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以詩為媒 打響「珍珠海岸」文化品牌

2020-12-16 海南日報數字報
  陵水自隋大業(公元610年)設置縣制以來,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如源遠流長的陵河,滋養著每一個陵水人。陵水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兼具了陽光、海水、沙灘、雨林、空氣等五大自然元素,併集藍色濱海旅遊、綠色生態旅遊及紅色歷史、民族風情等人文旅遊於一體,是一個讓人嚮往的休閒度假之洲,因此,陵水素有「珍珠海岸」的美譽。

  在這裡,你可以感受到溫暖的陽光、蔚藍的海水、潔白的沙灘、罕見的熱帶雨林、清新的空氣;可以體驗到獨特的黎苗文化、疍家文化、海洋文化、紅色蘇維埃文化;可以領略到香水灣、清水灣和土福灣等港灣的秀美;還可以品嘗到陵水享譽盛名的特色小吃陵水酸粉、疍家魚粥以及各類生猛海鮮。

  陵水,這是一個詩意棲息的地方。

  在這個地方孕育了一些詩歌愛好者,諸如鄭文秀、李玉峰、李其文、周凌風、鄭紀鵬、李仁盛、楊明衍、符勝芳等。近年來他們積極創作,用詩意的文字去表達陵水詩意的自然風貌,人文情懷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其中黎族詩人鄭文秀2013年至2014年間連續出版兩部詩集《水鳥的天空》《可貴的跡象》。在他們的作品裡,有陵河流淌過的痕跡,有陵水的大海、高山、河流、森林、天空,讀者感受到了文字的溫度,觸碰到了生命的紋路,以及詩句裡構築的精神家園。

  陵水的詩歌創作已儼然成為城市發展過程中一張獨特的「文化名片」。

  兩次「詩歌音樂會」 | 激起陵水詩歌的波瀾

  陵水是怎樣與詩歌結緣的?現供職於陵水縣委宣傳部的李其文說,陵水是一個富有詩意的地方,這裡不僅有秀美的海岸線、原始的熱帶雨林、獨特的民族文化、新鮮的美食,還有分界洲島、南灣猴島等景區,以及能凸顯慢調生活的沿海旅遊酒店。可以說,這裡是詩歌生長的沃土,而陵水本土的詩歌愛好者無疑就是這塊土地上的種子,已經在不經意間發芽、成林,並結下詩歌的果實。

  陵水的年輕一代對詩歌的愛好是一種可喜的氣象。怎樣激發起這一漣漪?充分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

  李其文說:「詩歌的表現或普及除了通過文本之外,它應該有一個大眾化的形式或載體,並以此來帶動陵水更多的詩歌愛好者去讀詩、寫詩和認識詩歌本身及它之外的世界,新年迎春詩會是一次嘗試。」

  去年2月份,陵水舉辦了一場以「珍珠海岸·詩意陵水」為主題,以詩文朗誦和文藝演出為形式的詩歌音樂會。

  在晚會上,演員們用深情的語調誦讀了陵水本土詩人《陵水,我美麗的家園》、《椰風》、《椰子島和她的村莊》、《陵河雅頌》、《誕生》、《海之傳說》、《漂洋過海好不好》等一首首熱情洋溢的詩歌,頌揚、讚美了黎族的誕生,書寫了歷史的存在,傳達並分享生命、希望、愛和溫暖;特別是《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相信未來》在朗誦者聲情並茂的演繹下,展示出深沉的歷史感與強烈的時代感,湧動著掙脫束縛、走向新生與未來的激情。精彩的節目吸引了數千群眾駐足觀看,讓觀眾在詩歌、朗誦與音樂、舞蹈交融之間領略美麗陵水的自然魅力。

  「之後,朋友圈點讚聲一片,還有很多詩歌愛好者投來稿件等等」李其文說,陵水的詩歌創作氛圍是有著濃厚的基礎。

  於是,今年4月30日,陵水又舉辦了一場音樂詩會,朗誦的作品有廣為傳誦的《弟子規》、《將進酒》、《相信未來》等著名篇章,也有本土詩人的《誕生》、《夢染黎鄉》、《下一站風景》、《出生地》等精心力作,朗誦聲情並茂、感人肺腑。《童年》、《十七歲的雨季》、《外婆家的澎湖灣》歌曲串燒為詩會帶來了一縷濃濃的青春氣息,隨著音樂緩緩流動,情景劇《燭光裡的媽媽》和《跪羊圖》深情吟唱,教化世人知感恩行孝道,詩會在感人至深的《紅色箴言》中完美落幕。

