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致的秋景山水,唐岱繪《清秋圖》

2020-12-09 薩培喇談藝錄

提到「清秋」二字,大家會想到什麼呢?是楊柳岸依依惜別,還是悽悽慘慘戚戚?清秋本來的意思是指秋天,特指深秋。到了晉朝,通過文人的運用,有了明淨爽朗的意思。唐宋兩代,文人墨客寫了很多和清秋有關的詩詞,在這些詩詞中常常蘊含了作者了無盡愁緒。此後,清秋就和愁楚有了不解之緣。

文人的創作,影響到了畫家。畫家們紛紛拿起畫筆描繪秋景山水。比如元代的王蒙就特別喜歡畫「秋山隱居」之類的題材。對於畫家來講,無論持有什麼樣的創作理念,求新求變都是他們的藝術追求。哪怕明明知道變化不了,也要強行嘗試一下。於是就有了下面這幅清代唐岱畫的《清秋圖》。

唐岱 清秋圖

初看這幅《清秋圖》,如果畫中沒有題字,好像很難讓人聯想到這是秋天的景色。畫中沒有寒氣,也沒有蕭瑟風光,反而透著一股明豔的味道。唐岱為什麼要這樣畫「清秋」,還要從他的生平經歷說起。

唐岱身上最大的一個「頭銜」,他是王原祁的弟子,並且是滿洲正藍旗人。知道了這個細節,就能理解這幅作品了。從技法層面看,他繼承的是「正統派」畫風。正統派還有一個不怎麼好聽的名字叫「保守派」。派中畫家技法很厲害,但作品程式化的現象很嚴重。所謂程式化就是因循守舊,作品面貌雷同。

唐岱 清秋圖 局部

唐岱為了破除世人對正統派的偏見,他選了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從描繪的內容入手進行改變。他筆下的《清秋圖》帶有溫暖的感覺,讓人看了之後不再傷感。這個變化到底好不好,那就見仁見智了。反正,讓人覺得有些不習慣、不適應。

從表現手法看,唐岱畫的《清秋圖》表現出濃濃的形式感,他通過勾畫山水,達到歌功頌德的目的。這種表現手法王原祁特別擅長,王原祁甚至把風水堪輿的某些知識,引入到山水畫創作之中。唐岱作為滿族官員,運用起來當然更加得心應手了。

唐岱 清秋圖 局部

當人們習慣了欣賞風輕雲淡、淡泊逸趣的山水後,忽然看到這麼一幅歌頌天下太平的作品,那種感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唐岱的改變,應該是失敗的吧。哪怕給作品改一個其他的名字,都不會像這樣一敗塗地。作品的內容形式和表現手法相輔相成,不能顧此失彼。不能為了變化而亂變。

挑完毛病之後,也要說說這幅畫的優點。唐岱的繪畫技法十分純熟,構圖中的對比烘託十分精彩。遠處蒼潤的山水搭配近處緋紅的樹葉,讓畫中景緻密而不亂。這種創作技法上的能力,沒有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筆墨耕耘是做不到的。

唐岱 清秋圖 局部

對於藝術創作而言,求新求變是好事。但是,如果不考慮變化的邏輯性與合理性,那麼十有八九會犯下錯誤。欣賞《清秋圖》的目的在於,要想明白在創作中變與不變的關係。

拓展閱讀

濫用裝飾性技法好不好,看看王雲繪《江渚訪友》會有答案

博古清供圖,吉祥又好看,趙之謙繪《百事如意》

雖然面貌雷同,卻也賞心悅目,張熊繪《四季山水》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方士庶繪《秋山無盡》

