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黃河水遇上庫布其,沙漠裡的「江南水鄉」

2020-08-27 極科網

河套平原黃河「幾」字彎裡的黃河南岸,靜臥著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總面積1.45萬平方公裡,其中杭錦旗境內面積0.987萬平方公裡,佔杭錦旗總土地面積的52%。多年來,由於缺少生態水資源的支撐,原有「柴登」、湖泊萎縮,草場沙化,出現了「沙進人退」的惡劣環境,一度成為京津地區最近的風沙源。

庫布其沙漠邊緣杭錦旗呼和木獨鎮牧民這樣形容沙漠裡的天氣:有風的日子和風停的時光。

聽起來這麼富有詩意的沙漠卻給比鄰的黃河帶來了大量泥沙。當然,滾滾黃河也只是和庫布其沙漠擦肩而過,留給庫布其沙漠的這種望水興嘆式的遺憾也足以讓人感慨。

黃河流經杭錦旗全長249公裡,是全國黃河流域流經最長的旗縣,每年有310億立方米的黃河水從這裡流過。在每年凌汛期,平均槽蓄水量在14.4億立方米左右。由於受到氣候的影響,這裡每年要經歷流凌封凍和開河流凌兩個過程,封凍致使冰下過流能力減弱,加上大量凌水通過,造成水位壅高,特別是春季開河期間,凌塊在水流的推動下,極易發生「堆冰」現象,阻礙河道正常行洪,導致開河水位居高不下,危及防洪大堤,甚至引發凌汛災害。這不僅威脅沿黃地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也使大量的水資源白白浪費。而就在近旁的庫布其沙漠,卻因為沒有充足的水資源支撐,湖泊萎縮,綠洲沙化,生態保護難題重重。堤壩內,凌汛期水多為患;堤壩外,是乾涸缺水的沙漠。

一邊是滾滾而去的黃河,一邊是乾渴的沙漠,這種自然特徵構成了黃河和庫布其沙漠的難言之隱。

怎麼樣高效利用黃河凌汛期的水資源,變水害為水利,又能保障生態持續向好發展,成為黃河和庫布其沙漠握手的最佳結合點。

能在凌汛期向沙漠引水嗎?如何將黃河凌汛期豐富的水資源科學高效利用,變水患為水利;如何探索一條高效利用水資源之路,保障生態持續向好發展,成為擺在杭錦人面前的重大課題。

2013年春,杭錦旗水利人背著乾糧、儀器,徒步實地踏勘規劃,之後又邀請權威部門到實地勘察論證。

黃河之水天上來,2014年凌汛期,杭錦旗利用地勢西高東低的高程落差,首次將凌水成功引入了庫布其沙漠腹地。項目通過從黃河南岸總乾渠引凌水進入庫布其沙漠,再由退水渠、黃河南岸總乾渠退水至黃河,形成黃河——黃河南岸總乾渠——巴彥溫都爾溼地——黃河南岸總乾渠——黃河的水循環。

2018年,該項目爭取中央補助資金6524萬元,進一步完善項目連通功能,形成從黃河引水、自流經過庫布其沙漠、再退還黃河的水循環格局。

目前,庫布其沙漠腹地形成近20平方公裡的水面和近60平方公裡的生態溼地,有20多種植物自然恢復生長,10多種水鳥在這裡長期棲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老百姓是最好的見證者、參與者、受益者。

1969年,老滿出生在與黃河毗鄰的庫布其沙漠腹地,在他童年的記憶中,草場裡幾處自然形成的溼地,是沙漠裡難得一見的綠洲,一家人靠放牧維持生計。

父母日漸年邁,老滿早早地成家立業。「剛開始,養著200多隻羊,但後來隨著生態的惡化,溼地的萎縮,人畜飲水日益困難,缺水是最大的問題。」老滿說。

2007年,老滿一家搬到了黃河岸邊的巴音溫都爾嘎查移民集中安置點。「不得已用自己僅有的90隻羊,連大帶小換了18頭牛,開始養牛。」老滿說。

2015年,老滿家養牛近100頭,而現在他的養牛規模已經達到了600多頭。「這樣的養牛規模在過去想都不敢想。」老滿感慨地說,還有讓他以前不敢想像的是在沙漠裡養螃蟹。

