽酷炫之下,就連當時劇中整蠱「杉菜」的情節,都被視為是「霸道總裁」的標配,深情愛意的表現。

可放到今日,在新版《流星花園》中,「道明寺」將盒飯蓋到女主臉上的情節,早就不是霸總在宣揚自我,而是再明顯不過的不尊重女性的表現。

這也是為何現在,越來越多的觀眾,不再沉溺於霸道總裁、壁咚女主的情節當中。

當大眾開始厭煩一種模式的時候,可不會憐香惜玉地再去給你時間,讓你去意識到問題所在。畢竟,現實很殘酷,每個人都自顧不暇。

時代和語境變了,大家的審美也變了。更何況,低俗和幽默從來就不劃等號。

從前也好,現在也罷,臺綜始終放棄不了「女生靠露,男生靠喊」的綜藝方式。好像女生穿得越清涼,越能給大家提供討論的話題,不管是正面的,還是抨擊的。

瑤瑤曾在節目中坦承:因上節目穿得太保守,慘遭製作人當場責罵。

而男生在節目中,「吵架式」的溝通方法,恨不能大打出手,人們才看得津津有味。作為小S在「康熙」中的「死對頭」,趙正平常常被她調侃到火大,恨不得整集節目中,一半的話都要被「嗶」掉。

有意思嗎?起初看是有意思的,只是時間久了,還是膩了。

加之,既然臺灣的綜藝咖們想要融入內娛環境當中,必然要「入鄉隨俗」。而一向鍾情於百無禁忌的臺灣綜藝咖們,顯然要時刻謹記內娛要求。

面對價值導向,不能使用大尺度話題吸引眼球,成為了眾多臺灣綜藝咖們的困境。

早前蔡康永攜一眾《康熙來了》的綜藝咖們,參加《火星情報局》的錄製。節目現場,看得出沈玉琳、曹西平、瑤瑤等人在竭力營造搞笑氛圍,可細細看來,他們依舊甩不脫臺綜中的習慣。

吹哨子+醜八怪,放在《康熙來了》裡面,就成了曹西平的slogan;可到了《火星情報局》,當他為了搞笑舉例說楊迪「醜八怪」時,就被觀眾批評沒禮貌。

他們的搞笑方式,抖得包袱,內地觀未必能get得到,反而只會感到滿屏尷尬。

近年來,「真人秀」成了眾多綜藝節目中炙手可熱的選項。可這對於習慣了棚內錄製,討論點始終圈禁在幾個固定的話題當中的臺灣藝人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綜藝節目,對明星的要求向來很高:有梗、靈活、搞笑,鎮得住場子,互動了觀眾。既不會搶走別人風頭,還能把場面搞熱。

但是能做到如此的,縱觀整個娛樂圈也是屈指可數。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觀眾總是能在各種綜藝節目中,看到李誕、楊迪、沈騰、大張偉等「熟臉」的關係了。

何況,諸如《認真的嘎嘎們》等發掘新人的節目的出現,之前不被重視的綜藝咖們,正在迅速崛起。論人氣、流量,有些甚至直逼一、二線明星。

內娛綜藝市場,本就是「僧多粥少」的現狀。「蛋糕」的大小固定了,人人都想分一口。內娛綜藝市場對臺灣綜藝咖們的需求也小了許多。以前那種隨便講講笑話、搞笑兩句,就能賺得盆滿缽滿的日子,早就一去不復返了。

對於現在的臺灣綜藝咖們來說,最大的恐懼不是市場不再需要他們。而是他們眼睜睜地看著世界在變,但自己卻不知道世界到底是怎麼變化的。

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說再見的機會都不給你,可這就是現實啊!

