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念想:一周城市生活_城市漫步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2-13 澎湃新聞

城市裡的新鮮事總來源於居住者的一些念想——堅信公共空間之於大眾意義的人創造了新地標,熱愛推廣海派文化的人創建了俱樂部新分支,希望輸出自己生活理念的人聚集在新市集。在沒划龍舟的端午節,新生活在疊加,城市被反覆塑造。

上周回顧:新地標、新俱樂部、新市集與新故事

上海城市愛好者新地標 

6月20日,群島BOOKS空間在徐匯濱江跑道公園開幕。書店所在地是曾經的龍華機場跑道。建築師祝曉峰用「家的延伸」這一概念將遠超一般建築長度的外部空間與容納公共活動的室內空間結合在一起。疫情之下,群島的夥伴們仍然堅信公共空間之於大眾的意義。開幕展是100本城市主題圖書的微書展和10位藝術家關於城市的個人敘事。展廳一角,定海橋舊書店老闆趙明也帶著他的舊書和書法作品與劉家琨、班宇一道參展。隨著群島BOOKS空間和城市交集的陸續開幕,以及正在籌備中的卷宗書店,上海城市生活愛好者又多了不少新地標。(王越洲 圖/文)

脫胎於老房子俱樂部的海派生活推進會  

2020年6月20日,

老房子俱樂部

成立兩年後,發起人之一,70後的胡平出於讓上海的年輕人更多了解和認識海派文化、海派生活的目的,組織原班人馬在花園飯店成立了海派生活推進會。「推進會」的命名來自於作家、美食家沈嘉祿。成立儀式上,沈嘉祿說,「再難的情況下,也不放棄對品質生活的追求。體面地,有尊嚴地活著,這就是上海人。這就是海派文化,海派生活。」推進會成立儀式還邀請了滬上兩家主要由年輕人組成的城市行走團體——城市考古和織城網絡(UNO)的代表人物上臺發言,並預告了接下來的合作計劃。胡平說,「作為一個俱樂部,一定要有顧問團。」第一批顧問從美食、建築、石庫門和弄堂文化、古董家具、歐美懷舊音樂等方面邀請,受聘人包括:沈嘉祿、惜珍、宋路霞、婁承浩、壽幼森、樂建成、柯煒文夫婦、陳志偉、錢蕊嫣、屈一峰,以及嚴爾純。(沈健文 圖/文)

虹橋天地的理想市集  

虹橋天地後備箱市集於端午假期開放。現場略顯雜亂,豪車、廉價小商品與個人收藏展並存,配上漢服變裝與音樂表演的助興,已然脫離了最初人們對「地攤市集」的想像,甚至轉化成一個文創類精神展覽。在我花費了一筆不小的錢購入了一對手工稻草編制的兔子後,碰上攤主向我講解他們自己的品牌價值與理念。我意識到,商品只算是賣主的興趣與雅致的載體,與攤主的交流與探討將會更有價值。(周天鳴 圖/文)

動畫短片講述臨時人口的故事 

在這個名為

《臨時人口》

的動畫短片中,我們看到一個看似時間停滯的城市,主人公卸下口罩在小屋裡端詳著手機中的災難信息,手機也反向凝視,在面部和鏡面間形成光帶。外面沒有陽光,人們帶著口罩,彼此並無互動,仿佛有關災難的信息碎片一樣與彼此無關。然而每個人的際遇都大同小異,並憑著流行病這一紐帶緊緊相連。(Jady Liu 截圖/文  Aaron 插畫/定格  Leah & Lily 腳本)

本周關注:地方文化

寧波·書展|多向的南方——潮溼和鬆軟之外 

假雜誌圖書館將重新圍繞書本,做一系列「藝術書的展覽」。展覽會基於某個主題做深入研究、討論,選出5本左右最有代表性的書,為每本書預留一堵牆,再與藝術家或作者來回溝通,做出最終展陳方案。此次展覽以假雜誌所在地寧波為參考坐標,以「居住於生活」為視角,為讀者提供一條進入「南方」的路徑。

相關藝術家:214(中國貴州)、黃淑婷(新加坡)、香港浸會大學視覺學院(中國香港)、Romi Perbawa(印度尼西亞)、Vasantha Yogananthan(法國)、Kevin WY Lee(新加坡)、趙仁輝(新加坡)

時間:2020年6月27日-9月20日

地點:假雜誌圖書館二樓展廳(寧波市江北區八號公園三號樓)

詳情請關注

JIAZAZHI LIBRARY

微信公眾號

雜誌:《GS樂點:故鄉》「東北與廣州故事集」 

GS雜誌去年開啟了一項非虛構寫作計劃「故鄉計劃」,這個項目關注主流之外的同志生活。這期雜誌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東北故事集,在東北這塊魔幻之地,有許多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著;第二部分,是GS雜誌與廣州老年同志口述史合作的「廣州老年同志口述故事」,與被遺忘的東北地不同,廣州作為最早的同志生活方式的開始地,當年的同志曾以怎樣的方式生活?

