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徒探店:蒙特婁|Montréal Plaza

2021-01-08 城市觀察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這是一個師徒情深的故事。

Montréal Plaza是加拿大前十的餐廳中底蘊最薄的一家。2015年,一間小餐廳開在了顯得蕭索荒涼的聖休伯特廣場(Plaza St-Hubert)——這裡曾是城中最富盛名的禮服和布匹的商區,一路落魄到今天,近乎荒無人煙,沿街的禮服店、古玩店和cosplay商店在夜晚經過甚至很容易犯怵。

Charles-Antoine Crête,圖片來自官網

所以餐廳名字就叫plaza,成也廣場敗也廣場。主廚叫Charles-Antoine Crête,不算被公眾熟知,但曾掌管加拿大第三餐廳、魁北克餐飲聖殿Toque!後廚長達十五年,只是一直被Toque!的老闆大人、魁北克餐飲教父、加拿大國寶級主廚、自己的師傅Normand Laprise的光環遮得嚴嚴實實的。

Charles和Normand Laprise,圖片來自Eater

Charles-Antoine Crête,1979年生人,九歲就決定要幹廚師,十二歲進入後廚——那是一家位於蒙特婁郊區Mirabel的小餐廳,叫Le St-Augustin,主廚Jean-Paul Giroux成了Charles的開蒙老師。十七歲時,Charles報考魁北克旅遊業與科技學院的烹飪專業,被拒了(emm後來邊工作邊學習又被勸退了),但撞見了相比之下重要太多的機緣——進入了Toque!,認識了Normand Laprise。在Normand的扶持下,Charles很快成為餐廳的廚師長,同時兼任Brasserie T!(Toque!的副牌,酒館形式,也有幾道必吃的招牌菜)的廚師長,和餐廳相互成就,直到2015年自立門戶。

Montreal Plaza員工合影,圖片來自官網

師徒情深的環節來了。Normand地位超然功成名就,有意栽培最得意的門生,在Charles在Toque!當廚師長的期間,自費買機票送Charles出國留學——先是神話般的前世界第一餐廳El Bulli,再是雪梨傳奇融合日本菜Tetsuya’s。而Charles呢,回到蒙特婁後也忠心耿耿,繼續在Toque!幹了十年,決定單幹時提前整整一年告知師傅,而Normand也很大方地放行,甚至在Montréal Plaza開業當晚親自到場烹飪了幾道Toque!的招牌菜。師傅的慷慨寬容被Charles在後來的採訪中屢次提及,其實說老實話,Toque!的生殺大權一直在Normand手上,換廚師長几乎不會影響出品,而Toque!的很多榮譽都是在Charles離開之後得來的(比如Canada's 100 Best從2015年才開始辦)。

Cheryl Johnson,圖片來自官網

2015年,Montréal Plaza開業,Charles是主廚,副主廚叫Cheryl Johnson,二人是公認的黃金搭檔,在Toque!時期就是Charles的副手,Charles宣布單幹後就先行離開,去泰國做了一段時間的餐飲顧問。Montréal Plaza開業之後,兩人參與設計了Le Majestique(如今城中最重要的餐吧之一)的概念和菜單,並在2017年開出了Foodchain——只出售八種純素的沙拉,和巔峰麵包師Jeffrey Finkelstein合作,已經是城中最熱門的午餐目的地之一(據說Crête七分鐘想好了Foodchain菜單);開業不久的TimeOut Market被一眾食客奉為摯愛,其中就有三間店出自二人之手。

如今的Montréal Plaza在加拿大排名第八(最高在2018年排到第六),Charles也成了加拿大最炙手可熱的青年廚師之一。

2017年,Canada's 100 Best把最佳革新廚師獎頒給了Charles-Antoine Crête和Cheryl Johnson二人——要知道,這個獎項都是頒給渥太華Marc Lepine那種把分子料理玩成花的人,

學習正經法國菜的Charles只能使用各種奇妙的搭配,和師傅的繁複精巧風格不同,創意多到近乎瘋狂和詭異。好在,包容的加拿大人很熱愛這種風格,Montréal Plaza拿下並保持了Guide Debeur的四星和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的五鑽(全安省只有加拿大第一Alo一家,可難得可難得了),

