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批電話詐騙成臺灣之恥 騙子辦3607張卡套現

2021-01-11 騰訊網

  資料圖

  2014年,大陸人因電話詐騙損失了107億元人民幣,其中80%贓款在臺灣被提取。全國人大代表陳偉才近日在兩會上,援引公安部數據做出上述表示。對此,有臺灣媒體直呼電話詐騙已成了「臺灣之恥」。

  防不勝防:改號軟體+狼群戰術

  在公安部有20年工作履歷的陳偉才還說,臺灣警方告訴他,「臺灣有近10萬人,以面向大陸實施電話詐騙為生」。但臺灣「警政署」上周對此回應,這一數據「純屬臆測」。

  既然「純屬臆測」,確切數字是多少?顯然,對處於地下狀態的詐騙犯很難有準確的統計,因而相關單位無法給出準確數據。然而,大陸多發的電話詐騙案件,不少由臺灣犯罪分子所為,是公認的現實。

  帶著廣東口音的「猜猜我是誰」、海南儋州的「機票改籤」等詐騙電話,許許多多人都接到過。陳偉才說,這一類是以大陸犯罪分子為主的地域性詐騙團夥所為,涉案金額少,易破案,易追贓。

  另一種以「法院傳票、信息洩露、涉及洗錢」來恐嚇,並且使用改號軟體,將來電號碼改為政法機關,由臺灣的跨境電話詐騙犯罪集團實施的詐騙案,「危害最大、破案最難、追贓最難、群眾防範最難」。

  近日震驚網絡的「婉君」被騙案,就是第二種電話詐騙的典型。上世紀90年代以《婉君》一劇走紅的臺灣藝人俞小凡,去年底在大陸拍戲時接到詐騙電話,對方自稱是「上海公安」,指控俞小凡名下帳戶涉及跨國詐騙案,必須監管其帳戶存款,要她將存款轉到指定帳戶,待清查帳戶資金流向後即歸還。俞小凡返臺後通過網絡轉帳匯款6次,共匯出新臺幣4000萬元,換算成人民幣約800萬元。

  消息一出,網友紛紛感慨「婉君」太好騙。而不久之前,知名女影星湯唯、李若彤都被同類手法騙走了數十萬到百萬元人民幣不等。難道女明星特別容易受騙?

  實際情況是,一方面明星作為公眾人物,財產狀況和個人資料容易被騙子獲知,形成精準詐騙;另一方面,這些騙局並不像事後報導的那麼簡單,往往會有多部電話多個詐騙犯相互配合分進合擊,逼真度相當高。

  用陳偉才的話說,這些騙子「都是經過專業培訓,像流水線一樣實施詐騙。只要電話接通,當事人就如一隻小羊羔被一群狼圍住一樣」。

  臺灣詐騙犯的「專業」還體現在取款過程中。在一起被騙3800多萬元的案件中,大陸公安部門偵查發現,為儘快將這筆巨款取現,騙子購買了3607張銀行卡,涉及大陸17家銀行。因每張銀行卡境外取款每天限額1萬,為將騙款在凍結前快速取走,頭目僱傭5個洗錢轉帳團夥,歷時20小時瘋狂取款,涉及臺灣26家銀行,797臺取款機。

  防範治理:看透騙局+兩岸聯手

  電話詐騙不是新事物,卻常以手法翻新取勝,臺灣詐騙犯在這方面的「創意」,算得上層出不窮。臺灣「警政署」刑事局今年1月破獲一個電話詐騙案,3年來有上千人受騙,騙得新臺幣6000多萬元。以臺灣人林男為首的「山雞詐騙集團」,派女子隨機撥打臺灣被害人電話,以「猜猜我是誰」方式假冒為熟人談情說愛,經多次聊天后取得對方信任,再以「阿媽生病」、「欠公司錢」、「車禍」等理由,博取同情,榨取錢財。警方指出,部分參與案件的女犯還趁機兼做性交易。

  臺灣《旺報》近日報導,除了假綁架、中獎等手法,現在最新的手法就是「先給錢後扣款」。先用簡訊通知中獎,比如得獎20萬元(新臺幣,下同)現金。接著電話詢問銀行戶頭,告知將匯獎金。10分鐘後手機又響,請查詢帳戶一下。受害者一查,銀行證實果然進了20萬元。但沒多久對方又來電話,通常是女子帶著哭腔說,由於疏忽忘了抵扣獎金的個人所得,20萬元的20%是4萬元,可否請您把4萬元所得匯回來?一般人認為反正白得16萬元,就退回4萬元。結果會發現,對方的20萬元是用其他銀行的支票匯的,當天入不了帳,對方退票,20萬元就沒了。

