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秘境 — 臨滄

2021-02-19 茶貴人

茶以悅己,茶以貴人。

被忽略的秘境臨滄,讓我們用文字去丈量和記錄,讓每一片好茶,從土地,走向你。臨滄是世界茶樹最重要的地理起源中心和栽培起源中心,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地區。臨滄茶樹質資源豐富,有茶組植物4個系,8個種。2.4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野生古茶樹群落達80萬畝,分布在全市的七縣一區。

在茶的世界裡,世人皆知老班章之盛名,卻不知道,臨滄才是普洱茶的幕後英雄。作為雲南大葉種茶樹發源地、普洱茶的重要原產地,用勐庫大葉種鮮葉生產的普洱茶一直是雲南普洱茶中品質最好的產口之一。神秘是臨滄的屬性。它擁有62.2%的森林覆蓋率,至今尚有多個原始人類尚未能進入,已經發現的野生古茶樹群落有50多萬畝。據說,已經發現的全球直徑最寬的香竹菁茶王樹已有3200多歲,而更多的歲月和傳奇還隱身在茫茫林海中。臨滄是世界茶樹最重要的地理起源中心和栽培起源中心,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地區,是世界著名的滇紅之鄉,是普洱茶和滇紅茶的最大生產基地。1萬多年前這片土地上就有人類活動,馴化栽培茶樹歷史悠久,當地原住民布朗族、德昂族、景頗族、佤族的共同祖先—濮人是最早的茶農。  地處瀾滄江畔、臨滄地理氣候得天獨厚,野生、半野生茶樹南起滄源縣糯良鄉,北至鳳慶縣詩禮鄉,分布在海拔1200米至2700米的七縣一區。每片地域都有各自的特點:野生古茶樹群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勐庫野生茶樹群落和永德大雪山野生茶樹群落;而對茶葉栽培馴化歷史有重大影響的應首推雲縣白鶯山古茶園、鳳慶香竹箐大茶樹、雙江冰島古茶園.臨滄,因瀕臨瀾滄江而得名。兩千公裡外,海拔5200米的青海玉樹吉富山積雪融化,瀾滄江經西藏流入雲南,沿臨滄東面流過。西面,源起西藏將美爾山冰川的怒江一路洶湧南下,與臨滄永德縣「擦身而過」。兩大江河之間,眾多高山在臨滄境內拔地而起,雖處低緯地帶,但不乏海拔3000米以上冬日有落雪的大雪山。勐庫大雪山是位於雙江縣與耿馬縣交界處的邦馬大雪山的主峰,海拔達3233米,而古茶樹群落就分布在海拔2200米至2750米的山腰處,是目前已發現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野生茶樹群落,大部份樹齡在千年以上。這裡年均溫度低於11℃,年降雨2000毫米左右,其適宜的自然條件構成了茶樹生長的天堂。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直到1997年勐庫大雪山才露出「真容」。  勐庫野生古茶樹屬於野生茶,在進化形態上,比普洱茶種還原始。數百年前,居住在大雪山的拉祜族和布朗族人偶然間拾到了掉在地上的野茶籽,並用於人工栽培。隨後,人工種茶的傳統以雙江為源江,通過茶馬古道傳到了雲南保山以及更遠的地方。該茶樹種具有茶樹一切形態特徵和茶樹功能性成分(茶多酚、胺基酸、咖啡鹼等),可以制茶飲用;由於基因原始,產於高拔寒冷地區,該茶種特具抗逆性強、抗寒性尤強等特點,是抗性育種和分子生物學研究的寶貴資源。2009年雙江縣出臺文件,規定除了科研需要以外,勐庫野生古茶樹不允許任何形式的採摘行為。 永德大雪地處永德縣東部,其海拔3504米的主峰不僅是臨滄的至高點,也是中國大陸北回歸線附近的最高峰,成為瀾滄江、怒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有許多動植物種類為具有世界意義的關鍵物種。最特別的是,這個最高點竟然是塊平緩之地,人們賦予它「仙宿平掌」的美名。 三座大雪山中離臨滄縣城最近的,就是臨滄大雪山了,它位於臨滄市臨滄臨翔區,距縣城19公裡,也因此最早就設立了自然保護區。邦東鄉背靠臨滄大雪山,面朝瀾滄江。邦東人和茶客口中的「邦東大雪山」其實就是臨滄大雪山。鳳慶縣地處瀾滄江流域,是世界茶樹發源地的中心地帶之一,古茶樹資源極為豐富。經過上千萬年的歷史演變,鳳應的古茶樹與當地人成為了相生相伴的自然伴侶。經過普查和調查探明,鳳慶古茶樹資源中心野生古茶樹群落計30500畝,栽培型古茶樹群落計3000畝,加上民國以前人工栽培的古茶園19900畝,鳳慶共計有古茶樹53400多畝。