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線人臨終前留下三個字:蓬皮杜
在那個被搶劫的晚上,李茗沁偶爾闖入一家中國餐館,認識了老闆娘琳娜李,這也許是上天安排給他的,是歐洲之行屢屢受挫後的一個收穫。那天,西班牙人遊行,衝擊琳娜李丈夫的鞋店,李茗沁幫助他逃脫了,琳娜李心裡感激,安排飯局招待他,推杯進盞,成了好朋友。李茗沁說起幾百年前中國瓷器漆器絲綢茶葉等商品傳播歐洲大地,琳娜李聽了興奮不已,深感不應該這麼壓抑地生活,感慨來歐洲十多年,從沒有聽到這麼揚眉吐氣的話。李茗沁下一站要去荷蘭,琳娜李說,太巧了,我正要回荷蘭。
兩人同行來到了阿姆斯特丹。琳娜李料理了一下飯店的事,就趕來會李茗沁,帶他到了斯皮赫街上林老闆的古董鋪,裡面正在舉行小型的展銷會,琳娜李找到了老闆,一位中年男子,面目清秀,穿一件改制過的雙排紐扣中山裝,書生意氣。琳娜李上前打了招呼,對方沒有認出她來,她自我介紹,說你到我店裡來吃過飯,對方笑著說,想起來了。李茗沁上前跟他握手,相互介紹了一番,寒暄片刻,林老闆說今天來了很多客人,照顧不周,你們隨便看。李茗沁說,我就是要來這種地方,如果不是你帶,我還找不到呢,要打聽那批珍寶的下落,這個圈子是最合適的切入口。回國後,我可以把這個據點告訴給秦漢,也算這次歐洲之行的一個收穫。琳娜李很放鬆,見到熟悉的人,就向李茗沁推薦,其中有一個畫家叫曹泰來,穿著隨意,袖口上起了毛,鬍子拉碴的,有點兒藝術家氣質,跟李茗沁握手寒暄,聊了一會。李茗沁看見了那個日本人,感嘆世界真小。日本人並沒有跟他打招呼,瞥了他一眼,繼續跟一個金髮碧眼的外國女郎說話。
琳娜李興致勃勃,指著這個瓶那個罐,要李茗沁講解,李茗沁發現這些瓷器總體標價過低,不過自己身無分文。琳娜李說,我得提醒一下林老闆。林老闆聽了,聳聳肩笑道,你這麼懂行,哈,什麼時間跟你學學?
琳娜李說,別笑我,是我朋友懂行。李茗沁說,確實如此,標價太低了,如果讓中國人買去,倒也罷了,結果都進入日本人的口袋,翻幾倍再朝香港送,你說合算嗎?林老闆半信半疑地看著他。李茗沁指著一個元龍泉瓶說,標價只有國內價格的十分之一,那個青釉碗不是越窯,是耀州窯,剔刻花是耀州窯典型工藝,越窯幾乎沒有,此碗大,釉水好,剔刻線條十分流暢,價格太低了。
林老闆兩眼放光,哇,高手,這樣吧,麻煩你幫我再仔細看看,價格全都檢查一遍,不要透露風聲,等五點關門我們一起吃飯,我再請教。他說完拍了拍他肩膀,說你可幫了我大忙。
李茗沁把標價都看完,與琳娜李在外面閒逛,走入另一家古董店。李茗沁認出店裡的少婦正是跟那日本人說話的金髮女郎。李茗沁看了一會兒,輕聲說,東西很便宜。琳娜李知道他沒有錢了,拿出信用卡說,買吧,算我借你的。李茗沁說,我幫你買一個。就挑選了一件清朝早期景泰藍果盆,鳳凰圖案十分少見,製作又精細。少婦開價一千五百歐元,在刷卡之前檢查了記錄本,本上實際標價卻高,顯然開錯了價,少婦顯出尷尬之色,馬上又說,開了價,不能反悔。李茗沁想再買一件,以彌補她的損失。少婦卻說,時間到了,要關門,說好回家給情人做飯的。
回到林老闆店裡,客人都走了。林老闆請他詳細講解。李茗沁一一說來,還指出幾件仿品。林老闆大聲道,火眼金睛,絕對專家,這些東西各路藏家都來看過,沒有一個能說得明白,特別是唐宋瓷器,窯口複雜,唯有你思路清晰,判斷快速。他上前拉過琳娜李,來來,老闆娘,首先要謝謝你,替我帶來了一個好老師,我今天就拜師!
林老闆說,過去有個華僑眼光很厲害,據說一直幫國內回收文物,好像是中國什麼收藏協會的。他眼光好,很懂唐宋器物,西方人認為懂唐宋器物才是真正有眼光的。
回國前,他和張箋文見了面,張箋文給了他一張小紙片,上面有五個數字:61282,這數字是華僑臨死前在電話裡說的,應該七個數字,最後兩個沒聽清楚,他還提到一個名字:蓬皮杜。張箋文說,這些信息一定跟那批珍藏有關,我幫不了忙了,要去美國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