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兔速遞:是鯰魚,還是鯊魚?

2021-01-20 澎湃新聞

「綁定拼多多起量只是表象。」

本文為元氣資本第59篇原創文章

分析師)寧泊為

核心內容

1、通達系「內戰」,到底在較量什麼?

2、極兔速遞只是拼多多的快遞公司?

3、快遞公司平臺綁定模式的下一階段是什麼?

在讀者廣泛的《百度百科》中,有這樣的描述:在海洋中的魚類,因為有鰾才能使自己在大海中自由沉浮,當鰾內充滿空氣的時候魚兒就上浮,釋放空氣的時候,魚兒就下沉。鯊魚沒有鰾,只要它停止遊弋,身子就會迅速下沉,所以鯊魚要上浮時只能依靠肌肉的運動而不停息地遊弋。也正因於此,「先天不足」卻依靠後天努力的鯊魚,使自己的身體異常強壯,從而成為兇猛的「水中殺手」。

然而,最新研究表明,鰾並不控制魚類的沉浮,而是調節魚類的自身密度,使得魚類和周圍液體密度保持一致。真正控制魚類沉浮的是魚鰭。

即便如此,人們仍將這種現象稱之為「鯊魚效應」。

國家郵政局信息顯示,今年11月份中國快遞發展指數為312.5,同比+35%;當月快遞業務量98億件,同比+37.6%;當月快遞業務收入965億元,同比增長21.1%。

同比增速的表現掩蓋住了環比增速的放緩,與往年動輒25%以上的表現相比,今年11月的單量環比增長只有18.31%。

這背後的原因是淘系平臺將「雙11」預售分割成兩波,分別於10月21日與11月1日啟動,使得快遞單量稀釋,與電商深度綁定的快遞公司們有了更多合理配置資源的時間。

同時,這些在短期內由電商平臺帶來的持續性增量加劇了市場的競爭程度,電商快遞市場的份額正在加速分化與改變。

 

「四通一達」以「價格戰定輸贏」,但背靠的淘系平臺流量口徑卻不見得是「無縫的蛋」;「成也平臺,敗也平臺」的京東物流只能自己拓寬口徑(利用京喜下沉),若是明年真能拆分上市,勢必要在今年的年報裡講出「新故事」;順豐(順豐控股,002352.SZ)已是拿得一手好牌,差異化的戰略定位,致使接下來市場都會把焦點聚集在電商件滲透率的指標上;與此同時,在主流戰場的邊緣,成立僅僅半年的極兔速遞憑藉「雙11」一鳴驚人,拼多多(PDD.US)的神話還未遠去,這一次相信誰也不會小覷了這家與拼多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的快遞公司。

從通達系「內戰」看電商快遞市場的核心壁壘 

回顧這場價格戰爆發的節點,從公開數據來看,2020上半年「通達系「中只有圓通速遞(600233.SH)實現了利潤增長(yoy+12.5%),其餘三家即便中通快遞(ZTO.US)「生錢有道」,淨利仍舊收窄了13.2%,韻達股份(002120.SZ)的淨利潤下降47.5%,申通快遞(002468.SZ)的淨利表現更是大幅跳水91.5%。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由價格戰催生出來的有趣現象,中通的業務量第一(69.7億件)、毛利率第一,但收入卻只位列第三;圓通是上半年中唯一實現利潤正增長的公司,但成本也是最高(128.9億元)。

從不含派費的單票收入來看,中通(1.37元)>申通(1.15元)>圓通(1.08元)>韻達(0.96元)。這種不斷加大對加盟商的返利力度的策略,致使通達系之間競爭愈演愈烈,韻達幾乎做著「賠錢買賣」,申通已是「無力跟進」。

值得一提的是,申通正試圖在派費層面做出更多讓利,單票派費收入1.43元,單票派費成本1.47元,派費層面單票補貼0.04元,而2019年底單票派費層面盈利僅為0.02元。在市場的眾多分析中,申通成為這場價格戰的第一個「出局者」已是板上釘釘。

以「戰況」來看,雖然圓通的淨利增速亮眼,但在單票毛利的角度,中通仍是絕對的龍頭老大。

 

那麼是什麼導致中通的利潤收窄呢?

