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孩子們在庫布其沙漠參觀研學,認識各類沙漠植物。資料圖片
在你的印象中,沙漠應該是什麼樣?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萬裡無人的蒼茫戈壁,還是烈日當空的無盡荒漠?
「來到庫布其後我才發現,原來沙漠不只有沙子,還有鬱鬱蔥蔥的檸條、沙柳,以及大片凌汛水形成的湖泊,與我想像中的沙漠截然不同。」對19歲的武漢姑娘餘舒晗來說,3年前在內蒙古庫布其沙漠近一周的研學經歷,改變了她對沙漠以往的印象。
2017年10月,餘舒晗和全國各地的數十名小夥伴一同參加了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億利公益基金會在庫布其沙漠組織的環境教育實踐營,參觀了各類防風林、防沙帶、種子基地以及治沙設施,獲得了全新體驗。
圖為孩子們在庫布其沙漠認識各類動物。資料圖片
「在這裡我們認識了各類沙漠動植物,了解到不同的防沙治沙方法,還一起到沙漠中翻撿垃圾。」餘舒晗和小夥伴們在大漠無人區徒步穿越10公裡,在沙漠腹地自己埋鍋造飯,體驗當年庫布其治沙人風餐露宿、以沙拌飯的不易。「我們要以這些治沙數十年的叔叔阿姨們為榜樣,以實際行動愛護環境。」餘舒晗說。
騎駱駝、看星辰,篝火晚會、沙漠奇妙夜……各類拓展活動讓孩子們學習團隊合作的同時,更成為了彼此重要的朋友。「現在我還常和那時的小夥伴們聯繫,這段經歷大家都難以忘卻。」餘舒晗告訴記者。
圖為孩子們在庫布其沙漠參觀研學。資料圖片
近年來,庫布其沙漠治沙生態親子研學遊吸引了全國各地眾多孩子。「相關研學活動已進行了4年多,包括夏令營與親子遊等,每年都有數千名孩子參加,主要集中在暑期,。」內蒙古博文遠景旅遊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菅麗娜介紹。孩子與家長在體驗沙漠風情的同時,還能學知識、做公益、護環境,增進彼此間的感情。
除了實地參與,孩子們還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參與。「今年我們與庫布其『兩山』學院共同舉辦了網上生態第一課,以主題講座的形式向孩子們講述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和庫布其治沙的成果,受到普遍好評。」北京親子教育機構博旅文化負責人鄭洋說。
對於成長於庫布其沙漠周邊的孩子們來說,學習實踐同樣必不可少。「我們每年都會參加沙漠徒步旅行和植樹活動,參觀種子資源庫和科技中心,這些社會實踐讓我們更加珍惜眼前來之不易的綠色。」杭錦旗億利東方學校初一學生楊錦蘋說。目前,庫布其沙漠周邊30多所中小學已組織近3萬名學生開展生態文明實踐教育。
此外,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的大學生也來到庫布其沙漠進行生態研學,將中國治沙生態的成果傳播給更多青少年。
圖為孩子們在庫布其沙漠參觀研學。資料圖片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內蒙古頻道
監製/嶽楠
責任編輯/麗娜
聲明/轉載請註明來源於騰格里新聞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