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的國旗圖案,都會有特殊的意義。但是,汶萊的國旗圖案卻與眾不同,是一位中國人頭像。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先看下汶萊的地理位置。這個國家位於婆羅洲洲東南部,加裡曼丹島西北部,北瀕中國南海,東南西三面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接壤,並被沙撈越州的林夢分隔為不相連的東西兩部分。
在古代,汶萊與中國關係非常密切。隋朝時期,汶萊國王Hu Lu Na Po和他的兒子Chiari Ya Ka在616年派使者訪問了中國。唐朝時,汶萊皇帝被認為很富有,中國稱汶萊為「婆利」,在貞觀年間(630年),汶萊派遣很多使者訪問了中國,所以說汶萊的文化受中國影響很大。
到了明朝的時候,汶萊國力衰微,南面受印尼的控制,經常被要求向其進貢,東則常受菲律賓南部蘇祿蘇丹國不時的侵擾。
咋辦呢?新繼位的國王馬合謨沙決定求助大明朝朱元璋!
那時,朱元璋已經實現了全國統一,接到汶萊的求助後決定派兵支援。
派誰呢?朱元璋找到了抗倭名將元壽。在抗倭期間,元壽的表現非常突出,運用多種戰略組合,擒獲很多倭寇,後來升為雲南永昌騰衝衛總兵。汶萊臨近海邊,也是多有海盜侵擾,於是朱元璋決定派元壽去支援汶萊。為了顯示皇恩浩蕩,朱元璋賜元壽名字為黃森屏,支援汶萊。
黃屏森率領族人及鄰居數千人趕往婆羅洲。在趕往汶萊的途中,他們在東加裡曼丹的一條大河河口登陸,精疲力竭之時發生了船難,有的折斷了手臂,有喪失了生命。 趕到汶萊後, 汶萊國王丹馬合謨沙把女兒嫁給了黃森屏,贈與黃森屏 「並肩王」的稱號,馬合謨沙還讓自己的弟弟艾哈邁德娶了黃森屏的妹妹黃元麗,贈給她公主稱號。
兩個政權因統治者之間的婚姻關係結成了緊密的同盟,在黃森屏和華人軍隊的奮戰之下,入侵者被打跑,汶萊避免了滅亡的命運。 黃森屏一系對內盡力輔助蘇丹,對華人則稱國王,直到萬曆年間,相沿不改。
汶萊周邊國家都知道,汶萊皇室與中國關係密切,大多不趕輕舉妄動,所以汶萊國非常感恩黃屏森,如今汶萊皇室名冊上還有黃屏森的名字。期間,汶萊還曾考慮過納入中國版圖,但是明朝統治者考慮到政治影響,沒有同意。
為了紀念黃屏森,汶萊的國旗圖案是一個人,帶著頭盔,這個人就是黃屏森。能夠把頭像作為國旗,能夠感受到這個國家的國民有多麼的敬重黃屏森。如今,汶萊國民都知道黃屏森的事情,也感恩黃屏森。【參考資料:《黃雲靜. 伊斯蘭教與當代汶萊政治發展》、《黃屏森》】(作者:每日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