  「當詩遇上歌」詩歌音樂會,由陵水本土的音樂創作人將陵水本土詩人創作的詩歌譜上曲,然後進行演唱。這是一次詩歌與音樂的全新融合,不僅調動了詩歌創作者的激情,同時也為陵水本土音樂創作注入新的活力。

  舉辦首屆陵水詩歌節 | 「詩歌名片」助力文化建設

  今年5月18日,以「美麗中國與詩意陵水山水」為主題的首屆陵水詩歌節成功舉辦,來自省內外的20多名詩人相聚一起,寄情山水、以詩言志,共同研討當代詩歌發展走向,以及深入挖掘詩意陵水風俗文化等。

  彝族著名詩人倮伍拉且認為,陵水的美麗是豐富的、多層次的、多維的,連綿的群山,西北高東南低,森林、山林、平原,還靠近大海,這種多樣性產生的豐富性是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激發詩人在豐富和多樣的環境中尋找詩意的東西;《漢詩》主編、著名詩人張執浩說,陵水是一個既有美麗自然風光,同時又有非常深厚的人文底蘊的地方,詩歌節的舉辦將對陵水今後的人文建設產生重要的影響。

  既是黎族詩人、又主管陵水文化建設的鄭文秀認為,舉辦詩歌節,就是要打造陵水的文化,陵水縣委、縣政府歷來對文化建設非常重視,特別是今年提出了「文化強縣」的戰略思路,這就為該縣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

  鄭文秀說,詩歌在文學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若在陵水將詩歌的創作傳播推廣,使其影響範圍更大、氣氛更熱烈,那麼陵水文化會更加繁榮;同時,也會改善陵水的文化環境,提升形象知名度。文化是一個地方名片,也是一個地方的重要環境。「詩歌」名片建設可以將文化建設提升、人口素質提高,從而使「國際旅遊島」建設更加完美。其次,也可發揮詩歌的教化作用,弘揚真善美。詩從來就是弘揚真善美、鞭撻假醜惡的文學形式,具有教化作用,進行「詩歌」名片建設有助於提高陵水的道德水平。

  《詩刊》社在陵水設立創作基地 | 為詩歌的傳承與創作奠定基礎

  最近兩年內,陵水除了舉辦兩屆「詩歌會」「詩歌節」外,還與中國作協《詩刊》社聯合舉辦「第30屆青春詩會」,與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中國作協《民族文學》聯合舉辦中國南方少數民族文學陵水首屆論壇等。

  這些活動的成功舉辦反響不俗,一方面積極繁榮了陵水的詩歌文化,進一步營造了詩歌創作的氛圍;另一方面,以陵水為核心和文化地標,以詩歌為媒介,形成地域性的、傳承性的、特色的詩歌文化傳統和豐富、高端的文化樣貌,進而推動和帶動陵水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以實現詩歌和地方文化、經濟的雙贏、多贏。《詩刊》副主編李少君說,陵水有希望打造成海南省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詩歌中心和文化中心。

  德國詩人荷爾德林曾說,「人生充滿勞績,但仍詩意地棲居大地上」。陵水與詩歌互動,不僅為陵水的文化品牌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更產生了「海南詩歌之縣」的良好效應,使「詩意陵水」名片美名遠播。