而Charles也贏得了One of the Best Things to Eat in Montreal的ChefsFeed Winner(幾乎可以理解成蒙特婁名廚認證),正式跨入巔峰廚師的行列。

餐廳曾經是個破破爛爛的小黑屋,經過著名室內設計師Zébulon Perron的改造明亮至極,長條形餐廳,白色牆壁木色地板,屋頂掛著磨砂玻璃燈,桌椅倒更像是酒館風格——但這都不重要,核心在於餐廳靠裡的超大開放式廚房,主廚大人親民和藹。室內到處是綠色盆栽、毛絨公仔、動漫手辦、陳舊古董,各種風格揉到一起,倒是符合餐廳的設定。

開餐。不多囉嗦,這杯不算是招牌菜、偶爾出現在菜單上的Corn + Butter是2019年吃到最喜歡的菜之一。天曉得主廚對它做了什麼,大致上是慕斯,但有舒芙蕾似的極度輕盈和空氣感,驚為天人,卻沒有蛋清或奶油這類常用來承載空氣的厚味,玉米的清甜和香氣炸裂,連淋上的幾滴融化黃油都非常清爽,淡淡的奶香混了強壯的玉米味,冰涼通透,好得不得了。

肝臟愛好者一定要點Chicken Liver Mousse + Foie Gras,長期在菜單上,雞肝和鴨肝兌起來做肝醬頭回見到,雞肝的比例更大(所以更紅),綿滑細膩水準之上,裹滿爆到酥脆的藜麥增加口感,周圍花團錦簇的是各種蘿蔔和黃桃,水潤清甜,抹麵包也好,調味輕爽直接吃也好。

正常的country bread

招牌的Fish Tartare + Pop Corn辨識度極高——沒有第二家餐廳往tartare裡加很多爆米花的吧?金槍魚切粒,用醬油和細蔥調味,夏威夷感十足,拌進不多調味的爆米花,雖不再有出爐時的乾脆,但口感的對比是記憶之中沒有過的。頂部用一堆黃瓜、蕪菁、蘿蔔、蘑菇片堆出空間感和蔬菜的清甜,吃來和諧平衡,是一道有記憶點的亞洲風tartare,絕對值得一試但不至於驚豔。

菜單上有小一半的菜名帶個問號,做法和輔料每日不同,比如招牌前菜Canelloni + ?——canelloni即筒型意面,Plaza只是用蕪菁刨成片模仿形狀,內裡塞進魚肉,配上海膽奶油、紅加侖和香菜。魚的種類根據貨源變動,當天是北極紅點鮭(arctic char),甜嫩多汁,蕪菁水潤清脆漿果酸甜爆漿,點睛之處在於海膽鮮甜味很濃的奶油醬,複雜有趣點子極佳,可以自家偷偷學起來,是近期吃到印象最深的前菜之一。

本來更好看來著,上桌後侍者把殼抽走把肉拌勻了

並不是每道菜都好成那樣。同樣招牌的Chinatown Razor Clam印證了擔心——太chinatown了。竹蟶快速汆熟冰鎮切段,用花生碎、蒜酥、香菜、醬油拌勻,不太中國的是清甜的橙醋和用青蔥做的綠油,好吃,鮮甜脆嫩口感豐富,但有珠玉在前在後,這道太靠近亞洲的小菜顯得不那麼出彩。

近來發現炸羽衣甘藍這種東西真的很好弄,各路名廚都喜歡玩,只要醬汁合理就非常好吃(又容易做)。Plaza的

Brussels Sprouts

是吃到最喜歡的之一,炸得火候很重,大方擠上加了柑橘的焦糖醬和加了芥末的美乃滋,再刨上大量帕瑪森芝士——簡簡單單四樣東西,濃甜豐厚溫熱沒齒,羽衣甘藍外層酥脆內裡酥軟,果香和芝士香氣簡單但和諧,最絕的是油炸出的一抹輕苦,讓整個味型高檔立體了太多。