元氣資本認為,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是中通目前的核心策略在於市場份額而非利潤。中通快遞分析師會議上「公司將獲取市場份額作為戰略重中之重」、「2022年實現市場份額達25%的目標」等關於市場份額的表述屢次出現,結合數據,我們認為是這種策略致使公司放棄了一部分利潤增長,換取市場份額。

Wind以業務量口徑統計到Q3的數據顯示,電商快遞市場的CR6已經到達了83.9%,較之2019年底的數據再次提升了3.5個百分點。具體來看,中通20.7%,韻達17.2%,圓通14.8%,申通10.6%,百世10.6%,順豐10.1%。

中通與韻達的份額差距在Q3拉近了些許,兩者分別穩定處於行業第一、第二的位置;圓通的份額看似穩步提升,但是與韻達的差距逐漸擴大,應該主要是來自行業的增量;申通、百世份額與行業前三差距逐漸拉大。

換言之,在爭奪市場份額的策略上,中通較為激進,韻達偏向防守,而圓通策略曖昧。這些策略背後既代表了公司對當下競爭環境、所處階段的部分認知,也是受「價格戰」影響所致。

一個最直接的原因,是疫情後大部分快遞公司面臨產能積壓——在「618」、「雙11」等電商購物節期間,快遞公司利用低價競爭手段以獲取更多市場份額。

第二層原因是成本結構的優化所形成的降價空間。根據國家郵政的數據,超過70%的包裹平均重量已經降至1.1-1.2公斤,輕量化的趨勢結合電子面單取代人工面單的電子化進程,形成了這一層降價空間。

最底層的原因,則是電商快遞公司產品、服務同質化嚴重的問題,這一點在通達系身上尤為突出。由於加盟商模式的特殊框架,快遞公司實質依賴於加盟商與商家端的綁定關係,導致彼此對價格十分敏感,在市場份額沒有完全拉開差距的情況下,領先的一方維持低價時,其他公司更不會主動提價,形成經典的「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的最優解之一是「串謀」,即共同維持低價策略,這樣一來,快遞公司理論上還可以抵禦如極兔這樣的「新進入者」的競爭。

而要想在這場價格戰中成為「笑到最後的人」,元氣資本認為最為關鍵的一項指標是資本開支的增速。

資本開支主要影響的是運輸成本和中轉成本的可承受空間,形成理論上的降本空間。各公司公開資料顯示,2020上半年中通資本開支39.9億元(+130%),韻達21.4億元(同比+12.0%),圓通13.5億元(同比-17.4%),申通8.8億元(同比+10.6%)。基本符合市場份額的坐次位列(圓通例外,這也是為什麼在前文我們覺得其策略曖昧的原因之一)。

從中通及韻達兩家的電話會議所透露的內容來看,這些資本支出基本流向了廠房、車輛和設備三大項,中通主要發展廠房、車輛部分,因此其運輸成本最低(單件約0.47元),車輛直營比例高達91%遙遙領先其他競爭公司;自建廠房也能很好地起到抑制租金,控制成本的效用。

京東(JD.US,9618.HK)創始人劉強東在2002年曾提到,物流公司的競爭力體現在重資產,如今看來,說得一點沒錯。

極兔不會是下一個京東物流 

早早布局供應鏈重資產的京東已經在2020年收穫了部分「戰果」,元氣資本在四個月前的《電商半場戰事:阿里京東拼多多的攻防轉換》中已經指出,履約環節在供應鏈中的重要性,京東的履約費用率不斷下降,存貨周轉天數明顯改善,均大大提振了市場的京東物流分拆上市的信心。

不過,自建物流的最大問題就是在拓寬口徑的道路上的重重挑戰,即便我們在2020年已經可以從連續的財報中讀出,京東這一平臺正實現品類均衡化發展,但站在快遞的視角,京東仍然不及淘系與拼多多的流量口徑。

即便考慮進下沉市場的增量,眾郵已經併入京東京喜事業部,仍然是首先服務於京喜以及京東平臺的第三方賣家,在此基礎上去實現業務拓展,談不上與通達系甚至與極兔的較量。

那麼為什么元氣資本會認為極兔速遞會影響當下的電商快遞市場格局,甚至發生鯊魚效應呢?

