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睡的這張床,是兩塊很簡易的木板搭在了兩條長凳上。」3月20日中午12時45分,北京魯迅博物館研究室主任、研究館員姜異新在該館利用5G技術進行的網上雲直播活動中,向網友介紹魯迅在西三條21號的書房兼臥室情況。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魯博「雲博物館」直播從3月18日至22日中午時段於中國移動咪咕圈圈平臺播出,開播後前三天就獲得了近百萬人次的觀看量,創歷史新高。
直播講述魯迅日常生活
3月19日的直播,姜異新向網友介紹了魯迅及其母親魯瑞之間的故事。
姜異新介紹,魯老太太最喜歡讀的並不是魯迅寫的小說,而是鴛鴦蝴蝶派的小說。另外,魯迅還為母親訂了兩份報紙,可見魯迅的孝心。姜異新笑稱青年魯迅是個「媽寶男」,堅持自己的思想的同時,也會順從和顧及母親的意願和感受。
直播還曝光了魯迅親筆記的家用帳,他將給家人的零用錢、給母親的拜壽錢,買煤油、炭以及給女工、車夫的年犒,都一筆一筆記錄在這帳簿上,既有一個月一小結,也有一年一匯總,體現了勤儉的家風。對此,有網友通過彈幕留言:「魯迅好細心啊,不僅能寫文章,還會理家呀!」
展示10件一級文物真品
北青報記者還留意到,在姜異新講解的同時,網友不時在彈幕上留言,「魯迅先生薪水高嗎?」「魯迅的這個小四合院,現在市價多少錢?能出售嗎?」各種問題連珠炮似的通過彈幕滾動播出,當天收看直播的網友達到10萬人次。
姜異新告訴北青報記者,這次網絡直播和線下參觀最大的不同之處便是將塵封已久的10件一級文物通過網絡視頻展示了出來。「這件大同十一年的方磚硯,是為了這次直播,我們嚴格按照文物提取流程和操作規範,臨時擺放在它當年的位置,供網友欣賞,直播結束,馬上回歸文物庫房。」
摒棄線下單純說教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地的博物館均處於關閉狀態,北京魯迅博物館也不例外。北京魯迅博物館黨委副書記李戰崎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介紹,秉持閉館不閉展的宗旨,魯博著力打造「雲博物館」直播,在相關專業人員的指導下,設置《安家西三條21號》《7300天的期待,誰說我是禮物》《綠林書屋識英雄》《親自動手,才知道小版畫有大講究》和《真的,從未忘卻的紀念》五個題目,全方位展示該館在魯迅思想和魯迅精神研究、傳播,開展社會教育活動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為了加強與網友之間的互動,魯博還精心挑選並準備了魯迅舊居明信片、魯迅蓋碗杯、金不換毛筆等文創產品,獎勵參與直播互動與有獎問答的網友。
「數據顯示,僅3月18日、19日這兩天的直播,北京地區就共計收看直播11.7萬餘人次,20日又有近30萬人次的觀眾收看直播。這次直播活動觀看量達到了近百萬,對於國家一級博物館來說是一次嘗試,也是一次創新。」李戰崎說道,疫情結束以後,魯博會將這一網絡直播活動常態化、制度化地發展下去。
文/本報記者張恩傑
統籌/劉江華
編輯/黃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