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鄉村校長的堅守:從「逃兵」到「孩子王」

2020-12-16 中國經營報

佚名

「校長就意味著責任。不管學校大小好壞,該你做的事情你就得去做,不該你做的事情你也得去做。」每當想退縮的時候,陳友書總會想起父親對自己說的話。

2015年,雲南師範大學畢業的陳友書,並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名鄉村教師,也更沒想到會擔任學校的校長。

原本想在昆明紮根的陳友書,看到父親所在的草皮地小學極為缺乏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受父親的感召,再加上自己有師範大學的教育經歷,陳友書回到家鄉草皮地小學教書。

剛到學校的時候,陳友書總想「逃」回昆明去。但是,當看到學生早婚退學事件頻頻發生後,他的心情異常沉重。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意識到了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

2016年春季學期,學校的老校長由於工作壓力過大,決定辭職。作為學校唯一接受過本科教育的年輕教師,陳友書臨危受命,成為一校之長。

功不唐捐。2020年8月26日,「馬雲鄉村校長計劃」初篩入圍名單公示,在入圍的100名候選人中,陳友書是唯一入圍的90後校長。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一位出色的校長能夠深度地影響一所學校,能夠改變一個孩子一生。

回鄉教書

1990年,陳友書出生在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馬樹鎮的一個小山村裡,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村子裡的第一位大學生。

陳友書的父親是一名鄉村教師,有著三十多年的從教經驗,其所在的草皮地小學與大多數的鄉村小學一樣,都或多或少面臨著教師缺乏的問題。

而大學畢業後的陳友書,在昆明的一家報社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儘管工資不高,但他工作格外努力,一心想要留在這座城市。

2015年末,在父母的雙重勸說下,陳友書回到家鄉,成為草皮地小學的一名教師。陳友書所在的草皮地小學,在2014年8月經歷了一場6.5級地震,校舍幾乎被摧毀,老師們只能在板房中臨時教學。

地震兩天後,捷豹路虎中國通過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緊急捐資500萬元人民幣,幫助學校進行災後重建。

2015年,學校建起了嶄新的教學樓,新校區佔地面積15000平方米,可為周邊32個小組的6500位村民服務。新建後的草皮地小學,也更名為捷豹路虎希望小學。

2016年,陳友書成為捷豹路虎希望小學的校長。校長並不是個輕鬆的工作,當時的學校的硬體雖然得到了改善,但軟體質量卻遠遠跟不上。

捷豹路虎希望小學有近800名學生,14個班,總共只有18名教師,平均年齡近45歲。但由於地處山裡,氣候惡劣,也沒有老師願意去。年輕教師留不住,年紀大的教師力不從心,音體美英課程更是可望而不可即。

2016年9月,捷豹路虎中國聯合專業的支教 NGO「為中國而教」, 針對希望小學啟動了「夢想課堂」支教項目。項目計劃每年向學校派遣 8 名志願者老師,全職支教兩年,旨在持續改善學校的教學質量。

項目啟動之初,負責人有些擔心志願者老師和本地老師在教育理念上會有衝突,但在實際操作後,發現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90後的陳友書,是志願者老師和本地老師之間天然的調和劑。他想出了「結對子」的方法,讓本地老師和志願者搭班上課、互相聽評課。年輕的老師手把手教老教師用電腦做課件,老教師也把多年教學經驗傾囊相授。

在這種模式下,老師們變得越來越團結,贏得了周邊學校的一致好評。在「夢想課堂」項目的幫助下,學校的師生比從1∶40降到了1∶20,老師們也從繁重的教學壓力中解脫出來。

老師們有了時間和精力,陳友書便開始琢磨著給大家「充充電」,提升一下教學能力。他把鎮內的優秀教師「請進來」上公開課,還經常帶著老師們「走出去」,參與公益機構培訓。

變化也在悄然發生著。學校整體成績逐步由全鎮倒數第一上升到前五。孩子們也像城裡的同齡人一樣,接觸到了英語、音樂、美術、體育等素質教育課程,外出就讀的學生也開始返鄉就讀。

值得一提的是,考慮到志願者老師在支教結束後需要重返社會的切實需求,捷豹路虎中國於2017年9月啟動了「夢想夥伴導師計劃」。

項目通過科學的雙向匹配機制,在捷豹路虎中國全公司範圍內篩選出8名員工,以導師的身份與志願者結成夢想夥伴,開展一對一的幫扶。在一年的定期交流期間,捷豹路虎員工結合個人的經驗與專長,幫助志願者老師更加自信地重返職場,在支教結束之後,實現工作經驗的平穩過渡。