同志是沒有「故鄉」的,但同志又真有其故鄉,在這種有無間,正是複雜產生之地。

詳情請關注

GS樂點

微信公眾號

近期線下活動推薦

上海·行走|蘇州河河濱尋城記西線 上海·展覽|神秘參與 

展覽透過多種媒介的形式,以幻想為探索線索,展現一系列由「集體無意識」到「模仿欲望」等精神分析學理論的藝術實踐參照,挑戰身體欲望的感知與想像,重新連結人與世界複雜的精神聯結。其中不少作品是第一次在國內展出。

總策劃:邱志傑

策展人:錢詩怡

時間:2020年6月27日-9月6日

地點:McaM明當代美術館(上海市靜安區永和東路436號)

詳情請關注

McaM上海明當代美術館

微信公眾號

上海·招募|706上海招兵買馬 

疫情之前,在上海各個地方的書店,我們討論空間、建築、民俗學;在706上海生活實驗室的客廳,也嘗試完全由參與者設計環節的「48小時生活實驗室」;冬日的夜晚,組起熱熱鬧鬧的聖誕火鍋趴;周末窩在沙發上一起看電影、討論觀後感。暢想太空城市、遊擊城市與分布式協作社群。現在,706上海生活實驗室歡迎有想法的人,帶著創意來發起線下活動。

近期分享預告:1930年代國際共運在上海的事件、情報和管控

嘉賓:陳仲偉

時間:2020年7月4日 15:00-17:00

詳情請關注

706上海

微信公眾號

杭州·讀書會|「城市影像」讀書會讀者招募 

本次讀書會的主題是

「城市影像」

,由1908閱覽室和國內首個城市紀實攝影師聯盟——拾城共同策劃。拾城兩位成員陳中秋和朱駿將帶來剛剛發表的拾城五周年紀念畫冊《日常照度》,與讀者一起分享拾城五年來對城市影像的記錄。晚上還將邀請法律專家一起探討新民法典對城市攝影的影響。

時間:2020年6月27日 13:00

地點:杭州市下城區鳳起路290號三華園3-1908室(近地鐵2號線中河北路站B2出口)

詳情請關注

1908閱覽室

微信公眾號

武漢·放映丨「不可靠岸的重逢」:王育臣作品展 

王育臣導演的《發條兔子》《死命力》《皺紋》將來到無為書屋的閉門放映計劃與觀眾見面,放映員認為這一年的武漢是極度適合放映他的片子的空間,其作品從演員到對白,從場景到鏡頭,無一處不時時透露出漩渦般的吸力。

時間:2020年6月27日 15:00

地點:無為書屋(武漢市武昌區和平大道1024號)

詳情請關注

都馬蕩

微信公眾號

武漢·音樂丨Field Day

科技的進步,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也創造了更多時空之外的可能性,真實與虛擬之間的界限,變得愈加模糊。這次Wuhan Prison將通過網絡,與遠在加拿大的視覺藝術家進行實時合作。基於Zoom會議系統,音樂人的聲音信號與藝術家的視覺元素將會進行實時交互,最後將處理後的視頻,實時的反饋在現場的投影上。同時現場會用到多層全息紗幕投影,在現場營造出足夠真實的夢幻場景。

時間:2020年6月26日 20:30

地址:Wuhan Prison(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國光大廈半地下室)

詳情請關注

WuhanPrison

微信公眾號

成都·音樂丨AXIS*Do Hits『X周年雲碾』

關於 Do Hits 的創立,Howie Lee當時的想法很簡單,最開始只是因為中國電子音樂的環境不太好,沒有供 producer 施展的空間 ,Do Hits 就是為了當時包括他在內的電子音樂人設立的平臺。該廠牌迅速晉升為中國地下音樂圈的中流砥柱,接二連三地發行了數張合集,這些作品是都來自五湖四海具有前瞻性的音樂製作人們。本次,廠牌10周年巡演成都站將在AXIS進行。

時間:2020年6月26日 22:00

地點:AXIS(成華區望平街23號紙箱廠2F)

詳情請關注

AXIS

微信公眾號

成都·分享|探秘老成都——《影像中的成都》分享籤售 佛山·展覽|合意——中國園林中的人線上活動推薦

有獎徵文|2030:新冠紀元十年 

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邀請你嘗試跳出「身在其中」的狀態,從未來的視角「回望」和思索新冠病毒可能對整個世界和個體生活帶來的產生的影響。文章需以2030年為出發點,與新冠疫情有所關聯,在此基礎上盡情暢想、展開敘述或議論。你可以描繪一幅烏託邦式的社會圖景,也可以構建一個令人窒息、荒誕的「美麗新世界」。中文字數需控制在3000字之內。