相關焦點

  • 若問秋景何處好 唯有輝縣覓寶泉!
    山路蜿蜒而去,峰巒漸濃。立於高處,舉目望去,峰巒渺渺,禾黍離離。一灣碧水,山環水繞,碧綠無痕。「一年好景君須記」沒有「自古逢秋悲寂寥」只有「不盡清秋開捲來」
  • 層林盡染 墨黛含煙 松鳴巖秋景美醉了
    傍晚,沿觀光長廊隨意行走,便觀賞到那金黃色的、桔紅色的秋葉,它是這個季節最豔麗的色彩,將松鳴巖渲染成一副副曼妙的寫意畫卷,不由得讓人心曠神怡, 就那樣靜靜的站在樹林邊,聽著清脆的鳥鳴,享受著秋景的美麗,感受著大自然的魅力,很是愜意……
  •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一番洗清秋.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宋•柳永】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 萊茵河兩岸絕美秋景圖
    萊茵河兩岸的秋景圖。萊茵河是西歐第一大河,發源於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經列支敦斯登、奧地利、法國、德國和荷蘭,最後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圖片來自東方IC)萊茵河兩岸的秋景圖。萊茵河是西歐第一大河,發源於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經列支敦斯登、奧地利、法國、德國和荷蘭,最後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
  •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 風光|江邊一子《桃花源裡桃花溪,清秋風光使人醉》
    桃花源裡桃花溪,清秋風光使人醉恰似一幅水墨畫,實是一道仙溪秋景圖。你可能覺得這裡有些簡潔而單調,但距這不遠的,緊貼這桃花溪水的一處山灣,卻是恰似一幅溪山行旅圖的了。
  • 張大千:山水畫法
    張大千 雲山霧嶺圖 我國古代的畫,不論其為人物、山水、宮室、花木,沒有不十分精細的。 張大千 巫峽清秋 金碧山水,那就在青綠完成後,用花青就山石輪廓勾勒,然後再用泥金逐勾一次,石腳亦可用泥金襯它。
  • 張大千山水畫法看我的
    張大千 雲山霧嶺圖我國古代的畫,不論其為人物、山水、宮室、花木,沒有不十分精細的。就拿唐宋人的山水畫而論,也是千巖萬壑,繁複異常,精細無比,不只北宋如此,南宋也是如此。張大千 巫峽清秋金碧山水,那就在青綠完成後,用花青就山石輪廓勾勒,然後再用泥金逐勾一次,石腳亦可用泥金襯它。青綠或金碧山水,水、天都宜於著色,水更宜有波紋。
  • 《金粉》原著燕西為何厭棄清秋?看發生矛盾時,清秋的態度就知道
    清秋也很聰明,在外人面前,尤其是公婆,妯娌面前,很會顧及燕西的感受。但在私下裡,就不會正確處理跟燕西的關係,總是以一副女學者的姿態教訓燕西。長期被挑刺的燕西終於忍受不住,產生逆反心理,跟清秋扛上了,新婚半年以來,第一次吵架。與其說是吵架,不如說是冷戰比較合適,因為清秋根本不會正確吵架,一遇到委屈就哭,沒完沒了地哭,哭得燕西心煩厭惡。
  • 吉林北山醉美秋景來了,錯過等一年
    臥波湖、臥波橋與東西山巒遙相呼應,山水間愜意橫生。 遠望山巒,色彩斑斕的樹葉將這裡裝扮得分外妖嬈,好似大自然用各種彩筆勾勒出此情此景。北山上的清代古建築群,在周圍豐富的色彩的包圍下,也不再那麼單調,肅穆中多了一些生動。
  • 清秋,像個素淨溫婉的女子
    清秋,像個素淨溫婉的女子,不動聲色地穿過時光的罅隙,暈染了季節的眉梢。   清秋,像個素淨溫婉的女子一景  2020.9攝&> 清秋,像個素淨溫婉的女子一景  2020.9攝  清秋,像個素淨溫婉的女子一景  2020.9攝 
  • 清秋,不如布一局茶席,縱情茶事
    清秋,草木搖落,冷露凝結,天氣忽而轉涼。但對茶友來說,這個時節最值得享受。因為清秋季節,最適合的莫過於布一局茶席,縱情茶事。落葉繽紛,風聲冷冽,於天地之間,尋方寸之地,一場茶事,三兩小物,慢悠悠拿起茶杯,呷兩口,這副畫面比清秋的時光還要靜美。
  • 秋風至,白露降,可以開始期待常山的秋景啦
    楓葉橘紅,銀杏金黃天高雲淡,氣爽風涼最是愜意不過雖秋色未濃但小編已經開始期待常山的秋景了@王建華/攝趁陽光正好趁微風不燥在這個微微涼的清秋文峰秋色@羅文富/攝高塔聳立在叢林和遠山掩映出的秋景中
  • 若問秋景何處好,唯有洛陽白雲山!
    柔和的陽光照射在的樹葉上秋意讓世間的美好,更多一分詩與遠方的願景就更加綿長踏遍山野行遠歌美景相伴最相宜有雲:一折山水一折詩若說白雲山,那麼就是百裡山水入畫來。山水之樂生於情懷,自然少了疲憊,與那種長安遠或蜀道難的感嘆,是毫不相關的。閱雲濤浩浩,攬森海茫茫。唐風宋雨,滄海桑田,已沉澱為無言,只有山嵐的氣魄。
  • 欣賞歷代山水名畫中秋色,怎一個爽字了得!
    描繪了濟南郊外兩座名山的秋景。兩山遙遙相對,中間一片開闊平原,可見疏林屋舍、洲渚蘆荻、漁人捕魚。筆法簡淡,墨色清潤,布局疏朗,為「小青綠」山水畫中的經典。層巒疊嶂,近景人物古樸有趣。用筆工細,用墨層次分明、濃淡相間,設色豐富,以赭石、藤黃、硃砂和朱磦等點染。尤其是雙勾夾葉填色的運用,使得全圖秋意盎然。該圖描繪了一隱士坐於草堂內讀書的情景,一改王蒙層巒疊嶂的深遠和高遠布局,而以平遠之法繪就。
  • 清秋紅葉,邂逅浪漫美景
    最美鄉村公路——高江路是來到留壩必去的這條建於半個世紀前的鄉村公路因為絕美的秋景被人們熟知一方山水一方風情遊俠客作為講述者想將這世間美景講給你聽快來和我們一起賞遍紅葉清秋
  • 中國十大名家大咖筆下的青綠山水欣賞
    圖繪山水春景,遠山有勾無皴,施以青綠,白雲升騰,江樹吐綠,遊人欣欣,或泛舟或佇立,祥和美好。北宋 王希孟 《千裡江山圖》(局部)(故宮博物院藏)《千裡江山圖》,近12米的長卷上,繪盡山川之壯麗,江河之秀美,青綠重色,歷盡滄桑至今仍燦爛奪目,意境之高,無法揣測,實為大青綠山水最傑出的作品。
  • 愛唐宋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實際上,柳永傳世的詞作之中,這首詞算代表作,值得千古傳頌,如果王國維的「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話需要註腳,那麼這首詞可以作為經典範例,來看全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 青海最美的秋景在路上
    2020年青海最美的秋景在路上十月,青海的山山水水改了色調。青海的秋景,是攝影家的最愛,旅遊者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