肩扛重任

除去面臨的軟體質量提升難題外,對陳友書來說,另外一個大難題就是改變農村根深蒂固的「重農輕學」思想。

由於大部分學生家長都是文盲,認為學習好還不如幫家裡幹些農活。有的家長甚至找老師請假,讓孩子回家放牛,這種思想直接導致很多學生輟學甚至早婚。

從小山村走出去的陳友書,比誰都懂得教育的重要性。他曾說,「世界很大很精彩,不僅僅是山裡的牛和地裡的洋芋。作為老師,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把孩子留在學校,幫助他們走出大山溝,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如何改善這一現狀,也成為陳友書頭疼的事情。2018年9月,捷豹路虎攜手專業社工組織,在昭通捷豹路虎希望小學建立「兒童之家」。兒童之家從2019年9月正式交由「為中國而教」指定志願者老師負責,從課外生活監管與陪伴及心理健康輔導兩個維度,開展豐富的興趣小組及課業輔導小組,提升留守兒童的綜合素質,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在那之後,即便老師再緊缺,陳友書也會分一個老師專門負責學生的生活管理工作,給學生制定健康成長檔案,定期給他們進行心理疏導,開展課外活動,幫助他們建立自信。

除此之外,他還制定了留守兒童包保責任制,安排全體老師定期家訪,定期與家長聯繫,定期請「村三委」開會,每年都對留守兒童及單親家庭開展分析大會。

在學校和政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學生家長觀念開始轉變,學校近兩年沒有再出現早婚輟學的情況。2019年,學校共勸返初中輟學生70多名,2020年當地適齡兒童實現零輟學。

也曾有一些教師朋友勸陳友書:「你還年輕,找機會溜吧。公務員、事業單位該考就去考,或者調到條件好一點的學校。」再加上繁重的教學壓力和落後的教學條件,他也打過退堂鼓,但在父親的鞭策下堅持下去了。

「擔任校長後,父親和老教師們經常利用課餘時間,給我講一些學校的歷史,幫我分析學生情況。看著他們的滿頭白髮,我懂得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堅守,從中也學到了許多管理學校的經驗。」陳友書說道。

在老教師們的鼓勵引導下,陳友書在教學上也迅速成熟起來。「樂教、善導、民主、創新」,是陳友書總結出的教育理念。

陳友書班裡的學生很多都是留守兒童或者來自單親家庭,普遍自信心不高。在課堂上,他總是竭力創造一個寬鬆、自由的氛圍,同時也很注重保護孩子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他的課上,學生們敢想、敢說、敢做,從來不怕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除了自己愛研究外,他還鼓勵老師們運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在學生的成長中體會從教之樂。慢慢地,老師們也探索出了很多有趣的教學方法,比如用明信片帶孩子們進行環球旅行,了解大山外的廣闊世界;「生字小老師」讓孩子們自己當老師,探索漢字的奧妙等。

除此之外,陳友書還希望自己的學生保持山裡孩子特有的好奇心和自由的心性,不斷探索,不斷豐盈自己的內心。在他的支持下,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

「雲南詩影」是由學生發起的詩歌創作社,在詩歌的世界裡,這些不善訴說感情的孩子找到了一個表達自我的通道。他們寫下了「如果孤單可以抱著大樹,大樹會幫你擋風遮雨」「陽光像小學生一樣,每月每日東升西又落」這樣簡樸又動人的句子,也擁有了一個詩意的童年。