極兔速遞(J&TExpress)創始人李傑1998年加入江蘇安徽步步高公司,2008年出任OPPO蘇皖地區總經理。由於出眾的銷售能力,2013年,李傑帶領OPPO團隊前往印尼開闢市場。目前,據Gartner數據,OPPO已經是印尼市場出貨量第一的手機品牌。

 

依託於OPPO在印尼強大營銷網絡,同時也是為了抓住東南亞電商市場的增量機遇,李傑創立了極兔。只用了兩年時間,極兔便做到了印尼快遞業市場份額的第二位;四年時間覆蓋東南亞七國,極兔之「極」也是極速之「極」。

極兔進入中國市場的節點選在了2020年3月,正是這場價格戰的的伊始,並且由於價格帶與通達系接近,等同於空降進了戰場的中心位置。

由於李傑的步步高背景(步步高創始人段永平,亦是拼多多的天使投資人),極兔在進入中國之初就被市場打上了「拼多多系」的標籤,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曾公開提及打造「新物流」技術平臺的言論,一度加深了市場對「極兔=拼多多物流」的印象。

對此,元氣資本的認為,「新物流技術平臺」應是基於拼多多的算法思維,以用戶為核心打造的一種派單體系,大概率會圍繞差異化邏輯打造,與極兔之間屬於供給關係,影響維度在於流量口徑。

其次,極兔目前主要單量的確來自於拼多多,但極兔的東南亞客戶列表裡,與阿里系的合作關係亦十分緊密——包括阿里巴巴控股的Lazada、阿里巴巴領投的Tokopedia,都是極兔在東南亞最重要的合作夥伴。因此,元氣資本傾向於極兔和拼多多之間,是出於流量獲取的商業策略選擇,這與京東自建物流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結合元氣資本從高臨諮詢Third Bridge獲得的信息顯示,「雙11」期間,極兔速遞的日均峰值接單量已經超過了2000萬,大大超過了市場此前對一個新生團隊大規模集團化作戰的能力區間判斷——再一次上演了極兔之「極」。

但暴露出來的問題也很直接,不足的重資產導致極兔已經「過載」。

解決問題的方法很簡單,唯有「錢」之一字。但這便涉及到衡量極兔背後資本力量的層面。儘管從資本背景的角度,「段永平系」投資人除了在資金上進行支持,更有價值的是步步高系的線下經銷網絡的共享。但是在價格戰的風暴中心入局,會比想像中要承受的成本壓力更加艱巨。

「通達系」單票快件平均價格與單票成本都在持續下行,為了獲取業務量,極兔維持低價競爭策略是必然的選擇。即便在通達系當中收入處於尾部的百世快遞為例,2019年百世快遞業務剔除派費後的單票收入1.36元,意味著這也將是極兔的「入場券」。而成本控制不算優異的百世,如果以當前極兔的日均業務量推算比較,大概相當於百世2014年的階段,單票成本(剔除派費)為3.52元。

即使現實的狀況可能比我們推算的很好,但極兔每單虧損也應該接近2塊左右,預示了海量的資本投入。

更為值得思考的是,即便資金到位,極兔還面臨著通達系當前正面臨的末端加盟商體系可能帶來的結構困擾。

從這一點來看,當前的極兔還有「喘息的空間」,因為正如前文所說,通達系還並未旗幟鮮明地從末端網點對極兔進行封殺,導致末端的加盟商們並不排斥多出一個可能意味著大量「拼多多」口徑的「選擇項」。

因此,極兔速遞的策略已較為明朗。高臨Third Bridge的專家曾表示,極兔用低價的、承諾時效和品質的方式來吸引前端的招商網點,當這些網點對比自身原來正在做的品牌的經營狀況(包括毛利水平等各個方面),一旦發現有利可圖,便沒有理由不去嘗試。

最關鍵的是,加入了極兔的這些網點,它們原本在拼多多系拿的訂單,或者說主動去拿到訂單,或者被動推送過來的訂單,遠比它們原來自身品牌的單量要大。所以這對加盟商來說,也是最關鍵的一點,「給它們帶來了增量的客源,而這部分增量的客源原本可能壟斷在集中的幾家手中。」

作為原本這些通達系的網點,尤其是它二級網點為主的這個群體,它很少能夠拿到一手的電商訂單——尤其是拼多多的電商訂單。所以,加入了極兔之後,大量拼多多的訂單「灌入」進來,整個網絡勢起,大家的投資意願、保障的意願就持續地增強。