老滿家有8800畝草牧場,這其中有近1000畝水面。去年,他和專業的養蟹人合作,在自家的水面養起了螃蟹。「養牛、養螃蟹,兩項收入加起來,年底收入上百萬元,應該沒啥問題。」老滿說。

流淌在沙漠裡黃河水,是庫布其人的希望,讓綠色變成財富,給庫布其創造更多的奇蹟。

資料來源:黃河網、鄂爾多斯日報

相關焦點

  • 沙漠螃蟹滿地跑 昔日沙漠變身美麗「水鄉」
    將凌汛的水引入到沙漠裡就是其中的一種,在黃河凌汛高水位時,把一部分凌水引入到庫布其沙漠低洼的地方,形成蓄水面,既減輕了防凌壓力,又變水害為水利,讓庫布其沙漠變得生機盎然,一舉兩得。在內蒙古庫布其沙漠,自從有了水,不少的牧民「跨界」做了漁民,養魚、養蟹、放牛,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紅火。
  • 沙漠螃蟹滿地跑 昔日沙漠變身美麗「水鄉」
    一度死寂的沙海,如今綠進沙退,生機勃發,「庫布其」聲名遠揚。 在庫不其沙漠治理的方法有多種。將凌汛的水引入到沙漠裡就是其中的一種,在黃河凌汛高水位時,把一部分凌水引入到庫布其沙漠低洼的地方,形成蓄水面,既減輕了防凌壓力,又變水害為水利,讓庫布其沙漠變得生機盎然,一舉兩得。
  • 通訊:在庫布其沙漠裡養螃蟹 內蒙古牧民找到致富新路徑
    圖為民眾在庫布其沙漠裡養殖螃蟹。 敦美 攝中新網鄂爾多斯9月23日電 題:在庫布其沙漠裡養螃蟹內蒙古牧民找到致富新路徑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看著在水裡遊來遊去的螃蟹,52歲的那仁滿達胡分外高興。那仁滿達胡養螃蟹的地方位於庫布其沙漠和黃河「幾字灣」邊上。23日,接受記者採訪的那仁滿達胡說:「我這裡的螃蟹個大、味美,馬上就要過中秋節了,正是吃螃蟹的好時候。」庫布其沙漠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境內,是中國第七大沙漠,總面積約1.86萬平方公裡。資料顯示,在過去30多年中,鄂爾多斯市官方、治沙企業、農牧民已合力將庫布其沙漠治理成一片綠洲。
  • 內蒙古鄂爾多斯杭錦旗引來黃河水 沙漠腹地變成了寶地
    內蒙古鄂爾多斯杭錦旗引來黃河水沙漠腹地變成了寶地(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連綿沙丘,叢叢矮樹,湖中水鳥嬉戲。難以相信,這裡竟是我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腹地。2014年凌汛期,杭錦旗利用地勢高低落差,首次將凌汛期的黃河水引入庫布其沙漠腹地。2018年,當地爭取到6524萬元水利項目中央補助資金,完善了將部分黃河水引入庫布其沙漠低洼地的水利設施連通功能,形成從黃河引水、自流經過庫布其沙漠、再退還黃河的水循環格局。庫布其沙漠「水生態」就此形成。老滿家的牧場形成了1000畝水面,水一來,草情好了,牲畜吃飽了,他又養起了螃蟹。
  • 庫布其沙漠綠生金
    >展開中國地圖,一條長近400公裡、寬5~65公裡的大沙帶,自西向東橫亙在陰山南麓、鄂爾多斯高原北緣,就像一根金色的弓弦,將滔滔黃河拉出一個大大的「幾」字彎。這就是庫布其沙漠——我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達拉特旗、準格爾旗等5個旗區境內。過去,沙漠裡植被稀少,風沙肆虐,「地不打糧畜無草,做飯取暖沒柴燒」,當地百姓生活窮苦,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受困。南鎖、北堵、中切割。
  • 瞭望|庫布其沙漠綠生金
    這就是庫布其沙漠——我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達拉特旗、準格爾旗等5個旗區境內。過去,沙漠裡植被稀少,風沙肆虐,「地不打糧畜無草,做飯取暖沒柴燒」,當地百姓生活窮苦,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受困。南鎖、北堵、中切割。經過近70年治理,桀驁不馴的庫布其沉靜下來,片片不毛之地煥發出勃勃生機。
