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大家購買的房子,基本都是沒有電梯的樓房,有的5層,有的6層、7層,甚至還有8層樓房都沒有電梯。
中國的商品房發展才40年左右的時間,算是步入了中年時期。之前買房子的時候,大家都是小青年,如今自己的孩子已經變成了小青年了。人步入40歲之後,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並且自己的身體體檢報告中,也會逐漸出現這樣那樣的不合格。身體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那麼這種情況下,一方面擔心自己的身體,另一方面擔心父母的身體。如果父母生病住院,自己就要請假去照顧。如果父母不在身邊,會更麻煩。所以很多人想把父母接到身邊,就是為了方便照顧。
那麼,對於中年人來說,很多人已經有兩套房子了,自己搬進了電梯的新房,原來的多層步梯樓房,就會就給父母居住。也許有人會說,幹嘛不讓父母去住電梯房,自己住步梯樓房?從常理上來說,應該讓父母住電梯房子,但是實際上,都是把老房子留給老人,並且還感覺很孝順父母了。
這已經成為了社會普遍現象,無解!量變引起質變,既然成為了社會問題,國家就要插手來解決。於是就推出了加裝電梯的項目,可謂是與時俱進,解決社會突出矛盾。然而,在解決矛盾的同時,又出現了一些新的矛盾。比如,加裝電梯需要至少三分之二的業主同意,並且其他業主沒有反對的才可以安裝。這就引出了意見不統一的新問題。而意見不統一的根本就是,涉及到自身利益關係。安裝費需要個人承擔一半,即便是免費安裝,刷卡乘坐,一樓二樓也不想加裝電梯,因為低樓層不需要電梯,加裝電梯後反而影響自己的採光、隱私,甚至還有噪音問題。另外可能面臨物業費升高。還有安全問題。排除房屋結構安全問題之外,另外一個問題也不容忽視。
大家到老舊小區去看看就會發現,小區內停著很多電動自行車。加裝電梯後,這些電動自行車就會上樓充電,即使車子不上樓,那麼電瓶肯定也會拿到樓上去充電。電動車會經常引發火災,初期火災控制不住,就會殃及鄰居甚至整棟樓。還有人會把電動車通過電梯運送到自家門口電梯門旁邊。這樣又會阻礙安全通道。
希望加裝電梯的小區,一定要解決電動自行車充電的問題,堵不住就要疏導。可以在小區角落或者空曠的地方設立集中充電區,手機支付電費。
總之,我認為,加裝電梯還是有必要的。因為中國已經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中國將成為世界上老人最多的國家。步梯樓房的數量也是很龐大的數字,拆遷是不可能的了。只能翻新繼續居住。每個城市都在向外不斷地擴散,都在設立新城區、開發區。而老城區都逐漸衰落。10年後,等到中國人口負增長的時候,這些老城區的房子就會閒置、荒廢,白送都沒人要。和現在的日本一樣,很多房子荒廢,但是還要負責修繕、交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