元氣資本認為,這裡可能誕生的一個邏輯矛盾就是,極兔自然無法從通達系手中去拿淘系的流量,但通達系對拼多多的份額肯定是垂涎的,長此以往,極兔只能不斷提高自己與拼多多之間的綁定程度,才能在這場價格戰中抵抗通達系的「圍剿」。

但是,隨著極兔與平臺綁定程度的加深,極兔被「封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關鍵就在於「時間」這一變量——誰能跑得更快,或者,誰首先撐不住。

同樣是在《電商半場戰事:阿里京東拼多多的攻防轉換》的研究中,元氣資本提到,以貨、倉、配的邏輯看待電商供應鏈的話,拼多多在「貨」這一方的優勢很大,因為現階段商家願意去往拼多多的最大動力是它的流量更「便宜」,所以商家願意讓利,這是拼多多的底層算法邏輯所演變的優勢之一。

吃透、吃足拼多多的流量,極兔就已經足以成為撼動現有電商快遞市場格局的攪動者,同時並不「鮮明」地成為「拼多多物流」又保留了承接其他垂直電商、電商帶貨、非阿里、非京東系平臺增量的可能——即靠著自己不斷遊動於快遞市場,帶來了「鯊魚效應」。

當然問題也並非僅僅於此,物流服務商本質上是電商對物流服務的採購,510萬的商家自選物流服務商,物流在處理訂單時,很難得知這是屬於哪個電商平臺上的訂單,所以對於電商平臺,現有的物流體系偏「共享」性質。在最後的配送一環,代收點與快遞櫃方面的缺失才是目前極兔必須儘早解決的問題。

有趣的是,當下火熱的社區團購市場,快遞公司也要進來分一杯羹,極兔如果解決了中心倉——網格倉——自提點的供應鏈建設,與多多買菜「夢幻聯動」,掠取市場份額的速度說不定能再快幾分。

如此一來,極兔的底層邏輯便十分清晰:綁定平臺快速起量只是表象,品牌建設才是真心。

未來的增量 

當電商快遞市場格局趨穩,電商快遞市場的龍頭必將和順豐全面碰撞:

同樣才在19年5月設立的「豐網」,正是順豐以特惠件的方式切入中低端電商市場的產品,名稱雖是「特惠」,但仍然比通達系的價格帶要高,也因此利潤更可控,且不被拖入價格戰的漩渦裡,這就是品牌帶來的價值。

不過元氣資本判斷,價格戰並不會越演越烈,只會趨緩,因為目前份額變化的趨勢已經較為明朗。中通、順豐在各自領域份額領先,極兔趕上來的速度會很快。電商快遞企業兩兩之間份額差距均在擴大。在價格競爭推動下,頭部企業盈利與份額的分化在近兩年會持續擴大。

 

一方面的原因是差異化的產品仍舊瓜分著統一市場的增量,競爭必會到來;另一方面是往往當格局穩定時,龍頭公司便會主動找尋其他增量來確保自己的龍頭地位不斷加深。

這同時符合當下「無界零售」的網際網路思維,即全渠道擴張策略。未來的電商快遞巨頭之間或許會和現在的網際網路巨頭們一般,互相保持安全邊界(大概率就是各自綁定的平臺流量口徑),一同向其他行業擴張,從目前來看,除了反壟斷約束,這樣的策略一旦實施,幾乎無法被攻破。

從阿里巴巴的戰略框架「資金流+信息流+物流」來看,如果以商流定義物流,我們推斷了未來可能的增量。

社區團購肯定是當下最火熱的新商流,同時由於分揀模式與電商快遞有差異,在不推出新型物流體系的前提下,競爭此增量的爆發點會在末端代收點和網格倉的建設上,這一角度來看通達系憑藉菜鳥驛站佔有優勢。

快運市場會是另一個可能性增量,並且由於國內快運市場格局相當分散。根據運聯傳媒的統計計算,2019年我國零擔市場CR5、CR10、CR25僅分別為2.6%、3.5%、4.3%。大量專線型、區域型、全網型的快運公司充斥著國內市場,使得併購策略被使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德邦(德邦股份,603056.SH)與順豐雖有先發優勢積累,但電商快遞公司們並非沒有「後發制人」的空間。