  • 中國把黃河水引入沙漠,竟然創造了奇蹟,名媒都稱:太逆天
    尤其是大風颳起時,到時沙漠裡的灰塵跟著風兒肆意飄搖,可以漫無天日來形容,這也就能看出,大漠地區的天氣有多惡劣了。中國沙漠區域分布在東北西部、華北北部以及西北地區,大部分都在中國西北地區呈現,這一區域的沙漠佔地總面積佔中國全部沙漠的大部分。其中包括毛烏素沙漠、庫木塔格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跟庫布齊沙漠等等。
  • 死亡之海的重生之路 ——庫布其沙漠治理紀實(上篇)
    去鎮裡,騎駱駝要走一天,帶著一天的乾糧去,載著半年的油鹽醬醋回。一年去2次,買回來的東西得支撐半年的生活。出行靠牲口,要不就是自己走。那時候聽說黃河邊上的人都騎上自行車了,羨慕的呀!」老人陷入對過去的回憶中。  沙漠在吞噬家園,人們想的是逃離。「每天早上,睜眼第一件事是爬上房掃沙子。就這也不行,你躲得快,它追得緊。」陳寧布跟大多數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牧民一樣,搬了無數次家。
  • 中國展開超級工程,將黃河水引入沙漠裡,結果呈現出神奇反應
    中國展開超級工程,將黃河水引入沙漠裡,結果呈現出神奇反應越來越多的工程建設在我們手中不斷實現,最近就有消息稱,中國實施超級工程,把黃河水引入到沙漠當中,結果出現了神奇的反應,到底是什麼情況呢?我們來了解一下。
  • 綠富同興畫卷在沙海中鋪展——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紀實(組圖)
    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境內的庫布其沙漠腹地,由凌汛期的黃河水匯聚而成的溼地在日光照射下顯示出絢麗多彩的顏色(6月9日無人機拍攝)。巍巍陰山南麓,鄂爾多斯高原之北,橫臥著一條長約400公裡、寬5-65公裡的黃色「長龍」。它似弓弦,將滔滔黃河拉出一個大大的「幾」字彎。
  • 黃河水被引進沙漠,出現一片奇觀
    相信很多人應該都去過內蒙古旅遊,這邊給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大片大片的草地,以及荒無人煙的沙漠提到沙漠,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應該都是荒蕪,到處都是黃沙滾滾,地上片草不生。雖然國內經濟發展的十分迅速,但也因此導致了環境的破壞,以至於沙漠化的現象如今已經變得越來越嚴重,很多北方人的基本生活都受到了影響。
  • 到庫布齊沙漠吃螃蟹去
    當黃河遇上沙漠,水害變水利,當沙漠遇上黃河,貧瘠地變成聚寶盆,魚蟹在沙漠中「安了家」,「鎖邊林」在黃河與沙漠中構成一道綠色屏障。這位養牛大戶,從2018年開始在庫布其沙漠深處養起了螃蟹。說起老滿家的螃蟹,還得從杭錦旗引黃河凌水進沙漠講起。老滿的家在比鄰黃河的庫布其沙漠腹地,缺水是他以前最頭疼的事。
  • 庫布其沙漠治理為全球荒漠化防治貢獻中國智慧
    位於庫布其沙漠中的光伏發電基地(9月14日攝)。  在黃河「幾」字彎、陰山山脈南的鄂爾多斯高原,橫臥著我國第七大、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庫布其沙漠,面積約1.86萬平方公裡。目前,庫布其沙漠治理面積達6000多平方公裡,綠化面積達3200多平方公裡,實現了由「沙逼人退」到「人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區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資源逐步恢復,沙區經濟不斷發展,創造了大漠變綠洲的奇蹟。 2014年,庫布其沙漠被聯合國環境署確定為「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範區」。庫布其治沙模式為全球荒漠化治理貢獻了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庫布其沙漠治理也成為中國的一張綠色名片。