大尖山、小尖山地處瀾滄江次流域區,距廊滄江約20公裡,海拔在1900米至2660米之間,野生茶樹面積約8000畝,株數約32000株,是真正意義上的古茶樹群落。那裡山如刀斧削成一般,人們很難攀登上雲,偶爾有獵人涉足;野生動物出沒頻繁,野生古茶樹與黃竹、雲南松、各類藤本植物混生。▲魯史鎮大尖山野生茶樹,魯史鎮大尖山1號、2號野生茶樹小灣錦秀村的古茶樹群落又是另有一番景象,我們懷著十分敬仰的心情拜謁了號稱茶祖的香竹箐古茶樹,並對它做了認真的數據測量。以香竹箐茶王為輻射點生長著很多的古茶樹,這些古茶樹如眾星捧月簇擁著香竹箐茶王。它們主要分布在紅衛村民小組、大平掌村民小組、上甲山村民小組、上寨村民小組等,面積約5000畝,海拔在1759米—2580米之間,方位為北緯24°35'40"—24°36'5",東經100°4'0"—100°4'58",包括栽培型古茶園和野生型古茶樹群落。這裡的古茶樹除香竹箐茶王外直徑在1米以上的有3株,直徑在0.5米左右的有2000多株。大寺鄉平河村的古茶樹群落又有它自己的特殊之處。平河村與昌寧縣接壤,土地肥實,植被較好,交通方便,古茶樹的保護利用受到當地百姓的普遍關注。這裡既有野生苞紅茶,也有典型的鳳慶大葉種古茶樹,還有200多年前從勐庫引進的勐庫大葉種古茶。每年的農曆二月初,春茶開採季,來自周邊鄉鎮的茶農們便擠滿了錦秀村香竹箐。這是香竹箐一年人中氣最旺的時候,洶湧的人群帶著虔誠而來,錦秀茶祖的覲拜臺上擺滿了祭品,人們祈求茶山四季常青,茶葉有個好收成。在臨滄,很多民族、鄉村都有供奉神樹的傳統,神樹的化身不一定是茶樹,有大青樹、榕樹等。這顆有著3200歲高齡的古茶樹被尊稱為錦秀茶祖,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栽培型 古茶樹,每一片落葉都受到保護。錦秀茶祖樹高10.2米,樹冠達11米多,樹幹胸徑1.85米,圍粗5.84米,要4個大人才能合圍環抱。冰島、公弄、磨烈、懂過.很多人知道勐庫,多因為這些名寨,這些村寨分別隸屬於布、拉、傣、漢這四個民族。布朗族植茶最早,公弄村家家會制紅茶。勐庫大葉種是目前臨滄分布最廣泛的茶樹品種,幾乎無一處沒有它紮根,雲南省外也引種不少,而公弄正是近代勐庫大葉種茶種、茶苗的重要輸出地。至今,雖都轉向曬青的製作,但紅茶的手藝家家都沒丟。不砍樹的習慣令他們在熱追古樹茶的今天很受益。如今在勐庫,茶價上雖然還差著冰島好大一截,但僅次於冰島,位於第二階梯的小戶賽和磨烈,都是以拉族為主的寨子。傣族由於有文字,其歷史相比其他民族清晰很多。他們一般逐水而居,住壩子不住高山,而西半山的冰島是個例外。現在漢族、拉祜族、傣族的冰島原來是個純傣族寨子。1485年,雙江傣族土司派人云版納引進茶籽在冰島播種,拉開了傣族在雙江種茶的歷史。漢族進入勐庫的時間較晚,清代甚至近代才陸續有漢人到勐庫,或種茶制茶,或做茶葉貿易。西半山最大的漢族寨子是懂過,東半山最大的漢族寨子是壩糯。壩糯是藤條茶的典型代表地。冰島出名之前,東半山的茶比西半山受歡迎,價格也貴過西半山;出名之後,整個西半山在它的帶動下,茶價一年貴過一年,最終遠遠甩開東半山。茶的最早記載和臨滄有關,臨滄人自古就與茶生活在一起。臨滄現已發現的野生古茶樹群落有80多萬畝,百年以上栽培古茶園有11萬畝,擁有當今世界上最粗壯、樹齡長達3200多年的世界第一古茶樹—臨滄市鳳慶縣香竹箐栽培型古樹王。這些古茶樹、古茶林至今依然蔥籠蒼翠,生機勃勃,是中國古茶樹資源保存最多、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地區之一。臨滄境內保存的大量野生型、栽培型及過渡型古茶樹、古茶園,是茶樹原產地活化石和重要的自然與歷史文化遺產。臨滄茶早在唐代就隨「茶馬古道」北走藏域,西走夷方—遠銷緬甸、泰國、印度等南亞、東南亞國家,為茶文化的傳播作出了重在貢獻。臨滄地處北回歸線,屬南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18.5℃,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條件最適宜茶樹的生長發育,是世界上最適宜茶樹生長的地方,被中國氣候學家呂炯稱為「世界少有的生物優生地」。三百多前,擁有大量陶土資源的勐託壩子被發現,隨後建窯立村燒陶碗,名為碗窯村。如今,陶碗少人做了,茶業的興盛給破窯村帶來新的機遇。村裡的龍窯也出最初的三條增加到十一條。《臨滄縣誌》記載,清乾隆三年(1738年),湖南省長沙府貴東縣楊義遠、羅萬升、鄧鴻國三人帶著制陶手藝,來到緬寧縣(今臨滄市)博尚鎮勐託壩子,發現該村大量的陶土資源,三人就在此修築了三條龍窯,燒制陶器,安家落戶,漸漸形成了村落。

