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案例—上海天文館項目

2020-12-18 騰訊網

一、項目簡介

上海天文館項目選址位於浦東新區臨港新城NHC社區內,北至環湖北三路的綠化帶,西至臨港大道綠化帶,南至春漣河與公共綠地邊界,東至臨港大道,東西長約394米。

總用地面積58602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000平方米。整個建築物包括一個主體建築和四個附屬建築:主體建築面積35156平方米;魔力太陽塔、青少年觀測基地、大眾天文臺、餐廳等附屬建築,四者合計面積2844平方米。地面建築三層,總體高度24米。

二、BIM技術解決建築難點

上海天文館建築含有許多天文元素。主體建築中,3個明顯的圓形構成「三體」結構;橢圓形的建築形態象徵天體運行軌道,與3個「天體」一同詮釋了天體運行的基本規律,暗示「萬有引力」這一塑造宇宙面貌的神奇自然力。主體建築還包含「圓洞天窗」「倒置穹頂」「球幕光環」等特色設計,令建築好似一臺天文儀器。

主體建築外的景觀區域,設計了4條非同心圓的步道,它們向外延伸,象徵星系的旋臂。項目在設計階段共檢驗發現438處設計問題,在施工階段通過問題清單、報審表及模型核查清單提出622個深化設計優化問題。

三、前期設計階段

利用BIM模型進行方案比選、性能化模擬分析、BIM出圖等應用。

四、後期設計階段

利用BIM模型進行碰撞衝突核查、管線綜合、重點區域的淨高分析等應用。

五、施工階段

利用BIM模型對項目的施工方案、進度工期、場地布置等進行模擬預演輔助現場技術及安全交底,結合無人機、 SMARTGLASS智能眼鏡等先進技術手段檢查項目實際進度、質量、安全。對於複雜節點,如異形幕牆、鋼結構的設計。很難確定其在平面上的投影位置。通過剖切幕牆、鋼結構的三維模型得到定位點和定位線,以完成圖紙繪製;利用三維模型還可以更直觀的表現出設計成果,輔助建設、管理和施工。

六、運維階段

項目還將結合天文館功能屬性,在以後的運維階段進行BIM技術應用。

七、結語

這是一座大體量異形建築,建造難度很大,如直徑23米的球幕影院穹頂需要混凝土澆築,必須把誤差控制在很小範圍內。為此,將採用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通過計算機軟體製作三維仿真建築模型,將其應用於設計、建造、運維等建築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

此外,天文館建築將採用雨水回收利用及生態淨化處理、太陽能利用、導光管系統、地源熱泵等技術,使這座上海新地標成為生態建築的典範。該館建成後,將成為繼北京天文館之後,中國大陸的第二座綜合性天文館。之所以選址臨港,是因為那裡光汙染較少,是上海天文觀測條件最好的地區之一;建成開放後,還能拉動臨港新城的人氣。