  • 內蒙古庫布其沙漠:「沙漠+研學」不一樣的新體驗
    資料圖片在你的印象中,沙漠應該是什麼樣?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萬裡無人的蒼茫戈壁,還是烈日當空的無盡荒漠?「來到庫布其後我才發現,原來沙漠不只有沙子,還有鬱鬱蔥蔥的檸條、沙柳,以及大片凌汛水形成的湖泊,與我想像中的沙漠截然不同。」對19歲的武漢姑娘餘舒晗來說,3年前在內蒙古庫布其沙漠近一周的研學經歷,改變了她對沙漠以往的印象。
  • 衛星掃過中國的一片沙漠——庫布其沙漠變綠洲的奇蹟令世界點讚
    中國內蒙古庫布其,這本該是沙漠的地方,現在卻是大片綠色,沙漠變成了綠洲。外國也不禁感嘆中國在沙漠治理問題上的成效確實很大,讓人吃驚。  荒漠化一直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環境威脅。沙漠裡生態環境惡劣,極少有動植物能在這樣缺水的環境下生存,人類也難以在沙漠裡開展活動。並且,由於自然條件變化、人類活動等原因,全世界的沙漠面積還在一點點擴大,昔日水草肥美的綠洲變成寸草不生的荒漠,動物和人類的生存空間隨之縮小。
  • 把黃河的水引入沙漠後,出現了什麼奇觀?
    把黃河的水引入沙漠後,出現了什麼奇觀?源源不斷的水源孕育了我們的華夏文明,但中國地大物博,在我國的大西北地區,個別的地方仍然面臨著缺水的現狀。眾所周知,在我國的西北地區有著大片的荒漠,為了治理這一片荒漠,國人民也開始絞盡腦汁治理這一片沙漠環境,前一段時間就有消息傳出說:內蒙古出現奇蹟?
  • 內蒙古庫布其沙漠:「沙漠+研學」 不一樣的新體驗
    資料圖片在你的印象中,沙漠應該是什麼樣?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萬裡無人的蒼茫戈壁,還是烈日當空的無盡荒漠?「來到庫布其後我才發現,原來沙漠不只有沙子,還有鬱鬱蔥蔥的檸條、沙柳,以及大片凌汛水形成的湖泊,與我想像中的沙漠截然不同。」對19歲的武漢姑娘餘舒晗來說,3年前在內蒙古庫布其沙漠近一周的研學經歷,改變了她對沙漠以往的印象。
  • 庫布其:見證綠富同興新圖景
    庫布其沙漠,我國第七大沙漠,位於河套平原黃河「幾字灣」之南,自西向東綿延360多公裡,總面積1.86萬多平方公裡,如同一條巨龍橫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北部。 據《詩經》記載,庫布其曾是水草豐美、牛羊成群的朔方古城,後因氣候變化、連年戰亂等因素,桑梓良田化為無盡沙海。新中國成立之初,這裡寸草不生,揚塵、沙塵暴肆虐,沙漠每年向黃河岸邊推進數十米,直接威脅黃河安瀾。
  • 央視「讀書」欄目隆重推薦《春歸庫布其》
    2020年7月10日14點20分,央視《讀書》欄目向觀眾推薦了2019年度中國好書《春歸庫布其》。 節目先從兩張照片說起。第一章是昔日的庫布其,著名的死亡之海,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位於河套平原黃河的「幾」字灣裡。黃河的沙子多半都是出自它的「貢獻」。
  • 中國把黃河水引入沙漠,出現了奇蹟一幕,美國:不敢相信
    中國把黃河水引入沙漠,出現了奇蹟一幕,美國:不敢相信近些年來,沙漠化治理成為了不少國家要面臨的一道難題,為了將沙漠化地區重新變成一片鬱鬱蔥蔥的樣子,人們付出了不少努力,之前中國把黃河水引入沙漠就出現了奇蹟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