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大劇院與卡拉什尼科夫衝鋒鎗有什麼共同點?一部即將上映的紀錄片,揭露了2013年莫斯科大劇院(Bolshoi)藝術總監謝爾蓋·菲林(Sergei Filin)在其住所外被人潑酸襲擊後的狀態。莫斯科大劇院與卡拉什尼科夫衝鋒鎗兩個詞,共同定義了現代俄羅斯的狀態。
這部紀錄片名為《莫斯科大劇院之巴比倫》(Bolshoi Babylon),將於明年1月8日在英國上映,從更廣泛的層面講述了俄羅斯政壇的狀態。
「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故事,甚至按照俄羅斯黑社會的標準也是不同一般」, 紀錄片的導演之一尼克·瑞德(Nick Read)在哥本哈根紀錄片電影節上如此說道,這也是這部紀錄片的歐洲首映。
「很少有人使用硫酸作為攻擊的武器,這也是我對這一事件如此好奇的原因,也是為什麼它能在俄羅斯內部引起極大好奇的原因。每個人都百思不得其解,而這部紀錄片可以幫助人們對其內因略有了解。」
尼克·瑞德和另一位導演馬克·弗蘭凱蒂(Mark Franchetti)那時剛剛合作拍攝完成了他們的第一部長篇紀錄片,內容是關於俄羅斯烏拉爾區的一間專門關押連環殺手的監獄,就在那時一名首席舞蹈演員因為「潑酸襲擊案」受到指控。
他們談妥了在2013-2014年演出季期間拍攝關於莫斯科大劇院的電影,當時正值莫斯科大劇院在普京政府高層人士的影響下啟用新的領導人,而大劇院方面也在盡力恢復被損的名譽。
官方對襲擊事件的解釋是:舞者帕維爾·德米琪琴柯(Pavel Dmitrichenko)安排了另外兩人對藝術總監潑酸襲擊,因為他的女友沒能拿到《天鵝湖》的主角,而她女友的指導老師是尼可拉·齊斯卡裡澤(Nikolai Tsiskaridze),他是一名資深舞蹈演員,也因為錯失了高層的職位而不滿。
「給這些舞者安排角色的標準並不總是看他們的能力」,瑞德說,「而是關於舞者對誰忠誠、站在哪隊、獲得誰的追捧。這是過去遺留下來的問題,人們想方設法讓自己獲得注意,也就有了諸如性賄賂、腐敗等手段的出現。」
紀錄片深入探討了莫斯科大劇院緊張派系鬥爭的文化,其最近的壓力來自於如何在資本主義時代成為一個商業團體,這樣的壓力已經越來越大。由於眾人垂涎的角色競爭十分激烈,舞者現在會接兼職工作來補貼家用。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來想清楚這件事如何反映了當今俄羅斯的政治圖景」, 瑞德說,「我到現在也不是很確定。莫斯科大劇院與政治息息相關,被政府所利用,但同時,它本身也是一個現實的泡沫。」
瑞德還描繪了莫斯科大劇院經歷的變化。「冷戰期間,莫斯科大劇院是給俄羅斯帶來榮耀的先驅,而且經常作為文化軟實力的象徵出訪國外。即使是在俄羅斯透明化和改革期間,在戈巴契夫與裡根會晤之前,莫斯科大劇院就曾到白宮進行過演出。」
「到了葉爾欽執政時代,蘇聯已經解體,有組織的犯罪行為越來越多,寡頭企業出現。莫斯科大劇院也不得不跟隨時代的發展。即使莫斯科大劇院是由國家提供資金的,但整個國家的經濟狀態都不景氣,大劇院仍然缺乏資金,因此不得不大大增加巡演的場次和力度。」
這使得「莫斯科大劇院」逐漸成為一個品牌。瑞德說:「現在大劇院本身的野心越來越大,其舞者也是如此。」
《莫斯科大劇院之巴比倫》還講述了謝爾蓋·菲林、尼可拉·齊斯卡裡澤、弗拉基米爾·烏林(Vladimir Urin)之間的衝突,弗拉基米爾·烏林是克裡姆林宮從斯坦尼拉夫斯基劇院調來的莫斯科大劇院新領導。
弗拉基米爾·烏林接手後,想要開始建立一個透明的全新選角模式,在紀錄片中,烏林為此的焦慮一覽無餘。
瑞德說:「如果你是莫斯科大劇院的領導,你就是站在了風口浪尖,這一位置非常政治化。我相信,如果你對普京的政治風格有所了解,你就知道如果越界會帶來什麼後果。」
瑞德這樣描述「極為矛盾的」 烏林:「一方面,他很忠誠,另一方面他也特立獨行。我曾問過他是否相信『民主』,他一笑而過,這也算是他這代人的典型作風了。這批人對民主原則都非常矛盾,這是一種很頑固的立場,是嚴格紀律的社會風氣造成的。」
儘管拍攝團隊獲得了許可,但仍然無法完全看透莫斯科大劇院的方方面面。「我經常在裡面迷路」,瑞德說,「莫斯科大劇院裡面有3000人,這已經夠令人生畏了。」
關於「潑酸襲擊」事件,舞者最初都是三緘其口。「我們一開始跟舞者聊他們的紀律、對受傷的擔心、職業生涯較短等等,這些是全世界舞者都要面對的問題。我們花了很長時間構建他們的信任,才問出我們真正想要問的問題。
「儘管舞者間會出現嫉妒心理,但他們對莫斯科大劇院都極為忠誠。他們知道,要不是在這裡跳舞,他們的生活不會有好轉。不過在我們與他們聊天的過程中,他們確實覺得現在大劇院的狀況每況愈下」,瑞德說道。
除此之外,還要和自我作戰。「菲林是個很難打交道的人」,瑞德說,「他正在從重傷恢復的過程中,所以第一大問題就是他還在治療之中,根本不在劇院。」
瑞德說,沒人能聯繫到這位前任藝術總監:「他是整個劇院裡唯一一個鎖著門辦公的人,這也就是為什麼他是個備受爭議的人物。他是個偉大的舞者,但偉大的舞者並不一定能成為偉大的領導者。」
儘管《莫斯科大劇院之巴比倫》的故事重心是關於醜聞和陰謀的,但它對硫酸事件及其後續並沒有給出結論性或者是駭人聽聞的內容。
「我希望觀眾對這一事件有自己的理解」,瑞德說,「但了解其背後與政治的聯繫,讓我們能從一個獨特的視角了解莫斯科大劇院在高雅藝術和俄羅斯殘酷現實之間如履薄冰的處境。」
正如一位俄國評論家在紀錄片片頭所說:「除了莫斯科大劇院的芭蕾和卡拉什尼科夫衝鋒鎗,沒有什麼能夠代表俄羅斯了。」
(翻譯:李思璟;編輯:張潔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天下事,請戳天下首頁(tianxia.jiemian.com)。動動手指,長按二維碼,關注【最天下】微信公眾號:theveryworld (如果長按不行,就麻煩看官掃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