投稿截止日期:2020年7月6日

詳情請關注

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

微信公眾號

線上觀影|雲上坎城:夢境之旅 線上講座|新的銀色世界中國左翼電影運動回顧(上海電影博物館嗶哩嗶哩直播間) 線上對話|失序時代與建築學 線上分享|我們一起和工友們聊聊天 線上對話|國際疫情下藝術機構數位化轉型的再思考 線上分享|一個Vlogger在武漢 線上沙龍 | 七月時鐘:在變遷之中生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都市映像:一周城市生活_城市漫步_澎湃新聞-The Paper
    每個地區都有自己對於這種文化的命名和癖好,這些詞雖生成於不同地方,卻都體現出了城市的包容。有了這種包容,更多的人才能在城市裡過著不一樣的生活而又能和諧共處,「十三點精神」也許就延續了上海的這種包容。本書包含歐洲所有主要城市的平面圖、鳥瞰圖和地圖,以及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重要城市中心,它為我們提供了17世紀初的城市生活綜合視圖。《隱字上海》
  • 回顧與展望:一周城市生活_城市漫步_澎湃新聞-The Paper
    第四站是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課餘生活的「放學啦!寶藏小屋」項目,該項目重點在長三角地區城市開展,致力於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安全保護、教育發展和社會融合。中國共有3億兒童,而其中受父母流動影響的約佔三分之一。
  • 藝術與社會:一周城市生活_城市漫步_澎湃新聞-The Paper
    當城市中的空間作為一種視覺藝術展現在人們眼前,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它的價值和內涵?本周我們回顧了活力南昌路文化藝術季的第二季活動——「遇見·南昌路」以及在上海西岸美術館演出的編舞家傑羅姆·貝爾的作品。在主題推薦單元中,我們將向大家介紹有關性別議題和殘障主題相關的播客內容。
  • 雕刻時光:一周城市生活_城市漫步_澎湃新聞-The Paper
    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詳情請關注官方微信(圖/文:王越洲)本周主題推薦鏡頭為我們紀錄真實的生活,而影像的力量卻在於為真實的故事賦予美學的意義和詩意的表達。12月10日—30日,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將在北京、上海、重慶、南京、杭州、濟南、長沙、廣州、廈門、遵義、安溪等11個城市舉辦「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共有10部修復版國產經典影片將通過「新中國新農村」、「保家衛國」、「名家名作
  • 在影像中尋找:一周城市生活_城市漫步_澎湃新聞-The Paper
    論壇由攝影史論學者、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顧錚主持,參與嘉賓圍繞「影像、城市、歷史」三大主題發表了各自的見解。影像是記憶的重要載體,這可能也是前赴後繼的攝影師們記錄和表現地域生活的使命感來源之一。在《城市表情》一書中,顧錚先生借用沙可夫斯基所提出的攝影的「鏡與窗」的理論來剖析都市攝影,而公園不啻為都市生活的「鏡與窗」。在本次展覽中,這兩者從兩個方向出發交織在一起,折射出以上海為代表的當代中國都市的社會生活,以及都市人精神的各種豐富的面向。
  • 聲音漫遊:一周公共活動推薦_城市漫步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很大多數情況下首先是處理人的問題,其次才是事吧。(楊拓)場次:5月23日-6月7日周六、日詳情請關注老妖精ssssss微信公眾號Jane’s Walk in Shanghai: 尋找消失的附近Jane’s Walk是為紀念《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一書作者簡·雅各布斯(Jane Jacobs),每年在Jane出生月5月舉辦的城市漫步活動
  • 沿蘇州河而行·貫通|河邊軼事_城市漫步_澎湃新聞-The Paper
    橋上往來的外賣小哥,水中漂浮的死魚枯葉,岸邊矮樓裡的百行百業,這樣的日常生活景觀,也許不值太多筆墨,卻與公共生活緊密關聯。眼下蘇州河中心城段兩岸基本貫通,人們多了漫步、拍拖的去處,這關乎真實的日常,而非這條河流的宏大敘事。這些不見於正式記載的細微事跡,發生在2020年的蘇州河邊。
  • 虛擬和現實:一周城市生活_城市漫步_澎湃新聞-The Paper
    我們用短視頻來記錄生活的瑣碎,用朋友圈來分享此刻的心情,用表情包來實現對話的新方式。我們是否還記得「前網際網路時代」人與人是怎樣交流的?本期話題推薦了一些關於網際網路出現早期的書籍和影音內容。在近期回顧中,桌遊展和紀錄片節則讓我們看到虛擬和現實,二維平面和三維感知的另一重呼應。近期回顧:桌遊展和紀錄片節桌遊的可能性
  • 浦東一周|回歸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浦東一周|回歸 2020-03-22 2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新!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上新! 2020-12-30 22: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1-25 1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2-13 14: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小英的幸福生活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華小英的幸福生活 2020-12-01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昌新聞(2020-6-27)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金昌新聞(2020-6-27) 2020-06-29 21: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2-23 18: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0-13 1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竟然是這樣的成華……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竟然是這樣的成華…… 2019-12-05 11: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京谷根千漫步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東京谷根千漫步 Capsl 2016-09-29 16:18 來源:澎湃新聞
  • 眾創空間|WeWork:全球化的流動空間_城市漫步_澎湃新聞-The Paper
    眾創空間|WeWork:全球化的流動空間 澎湃新聞記者 伍惠源 馮婧 實習生 莊偉鑫 以往全球化的空間大都是消費場所,WeWork
  • 美團致歉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美團致歉 2021-01-03 11: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