擁有深度平臺綁定的快遞公司們擁有的一項優勢就是資本。從歐美市場聯邦快遞、UPS在內的多家巨頭並收整合的歷史來看,電商快遞公司必將朝著綜合性物流公司的方向演變。

我們的判斷依據還包括,電商包裹中大件快遞的需求正在顯著提升。線上滲透率不斷提升的趨勢明朗,從供給端對傳統區域批發市場產生擠壓,導致絕大部分的區域型零擔公司的需求受到衝擊,在貨量不充足的情況下難以保障發車頻次,同時電商件往往對時效性的要求遠高於傳統零擔市場,數據化能力在分揀和轉運處理上的要求,都給予了電商快遞公司們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著眼於未來,關於柔性供應鏈的概念已經被多次提及,在C2M以及訂單碎片化的趨勢下,整車運輸的需求必將改善,這一過程又將倒逼生產工廠重新制定生產計劃,整車需求一旦下降,專線市場和貨運市場的底層結構就會受到衝擊。

無論市場最終會演變向何方,在數位化推動的擴張之下, 另一層「鯊魚效應」也正在浮現——數位化對於從業者的「驅趕」和「壓力」。價格戰的背後可能是大量快遞員的失業,末端網點的建設可能是再也不會「送貨上門」。

對於快遞公司而言,品牌建設既是向外進攻的武器也是自保的盾牌,在「無界零售」席捲而來時,如何避免自己不成為巨頭手中嫁接兩端的「管道」,是所有快遞市場中的參與者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快遞武林分「天下」極兔速遞究竟是新貴還是鯰魚?
    龐大的市場需求不斷刺激著創業者進入快遞領域,在這片紅海中,資本的貪婪表現的淋漓盡致,而極兔速遞的回國也是看中了國內的巨大潛力,極兔速遞的進入 一開始便倍受業內人士矚目。可能作為普通消費者而言第一次聽說極兔速遞 ,極兔速遞是一家東南亞的快遞品牌,2015年8月在印尼成立,董事長李傑是oppo印尼的創始人,當初成立極兔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為了解決oppo手機在東南亞的運輸問題,現在已經成為東南亞排名第二的快遞企業 ,極兔去年秋季含蓄表達要進入中國,但之後並沒有什麼動作。直到4月份 極兔全國快遞網絡已經基本組件完畢。
  • 極兔速遞還在觀望,加盟還是直營
    極兔速遞揭開了紅色面紗,呈現在了公眾面前.紅白相間VI下,展現出了強有力的企業文化,極兔速遞在快遞行業中也很自然的收穫了自己的江湖名號 - "兔子".極兔速遞從去年年初決定登陸大陸市場,鮮有人知道這是OPPO在東南亞為解決手機銷售自建的快遞體企業,隨著深入的了解,OPPO與J&T的關係被深挖出來,因為OPPO、段永平、黃錚這三個關鍵詞太敏感,內地快遞市場迅速解讀為未來可能為拼多多所用,因為國內通達系除了韻達(坊間傳言已敲定)外,阿里巴巴均以入股.2019年京東發現物流巨虧,又受到性侵門影響,京東加快了變現盈利的布局
  • 極兔速遞發力存量市場 網友:極兔快遞的物流快嗎?
    不管是618電商大促,還是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快遞業務量均持續增長。而在這背後,快遞巨頭正在不斷發力存量市場。近日,各大快遞公司公布的經營數據顯示,儘管5月份的業務量都實現了大增,但收入卻有所下降。為了擴大市場份額,快遞巨頭之間的價格戰不斷。實際上,去年以來,隨著快遞市場的競爭加劇,不少中小快遞企業已被淘汰出局,但就在今年,來自東南亞的極兔速遞卻宣布進軍中國市場。
  • J&T極兔速遞
    關於極兔速遞極兔成立於2015年8月,是東南亞首家以網際網路配送為核心業務的科技型快遞公司,業務涉及快遞、快運、倉儲及供應鏈等多元化領域,業務類型涵蓋同城、跨省及國際件。極兔在全球目前擁有超過170個大型轉運中心、600組智能分揀設備、4000輛自有車輛,同時還運營超過10000個網點,員工數量超過14萬人。
  • OV主導,品駿為主力的極兔速遞到底什麼來頭