碗窯村土陶用的是傳統的龍窯,單一的陶泥,拉連坯也是在腳蹬啟動的轉盤上進行,以古樸的工藝制出古樸的陶器。也許它們不夠細膩光滑,也不膚白如玉,但質樸天然和無法預測的變化為是它們的生命力所在。

製作工序:取泥--(搗泥-稀釋-糅泥)--拉坯--風乾--上釉--裝窯燒制。

▲取泥--(搗泥-稀釋-糅泥)--拉坯

雲南作為世界茶葉的起源地,境內分布著諸多大葉茶品種,代表性品種可以分為群體種、無性系品種兩個大類。「群體種」主要是:鳳慶種、勐庫種、勐海種等,它們都是通過自然雜交,以種子進行繁殖的雲南大葉種茶樹的後代。在臨滄,就有國家級良種勐庫種和鳳慶種。勐庫大葉種原產於雲南省雙江縣勐庫鎮,1985年被認定為國家級良種,有性系群體種,喬木型,植株高大,樹姿張開主幹明顯,分枝高。其葉片特大,長橢圓或橢圓形,葉色深綠;葉面隆起,葉身背卷或稍內折,葉齒鈍稀淺,葉質厚軟。勐庫大葉種所含茶多酚和咖啡鹼等有效物質較多,最適制的茶類是普洱茶和紅茶。它是整個臨滄,甚至整個滇西分布最廣的茶樹品種。除了原生地雙江縣之外,周邊永德、雲縣、鳳慶、鎮康各產茶大縣和臨滄的臨翔區都大量植有勐庫大葉種。在鳳慶一些村落中,最老的勐庫種茶為稱為「源頭種」,其籽所播的茶樹被為「客子種」,再往下的一代則被稱為「客孫種」,可見勐庫大葉種在當地引種和推廣線索之清晰。鳳慶大葉種原產於臨滄市鳳慶縣大寺鄉、鳳山鎮等地,1985年認定國家級良種。鳳慶大葉種為有性系喬木型,特大葉類,早生種。植株高大,分枝部位高,樹姿開張或半開張,葉片呈水平或向上斜生。葉長12.6~20.5cm,寬5.2~8.1cm,葉形橢圓,葉面隆起,葉色綠,富光澤,葉片較厚軟,便於揉捻成條。葉脈9~14對,葉緣呈波波,葉齒稀淺。鳳慶大葉種所含茶多酚和咖啡鹼等有效物質較多,最適制的茶類是普洱茶和紅茶。鳳慶大葉種抗寒性和適應性較勐海種強,產量高,主要分布在鳳慶、雲縣、昌寧一帶,20世界80年代中後期被大量引種至雲南各地。生茶的採制主要在春季和秋季展,春季製作的自然稱為春茶,秋季的則稱為秋茶或谷花茶。臨滄的生茶採制與其它地方大抵一致,不同之處主要是藤條茶產區有其特殊的採摘方式。普洱生茶:採摘-攤晾-殺青-揉捻-曬乾-揀黃片-蒸壓成餅1938年,滇紅工夫茶由著名茶學專家馮紹裘先生在鳳慶創製成功,1939年開始正式生產。滇紅茶產區主要是雲南廊滄江沿岸的臨滄、保山、思茅、西雙版納等地,尤以鳳慶產量最大。滇紅工夫茶原料宜選用雲南大葉種的鮮葉。目前,鳳慶的滇紅品類有傳統滇紅工夫、新型滇紅和紅碎茶三大類。傳統滇紅工夫的工藝流程分為初制和精製。傳統滇紅工夫的品質特徵:外形條索緊結、肥碩,色澤烏潤,金毫顯,內質湯色紅豔明亮,香氣濃鬱高長,滋味濃醇鮮爽,葉底紅勻明亮。初制:採摘-萎凋-揉捻-發酵-乾燥-毛茶-檢驗-稱量-入庫精製:毛茶-毛茶拼配付制-篩分-風選-揀剔-檢驗-成品拼配-勻堆-補火-稱量-包裝-檢驗-入庫存在全國,產茶麵積佔50%,紅茶產量佔20%,普洱茶原料佔50%。臨滄的產茶量在雲南是最大的,七縣一區全都產茶。