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這是一個師徒情深的故事。
Montréal Plaza是加拿大前十的餐廳中底蘊最薄的一家。2015年,一間小餐廳開在了顯得蕭索荒涼的聖休伯特廣場(Plaza St-Hubert)——這裡曾是城中最富盛名的禮服和布匹的商區,一路落魄到今天,近乎荒無人煙,沿街的禮服店、古玩店和cosplay商店在夜晚經過甚至很容易犯怵。
Charles-Antoine Crête,圖片來自官網
所以餐廳名字就叫plaza,成也廣場敗也廣場。主廚叫Charles-Antoine Crête,不算被公眾熟知,但曾掌管加拿大第三餐廳、魁北克餐飲聖殿Toque!後廚長達十五年,只是一直被Toque!的老闆大人、魁北克餐飲教父、加拿大國寶級主廚、自己的師傅Normand Laprise的光環遮得嚴嚴實實的。
Charles和Normand Laprise,圖片來自Eater
Charles-Antoine Crête,1979年生人,九歲就決定要幹廚師,十二歲進入後廚——那是一家位於蒙特婁郊區Mirabel的小餐廳,叫Le St-Augustin,主廚Jean-Paul Giroux成了Charles的開蒙老師。十七歲時,Charles報考魁北克旅遊業與科技學院的烹飪專業,被拒了(emm後來邊工作邊學習又被勸退了),但撞見了相比之下重要太多的機緣——進入了Toque!,認識了Normand Laprise。在Normand的扶持下,Charles很快成為餐廳的廚師長,同時兼任Brasserie T!(Toque!的副牌,酒館形式,也有幾道必吃的招牌菜)的廚師長,和餐廳相互成就,直到2015年自立門戶。
Montreal Plaza員工合影,圖片來自官網
師徒情深的環節來了。Normand地位超然功成名就,有意栽培最得意的門生,在Charles在Toque!當廚師長的期間,自費買機票送Charles出國留學——先是神話般的前世界第一餐廳El Bulli,再是雪梨傳奇融合日本菜Tetsuya’s。而Charles呢,回到蒙特婁後也忠心耿耿,繼續在Toque!幹了十年,決定單幹時提前整整一年告知師傅,而Normand也很大方地放行,甚至在Montréal Plaza開業當晚親自到場烹飪了幾道Toque!的招牌菜。師傅的慷慨寬容被Charles在後來的採訪中屢次提及,其實說老實話,Toque!的生殺大權一直在Normand手上,換廚師長几乎不會影響出品,而Toque!的很多榮譽都是在Charles離開之後得來的(比如Canada's 100 Best從2015年才開始辦)。
Cheryl Johnson,圖片來自官網
2015年,Montréal Plaza開業,Charles是主廚,副主廚叫Cheryl Johnson,二人是公認的黃金搭檔,在Toque!時期就是Charles的副手,Charles宣布單幹後就先行離開,去泰國做了一段時間的餐飲顧問。Montréal Plaza開業之後,兩人參與設計了Le Majestique(如今城中最重要的餐吧之一)的概念和菜單,並在2017年開出了Foodchain——只出售八種純素的沙拉,和巔峰麵包師Jeffrey Finkelstein合作,已經是城中最熱門的午餐目的地之一(據說Crête七分鐘想好了Foodchain菜單);開業不久的TimeOut Market被一眾食客奉為摯愛,其中就有三間店出自二人之手。
如今的Montréal Plaza在加拿大排名第八(最高在2018年排到第六),Charles也成了加拿大最炙手可熱的青年廚師之一。