看著還蠻正常的Whelk Gratiné + Miso Butter是最大的招牌菜之一。顯而易見,靈感來自國人熟悉的勃艮第式蝸牛,只是蝸牛換成了本地的海螺,香芹黃油換成了味增黃油,撒一層芝士烤脆,再加上一層蒜泥、一撮紅椒粉和一把蔥花。不得不說,這樣亂搞出來還蠻好吃的,海螺脆彈不硬,泛著味增和焦糖香氣,又有麵包糠增加脆度,蒜泥熟度正好噴香甜軟,配上煎香的brioche麵包,巨肥但很好吃(味道倒是在想像範圍內)。

問號家族的一員Cavatelli + ?在秋天一般都是蘑菇味。Cavatelli長得像孫子輩的熱狗麵包,可以理解成用意面麵團當成gnocchi來塑形,中間的縫隙很好吸汁。蘑菇主要用了雞油菌(也是高級餐廳愛用的),加一點松露油,出鍋後擦大量芝士,撒些細蔥和蘑菇粉,意面烹飪完美醬汁噴香濃甜,厚重燙嘴規規矩矩,但就是很正常(也可能是俺在那段時間吃到好幾次類似的東西),若非超級愛好者可選擇跳過。

cavatelli,圖片來自The Pasta Project

這盤Boudin Noir + ?是時至今日吃到最好的一份血腸。先不說別的零零碎碎,那一塊血腸極致的綿滑柔軟香甜濃鬱,像是一塊無比細膩的蛋糕加上強壯的鮮味,手舞足蹈起立鼓掌的那種好吃。大概是為了不打擾這種豐厚,脆度由煎香煎脆的一片黃油麵包提供,醬汁是打出泡沫的奶油醬(錯覺還透出一絲屬於海鮮的甜),一點蘑菇和青蔥增加口感層次,通體香甜濃鬱,吃多了是容易膩,但適可而止的話是能夠和打頭陣的黃油玉米慕斯抗衡的超級好菜。

大菜上桌,在咽下好幾口之前,一直在想這道Bone Marrow + ?到底是什麼玩意兒:牛排、牛骨髓、小牛胸腺、青口貝、蘑菇、沙拉,怎麼看都不相關的亂七八糟一大堆很像在處理下腳料。對半開的牛骨兩大根烤熟擺好,小塊小牛胸腺裹粉油炸軟彈多汁,牛排煎到完美五分熟切成一口大小,青口按傳統用大蒜白酒煮完後湯汁不用,沙拉新鮮水靈(裡面竟然還有綠菜花),突出的調味只有義大利黑醋和粗鹽,但不知道怎麼搞的,竟然很和諧——

內臟香氣、脂肪香氣、煎香的肉味和鮮甜的海味竟然不突兀,沙拉去膩增加脆度,靠食材本身相互調味堆疊出一個成立的組合,很難形容這是盤什麼東西——surf and turf salad?反正出乎意料還不錯,吃來爽快過癮豐富飽口,只是配料時常更換的話,這道菜某天會不會被玩脫了……

去Plaza吃飯,一般到甜品時間已經撐變形了,好在招牌甜品Crispy Fruit是走清爽路線。其實很簡單,白巧克力慕斯裡藏進大黃果泥,插上很多極薄的草莓蛋白霜,再來一球草莓冰沙。口感自然變化很多,酥脆、輕盈、細滑,白巧克力的奶味加草莓很合理,草莓加大黃很合理,總之這是一份合理至極的甜品,酸甜平衡冰涼清爽,很好吃但創意不大。

長期在菜單上的清爽派甜品還有Pear+Olive+Vin Jaune。先說vin jaune,是東法Jura地區的一種很特殊的白葡萄酒,喝著像是度數沒那麼高的雪利酒,用來煮梨之外還做成凍;黑紫色的卡拉馬塔橄欖(Kalamata olive,希臘特產)捏碎了撒上去,強烈的酸甜和自帶的酒香和酒煮梨很合拍;再用焦糖片增加脆度,來一球山楂味冰淇淋(冰淇淋的口兒每天更換),清甜微酸,技法稍顯簡單但效果不錯。

此後逢人就推薦Montréal Plaza,不遺餘力——或許不如Toque!大氣,或許不如Joe Beef痛快,或許在第一次的驚豔之後再吃就弱了些,但Montréal Plaza的腦洞大小和原創程度非常嚇人,比之去過的其他加拿大前一百餐廳無出其右者,完全抓不到邏輯但就是很好吃——必須去,駁回反駁。