縱然極具資源優勢,臨滄茶的知名度仍然欠奉,好在經過這幾年搭乘普洱熱的發展,積澱深厚的臨滄茶越來越顯現出了它本就不該被忽視的價值。憑冰島、昔歸兩張「名片」拉動整個臨滄普洱,最直接且顯而易見的是冰島所在的勐庫鎮及雙江縣。除了市場自發對冰島、昔歸的熱逐,政府也對如何利用好這兩張牌下了不少工夫,借冰島、昔歸之名,不少項目和活動的推出會對未來形成深遠的影響。大至幾個億的項目,小到一次會議的舉行,近年來雙江縣圍繞冰島推出了不少舉措。2014年3月,冰島國際茶城動工。這個茶城位於雙江縣新區核心門戶地段,總規劃用地達120畝,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投資達3.8億。建成之後,冰島國際城將是整個滇西地區第一個,也會是唯一的大型專業茶葉集散地,以勐庫大葉茶為主導,引進普洱茶、鐵觀音、大紅袍等外地茶,形成一個多元化的綜合茶葉市場,打造一個集毛茶交易、成茶展示和出售及茶文化交流、倉儲物流、星級酒店、紫砂陶瓷、紅木家具、民族工藝、民族特產為一體,具有地方物色的茶文化、民族文化的綜合茶城,將吸引到一部分茶農走出村寨,實現從茶農到茶商的轉楊育城,使他們更方便地面對市場,面對競爭,從而提升經營意識。試以莊園經濟拉動臨滄茶產業的升級轉型,以品牌提升產業已初見成效。經過這些年的「走出去「和」請進來「,臨滄茶闖出了一定知名度,甚至做到了讓消費者將某類茶直接與相應品牌進行定向聯繫,並信任認可它就是有品質保障的品牌。神秘是臨滄的屬性,它擁有62.2%的森林覆蓋率,至今尚有多個原始人類尚未能進入,已經發現的野生古茶樹群落有50多萬畝。據悉,全球直徑最寬的香竹菁茶王樹已有3200多歲,而更多的歲月和傳奇還隱身在茫茫林海中。註:本文發布的內容系原書內容的精讀筆記,不代表平臺認同的內容和觀點!圖文:一茶。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這是第一本系統介紹冰島茶的圖書,跳出冰島看冰島,採訪了冰島老寨的茶農、勐庫及版納、昆明、廣州、珠海等地的茶人,並將消費者的聲音融入其中,以開放式的創作力圖為讀者呈現一座立體、鮮活的冰島古茶山。在勐庫,除了茶,可經營的東西很少,茶是生意,更是生活。勐庫茶園裡有生生不息的種茶人、制茶人、賣茶人,他們相互影響,共同邁。很多勐庫茶人的格局在發生改變,他們不僅從商業的角度看勐庫,還在考慮如何保護和經營好這個地方。出版發行:雲南人民出版社
印刷:上海雅昌藝術印刷有限公司
書號:ISBN 978-7-222-19509-7
定價:128.00元這是一本關於景邁古茶的百科全書,書一開始就從景邁山的歷史,以及人文自然景觀,揭秘景邁古茶的自然魅力。然後再從甄選原料到工藝流程清楚而全面的闡述了景邁古樹茶的製作過程。從行茶的手法到具體的古茶品鑑,一步一步的展現了景邁山古樹茶的獨特風格與品飲魅力。是一本詳盡介紹景邁古茶出產地人文地理和茶園環境,以及景邁古茶品飲賞鑑的普洱茶茶科全書。