相關焦點

  • 2020年底前取消事業編制:時代拋棄你,連聲招呼都不會打
    而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改變,讓不少抱著「鐵飯碗」員工都感到相當的震驚,怎麼也會不會想到時代在發展的同時,自己的「鐵飯碗」會被取消,就好像之前ETC大力推行的時候,高速公路收費站的取消
  • ATM機最後的掙扎:時代拋棄你時,連聲招呼都不打
    現金時代,一臺臺自動取款機就是ATM廠商的「印鈔機」,且供不應求。1967年6月27日,世界第一臺ATM在英國巴克萊銀行恩菲爾德支行投入使用。在此後的53年間,ATM隨著人類生活的足跡遍布全球各個角落,甚至在南極最大的科研中心麥克默多站,也裝有兩臺ATM供居民使用,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ATM」。國內第一臺ATM在1987年由中國銀行珠海分行引進。
  • TVB王朝50年:時代拋棄港劇時,連聲招呼也不打!
    一切都預示著TVB劇輝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今天,還有多少在看港劇?那些年看過的經典,你還記得多少?這部港劇裡史無前例的鴻篇巨製,群星閃耀,盪氣迴腸,劃下了時代句點。那時候很多人都以為,一個全新的世紀,即將到來。
  • 時代拋棄三缸機的時候,連聲招呼都沒打
    不可否認,三缸機的技術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以至於三缸機與生俱來的抖動都得到了很好的抑制。至於性能方面,三缸機甚至不輸於部分四缸機。另外,要論技術的先進程度和節能減排,三缸機也不賴。不過以上需要三缸機花費金錢、技術、時間去攻破的難點,四缸機可以輕而易舉地達到。
  • 從《天天向上》紅出圈,如今卻無人問津,臺灣綜藝咖們正接連敗退
    那時候《天天向上》這個節目還沒有出現頹勢,歐弟就有了跳槽的意思,和郭德綱搭檔做了一檔綜藝節目。還拜了郭德綱為師,學起了相聲。 但事實上,不僅是歐弟,來自臺灣的綜藝咖們,很多都在逐漸從內地觀眾的視野中消失。臺灣綜藝咖活躍在內地,曾形成了一條極具特色的「產業鏈」,但如今這根鏈條卻在勢不可擋地崩塌。
  • 三星手機在中國節節敗退,引以為傲的也只有OLED屏幕和內存!
    三星手機在中國節節敗退,引以為傲的也只有OLED屏幕和內存!三星手機在目前第三季度的銷量上大幅下滑,但是依然是世界第一的位子,和第二名華為的銷量有進一步縮小的趨勢,這足以說明,國產手機對於三星手機的衝擊還是非常之大。
  • 呼叫康熙,臺灣的那些綜藝咖們現在還好嗎?
    雖然我們和這些綜藝咖們相隔兩岸,但卻覺得他們比自己隔壁鄰居更親近,這就是綜藝節目的奇妙之處。其實康熙就是臺灣綜藝咖們的人生劇場。我們在這個劇場裡,看著她們從少女變成媽媽,從戀愛談到結婚,從小咖進化成巨星。
  • 盛極一時的臺灣綜藝,也難免落寞謝幕
    但是隨著內地娛樂的不斷發展,慢慢有了楊迪這樣的諧星出現,內地的綜藝在需要找臺灣諧星加入增加爆點的時代不同已經有了自己的風格,而且更加被大眾喜愛。在熱播綜藝《火星情報局》中這樣的問題就很突出,來自臺灣的幾位搞笑藝人,他們之前臺灣綜藝的痕跡還是很重的,但從節目效果來講收到的反饋卻是一般般。這一點在小S 挑大梁的《姐姐好餓》最終敗退的結果來看,就已經驗證了臺灣搞笑藝人在內地玩不轉了。
  • 臺灣藝人曝演藝圈內幕:綜藝咖地位低、轉型難,演員、歌手地位高
    進士看不起舉人、本科生瞧不上專科生,從古至今似乎都存在著類似的鄙視鏈,如今的娛樂圈當然也不例外,像是電影咖高於電視咖,電視咖又看不起綜藝咖。近日,臺灣通告咖蘿莉塔便自曝島內娛樂圈的內幕,稱綜藝咖地位低,根本得不到戲劇資源。
  • 臺灣高校排名「節節敗退」 島內學子更愛清華北大蔡當局怎麼看
    「臺灣包袱鋪,清華北大擋不住。」大家好,我是一想起大學生活就激動到著魔的迷你「海賊」中二仔。每當回憶起大學時光,中二仔的心中都充滿著嚮往。曾經的我們,為了在象牙塔中自由翱翔,燈下苦讀十年寒窗,那些刻骨銘心的日子仍歷歷在目。
  • 阿里杭州無人酒店、海底撈無人餐廳開業:時代拋棄你時,不說再見