相關焦點

  • 學徒探店:蒙特婁|Maison Publique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英國菜其實蠻好吃的。回到加拿大後,履歷已經十分好看的Derek定居蒙特婁,開出了DNA(2012年歇業)——北美內臟菜(nose-to-tail)柱石之一,雖已不復存在,仍是公認的蒙特婁餐飲史上最重要的餐廳之一。
  • 學徒探店:蒙特婁|Toque!Restaurant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該不會有人以為俺在一向嚴肅的標題後面加了個感嘆號吧?Nonono,這家不嚴肅的餐廳就叫Toque!
  • 學徒探店:曼谷|Le Normandie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米其林近幾年發了一批又一批發展中國家的指南,上海廣州指南自不必說,自打第一版發行以來就吵得不可開交。
  • 學徒探店:渥太華|Play Food and Wine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Beckta Dining & Wine,圖片來自City of Ottawa在聊Play Food and Wine之前,咱先來說說
  • 學徒探店:胡志明市|Quan Bui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看了上一篇推送的胖友們(什麼鬼你沒看?那你好意思看這篇?)大用途來了,敲黑板咣咣咣:這份椰子燉肉,是值得站起來720度前空翻然後鼓掌的——之前在TempleClub見識過這種傳統的越南燉肉(學徒探店:胡志明市|Temple Club),嫌那裡的有點點硬,Quan Bui的出品卻是瘦肉軟熟不塞牙、肥肉走油不膩,加上Q彈的肉皮,關鍵是:還有不少極其脆甜香濃的新鮮椰肉條,讓肉肉披上一片椰香和清甜。
  • 加拿大蒙特婁市Montréal是一個怎樣的城市?
    大家最初對蒙特婁市的印象,更多的是:蒙特婁是講法語城市,英語勉強能溝通;蒙特婁市有加拿大享負盛名的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蒙特婁市上世紀承辦過夏季奧運會,而且賠錢了;蒙特婁市又被稱作滿地可市;蒙特婁市是加拿大三大城市之一;蒙特婁市老城中有被稱作「小巴黎聖母院」的諾特丹姆教堂;等等印象。
  • 學徒探店:南昌|新仙清湯腩
    有記憶點的菜式不多,想吐槽的地方不少,非常商場味兒的一家餐廳——如果把這家店的清湯和清湯坑腩放一起,泡飯,或許會好吃一點。順便講一句,上文是該店最貴的套餐,人均130+,性價比全栽在米其林上了……探店時間:2017.4.1  晚餐學徒評分:2.5(說他是3也OK,但是想到是米其林……)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銅鑼灣廣場四樓靠北面實際人均:135評分細則:5:那種毫無瑕疵、花見花開的4.5:近乎完美,但說不出哪差了點的
  • 學徒探店:南昌|一品鮮
    六點半準時到達,狹小的店內已快坐滿。白板上的菜色看著都好吃,且坊間都不多見,很有意思——這裡份量不大,可以放肆多點幾盤(不過想加菜就有點困難,菜得按順序做,需要等很久)。最近相隔不久造訪兩次,把想吃的菜大概刷了一遍,放在一起寫寫好了。
  • 學徒探店:鄭州|颯食
    其實主廚的履歷很好看——在英國呆了十年,從日本菜做起,再到brunch和fine dining,甚至在大名鼎鼎的the Fat Duck當過學徒。探店時間:2020.12.22.晚餐學徒評分:3.5地址:鄭州市瑞光路瑞光創意工廠2號院D8棟
  • 學徒探店:多倫多|Canoe Restaurant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要寫Canoe,註定要寫大大一坨背景。那好,慢慢來,先從四位和Canoe後廚息息相關的男人說起:一位世界名廚,一位加拿大名廚,兩位多倫多廚界中堅。論起廚師的資歷,Canoe從沒怕過誰。