2017年,Canada's 100 Best把最佳革新廚師獎頒給了Charles-Antoine Crête和Cheryl Johnson二人——要知道,這個獎項都是頒給渥太華Marc Lepine那種把分子料理玩成花的人,
學習正經法國菜的Charles只能使用各種奇妙的搭配,和師傅的繁複精巧風格不同,創意多到近乎瘋狂和詭異。好在,包容的加拿大人很熱愛這種風格,Montréal Plaza拿下並保持了Guide Debeur的四星和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的五鑽(全安省只有加拿大第一Alo一家,可難得可難得了),
而Charles也贏得了One of the Best Things to Eat in Montreal的ChefsFeed Winner(幾乎可以理解成蒙特婁名廚認證),正式跨入巔峰廚師的行列。
餐廳曾經是個破破爛爛的小黑屋,經過著名室內設計師Zébulon Perron的改造明亮至極,長條形餐廳,白色牆壁木色地板,屋頂掛著磨砂玻璃燈,桌椅倒更像是酒館風格——但這都不重要,核心在於餐廳靠裡的超大開放式廚房,主廚大人親民和藹。室內到處是綠色盆栽、毛絨公仔、動漫手辦、陳舊古董,各種風格揉到一起,倒是符合餐廳的設定。
開餐。不多囉嗦,這杯不算是招牌菜、偶爾出現在菜單上的Corn + Butter是2019年吃到最喜歡的菜之一。天曉得主廚對它做了什麼,大致上是慕斯,但有舒芙蕾似的極度輕盈和空氣感,驚為天人,卻沒有蛋清或奶油這類常用來承載空氣的厚味,玉米的清甜和香氣炸裂,連淋上的幾滴融化黃油都非常清爽,淡淡的奶香混了強壯的玉米味,冰涼通透,好得不得了。
肝臟愛好者一定要點Chicken Liver Mousse + Foie Gras,長期在菜單上,雞肝和鴨肝兌起來做肝醬頭回見到,雞肝的比例更大(所以更紅),綿滑細膩水準之上,裹滿爆到酥脆的藜麥增加口感,周圍花團錦簇的是各種蘿蔔和黃桃,水潤清甜,抹麵包也好,調味輕爽直接吃也好。
正常的country bread
招牌的Fish Tartare + Pop Corn辨識度極高——沒有第二家餐廳往tartare裡加很多爆米花的吧?金槍魚切粒,用醬油和細蔥調味,夏威夷感十足,拌進不多調味的爆米花,雖不再有出爐時的乾脆,但口感的對比是記憶之中沒有過的。頂部用一堆黃瓜、蕪菁、蘿蔔、蘑菇片堆出空間感和蔬菜的清甜,吃來和諧平衡,是一道有記憶點的亞洲風tartare,絕對值得一試但不至於驚豔。
菜單上有小一半的菜名帶個問號,做法和輔料每日不同,比如招牌前菜Canelloni + ?——canelloni即筒型意面,Plaza只是用蕪菁刨成片模仿形狀,內裡塞進魚肉,配上海膽奶油、紅加侖和香菜。魚的種類根據貨源變動,當天是北極紅點鮭(arctic char),甜嫩多汁,蕪菁水潤清脆漿果酸甜爆漿,點睛之處在於海膽鮮甜味很濃的奶油醬,複雜有趣點子極佳,可以自家偷偷學起來,是近期吃到印象最深的前菜之一。
本來更好看來著,上桌後侍者把殼抽走把肉拌勻了
並不是每道菜都好成那樣。同樣招牌的Chinatown Razor Clam印證了擔心——太chinatown了。竹蟶快速汆熟冰鎮切段,用花生碎、蒜酥、香菜、醬油拌勻,不太中國的是清甜的橙醋和用青蔥做的綠油,好吃,鮮甜脆嫩口感豐富,但有珠玉在前在後,這道太靠近亞洲的小菜顯得不那麼出彩。
近來發現炸羽衣甘藍這種東西真的很好弄,各路名廚都喜歡玩,只要醬汁合理就非常好吃(又容易做)。Plaza的
Brussels Sprouts
是吃到最喜歡的之一,炸得火候很重,大方擠上加了柑橘的焦糖醬和加了芥末的美乃滋,再刨上大量帕瑪森芝士——簡簡單單四樣東西,濃甜豐厚溫熱沒齒,羽衣甘藍外層酥脆內裡酥軟,果香和芝士香氣簡單但和諧,最絕的是油炸出的一抹輕苦,讓整個味型高檔立體了太多。
