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深三足鼎立 第二梯隊城市競爭白熱化

2020-12-21 上海熱線

  京滬深三足鼎立 第二梯隊城市競爭白熱化

  由證券時報社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和新財富編制的《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昨日揭曉。京滬深三大金融中心城市的國際話語權日益提升,杭州、廣州、南京、成都等區域金融中心城市的輻射效應明顯,為區域產業及經濟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研究員 範璐媛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在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時代背景下,綜合評估內地各省市的金融競爭力,為引導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之本源,更好地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顯示,近年來內地各省市在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增強資本市場活力等方面成績斐然。

  一、金融中心城市

  呈現新格局

  城市金融競爭力指城市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金融資源整合、資本效率等方面呈現出的競爭優勢與發展潛力。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構建的城市金融競爭力評價體系,從經濟競爭力、資本市場規模、金融機構實力、資本活躍度四大維度29個指標全面評估全國141個主要城市的金融實力,推出《中國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50強》《新銳城市金融競爭力30強》《省會城市金融競爭力榜》等榜單。

  從經濟和金融地位來看,內地金融競爭力50強城市GDP佔全國一半以上,市值佔全國上市公司總市值近九成,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規模佔全國六成以上,營業部交易額佔全國營業部交易額的75%。50強城市構成了中國金融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依據榜單,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南京、蘇州、成都、天津、重慶位列中國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前十名。

  京滬深:三足鼎立

  打造國際金融中心

  中國內地金融中心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已形成三足鼎立格局,王者地位穩固。由英國智庫Z/Yen集團和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共同編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第28期)顯示,上海排名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第三位,北京和深圳分列第七和第九名。京滬深已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提升全球影響力方面取得長足進步。

  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城市金融競爭力四大評價維度中,北京在資本市場規模和金融機構實力上排名第一,上海在經濟競爭力和資本活躍度上更具優勢,深圳各維度的評分與京滬相比仍存有一定差距。

  截至目前,北京共有379家A股上市公司,境內總市值超過15萬億元,若算上海外上市的公司,北京上市公司總數超620家,總市值26萬億元,約佔內地省市所有境內外上市公司總市值的23%。深圳、上海的境內外上市公司總市值分別為16.2萬億元和12.3萬億元。此外,北京在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及市值上具有絕對優勢,是國內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唯一超過1000家的城市。

  在金融機構實力方面,京滬深更是遙遙領先。北京為四大行總部聚集地,銀行業註冊資本高達1.57萬億元,佔全國所有銀行註冊資本總額的41%。北京霸榜銀行和保險業,上海則在證券、基金和期貨公司實力方面更為突出。134家證券公司中,總部設在上海、深圳和北京的分別有27家、23家和18家,合計佔比過半。152家公募基金公司中,125家基金總部集中在京滬深,上海獨佔67家。

  從經濟結構來看,2019年深圳的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13.6%,雖比北京和上海的這一比重少了4至5個百分點,但深圳金融業仍具有持續高增長的潛力,2019年深圳金融業增加值同比上漲19.5%,財政支出中的金融支出金額也高於北京和上海。

  第二梯隊:杭州領跑

  坐擁資本市場絕對優勢

  杭州、廣州、南京等區域性金融中心城市構成了金融競爭力城市第二梯隊。憑藉資本市場規模和資本活躍度的勝出,杭州總分超過廣州,成為第二梯隊的領跑者。

  目前,杭州共有超600家境內外上市公司,坐擁阿里巴巴、農夫山泉等超級巨無霸,總市值高達8.6萬億元,相當於廣州、南京、蘇州、成都、天津5市上市公司市值之和。

  作為全國經濟第四、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的廣州,其金融業發展水平與其城市地位並不匹配。自2010年開始,廣州市金融業的增加值增速便明顯低於第二產業和房地產業。2019年,廣州金融業增加值2079億元,落後重慶排名第五,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8.8%,低於京滬深三市5個百分點以上,也比杭州低近3個百分點,在第二梯隊城市中排名倒數。

  從資本市場表現看,除了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與京滬深杭相距甚遠,廣州的資本市場活躍程度也顯著低於上述4城,廣州2019年券商營業部全年成交金額不足深圳的一半,僅為杭州的八成,城市創投案例數和投資金額同樣低於京滬深杭。

  其他進入第二梯隊的城市也為各主要經濟區的金融中心城市,分別是長三角城市群的南京和蘇州,成渝城市群中心城市成都和重慶、京津冀城市群的天津、山東的濟南、長江中遊城市群的長沙和武漢。與第一梯隊穩坐釣魚臺不同,第二梯隊城市在金融競爭力不同維度各有優勢,分差較小,競爭呈白熱化局面。