在改變鄉村教育的一束束「微光」裡,陳友書在儘自己的力量,照亮著山裡孩子的上學路。陳友書的鄉村教育之路並不孤單,作為陳友書的「同行者」,捷豹路虎始終在盡己之力,助力山裡的孩子成長,讓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一位為鄉村孩子插上夢想翅膀的滕州校長
    一位為鄉村孩子插上夢想翅膀的滕州校長——記滕州市人大代表、濱湖鎮古村回民小學校長李霞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孟令洋 通訊員 甘甜 棗莊報導步入古村回民小學,書聲朗朗,學校460個孩子在這裡快樂生活學習。全市首批「新優質學校」、棗莊市實驗室管理和實驗教學規範化學校、棗莊市綠色校園…一項項榮譽的背後,離不開該校校長李霞的辛苦付出。多年來,她用奉獻和愛心呵護著農村孩子的求學夢想,用責任和堅守詮釋一名人大代表的擔當。
  • 聚焦 | 鄉村學校校長吳士才的一天
    從馬路拐進學校的那一段小陡坡,是他每天必須堅守的地方,一年四季從早到晚堅守著孩子們的安全。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他已叫不全他們的姓名,熟悉是同樣的微笑,同樣的希望。走進雙浮劉老家學校校長吳士才的一天。馬路拐進校門口時候有一段小陡坡,吳校長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站在校門口負責學生的安全,勸導學生下路時注意安全。學校裡的孩子認識校長,多是從這段陡坡的安全提醒開始的。7:10 巡班
  • 一位鄉村教師的堅守:盡己所能照亮山裡孩子的上學路
    作為「一枚」90後,陳友書和大多數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一樣,都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城市大展拳腳,甚至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會回到家鄉成為一名鄉村教師,更沒想到會成為校長擔起一校發展的重任。然而,命運總是給人以「意外」。
  • 湖北武穴:致敬餘川鎮太平山裡堅守鄉村教育的燃燈者!
    如果老師走了,那學校也就沒了,孩子們可能走幾十裡山路去其它學校讀書,為了孩子,為了學校,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精力有限,顧得了學校顧不了家。希望記者多報導在山區堅守的老師們,給他們帶來一些溫暖和鼓勵!看,中間這對夫妻本科畢業選擇如此拼。「外面的世界五光十色,誘惑確實很大。但我們夫妻倆堅守底線,縱使再苦再累,為了山裡的孩子,仍然選擇堅守。」
  • 齊魯名校長 | 菏澤侯咽集鎮中心學校楊其山:做心中有光的鄉村教育...
    當一個好老師是幸福的,尤其是得到學生認可的老師更是由衷的幸福,從楊校長一直洋溢的笑容裡我讀懂了這句話,只有打心底認同的人才會有這樣濃烈的幸福感,把教育當事業來做,越做越有幹勁。這位樸素的漢子,他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也沒有什麼豪言壯語,甚至平凡的有點普通。但他卻有一顆始終不變誠摯透明的教育心,堅守農村、點亮萬千鄉村孩子人生夢想,這何嘗又不是一種偉大?
  • 彌勒這位鄉村校長的故事讓人動容!
    彌勒這位鄉村校長的故事讓人動容!一位堅守山村的老校長「咔嚓、咔嚓」,隨著夫妻倆幸福甜蜜的一幕幕定格在攝影師的鏡頭裡,楊忠華的從教故事也從學生們口中流傳開來。2015年我體師畢業,堅決要求回清河小學教書,就是想在助力楊校長的同時,把他對鄉村教育的那份愛傳承下去。」
  • 齊魯名校長 | 菏澤侯咽集鎮中心學校楊其山:做心中有光的鄉村教育...
    當一個好老師是幸福的,尤其是得到學生認可的老師更是由衷的幸福,從楊校長一直洋溢的笑容裡我讀懂了這句話,只有打心底認同的人才會有這樣濃烈的幸福感,把教育當事業來做,越做越有幹勁。這位樸素的漢子,他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也沒有什麼豪言壯語,甚至平凡的有點普通。但他卻有一顆始終不變誠摯透明的教育心,堅守農村、點亮萬千鄉村孩子人生夢想,這何嘗又不是一種偉大?
  • 馬云為何喊話「幫幫校長」?鄉村教育真實一面:校長聯合家長抓老師...
    把老師從麻將桌上「抓」下來,把學生從家長手裡「騙」回來 據阿里介紹,從獎項發起至今,馬雲鄉村教育系列項目累計已直接資助了500名鄉村教師、60名鄉村校長以及200名鄉村師範生,有79%的入選者來自國家級貧困縣。站上領獎臺的每一位老師,都懷揣著美麗的夢想,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 初心與堅守:為鄉村孩子插上飛翔的翅膀