  梳理近兩年陵水舉辦的有關詩歌的文化活動,這條以詩歌創作為核心而形成的獨特陵水文化——「詩意陵水」的路徑清晰可見。下一步怎樣來建設「詩歌之縣」值得深度探索。近兩年,由於陵水出現了良好的詩歌創作等文化現象,中國作家協會、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相繼在陵水設立創作基地,這對繁榮陵水的詩歌創作以及民族文學創作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鄭文秀說,陵水縣委今年初做出決定,明年將加快研究制定《陵水建設文化強縣規劃綱要》,加快推進文化強縣戰略,打造陵水文化品牌,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經濟發展「強筋壯骨」。鄭文秀認為,下一步,陵水還將通過舉辦學習、創作、競賽、出版等各種活動來加強建設「詩歌之縣」,讓陵水詩歌、文學愛好者都來學習詩歌,都知道怎麼寫詩,能夠體會詩歌的意境、體會到詩歌中的人文關懷。(文/禾 呈)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珍珠海岸 美麗陵水
    大海對陵水的這些自然眷顧猶如連串的珍珠排列在陵水蜿蜒漫長的海岸線上,因此陵水有著「珍珠海岸,美麗陵水」的美譽。  「兩湖」  新村瀉湖和黎安瀉湖、吊羅山、高峰溫泉,也各以其色彩斑斕的濱海奇觀、珍稀原始的熱帶動植物、極品海洋溫泉吸引著遊人的目光。  「三島」  曹操東臨渤海,有詩曰:「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早春茶今日開採
    為主題的2019中國(海南)早春茶開採季活動將在五指山市水滿鄉啟動。本次活動包括啟動儀式、生態海南茶展示品鑑、茶園觀光、品茶、採茶、長桌宴、篝火晚會等多項內容。五指山以茶為媒,力爭打響海南生態早春茶品牌。  海南作為中國最主要的茶葉產區之一,其茶葉以「上市早」和「品質優」被大家熟知。作為我省重要的茶葉生產基地之一,五指山獨特的山區地形和生態環境非常適合名優茶的種植、加工和生產。
  • 海南日報數字報-暢遊珍珠海岸醉心美麗陵水
    2017第十八屆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陵水精心準備了聖女果採摘季、「去你的城市,我的浪漫與你有關」婚慶活動、清水灣國際水上運動季、中華傳統龍舟體驗等活動,讓遊客暢遊「珍珠海岸」。  A  熱帶濱海風情惹人醉  藍天下,陽光使得濱海的這片土地顯得愈發溫暖明亮,一群機靈的小猴子身上泛著金光,嬉鬧著來到山坡下,一臉旁若無人的頑皮模樣,好快活!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中山雞打響品牌攻堅戰
    與傳統的「公司+合作社」的合作模式不同,紅豐公司山雞養殖基地通過實行統一供苗、統一防疫、統一飼料、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五個統一」品牌運營模式,正立志打響「瓊中山雞」這一特色農業品牌。  瓊中山雞成綠色產業招牌  瓊中山雞,是瓊中原雞海南亞種與家雞的雜交後代改良培育成功的,是瓊中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種。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們與春天同行
    從最初只有兩個版的黑白報紙發展成為16版的彩印報紙,從當初「一報獨立」的「小舢板」,成長為擁有六報一網一社的傳媒「艦隊」,成為推動海南綠色崛起的輿論主陣地。目前,《海南日報》全省人均佔有率、省會城市人均佔有率、自費訂閱率、零售量等指標,均居全國省級黨報前列,連續三次躋身全國日報十強、省級黨報四強。  飲水思源 垂愛難忘。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上運動的美妙天堂
    文\海南日報記者 程範淦  四面環海的海南島,椰風海韻,景色旖旎。  南海的風,南海的水,吹拂和滋潤著海南島這一方熱土,也孕育了悠久而燦爛的海洋文化。
  • 海南日報數字報-良港育珍珠 疍家伴漁排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提到珍珠港,大家會想起二戰時期日本偷襲美國的港口。而在海南東部,有一個港口曾被譽為珍珠港,那就是位於陵水黎族自治縣的新村港。  因為被半島所環抱,新村港內風浪極少,是難得的避風良港。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讓古老船板講述「海南故事」
    近年來,一個取材於海南本土的新興產業———船木家具正成為越來越多市民和遊客關注的焦點。所謂「船木」,就是取自舊木船。經過海水多年浸泡,海浪無數次的衝刷,具有強烈的滄桑感。船木一般採用比較優質的硬木,這樣木材打造出來的實木家具不但結實,還防水防火,並賦予闢邪與吉祥含義。和廣東、福建等地的船木家具相比,海南的船木家具選料高級,起步雖晚但後勁十足,有望成為能在全國打響的又一品牌。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顆咖啡豆的涅槃重生
    近年來,海墾以做強咖啡產業為突破口,以母山咖啡為核心品牌,全力打造咖啡名片。擁有60年歷史的母山咖啡藉助「品牌強墾」的東風,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與產品美譽度,成為咖啡行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母子聯動  老品牌有了新活力  「我之所以選擇加入大豐咖啡產業集團,就是被它的品牌歷史與文化所打動。」