相關焦點

  • [分享]上海中心大廈bim案例資料下載
    上海中心大廈bim案例專題為您提供上海中心大廈bim案例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上海中心大廈bim案例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BIM是關於設施的共享的知識資源,為設施全生命周期的決策制定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從最早期的概念階段到最終的拆除階段。 目錄: 什麼是BIM?
  • BIM技術打造唯美上海天文館
    導讀 日前,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開工奠基儀式在臨港新城舉行。這座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計劃2019年建築竣工,2020年建成開放。屆時,公眾可前往那裡觀賞「星辰大海」、學習天文知識、體驗多種觀測儀器。
  • BIM案例|上海博物館東館項目
    上海博物館位於浦東新區,總用地面積4.6公頃。該區域配套設施齊全,景觀條件良好,人文氣息濃厚,交通便捷,未來將與上海科技館、東方藝術中心、世紀公園一起,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設施集群,成為「上海東部文化中心」與人民廣場地區形成「文化雙中心」。
  • 「最新」上海天文館項目今天復工!未來將成全球建築面積最大天文館
    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項目工地今天正式復工。該工地位於浦東新區臨港大道與環湖北三路口,距離軌道交通16號線滴水湖站約700米。它包括1幢主體建築,以及青少年觀測基地、大眾天文臺和魔力太陽塔等附屬建築,建成後將成為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預計於明年開放。
  • 全球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竣工驗收
    全球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竣工驗收 近日,上海天文館項目建築工程已通過竣工綜合驗收,將成為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目前,項目進入展覽展示的深化設計與裝飾施工階段,計劃明年擇期開館。
  • 鳥瞰上海天文館
    近日,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項目建築工程已通過竣工綜合驗收,進入展覽展示的深化設計與裝飾施工關鍵階段,計劃在2021年擇期開館。上海天文館是上海市政府投資建設的天文主題科普教育場館,建設工程總用地面積58602平方米,建築面積38164平方米,包括1幢主體建築,以及青少年觀測基地、大眾天文臺和魔力太陽塔等附屬建築。以上圖片:2020年6月26日拍攝的上海天文館(無人機照片)。
  • 上海天文館工地建設復工,將成為全球面積最大天文館
    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工地今天復工。建設團隊克服多重困難,切實做好人員篩查、場地消毒、物資儲備、安全檢查等各項工作,將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盡最大努力按工期高質量完成建設任務,確保項目明年開放。
  • 上海天文館工地復工 建成後將成全球建築面積最大天文館
    孫樂琦 攝   中新網上海3月11日電 (鄭瑩瑩)作為上海市重大建設項目之一,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工地11日正式復工。上海天文館工地復工 孫樂琦 攝  館方表示,建設團隊克服多重困難,做好人員篩查、場地消毒、物資儲備、安全檢查等各項工作,將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盡最大努力按工期完成建設任務,確保項目明年開放。  為做好防疫工作,上海天文館對施工人員進場進行嚴格管理,所有人員從唯一出入口進出,進入工地前都必須進行體溫檢測,通過消毒腳墊消毒,並登記人員信息。
  • 中秋前夜 上海天文館亮燈了!
    最近,如果在晚上路過建設中的上海天文館,你一定會被未來感籠罩。中秋前夜,上海天文館將首次被「點亮」,其主體建築及景觀揭開神秘面紗,在夜幕中熠熠生輝。此次燈光聯動調試標誌著上海天文館建安工程基本竣工。主館內部同樣以銀白色作為燈光的主基調。直徑27米的球幕影院完全「懸浮」在室內空間中,剛好與臨港滴水湖構成地球與太陽的大小比例。而沿著螺旋步道拾級而上,來到室外空間,直徑42米的「倒置穹頂」,將周圍一切建築遮擋起來,你所見到的一切只有茫茫夜空,是夜晚觀星的絕佳場地。
  • 上海開建全球最大天文館 天象廳精彩紛呈(圖)
    上海天文館效果圖。上海科技館供圖今天上午,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開工奠基儀式在臨港新城舉行。這座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計劃2019年建築竣工,2020年建成開放。屆時,公眾可前往那裡觀賞「星辰大海」、學習天文知識、體驗多種觀測儀器。據介紹,上海天文館是本市「十三五」期間重大市政文化公益項目、重要科普基礎設施,建成後與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構成「三館合一」格局。