下面這些專題文章都還不錯,直接點擊進入閱讀:

「2020茶媒推薦閱讀十大茶書」榜單發布!

普洱茶入門必須了解的18個名山頭!

什麼味道可以代表西雙版納?

中國十大名茶普洱,這個權威版本盡顯綽約之韻

古六山新六山,一次穿入普洱時空的研讀之旅!

《貢茶普洱的故事》穿越百年歷史看雲南古六大茶山貢茶

馬哲峰  陳曉雷《普洱六山記》:漫話六大茶山

熟茶3.0時代,開啟普洱熟茶新紀元——2020年景邁山論壇圓滿落幕

普洱熟茶!請回答

繆曼+《普洱茶百科》 |  領讀

什麼味道可以代表西雙版納?

一本書+一杯好茶+w酒店=教科書級的新書發布

經典茶書薦讀:姚國坤著《中國茶文化學》

《茶流風尚》, 一本了解新中式茶空間的入門手冊!

歡迎全國各地各級茶葉部門茶業協會茶文化研究會茶人聯誼會茶葉商會以及茶企經營機構採購專業正版茶書,茶貴人茶書微店一站式解決,聯繫茶貴人小編(微信:189 9195 6216)。切記先領券再下單,點擊左下「閱讀原文」查看完整書單~