  • 海南日報數字報-金沙灣,海口的「黃金海岸」
    根據城市總體規劃,海口「西擴」的目標是:科學規劃建設西海岸新區,加快推進海南國際會展中心、五源河文化體育中心等項目建設,重點發展商務會展、文化創意、科技研發、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完善配套生活服務設施,建成聚集高端人才的生態宜居區和全省現代服務業核心集聚區。
  • 海南日報數字報-為海南旅遊增添舌尖誘惑
    美食傳遞海南「溫度」  「一口菠蘿蜜就讓人感受到濃鬱的熱帶氣息」「能有如此美味的菜品,肯定得益於海南的好環境」……11月16日,2018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在上海盛大開幕,海南展館重點打造的「海南廚房」甫一亮相就人氣爆棚。「我們希望用海南優質的食材和烹飪技藝,為廣大市民遊客呈現海南味道,展現海南的生態優勢和文化魅力,讓他們用味蕾感受海南的美好。」
  • 海南日報數字報-古人歌詠瓊臺的詩
    大學士丘濬自號「瓊臺」,其詩《瓊臺春曉》「海島三千餘裡地,花朝二十四番風」,詩中指的瓊臺就是故鄉海南。先賢珍愛故鄉,「瓊臺」遐邇聞名。此外,明代「瓊臺驛」也叫「海南驛」;而府城著名書院——「瓊臺書院」,就是「瓊州書院」「海南書院」。  相傳,最早的「瓊臺」是桀紂所建的「玉臺」,故後人把玉飾樓臺或華麗樓臺也稱瓊臺。
  • 海南日報數字報-歡樂海岸,追求美食的理想鄉
    與假日海灘、印象海南隔路相望。歡樂海岸美食聯盟,這個人們聽起來暫時還很陌生的名字,即將在這個金秋時節家喻戶曉。成為西海岸的新坐標?歡樂海岸的夙願絕非那麼簡單,她立誓要成為的是海南人民尋訪美食的終點。  美食五虎將,留香萬世芳  以「美食」名義而來,肯定要拿得出真功夫。既然敢號稱「聯盟」,自然也不會是程咬金的「三板斧」。海南家宴、潮汕家宴、海天一色、超級牛扒、海上故事,堪稱歡樂海岸美食聯盟旗下的五虎上將。
  • 海南日報數字報-關於廢止海南金海岸羅頓大酒店有限公司印章及營業...
    海南金海岸羅頓大酒店有限公司(「酒店公司」)全體股東於2013年2月17日在海口召開全體股東會議
  • 海南日報數字報-麥篤藝:為家鄉而歌
    文\海南日報記者  黃媛豔  拿著IPAD,聽著循環播放的《我的海南島》、《嚮往三亞》等歌曲,三亞市文體局幹部麥篤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時隨著歌曲的節奏打起拍子。
  • 海南日報數字報-嘗一嘗海南春天的味道
    同時,開採季系列活動也是茶、旅、文融合的節慶活動,海南一年接待中外遊客7000萬人次左右,海南獨特海島下午茶文化對遊客有著較強的吸引力,海南島茶之旅是深度體驗「海南深呼吸」另一種方式。而海南生態有機好茶,更可以成為海南特色旅遊商品。
  • 海南日報數字報-福山咖啡「越品越有味」
    11月26日,2018年(第十九屆)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澄邁旅遊推介活動在澄邁縣福山鎮舉行。活動上,一座總投資達1600萬元、可實現日加工咖啡豆1500公斤的福山咖啡體驗中心正式宣布啟用。這標誌著澄邁打通了福山咖啡從採摘、儲運到粗加工、深加工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  海南日報記者了解到,福山咖啡體驗中心佔地面積21.9畝,建築面積2230平方米, 集生產、研發、觀光體驗等功能於一體。
  • 海南日報數字報-古驛道上尋「遺珠」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貢  如果把環島驛道比作一串項鍊,那驛站則是項鍊上的珍珠。數百年風雨滄桑,珍珠脫落或蒙塵。於是我們小心翼翼地找尋僅存的「遺珠」。
  • 海南日報數字報-深度梳理海南地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中的海南卷——一部48萬字的洋洋巨著,內容豐富厚重,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第一部全面、系統、深入地研究論述海南地域文化的專著,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創新意義和多方面的應用價值,同時也在客觀上批駁了那些為矮化海南而捏造的所謂「海南文化沙漠論」,讓海南文化充滿自信。  ■ 周偉民  由中華書局出版的《中國地域文化通覽》,是中央文史研究館組織各地文史研究專家用6年時間撰寫的學術著作。
  • 海南日報數字報-鍛造海南咖啡真味道
    「來海南,就是要嘗嘗正宗的海南咖啡」已經成為諸多遊客來海南旅遊的口頭禪。  打出品牌,守不住品牌,這是海南咖啡產業的一個尷尬現狀。背後原因多樣,首要的是產量限制。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咖啡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香飲所咖啡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林興軍介紹,海南目前種植咖啡約2萬餘畝,其中大部分並未投產,年產量可能不足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