    初心成於踐行,貴于堅守。對於紮根鄉村教育事業的「守護者」來說,初心不僅僅是一種理想信念,更需付諸實際行動。十餘年來,以黃俊豪、趙鑫為代表的教師們以校為家,一心撲在教育工作上,勤懇地耕耘著教育這塊責任田,將青春與熱忱奉獻給鄉村教育事業,也將希望與未來帶給更多心懷夢想的孩子們。
  • 鄉村教師田軍:堅守大山中 惠澤山裡娃
    鄉村教師田軍:堅守大山中 惠澤山裡娃 發布時間:2019-11-27 10:16:34      來源:銅仁日報   出身農村,報效農村。
  • 這是鄒城市唐村鎮哪個學校的校長,竟成了名副其實的孩子王?
    年過半百的楊仁寬校長不是一名不苟言笑、令人望而生畏的校長!他1964年7月出生於現唐村鎮東雙村;他談吐睿智、平易近人,舉手投足間都有一種吸引人的魅力。一番交流後,我知道他是一名現在已經有了35年教齡的堅守者。
  • 馬雲計劃開辦校長學校,培養鄉村學校的CEO
    撰文:戴夢馨攝影:蔡星卓離開阿里巴巴後,馬雲決定開辦一所校長學校,希望用企業家的經驗教校長們運營學校。1月6日,馬雲公益基金會在三亞舉辦校長領導力論壇。馬雲在論壇現場宣布,計劃與師範大學、企業合作,共同成立支持20萬鄉村校長的學校。「國家的未來看孩子,孩子的未來看教育,教育的關鍵在中小學校,中小學的關鍵在校長。」
  • 用心聆聽花開的聲音:一位鄉村小學校長的故事
    因為,這裡有725位孩子和他們的老師。她們一起在這兒成長,在這兒綻放。無論是春天還是夏天,我仿佛都能聽見,生命撥節的聲音,花兒綻放的聲音…………從一個懵懂的班主任到一個725位師生的校長,從年久開裂的教室到嶄新的校園,從惶恐到從容。五年的時光,在寒來暑往中,在孩子們的歡笑與歌聲裡,在老師的汗水和堅守中匆匆而過。
  • 鄉村教師,用青春點亮孩子的未來
    在鄉村小學,這樣的堅守和奉獻每天都在發生,這些鄉村教師,用滿腔熱忱守護著祖國的花朵,用青春和汗水改變著農村孩子們的未來。目前,我市鄉村小學和村小教師的數量仍然很多,東昌區就有150多名鄉村教師,其中七成左右都已經在鄉村小學的三尺講臺上堅守了幾十年;在通化縣,有1600多名鄉村教師,35周歲以下的有200多名。
  • 匯口鎮曹湖完全小學校長葉昭軍,堅守著教育理想,獻身於教育事業
    有那麼一群人,始終留守在鄉村,堅守著教育理想,獻身於教育事業。他們是辛勤的園丁,是偉大的勞動者!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鄉村學校,去尋找屬於他們的故事——
  • 一個好校長、一個好村長與一個好鄉村
    這兩天,我們走訪了學校,看到了安化鄉村教育的起步與發展。我同幾位校長作了交流,感受到他們對教育的熱愛,特別是他們對鄉村孩子的期待與付出,令我肅然起敬。他們辛勤的勞動,給鄉村孩子帶來了知識、勇氣與智慧,也給鄉村帶來了新的活力、力量與希望。所以,今天特別想把我的一點感受與思考,向大家作一個匯報,請大家批評。
  • 「吾國吾民」大別山中的鄉村校長:如何讓我們的孩子具有競爭力?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李靜 臨近開學,中心小學校長儲誠超顯得格外忙碌。每天早上6點起床,一直到晚上9點多離校,他的手機響個不停。近三分之二的電話都是關於能不能把孩子轉至中心小學讀書。儲誠超接到的電話有返鄉就讀求學家長打來的,有周邊鄉鎮慕名求學的,還有外來務工的家庭。
  • 雲南曲靖80後鄉村校長建120畝「開心農場」沒親吻過土地的孩子 沒...
    在孩子們口中的「雷爸爸」的帶領下,一所鄉村學校有了吃不完的肉和菜。「雷爸爸」便是這所小學的校長雷應飛,在不久前舉行的2018馬雲鄉村校長頒獎典禮上,雷應飛與保山施甸縣水長鄉中心學校校長王國光均獲獎。本報記者近日聯繫到了這位出生於1981年的鄉村校長,聽他分享他與學校「開心農場」的故事。
  • 甘為人梯,休寧一位教師堅守大山34年
    來上課的基本都是三四十歲的村民,面對從未上過學的他們,吳國安只能從基本的名字開始教起,再到日常的漢字,就這樣一步步、一點點地教授。掃盲結束後便進入到「普九」階段,村裡所有適齡兒童都需要入校上課,這其中不乏一些殘疾的、精神有些問題的孩子。「來上學的孩子都是鄉裡鄉親,大家信任你,才把孩子交給你。」
  • (襄陽)南漳卞和故裡長堅守 ——記巡檢鎮金鑲完全小學校長王強
    至今仍堅守在距離集鎮10公裡的鄉村小學。22個春秋,22年的堅守;10門課程,10門教;甘為「五員」,為學校。  他,就是巡檢鎮金鑲完全小學校長王強!  山村小學22年的堅守  進入金鑲完全小學,就當起了五年級班主任,並帶這個班的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