  不管採取什麼手法,電話詐騙採取的手段無非是恐嚇與利誘,只要相信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被無妄之災嚇倒,就不易受騙。但如今犯罪分子還會利用科技手段,比如女星李若彤就是遭遇電話詐騙後,打開一個假網站並插上U盾,銀行帳戶內的所有錢即被一卷而空。

  臺灣《中華日報》20日的社論說,電話詐騙是臺灣隱藏最深、為害最廣的犯罪行為,幾乎沒有一部家用電話、沒有一部行動電話沒有接過詐騙電話或簡訊,受害人不知凡幾,受騙金額多到難以統計。犯罪集團最近幾年來在臺灣行騙逐漸「敗市」後,移師東南亞或者中國大陸作案,真是臺灣之恥。兩岸應根據《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嚴打嚴緝電話詐騙集團,以洗刷恥辱。

  臺「警政署」刑事局表示,從2009年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籤署生效後,至今年2月28日,兩岸共同偵破重大跨境詐欺犯罪案件計56件,查獲5557人,其中臺籍嫌犯3344人、大陸籍嫌犯2162人、其他國籍51人。

事實+

如何防範常見的電話詐騙

千萬別接「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許多人在接到關於汽車退稅、中獎之類的電話後,會因為突如其來的好事而降低警惕性,很容易相信自己真的就是萬中選一的「幸運兒」,從而減少對犯罪分子透露自己更多信息的防備。建議在這種情況下,先沉澱一下激動的心情,提醒自己,天上不會憑空掉餡餅,如果輕信了,只會被餡餅砸傷。

犯罪分子還會冒充學校老師向家長打電話,謊稱其子女突發急病在醫院等錢動手術。很多家長的做法是,接完電話立刻打電話給孩子,若未接通,愛子心切的家長就會自亂陣腳,輕信犯罪分子的謊言,從而上當受騙。建議先平復一下緊張的情緒,就算未打通孩子的電話,也不能第一時間就向陌生人匯款,應打電話到學校核實情況。

有些人會接到自稱是某某公安局的電話,稱收繳到毒品,跟其有關,必須繳一定的保證金,而且不能告訴任何人,否則會被捕。這種情況下,建議客戶撥打當地公安局電話詢問。並且冷靜思考一下,若真涉及販毒,也不是繳一筆保證金就能解決的,更何況販不販毒自己本人不清楚,還要別人告知?所以,接到此類電話,一律忽視。(騰訊新聞綜合報導)