看著還蠻正常的Whelk Gratiné + Miso Butter是最大的招牌菜之一。顯而易見,靈感來自國人熟悉的勃艮第式蝸牛,只是蝸牛換成了本地的海螺,香芹黃油換成了味增黃油,撒一層芝士烤脆,再加上一層蒜泥、一撮紅椒粉和一把蔥花。不得不說,這樣亂搞出來還蠻好吃的,海螺脆彈不硬,泛著味增和焦糖香氣,又有麵包糠增加脆度,蒜泥熟度正好噴香甜軟,配上煎香的brioche麵包,巨肥但很好吃(味道倒是在想像範圍內)。
問號家族的一員Cavatelli + ?在秋天一般都是蘑菇味。Cavatelli長得像孫子輩的熱狗麵包,可以理解成用意面麵團當成gnocchi來塑形,中間的縫隙很好吸汁。蘑菇主要用了雞油菌(也是高級餐廳愛用的),加一點松露油,出鍋後擦大量芝士,撒些細蔥和蘑菇粉,意面烹飪完美醬汁噴香濃甜,厚重燙嘴規規矩矩,但就是很正常(也可能是俺在那段時間吃到好幾次類似的東西),若非超級愛好者可選擇跳過。
cavatelli,圖片來自The Pasta Project
這盤Boudin Noir + ?是時至今日吃到最好的一份血腸。先不說別的零零碎碎,那一塊血腸極致的綿滑柔軟香甜濃鬱,像是一塊無比細膩的蛋糕加上強壯的鮮味,手舞足蹈起立鼓掌的那種好吃。大概是為了不打擾這種豐厚,脆度由煎香煎脆的一片黃油麵包提供,醬汁是打出泡沫的奶油醬(錯覺還透出一絲屬於海鮮的甜),一點蘑菇和青蔥增加口感層次,通體香甜濃鬱,吃多了是容易膩,但適可而止的話是能夠和打頭陣的黃油玉米慕斯抗衡的超級好菜。
大菜上桌,在咽下好幾口之前,一直在想這道Bone Marrow + ?到底是什麼玩意兒:牛排、牛骨髓、小牛胸腺、青口貝、蘑菇、沙拉,怎麼看都不相關的亂七八糟一大堆很像在處理下腳料。對半開的牛骨兩大根烤熟擺好,小塊小牛胸腺裹粉油炸軟彈多汁,牛排煎到完美五分熟切成一口大小,青口按傳統用大蒜白酒煮完後湯汁不用,沙拉新鮮水靈(裡面竟然還有綠菜花),突出的調味只有義大利黑醋和粗鹽,但不知道怎麼搞的,竟然很和諧——
內臟香氣、脂肪香氣、煎香的肉味和鮮甜的海味竟然不突兀,沙拉去膩增加脆度,靠食材本身相互調味堆疊出一個成立的組合,很難形容這是盤什麼東西——surf and turf salad?反正出乎意料還不錯,吃來爽快過癮豐富飽口,只是配料時常更換的話,這道菜某天會不會被玩脫了……
去Plaza吃飯,一般到甜品時間已經撐變形了,好在招牌甜品Crispy Fruit是走清爽路線。其實很簡單,白巧克力慕斯裡藏進大黃果泥,插上很多極薄的草莓蛋白霜,再來一球草莓冰沙。口感自然變化很多,酥脆、輕盈、細滑,白巧克力的奶味加草莓很合理,草莓加大黃很合理,總之這是一份合理至極的甜品,酸甜平衡冰涼清爽,很好吃但創意不大。
長期在菜單上的清爽派甜品還有Pear+Olive+Vin Jaune。先說vin jaune,是東法Jura地區的一種很特殊的白葡萄酒,喝著像是度數沒那麼高的雪利酒,用來煮梨之外還做成凍;黑紫色的卡拉馬塔橄欖(Kalamata olive,希臘特產)捏碎了撒上去,強烈的酸甜和自帶的酒香和酒煮梨很合拍;再用焦糖片增加脆度,來一球山楂味冰淇淋(冰淇淋的口兒每天更換),清甜微酸,技法稍顯簡單但效果不錯。
此後逢人就推薦Montréal Plaza,不遺餘力——或許不如Toque!大氣,或許不如Joe Beef痛快,或許在第一次的驚豔之後再吃就弱了些,但Montréal Plaza的腦洞大小和原創程度非常嚇人,比之去過的其他加拿大前一百餐廳無出其右者,完全抓不到邏輯但就是很好吃——必須去,駁回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