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有很多地方都被列為「人類禁區」,就比如恐怖的亞馬遜雨林。亞馬遜雨林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平原,佔地大約7000000平方公裡,其中有5500000平方公裡被雨林所覆蓋。
亞馬遜雨林在南美洲橫跨8個國家,是地球上總雨林面積的一半,森林總面積的五分之一,但是這個地方卻籠罩在深深的恐懼之下,到底有多恐怖呢?
亞馬遜雨林產生的氧氣佔全球氧氣總量的1/10,被稱為「地球之肺」,由於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溫多雨,裡面植物、動物種類繁多,擁有著世界上種類最多的植物。
據統計在樹木較為密集的地區,每一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就有超過10萬種植物,它的木材就佔據全球總木材的45%左右,蓄積著8億立方米的木材,經濟價值超過了7000億美元!
除此之外,亞馬遜雨林還有著250萬種以上的昆蟲,鳥類總數佔據了全球的五分之一左右,淡水資源佔據了世界總量的18%……
這裡完全就是動植物的天堂,因此亞馬遜雨林有「世界動植物王國」的稱號。
雖然亞馬遜雨林看起來是綠色的天堂,但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就是一個綠色的地獄,不然也不會被稱為「人類禁區」了。
亞馬遜雨林最吸引遊客的一個原因是,在這裡能夠與野生動物親密接觸,而野生動物也讓這片森林變得危機四伏。在這個強大的原始森林中,很顯然有著一種原始的野性,是人類所不能抵擋的。
蛇類作為一種冷血爬行動物,本身就自帶一種恐懼感,小蛇還好點,但對於那種六七米長的巨蛇,就真的非常恐怖了。在亞馬遜雨林中就生存著當今世界上最大蛇類-巨無霸森蚺。
而且數量還不少,據悉森蚺最長可達10米以上,重達二百二十五公斤以上,是絞殺能力最強的蛇,但森蚺的普遍長度都在5米左右,一般都棲息在亞馬遜河底,是南美洲河流食物鏈頂端獵食者之一。
這是一種大型鱷魚,也是現存最大的爬行動物之一,體長在1.8-5.5米之間,重量在100—850公斤之間。黑凱門鱷,顏色在鱷魚中比較明顯,鱷魚背是全黑色的,而且顏色會隨年紀變大而變深。
當黑凱門鱷長到5.5米時被認為是最大型,也被認為是亞馬遜河流域的最大食肉動物,善於隱藏在水中,巨大咬合力一口就能把路過的人咬成兩半,在動物食物鏈中,幾乎沒有天敵。
在動物所有種類中,貓科動物都具有非常強的狩獵技巧,美洲豹作為體型僅次於獅、虎的第三大貓科動物,體重70—180千克,咬力可達1250磅。
美洲豹非常全能,比如狩獵技巧遠遠超過了鱷魚、森蚺等,也善於爬樹、遊泳,又能快速奔跑,也可以爬樹捉猴子,也敢在水中捕捉鱷魚等,另外,動作靈活性也遠超鱷魚、森蚺,偶爾鱷魚、森蚺它都能獵殺!
其次「毒性」特別強。在亞馬遜雨林中,可怕危險的動物往往不是這些體型巨大的傢伙,而是一些不起眼的、有毒的小動物,一旦遇到,很有可能在不經意間被它們咬到,隨時都存在生命危險。
別看漂亮的箭毒蛙只有小小的3.5公分,但是它跟蘑菇一樣,越漂亮越毒,而且毒性還是你不能想像的,都不需要咬,摸一下都有危險。一隻劇毒蛙身上的毒液足以使十個成年人喪生,在世界十大致命動物排行榜中排列前十。
子彈蟻是亞馬遜的微小的昆蟲,體長約3㎝,但它的殺傷力也不能小看,被子彈蟻咬傷的部位會疼痛不已,比蜜蜂拼命一蜇還要痛上30倍,是最疼的昆蟲刺痛,而且能夠持續24小時,是全球毒性最強的動物之一,它們主要生活在樹的基部。
亞馬遜雨林的氣候非常溼熱,地處赤道之上,全年高溫多雨,降水量很高,炎熱潮溼,一般人是無法適應這樣的環境,而當地的居民也大多是世世代代居住在那裡的印第安人以及拉丁人與印第安人的混血。
還有潮溼的空氣是滋養病毒的溫床,比如當年歐洲人初入南美洲時就遭遇了瘧疾,差點被搞得全軍覆沒,現在在亞馬遜雨林中依舊潛伏著眾多已知以及未知的病毒,如果不小心被一些蚊蟲叮咬之後,很有可能就會感染,由於交通不便很難得到救治。
除此之外,在雨林裡還生存著大量的寄生蟲,一旦進入人體之後,會對人體造成什麼樣的損害,沒有人可以預估,很多人都害怕雨林中的大型猛獸,但目前對人類威脅最大的動物卻是不起眼的蚊子,據悉,每年大約會有70萬-100萬人死於蚊子傳播的疾病。
結語。雖然亞馬遜雨林被認為是「人類生命的禁區」,但是近年來,隨著人類的過度開發,已經導致了雨林面積在不斷縮小,而且生態環境也在逐漸發生變化。
如今亞馬遜熱帶雨林的植被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被大量砍伐,這使得亞馬遜熱帶雨林的森林覆蓋率已從原來的80%減少到了58%。
不僅如此,現在的亞馬遜雨林也已開始頻繁出現了火災。我們要知道自然是值得敬畏的,「地球之肺」的安危應該得到更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