相關焦點

  • 電話詐騙成「臺灣之恥」(臺北傳真)
    原標題:電話詐騙成「臺灣之恥」(臺北傳真) 對此,有臺灣媒體直呼電話詐騙已成了「臺灣之恥」。   防不勝防:改號軟體+狼群戰術   在公安部有20年工作履歷的陳偉才還說,臺灣警方告訴他,「臺灣有近10萬人,以面向大陸實施電話詐騙為生」。但臺灣「警政署」上周對此回應,這一數據「純屬臆測」。   既然「純屬臆測」,確切數字是多少?
  • 臺北傳真:電話詐騙成「臺灣之恥」
    對此,有臺灣媒體直呼電話詐騙已成了「臺灣之恥」。 防不勝防:改號軟體+狼群戰術 在公安部有20年工作履歷的陳偉才還說,臺灣警方告訴他,「臺灣有近10萬人,以面向大陸實施電話詐騙為生」。但臺灣「警政署」上周對此回應,這一數據「純屬臆測」。 既然「純屬臆測」,確切數字是多少?
  • 近10萬人從事電話詐騙 臺媒直呼「臺灣之恥」
    2014年,大陸人因電話詐騙損失了107億元人民幣,其中80%贓款在臺灣被提取。全國人大代表陳偉才近日在兩會上,援引公安部數據做出上述表示。對此,有臺灣媒體直呼電話詐騙已成了「臺灣之恥」。 實際情況是,一方面明星作為公眾人物,財產狀況和個人資料容易被騙子獲知,形成精準詐騙;另一方面,這些騙局並不像事後報導的那麼簡單,往往會有多部電話多個詐騙犯相互配合分進合擊,逼真度相當高。 用陳偉才的話說,這些騙子「都是經過專業培訓,像流水線一樣實施詐騙。只要電話接通,當事人就如一隻小羊羔被一群狼圍住一樣」。 臺灣詐騙犯的「專業」還體現在取款過程中。
  • 信用卡套現亂象背後:有「業務員」稱辦卡送POS機
    該員工稱,「平臺給你發這張卡,是你自己去還,且關係你的徵信情況,而不是像貸款,是你把錢從銀行借走。」據他介紹,按規定,平臺收5%辦卡手續費,推介人拿1%。卡片激活後,平臺會有顯示,如果不交手續費,後臺會採取停卡措施,影響個人徵信,一年以內不能再申請該行信用卡。「人家能給你辦這張卡,也有能力給你停掉。」
  • 去年大陸人因電話詐騙損失107億 80%贓款在臺灣提取
    2014年,大陸人因電話詐騙損失了107億元人民幣,其中80%贓款在臺灣被提取。全國人大代表陳偉才近日在兩會上,援引公安部數據做出上述表示。對此,有臺灣媒體直呼電話詐騙已成了「臺灣之恥」。  實際情況是,一方面明星作為公眾人物,財產狀況和個人資料容易被騙子獲知,形成精準詐騙;另一方面,這些騙局並不像事後報導的那麼簡單,往往會有多部電話多個詐騙犯相互配合分進合擊,逼真度相當高。  用陳偉才的話說,這些騙子「都是經過專業培訓,像流水線一樣實施詐騙。只要電話接通,當事人就如一隻小羊羔被一群狼圍住一樣」。  臺灣詐騙犯的「專業」還體現在取款過程中。
  • 情侶網購百餘張身份證辦卡開網銀 賣給電信騙子
    原標題:情侶網購百餘張身份證辦卡開網銀 賣給電信騙子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花樣多變。唯一不變的是,受害人一旦上當,將錢轉入騙子的帳戶後,騙子就會通過網銀迅速把錢轉到其他多個帳戶。能夠這樣做的基礎就是,騙子同時擁有大量銀行卡及銀行卡網銀。那麼,用於詐騙的這些帳戶到底是怎麼來的,看看下面這個案例,就知道了。
  • 臺灣導遊幫詐騙 帶大陸旅客辦"人頭電話卡"圖利
    華夏經緯網11月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50歲陳進福男子曾因詐騙案服獄5年復出,他不敢再當詐騙首腦,改以販賣「人頭電話卡」圖利,找臺灣導遊誘騙大陸旅客以「補貼旅費」誘騙辦卡,再轉手每張1800元(新臺幣,下同)賣給詐騙集團,獲利上百萬。
  • 10多名臺灣導遊被捕,只因誘騙赴臺遊客辦電話卡!
    臺灣一50歲男子,名叫陳進福,此人原是詐騙集團首腦,出獄後改以販賣「人頭電話卡」圖利,找臺灣導遊誘騙大陸旅客以「補貼旅費」名義辦卡,再轉手每張1800元(新臺幣)賣給詐騙集團,獲利上百萬。第一步:臺灣導遊先哄好大陸遊客:「辦卡就能補貼旅費!」
  • 蔡辦發言人罵韓國瑜「土包子」,自媒體:騙子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2月25日報導,韓國瑜日前在酒吧進行直播活動,但被黃重諺批評是「喝醉的土包子」。然而此事意外為韓國瑜加分,不僅島內出現包子熱潮,自媒體「KUSO宅卡啦」還發表《土包子之歌》,大唱「越土越驕傲」。這首歌歌詞不僅批評蔡當局兩年多來各種「出包」,還提及「他(黃重諺)不是碩士,他是碩士肄業,那些資料都是亂寫的」。
  • 辦卡領電話手錶,一市民被騙兩百萬
    不是不小心,實在是騙子套路多,詐騙手法也層出不窮。業務員免費上門辦電話卡,以信號不好為由,二次採集人臉信息,就這樣偷偷辦出手機卡。無獨有偶,二手車行經營者,謊稱可代辦高額信用卡,以「0元購車」騙取信任,結果讓客戶背上了巨額貸款。
  • 青海銀行原職工參與信用卡套現被判 43張公務卡循環套現127萬元
