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3 04: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一個紅綠燈路口
她,緊貼著一輛公交車車身向前走
一步步踏入車輛盲區
就在車輛起步的瞬間
她被捲入「深淵」,悲劇發生
2020年7月1日11時52分許,李某祥駕駛大型普通客車,沿龍翔大道西往東方向行駛至吉祥路口紅燈停車,起步時與橫過馬路的行人孫某娥(67歲,女)發生碰撞,造成孫某娥當場死亡。
事故簡要情況
事故發生後,深圳交警立即趕往事故現場
並在第一時間內對駕駛人李某祥
進行呼氣式酒精測試
結果為 0mg/100ml
那麼,事故是如何發生的呢?
監控視頻記錄全過程
11時50分許,原本走在人行道上的老人在路邊觀察了一會兒後,踏入了機動車道。
隨後,老人沿著機動車道一直向前走。此時,路口車輛正在排隊等候通行。
老人緊貼著公交車右側向前走,行至路口準備越過車輛橫過馬路,綠燈亮起,車輛起步。頃刻間,老人被捲入車底。
從她踏入機動車道至事故發生
不過兩分鐘的時間,悲劇便發生了
這再一次印證了那句
「誤入盲區,如臨深淵」
目前,事故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血的教訓再一次敲響警鐘
就在不久前,盲區事故才上演
盲區事故
龍崗區
2020年6月14日
電動車
泥頭車
電動車斜插泥頭車,終釀慘劇
蜀黍不止一次地強調過
遠離大車、遠離盲區
可為何盲區悲劇仍在上演?
在這些事故中,除了惋惜
廣大交通參與者更應該深思的是
如何遠離這奪命的「車輛盲區」
或許有人會問
「活生生一個人,司機真的看不到嗎?」
答案是
真!的!看!不!到!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
盲
區
有時候,你以為司機會讓著你
但事實上,當你處於車輛盲區內時
司機根本看不到你的存在
盲區
所謂盲區,是指駕駛員位於正常駕駛座位置,其視線被車體遮擋而不能直接觀察到的那部分區域。很多交通事故都是由駕駛人的視線盲區導致的,特別是大型車輛,盲區會更多。
盲區知識普及很重要!
主動遠離盲區,才能貼近安全
不僅自己要懂
更要教會家裡的老人與小孩
只有讓盲區科普「多一人」
才能讓安全保障「多一重」
公交車的盲區在哪裡?
下面這幾張圖
你一定得記牢
點擊可查看大圖
一、公交車車頭前方盲區
公交車的車廂高,盲區大,一般車頭前方約2米寬、1.5米長的範圍內都屬於盲區。若是身高低於1.2米的兒童通過此區域,駕駛員很難通過前方玻璃觀察到。
二、公交車前後門之間盲區
前車門與後車門之間的位置,平峰情況下可通過倒車鏡查看。可一旦趕上早晚高峰或上下車人多情況,這一區域會因為乘客阻攔而出現「人為盲區」。
三、公交車後輪至車尾盲區
公交車車身較長,行駛及倒車時難以發現車後的情況,駕駛員坐在駕駛座位時,這一區域視線極易受阻,司機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出正確預判。此外,車輛進出站時迴轉半徑大,很容易出現將車尾的行人颳倒的情況。
點擊可查看大圖
四、公交車右後視鏡下方盲區
右前輪的盲區中尤其要注意右後視鏡下方的位置,右側盲區大,易被忽視。再加上公交車的前窗玻璃離地面有一米多距離,如果一個身高低於車窗玻璃的乘客出現在公交車右前角,司機很難通過車前窗玻璃看到這個人。
點擊可查看大圖
五、公交車轉彎時的盲區
大型車輛在轉彎時會形成「內輪差」,而所謂「內輪差」,就是指車輛轉彎時前內輪轉彎半徑與後內輪轉彎半徑之差。
由於「內輪差」的存在,大型車輛在轉彎時,前、後車輪的運動軌跡不重合,會呈現出彎月的形狀,俗稱「死亡彎月」。
車有盲區,人的視覺有盲區
但交通安全意識不能有盲區
如果學會遠離,學會避讓
也許傷亡就不會發生
……
怎樣遠離公交車的盲區?
請你務必做到
與公交車平行時
保持2-3米
安全距離
當公交車起步或轉彎時
不與它搶行
不試圖超越
所有人都必須徹底擯棄
「車能看見我」「車會躲開我」的錯誤想法
不在車前跑!
不在車後留!
不在車邊站!
過馬路時走人行天橋或人行道
嚴格遵守信號燈規定通行
紅燈停,綠燈行
同時,深圳交警也提醒廣大駕駛員
無論是起步時還是直行、轉彎時
務必多留心
做好預判和預處理準備
1
司機要隨時注意從兩側突然冒出來的行人和非機動車,提前做好減速停車的準備,避免與其發生碰擦。
2
遇到在機動車道上的行人和非機動車,要儘量拉開橫向距離,當行人或非機動車距離自己特別近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觀察。
3
行駛經過斑馬線時提前減速,注意安全。車輛起步時,留心觀察周邊道路情況,千萬不要疏忽路況變化和車輛變化帶來的盲區。
提高交通安全意識
才是預防事故的根本
出行遵守交通規則
才能避免事故的發生
願悲劇不再發生
部分
部分內容來源於:深圳市公共運輸運輸管理局
原標題:《緊貼車身橫過馬路,誤入盲區的悲劇!請教會老人這些交通安全常識!》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