    近日攪亂快遞界沸沸揚揚的極兔速遞,大家都很好奇,到底是什麼來頭。要說來頭可真不小,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自帶超高流量的存在。為什麼呢?下面看小編給你一一道來。拼多多的切入保障了極兔的貨量運營了3個多月的極兔速遞,以其業內罕見的速遞在不停的擴張,時效,服務直接媲美順豐,價格卻和通達系持平。目前的短板隨著日益壯大也逐漸顯露。
  • 高價招快遞員、低價搶訂單,極兔速遞有點急
    在通達系快遞因派費屢屢下降導致快遞員罷工的時候,極兔速遞的快遞員正拿著通達系快遞員兩三倍的派費。極兔速遞的快遞員李志向獵雲網表示,自己也曾是通達系快遞的員工,今年五月才跳槽到極兔速遞。極兔速遞是誰?還沒被消費者熟知的快遞新玩家,卻因被通達系封殺登上了熱搜。事實上,雖然消費端對極兔速遞的了解並不多,但極兔速遞在今年國內市場的布局可謂是動作頻頻。
  • 三大快遞巨頭「圍剿」極兔速遞 意在拼多多?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雙十一前夕,極兔速遞被 「通達系」快遞公司下達「封殺令」,引起廣泛關注。10月19日,韻達速遞下發內部文件,宣布封殺極兔速遞。在此之前,在今年7月底和9月底,圓通快遞和申通快遞都對極兔速遞發布了「封殺令」。
  • 韻達,申通,圓通,聯手封殺極兔速遞,大街小巷突然出現的極兔什麼來頭
    10月19日,韻達在內網發布了《關於全網禁止代理極兔業務的通知》,正式封殺極兔。另據多家通達系加盟商透露,此前,申通、圓通已發布類似通知。多家快遞加盟商表示,拼多多快遞需求,是極兔對外宣稱的基本盤。那麼突然出現在大家視野裡的極兔快遞是什麼來頭呢?今天帶大家解碼探索。
  • 極兔速遞價格戰攪動快遞江湖,行業站隊不可避免?
    這實際上就是幾大快遞公司聯手封殺極兔速遞。為什麼封殺極兔速遞呢?當然是因為極兔速遞對通達系快遞公司構成了威脅。而通達系快遞公司卻不願意與極兔速遞打價格戰,所以選擇了這種方式,禁止極兔速遞蹭網。二、極兔速遞,發家於東南亞市場極兔速遞2015年8月成立於印度尼西亞。只用了兩年時間就成為印尼快遞行業第一。極兔速遞目前在全球擁有近15萬名員工,業務已經覆蓋中國、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柬埔寨及新加坡八個國家,服務全球近20億人口。
  • 極兔速遞被通達系封殺背後 段永平的一盤大棋
    來源:斑馬消費在中國市場「偷偷生長」不到半年,極兔速遞便遭到了來自通達系快遞公司的集體封殺。這一事件令極兔名聲鵲起,公司也被徹底推至聚光燈下,無法繼續「狡兔三窟」。段永平,這個OPPO、vivo、拼多多背後的傳奇投資人,再度成為極兔野蠻生長的註腳。只是,屢戰屢勝的「後手策略」,能否幫極兔躋身頭部?今年雙十一前後的這輪消費旺季,便是第一次大考。極兔是誰?封殺事件發生後,大家都在問,極兔速遞是誰?
  • 韻達申通圓通「封殺」極兔速遞?涉及公司回應
    來源:南方都市報昨天(22日),南都記者留意到消息,稱韻達快遞日前在內部發出通知,要求下屬加盟商及攬派點禁止代理極兔速遞業務。消息還指,申通快遞與圓通速遞,分別在今年9月底和7月也對旗下加盟商發布了類似通知。南都記者留意到,向加盟商要求「封殺」極兔速遞的消息,主要來源於韻達、申通和圓通的下屬加盟商。
  • 極兔速遞首次亮相「浙江國際智慧交通產業博覽會」
    極兔速遞雖然首次亮相產業博覽會,但各級領導紛紛來到極兔展臺參觀,並對極兔一年來的發展和助農項目表示認可。浙江省交通廳副廳長任忠蒞臨極兔展館,對極兔參與本次展會表示感謝,並向極兔速遞發出邀請函,期待下一次展會的參與。
  • 價格低,擾亂市場,極兔速遞遭業內集體封殺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近日韻達在內網發布了《關於全網禁止代理極兔業務的通知》,正式封殺極兔,此前,申通、圓通也分別在今年9月底和7月也對旗下加盟商發布了類似通知。對此,韻達快遞、圓通速遞和極兔速遞方面相關人士表示對事件不予置評;申通快遞未作回應。