    日前,銀保監會辦公廳下發《關於預防銀行業保險業從業人員金融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指出,要防範從業人員與外部機構或個人勾結進行信用卡大額套現等違法行為。   事實上,銀行員工參與信用卡套現的並非少數。
  • 出售自己的電話卡、銀行卡獲罪,已有多人被抓判刑!
    不少人被騙後在後臺留言:我知道騙子使用的電話號碼和銀行卡,這些都是實名的,警察為什麼抓不到騙子?的確,這兩年通訊、金融行業的實名制都落實得不錯,騙子用的也都是實名制的電話卡和銀行卡(簡稱「兩卡」),但是你要知道,沒有一個騙子會傻到用自己名下的兩卡,基本都是購買其他人實名註冊過的兩卡來使用。
  • 銀行把關不嚴 1張身份證在同一銀行辦出17張卡
    經警方調查,犯罪嫌疑人蕭某於2010年3月21日,受臺灣人「豪哥」指使,從臺灣攜帶以他人名義開戶的銀行卡95張入境,到達廈門、福州後,「豪哥」又通過快遞郵寄銀行卡89張給蕭某,而後蕭某帶著這些銀行卡在廈門、福州、莆田、泉州等地根據「豪哥」的電話指示在ATM機上進行取現,並將所取現的錢匯往「豪哥」指定的帳戶。同時,按照事先說好蕭某匯款4%的比例,蕭某得利4萬餘元。
  • 信用卡套現亂象:「業務員」稱查得不嚴,「黑戶」也可嘗試
    記者表示這個額度沒達到預期,次日,該員工又聯繫記者,稱可批到15萬。他介紹,合作的銀行可批15萬額度,用戶不能選銀行,具體要據測評看哪家容易下卡。15萬元以下額度的信用卡,由申請人自己填寫資料,但15萬以上的就是對方幫忙填。「(銀行)在後面操作一下,包裝下材料,額度能高一點。」該員工介紹,需要提交身份證正反面照片、手機號、常用銀行卡卡號。
  • 整治公交卡套現行為 頻繁刷卡將被鎖定
    然後,卻有部分「聰明人」在這惠民公交卡上大做文章,刷卡套現專揩公交公司的油。今日,成都公交集團公司聯合公交地鐵公司,在部分公交站點對刷卡套現等違規不文明行為進行了專項整治。  職業刷卡人 一小時幫人刷卡近10次  今日下午2點左右,記者來到磨子橋車站。一番觀察後,一名30多歲的男子和一名40歲左右的婦女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 媒體盤點陳水扁一生:從臺灣之子到臺灣之恥
    人物>  人物>  陳水扁這隻臺灣政壇上的「大老虎」,其64歲人生正是從「臺灣之子」到「臺灣之恥」的墮落。  在貪腐弊案曝光前,陳水扁的經歷可以說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勵志劇」。1951年,陳水扁出生於臺灣臺南縣,是「三級佃農」之子。1981年,陳水扁當選臺北市議員,正式涉足政壇。
  • 幫騙子辦銀行卡加網銀盾跑腿情侶被抓後釣出上線
    原標題:幫騙子辦銀行卡加網銀盾跑腿情侶被抓後釣出上線   據了解,幾天前,南京建鄴公安分局興隆派出所接到轄區銀行報警,稱一對情侶持他人身份證件到銀行開戶辦卡。警方接報後,立即趕到現場。經初步調查得知,這對看上去像情侶的,其實是外地來南京務工的趙某夫婦,均20多歲。
  • 理髮店辦卡充到5萬,美容師稱可以套現?店長:她有60%的提成!
    導語:理髮店辦卡充到5萬,美容師稱可以套現?店長:她有60%的提成!崔師傅在一家理髮店辦了卡,購買了一些理療項目,後面自己後悔了想要退款,可是美容師告訴崔師傅需要把卡充到金卡之後就可以套現了,於是崔師傅稀裡糊塗的充了幾萬,不過後來美容師卻不接他電話了,也不知道這些錢什麼時候能退出來,這究竟是上了什麼套路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崔師傅說自己從2016年開始就在這家理髮店消費了,先後充錢,還買了一些理療項目
  • 引誘他人辦信用卡為自己套現男子被判六個月
    但沒想到的是,辦完後沒有拿到實體卡,僅獲得了一張虛擬卡,不僅如此,沒過兩天,這張信用卡還突然多了兩筆共計6千元的消費,但這並不是鍾女士的消費,而是晏某在利用這張信用卡套現。最終晏某犯信用卡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 案情具體經過如下: 2020年的夏天,成都的鐘女士在晏某的介紹下,在成都武侯區的一家銀行辦理了貸款。隨後,經晏某介紹,她又在該行辦理了一張信用卡。
  • 32輛車的企業辦了2194張油卡 油卡副卡不得超2張
    原標題:32輛車的企業辦了2194張油卡 油卡副卡不得超2張   自去年10月1日交通運輸業率先納入「營改增」試點後,一些運輸企業通過大量辦理加油卡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抵扣,但實際並未將全部油費用於營運,涉嫌偷逃國家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