    我估計絕大多數人都沒想過這個問題。可是這個問題發生的可能性遠遠大於你的想像。 企業如此,行業也是如此,指不定哪天突然就被滅了。你連抬手都來不及,這就是這個時代。
  • 聯想電腦節節敗退,就連thinkpad都被網友拋棄了!
    說到電腦,相信在80後的那一輩中對聯想電腦都有深刻的感情,因為那時候的聯想電腦幾乎就是電腦界的扛把子,尤其是聯想的think pad更是喜歡敲代碼的用戶的首選,而現在聯想電腦的品質越來越不如以前了,尤其是性價比也完全佔不了優勢,導致聯想系列的中端產品幾乎已經被用戶們所拋棄了!
  • 一邊踩盤一邊哭,沙田拋棄我,連聲招呼都不打
    下半年濱海灣房價會不會追平南城銷售說:「這是沙田鎮中心唯一一個新盤,我們一共才300多套,待推200多套,老闆不著急賣,不清楚今年內會不會加推。」「厚街來買的多,長安和虎門有,比較少,南城也比較少。」第二站、沙田碧桂園:一套都沒有了從香繽1號出發,2.9公裡到沙田碧桂園。
  • 紀實丨《音樂是怎麼變成免費午餐的》:是什麼讓唱片工業節節敗退
    比如維特自己,1997年剛上大學時連MP3是什麼都不知道,第一學期後已經用數百首盜版歌曲塞滿2G硬碟。2005年,他帶著1500G音樂(相當於15000張專輯)搬去紐約,卻對擁有產業級別的音樂寶庫秘而不宣。問題是,維特並不是一個合格的音樂發燒友。瘋狂下載盜版音樂的一個原因是好奇,更重要的恐怕是「想成為一個精英團體的部分」。
  • 臺灣的綜藝咖王利菁的過往故事,曾是雙性人?
    臺灣的綜藝咖利菁的過往故事,曾是雙性人?今天來說說臺灣一個綜藝咖,利菁,很多人可能會說聽都沒聽過這個名字,確實,有很多藝人我們都不知道,那麼,我們來了解一下吧。對於利菁來說,銷售任何產品都不成問題,她說只要找對族群,只在消費者立場找對方法,都可以成為頂尖業務員。
  • 47歲香港男演員改行送外賣:時代拋棄我時,連招呼都沒有打
    其實社會對於歲數大的人一直都有偏見,尤其是在娛樂圈中,這個圈子更新換代速度快。時代淘汰了你,它不會跟你打招呼,也不會跟你說一聲:「hello,你要被淘汰了」。的確是很無情而又殘酷,今天我們來看看香港中年男演員有多不易?
  • 娛樂至死 高以翔和他的臺灣綜藝時代
    謝謝你留給我的美好回憶!我們會再見的! 」11月27日,臺灣籍藝人高以翔去世的消息發布幾小時後,小S徐熙娣在自己的微博上寫下了上面這段悼念文字。十幾個字,就將人們的記憶帶回了那段歷歷在目的「康熙」時代。那時候,古靈精怪的小S以作風孟浪著稱,「調戲」男嘉賓的梗怎麼都玩不膩。高大帥氣如高以翔,正是小S最愛的類型。
  • 臺灣說大陸綜藝太LOW,於是我們看了看他們的綜藝...
    20年前就已經做過了?那你倒是說說看那個節目叫什麼名字啊↓所以橘子君想真誠的問一下徐先森,你說的那檔臺灣節目到底叫什麼名字啦。雖然徐先森呼籲觀眾多支持臺灣節目,但事實是現在灣灣綜藝終於徹底flop了啊~灣灣只有2600萬人但是有100多家電視臺,所以節目組都沒啥錢,這個小橘子們看一眼演播廳的大小和裝修就知道了↓
  • 臺灣「怪」咖小甜甜進軍內地綜藝節目
    近日,臺灣「怪」咖諧星小甜甜來內地主持一檔綜藝節目,節目採用張大大和臺灣小甜甜的「毒舌+犯二」的最佳主持組合,相信這樣的組合必會點評火辣,氣氛幽默,各種互動讓人過足顏值癮!   臺灣小甜甜以158公分的身高勇創演藝圈,通過女丑角色積極在屏幕前曝光,以不計形象的裝瘋賣傻來吸引觀眾注意,人稱「如花」第二。雖然小甜甜「醜女」名聲在外,但其伶牙俐齒的功力卻成功徵服了《奇葩說》的眾多辯手,而且通過其微博曬出的自拍照,可見「自拍」和「美圖「功力不可小覷!此次來內地與當紅網紅、明星嘉賓一起上演一場「長得好不如拍得好」得顏值逆襲賽!
  • 透視臺灣綜藝類節目 為什麼這樣紅?
    越來越多的臺灣主持人來內地,越來越多內地電視節目開始模仿臺灣,越來越多的內地年輕人迷戀臺灣電視綜藝節目。這一切都在說明:娛樂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電視節目的主流。讓觀眾像看一場滑稽喜劇一樣觀看綜藝節目,是對臺灣電視製作人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