  • 快遞行業新勢力崛起 龍頭企業禁止網點代理極兔速遞
    極兔速遞有賴於低價,這種價格槓桿模式會對其他快遞公司造成一定影響,這也是各快遞公司明文禁止代理極兔速遞業務的重要原因。 「在『雙十一』來臨之際,極兔速遞靠價格槓桿這種模式,其單量會有一定的增長,但是它的網絡可能承載不了。此外,如果靠這種價格驅動模式,它可能很難維持客戶粘性。」趙小敏表示。
  • 韻達申通圓通聯手封殺極兔速遞 為什麼要封殺?
    韻達申通圓通聯手封殺極兔速遞 為什麼要封殺?來源:重慶晨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韻達申通圓通聯手封殺極兔速遞此外,韻達還強調,要嚴格實施針對極兔速遞的排他經營,網點公司(承包區)存在加盟、代理極兔網點、站點的,一經核實,視情況處以5000-2000元不等的罰款,並要求限期整改,情況嚴重的作清退處理;發現包件含有極兔快件,一律按代理極兔業務處理,不接收任何申訴。對代理極兔速話業務的行為,一經核實,處以1000元/票處罰。前述通知自發布之日(2020年10月19日)起全網執行。
  • 快遞市場搶食者再入局:極兔速遞350輛重卡在渝上牌
    5月30日,J&T極兔速遞第二批248輛重型卡車在重慶市公安局車輛管理所渝北車管所順利上牌,這意味著J&T 極兔速遞在中國的布局有了強有力支撐,此前,極兔速遞已有102輛重卡在重慶上牌。
  • 極兔速遞7月投資5家供應鏈公司,合計斥資8020萬
    天眼查數據顯示,7月至今,上海極兔速遞有限公司共斥資8020萬投資5家公司,其中4家供應鏈管理相關公司和1家運輸公司。7月1日,極兔速遞花費5000萬元投資紜毅運輸(重慶)有限公司,100%控股。7月8日,極兔速遞花費510萬元投資吉林極兔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51%。該公司成立於2019年10月30日。7月15日,極兔速遞花費1000萬元投資浙江傑特供應鏈有限公司,100%控股。該公司成立於2019年11月5日,此前大股東為上海龍邦速運。
  • 極兔速遞燒錢狂奔:通達系圍堵,拼多多、OPPO輸血
    「拼多多給了極兔業務支持,會參與新的融資。一開始行業都不看好,但現在,極兔的發展,遠超預期。」有資深快遞人士表示。「拼多多系」,是外界對於極兔速遞的第一印象。但可能,這家公司想像力不亞於拼多多本身,快遞界「拼多多」,是目前資本市場對於極兔的評價。
  • 三通一達決定封殺極兔速遞 這家快遞公司為何引眾怒
    【CNMO新聞】一年一度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即將盛大開啟,這不只是電商和消費者的狂歡,同時也是物流快遞公司激烈搏殺的戰常據《21世紀經濟報導》消息,10月19日,韻達下發內部文件,宣布封殺極兔速遞。極兔速遞極兔官網顯示,2015年極兔速遞在印尼建立,其創始人為李傑,曾是OPPO印尼公司的負責人。李傑創立極兔速遞以後,依靠OPPO印尼的銷售網絡迅速打開市場,僅僅兩年時間就成為了東南亞地區快遞業的龍頭。
  • 一針見血:拼多多是拼多多,極兔是極兔
    投稿來源:葉帥極兔速遞,成為了媒體津津樂道的快遞新秀。事實上,從萌芽開始一直到現在,極兔速遞就一直備受業內關注。通過企查查查詢可以發現,上海極兔供應鏈有限公司由上海龍邦速運有限公司100%控股,後者於今年4月28日進行工商變更,公司名稱變更為上海極兔速遞有限公司。此外,企查查顯示,上海極兔速遞有限公司對外投資記錄36條,目前控股127家企業,可以說是「極兔速遞」這一品牌的真正運營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