相關焦點

  • 彩雲之南秘境臨滄青山與小樓,人間煙火,姚青春途經
    彩雲之南秘境臨滄青山與小樓,人間煙火,姚青春途經彩雲之南秘境臨滄青山與小樓,人間煙火,姚青春途經
  • 單人單車自駕秘境臨滄 探忙蚌段滇緬鐵路遺址
    1/序 對於生活在北方和江南的人來說,臨滄是秘境、是神秘地!臨滄的神秘不僅在於響徹全世界的茶馬古道段魯史古鎮、滄源翁丁原始部落和崖畫的佤族文化以及錦繡茶樹王的名頭;也不在於它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未能通一條高速公路,連一公裡都沒有),成為相對封閉的空間,外人對未知地域心存不解,賦予其各種傳言;臨滄的神秘更在於它出門就是山,抬頭就見風景的地理環境!現在起,我會陸續介紹一些沒有什麼名頭的風景點。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否值得一遊,得看各人的喜好了。
  • 【雲「遊」第十四站】秘境之地在臨滄
    有人說彩雲之南的風情,在麗江彩雲之南的秘境,在臨滄熱情洋溢的佤族村寨規模宏大的司崗裡溶洞古老神秘的崖畫當你遊遍雲南你一定無法忘記臨滄的這些美景就讓我們走進臨滄一起探尋先民的足跡追尋美麗的傳說滄源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遊區翁丁佤族原生態村位於滄源縣西部
  • 茶韻、秘境、佤山之美,臨滄又一線路上榜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其中,臨滄「滇西南——恆春茶韻秘境佤山鄉村遊」線路上榜;該線路包含臨滄雲縣、臨翔區、雙江縣、滄源縣等眾多熱門景區景點,遊客可體驗優美自然風光,獨特民族文化等等,一起來看看它的魅力吧!,有力助推了臨滄鄉村旅遊業發展。
  • 《臨滄使用說明書》來了!快分享給你的朋友
    大臨鐵路通車後,將極大縮短臨滄人的出行時間,從昆明至臨滄只需3小時左右。臨滄民族眾多,其中佤族佔全國佤族總人口的三分之二。此外還生活著著佤、傣、拉祜、布朗、德昂、彝、景頗等23個少數民族。,冰島湖景區,魯史古鎮,錦秀茶尊,秘境谷森林小鎮,碗窯村、頭道水酒谷景區……
  • 鄉村旅遊看臨滄 | 臨滄:「高速」時代即將到來 鄉村旅遊蓄勢待發
    隨著今年底大臨鐵路、墨臨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臨滄將迎來第一個旅遊高峰。為抓住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市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同時,從臨滄的旅遊資源優勢出發,全面啟動鄉村旅遊發展。」,加快臨滄「生態美、發展美、風氣美」建設;圍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突出茶文化、佤文化、生態、氣候、宜居、康養等優勢資源,促進臨滄鄉村旅遊、全域旅遊發展,把鄉村旅遊作為舉全市之力的「三件大事」之一。
  • 「世界佤鄉·大美臨滄」期待您的到來!
    牟洪操也希望朋友們能積極推介臨滄,到臨滄旅遊觀光、休閒度假以及投資興業,聚集臨滄人氣、提高臨滄名氣、增加臨滄財氣,助推臨滄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發展的同時,共享臨滄青山綠水。「五抓」提升旅遊品質 迎第一次客流高峰臨滄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何強宇介紹,為迎接即將到來的第一次旅遊高峰,臨滄市聚焦「健康、鄉村、秘境」主題,緊抓五大方面內容:抓實要素提升,加快推進鄉村旅遊「八要素」建設;抓實特色資源開發,打造鄉村旅遊重點旅遊線路;
  • #尋找臨滄最美麗村莊#挑戰賽火熱進行中!神秘臨滄古村落等你探索
    聽說臨滄很遙遠,聽說臨滄很神秘,聽說臨滄很美麗,我想去看看,去尋找臨滄最美麗的村莊。以「看到題目就想到內容,看完內容就想到村莊」為主題的「尋找臨滄最美麗村莊」抖音挑戰賽在全國展開。10月31日前,拍攝臨滄鄉村美美景添加,有機會贏取驚喜大獎,12月31日前開獎。活動將邀請網紅大咖、網絡大V等拍攝臨滄最美麗村莊短視頻並在抖音App上進行展播。
  • 世界佤鄉等你來 臨滄推出多條精品旅遊線路
    會上,臨滄市副市長牟洪操介紹,近年來,臨滄積極推進大滇西旅遊環線生態度假旅遊發展區建設,聚焦「健康、鄉村、秘境」主題,形成茶馬健康遊、田園鄉村遊、佤鄉秘境遊三大核心產品,同時依託現有旅遊資源,結合茶文化、民族文化、恆春文化、邊境文化,推出獨具臨滄民族元素、地域風情、茶文化特色的1條精品自駕旅遊線路,5條重點旅遊線路,30條鄉村旅遊線路。
  • 鄉村旅遊看臨滄丨臨滄:「高速」時代即將到來 鄉村旅遊蓄勢待發