  • 學徒探店:北京|都一處
    據說,1752年除夕,京城美食大使乾隆爺去通縣微服私訪,回程到前門餓了(其實都去通州了,帶幾個大順齋糖火燒回來多好),偏偏大年夜並無餐廳開門,除了王記酒鋪——好像乾隆爺的大部分探店都發生在餓肚子的情況下,當然覺得啥都好吃,也就滿世界提匾——可當時王記酒鋪店小名微並無字號。
  • 學徒探店:南昌|如可私廚
    如可把潮州滷鵝作為大招牌(隔壁的滷鵝專門店鵝旺旺也是旗下餐廳),聘來經驗豐富的楊永燦師傅專門負責,這份滷鵝三拼理所當然還可以店內的江西三杯雞本是桌邊烹飪,若是包廂則在門口做好上桌——近來這樣堂做三杯雞的店家越來越多,反正簡單,當面倒進醬油、米酒和豬油(但現在大家都不用豬油)各一杯,加點蔥姜,蓋蓋兒燒半小時,看似噱頭十足其實正是老派做法
  • 學徒探店:南昌|味福記
    竹盆上桌的福店醬爆蝦同樣資歷很老,油炸後的蝦用大量蘿蔔乾、豆豉、幹辣椒和腰果兜炒,自然噴香惹味鍋氣十足,只是價格受限,冷凍蝦表現太差。福店三杯雞好像是在王府井旗艦店開業後才有的新菜,被放在菜單最重要的位置,也是店內最有儀式感的菜品——上桌時還會給個介紹牌,寫著三杯雞的歷史做法什麼的。
  • 學徒探店:多倫多|canis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canis開業不久,卻早已多次躋身於加拿大各大餐廳榜單。坐落在餐廳林立的皇后西街,總是不起眼的canis門臉小得可憐,三十個人都坐不下,來往路人也總難把它和頂級餐廳聯繫起來。
  • 我在烘焙店裡當學徒的日子……
    在烘焙店當學徒到底有多苦?看看下面這些過來人就知道了!@笑馨我在鹹陽的一家烘焙店工作,去的時候因為啥也不會,工資才1500,說白了就是個打雜的,店裡的那個40歲的烘焙師還很兇,大部分時間都是被指揮來指揮去,太痛苦了。
  • 蒙特婁最好的12個社區(二)
    麥爾安德蒙特婁的創意大鍋,麥爾安德是藝術家和作家,音樂家和電影製作人以及畫廊,書店和娛樂場所的所在地,這些場所幾乎佔地一平方英裡。新巴洛克風格的劇院劇院是一座經過精心修復的20世紀20年代的動態畫廊,現在呈現出全年的歌舞表演,喜劇,滑稽,舞蹈,音樂和戲劇。
  • 學徒探店:南昌|RAW coffee & workshop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說來慚愧,RAW還是一位濟南的飲食工作者來南昌喝過後推薦給我的。Ben是上海人,經驗豐富的咖啡師,輾轉很多大店之後,也不知為何選擇在天氣惡劣民風剽悍的南昌開出自己的第一家店——不過成功了,RAW在南昌已算是站穩腳跟有口皆碑,再過幾年定是OG級的精品咖啡店。
  • 學徒探店:多倫多|Richmond Station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徒食客吃喝報告,ID:xmjxtsk189708861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大家笑說Eaton Centre名副其實,是吃完之後才去的centre,周圍實在沒啥可吃的。
  • 不可思議的滑鐵盧探店系列: 日本料理篇
    在這一期探店中,我們將會分門別類地為大家推薦值得嘗試的店家。首先要聊的,是大家最關心的 all you can eat 任食日本料理。遙想我剛剛來到loo村的時候,最受歡迎的任食日本料理是Ye's Sushi。無論是和小夥伴們一起聚餐,還是兩個人的約會,這裡都是首選。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只知道村裡有這麼一家可以吃到壽司的店。
  • 我為什麼不建議你去蛋糕烘焙店當學徒
    (今天大雄不討論天才級別的)先說說大雄為什麼不建議你去蛋糕烘焙店當學徒很多初學者都會想要魚和熊掌兼得的美事!想著自己可以當學徒一邊學習烘焙技術一邊拿著老闆法的工資!想想都是美美噠!等真正開始烘焙學徒的工作後會發現自己其實一直處在一個低薪的打雜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