  • 上海天文館:代表「美麗中國」亮相央視
    原標題:上海天文館:代表「美麗中國」亮相央視  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預計今年下半年建築安裝工程竣工,2020年底展示工程基本完成,3年內具備開放條件。  ◆航拍建設中的上海天文館。  ◆天文館內部結構。  均本報記者 袁婧攝  上海臨港滴水湖畔,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正在加緊建設。
  • 中國開建全球最大天文館 上海天文館有望2020年建成開放
    BIM技術解決建築難點  上海天文館建築由美國意艾德建築事務所和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院聯合設計,含有許多天文元素。主體建築中,3個明顯的圓形構成「三體」結構;橢圓形的建築形態象徵天體運行軌道,與3個「天體」一同詮釋了天體運行的基本規律,暗示「萬有引力」這一塑造宇宙面貌的神奇自然力。
  • 上海天文館初具規模,建成將是全球最大天文館
    日前,上海天文館主體建築大懸挑支撐結構卸載,這意味著全球最大的天文館已初具規模,預計將在2020年建成開放。上海天文館選址位於浦東新區臨港新城臨港大道與環湖北三路口,距離軌道交通16號線滴水湖站約700米,總用地面積58602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164平方米,包括一幢主體建築,魔力太陽塔、青少年觀測基地、大眾天文臺、餐廳等附屬建築,土建投資約5.28億元人民幣。上海天文館建築方案由美國意艾德建築事務所和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院組成的聯合體設計。
  • 全球最大的天文館在上海臨港開工,天象廳、太陽塔精彩紛呈
    今天上午,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開工奠基儀式在臨港新城舉行。這座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計劃2019年建築竣工,2020年建成開放。屆時,公眾可前往那裡觀賞「星辰大海」、學習天文知識、體驗多種觀測儀器。
  • 繼上海天文館、上海海洋公園後,臨港「冰雪之星」正式動工
    新加坡駐上海總領事羅德偉先生與阿聯駐上海總領事拉世德·卡拇茲 (H. E. Rashed Alqemzi) 先生亦作為重要嘉賓為「冰雪之星」送上美好祝福。上海「冰雪之星」戰略性選址於浦東區臨港,將與上海迪士尼度假區、上海海昌極地海洋世界和上海天文館並肩屹立打造上海旅遊觀光新地標群。
  • 上海耗資5.3億,在建上海天文館,預計2021年開放
    上海耗資5.3億,在建上海天文館,預計2021年開放作為我國的經濟第一強市,上海多年來國際大都市的形象已然深得人心,我國很多先進的技術成果都是最先在此施行的,上海一向走在發展的前沿領域,如今的上海發展已經十分成熟
  • 上海天文館建設取得最新進展
    日前,於2016年11月8日開工的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經過兩年多的施工建設,已完成了主建築及附屬建築的結構驗收、鋼結構大懸挑卸載等重要關鍵節點,正在全面推進外幕牆工程和內部精裝修工程上海天文館是上海「十三五」期間重大市政文化公益項目和重要科普基礎設施,也是服務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舉措,它位於浦東新區臨港新城臨港大道與環湖北三路口,總用地面積58602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164平方米,包括一幢主體建築,以及一米望遠鏡、太陽塔、青少年探索營等附屬建築,建成後將成為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
  • 即將落成的上海天文館不得了
    隨著疫情的積極向好,作為上海市重大建設項目的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工地也於近期正式復工。上海臨港新區的滴水湖畔,擁有著上海最為密集的科幻建築群,而上海天文館新館就座落在這裡,目前它已經完成建築結構和外牆裝飾,進入內部裝修布置階段。整座新天文館,建築面積達到近3.8萬平方米,耗資約6億的,如此巨大的場館規模和資金投入,建成後將成為全世界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其中配屬的天文設備和展示內容,也將會是世界第一流的水平。
  • 上海天文館大懸挑卸載完工 "蝴蝶酥"初見雛形[圖]
    上海科技館副館長顧慶生介紹,截至6月初,上海天文館主體建築初裝完成約60%,附屬建築初裝完成約90%;累計完成工程量約85%。鋼結構工程累計完成工程量約95%幕牆。專家評審計劃於2018年年底全面完成。
  • 來日到滴水湖畔看星星 上海天文館建設啟動選址臨港新城
    昨天,記者從上海科技館獲悉,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建設項目獲得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的立項批覆,標誌著經過兩年多籌備的上海天文館建設工程正式啟動。項目選址臨港新城,毗鄰地鐵16號線滴水湖站,佔地面積5.8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