    隨著今年底大臨鐵路、墨臨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臨滄將迎來第一個旅遊高峰。為抓住千載難逢的機遇,臨滄市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同時,從臨滄的旅遊資源優勢出發,全面啟動鄉村旅遊發展。2019年,臨滄市委、市政府及時制定《關於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的意見》,指出,要以鄉村旅遊推進鄉村振興「臨滄實踐」,加快臨滄「生態美、發展美、風氣美」建設;圍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突出茶文化、佤文化、生態、氣候、宜居、康養等優勢資源,促進臨滄鄉村旅遊
  • 秘境臨滄,世界佤鄉——雞肉爛飯
    各位朋友想吃到最原生態、最正宗、最具佤味的雞肉爛飯我建議還是到秘境臨滄,世界佤鄉來吧,佤族人的熱情好客和神奇阿佤山的魅力一定會讓您不虛此行。美麗的阿佤山歡迎您!
  • 昆明新聞 | 即日起到翠湖南屏街等地看臨滄「快閃」
    ,臨滄的發展將進入『高速』時代。推出特色旅遊線路 開發文旅項目為迎接好年底旅遊高峰,臨滄市政府聚焦於「健康、鄉村、秘境」主題,加快大滇西旅遊環線生態度假旅遊發展區建設的同時,打造茶馬健康遊、田園鄉村遊、佤鄉秘境遊三大核心產品。
  • 【雲發布】大美臨滄等您來!雲南臨滄推介多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億元,」9月14日,在「世界佤鄉·大美臨滄」文化旅遊宣傳推介新聞發布會上,臨滄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牟洪操說。朱清然 攝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臨滄4條高速公路、1條鐵路將於年底建成通車,為迎接即將到來的旅遊高峰,推進文旅行業復工復產,臨滄目前推出了佤山風情自駕之旅、邊關秘境自駕之旅、冰島昔歸尋茶之旅、滇紅茗茶尋根之旅、鄉村休閒康體之旅等多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發布會現場。朱清然 攝 發布會現場。
  • 今年年底高速公路、鐵路通車,雲南臨滄旅遊將迎來高峰
    2020年底,高速公路、鐵路即將建成通車,制約臨滄發展的重要瓶頸將被突破,臨滄的發展將進入「高速」時代,到2022年,有希望實現旅遊接待總人數超過5000萬人次,旅遊收入突破600億元,實現發展提速、帶動有效、質量提升、供給優化的目標,把臨滄建成雲南省最美麗的地方、健康鄉村旅遊目的地、全國康養旅遊勝地。
  • 出行第一天,秘境臨滄尋味
    舌尖上的雲南第一站,雲縣馬幫菜舌尖上的雲南,第二站臨滄瓦族菜
  • 「世界佤鄉·大美臨滄」文旅宣傳推介系列活動將在昆明舉行
    今年底,高速公路、高鐵將進入臨滄,為迎接即將到來的第一次旅遊高峰,臨滄市聚焦「健康、鄉村、秘境」主題,聚焦要素提升,加快推進鄉村旅遊吃、住、行、遊、購、娛、網、廁「八要素」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旅遊發展。,結合當地特色茶文化、民族文化、恆春文化、邊境文化等,臨滄市近期還推出了獨具臨滄民族元素、地域風情、茶文化特色的秘境佤山風情自駕之旅,佤山風情自駕之旅、邊關秘境自駕之旅等5條重點旅遊線路和30條鄉村旅遊線路。
  • 三張牌|臨滄和昆明的約會:時間正好,靜候花開,不見不散
    ,不斷提高臨滄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此次由中共臨滄市委、臨滄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臨滄市委宣傳部、臨滄市文化和旅遊局承辦,臨滄市八縣(區)人民政府、市投資促進局、臨滄市民族歌舞演藝有限責任公司、臨滄市旅遊行業協會協辦的「世界佤鄉·大美臨滄」文化旅遊宣傳推介系列活動內容形式多樣,時間延續性長,將在昆明颳起一場臨滄旋風。
  • 「世界佤鄉·大美臨滄」文旅宣傳推介將在昆舉行
    ,中共臨滄市委宣傳部、臨滄市文化和旅遊局承辦,臨滄市八縣(區)人民政府、市投資促進局、臨滄市民族歌舞演藝有限責任公司、臨滄市旅遊行業協會協辦的「世界佤鄉·大美臨滄」文化旅遊宣傳推介系列活動內容形式多樣,時間延續性長,將在昆明颳起一場臨滄旋風。
  • 「雲發布」大美臨滄等您來!雲南臨滄推介多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朱清然 攝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臨滄4條高速公路、1條鐵路將於年底建成通車,為迎接即將到來的旅遊高峰,推進文旅行業復工復產,臨滄目前推出了佤山風情自駕之旅、邊關秘境自駕之旅、冰島昔歸尋茶之旅、滇紅茗茶尋根之旅、鄉村休閒康體之旅等多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 跨越發展在臨滄丨臨滄:做實文旅三大核心產品
    茶馬健康遊,田園鄉村遊,佤鄉秘境遊……今年以來,臨滄市聚焦「健康、鄉村、秘境」主題,編制印發《臨滄市旅遊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加快大滇西旅遊環線生態度假旅遊發展區建設,大力發展新興旅遊產品業態,全市文化旅遊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