  中部金融中心城市

  金融競爭力有待提升

  中部地區擁有人口和交通等優勢,鄭商所是全國四大期貨交易所之一,在商品市場地位穩固。但中國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前十名中,卻無一座中部城市上榜,表現最好的長沙和武漢,分別排在第十三和十四名,合肥、鄭州則排在二十名開外。與東西部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中部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競爭力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其一,經濟結構中第三產業佔比偏小。僅以省會城市來看,東部省會城市第三產業GDP佔比均值為65.2%,西部為62.9%,而中部省會城市僅有58.8%,長沙、鄭州兩大重要金融中心的第三產業佔比均不到60%。

  其二,中部中心城市金融業增加值偏低。京滬深三市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均超過13%,東部、中部和西部省會城市金融業GDP佔比分別為9.7%、8.7%和11.6%,中部省會城市金融業佔比最低。武漢、長沙的金融業GDP佔比均在省會城市中排名倒數。

  其三,中部中心城市資產證券化率整體較低。以一城所有上市公司最新境內外總市值與2019年GDP比值衡量資產證券化率,東部除瀋陽和濟南外,各省會城市資產證券化率均超過100%,西部11座省會城市中,7城資產證券化率超過60%。相比之下,資產證券化率超過60%的中部省會城市有長沙、合肥,鄭州的資產證券化率不足40%。

  其四,從政府預算投向來看,中部地區財政支出中的金融支出金額也小於東部和西部中心城市。2019年武漢公共財政支出中的金融支出為1.49億元,長沙2.03億元,鄭州2.19億元,相比之下,西部金融中心城市成都和重慶的公共財政支出中的金融支出均超過了5億元。

  最後,從資本成本角度看,去年12月,東部、中部、西部地區新發放人民幣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5.63%、6.14%、5.93%,中部地區貸款利率顯著高於東西部整體水平。

  二、區域城市群

  金融業發展百花齊放

  在金融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下,區域金融呈現出不同區縣市協同發展、各經濟區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

  從地域分布來看,金融競爭力50強城市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共有32個城市上榜,佔比超六成,浙江、廣東、江蘇分別佔8個、6個和5個。中西部地區分別僅有10個和8個城市上榜,整體金融競爭力相比於東部仍存有差距。

  新銳城市金融競爭力地區分化現象更為明顯。新銳城市金融競爭力30強中,江蘇、浙江、山東、廣東4省合計21個,而在中西部地區,僅有6個省份有城市上榜。新銳城市的崛起增加了區域城市群的中間力量,對帶動區域金融協同進步功不可沒。

  珠三角VS長三角:

  兩大城市群金融業發展比較

  城市金融競爭力50強中,長三角26城中共14城上榜,珠三角9城市中有6城上榜,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區形成了中國內地最強金融城市群。

  2019年,長三角地區GDP合計23.7萬億元,珠三角地區GDP合計8.69萬億元,兩大區域經濟總量合計佔全國GDP的比重超過30%。2019年末,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貸款餘額合計123.6萬億元,佔全國存貸款餘額的35.7%。珠三角和長三角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巨大。

  在成長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金融中心道路上,長三角和珠三角在經濟產業結構、發展重心上呈現出了不同的特徵。珠三角城市群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GDP在三大產業GDP中的佔比分別比長三角高出1個和2個百分點。

  恆大研究院的報告顯示,長三角城市群的產業結構以電子、汽車、現代金融等為核心,致力於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高地和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中心;珠三角城市群製造業水平發達,未來致力於構建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基地。央行報告顯示,2019年,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保持全國第一,有效發明專利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穩居全國首位。

  在制約兩大經濟區發展的問題方面,長三角石化、冶金等領域存在一定無序競爭,核心城市規劃滯後明顯,經濟效率與世界級城市群存在差距;珠三角城市除深圳外,主要以中低端製造業為主,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高,優質公共資源短缺。

  在資本市場方面,長三角和珠三角合計擁有境內外上市公司逾2500家,佔全國上市公司數量的一半以上,最新總市值超過55萬億元。從上市公司分布來看,雖然長三角上市公司總量和市值多於珠三角,但珠三角地區大市值龍頭公司佔比更高。A股中,長三角地區千億市值以上的公司有30家,市值最高的海康威視市值約4156億元,珠三角地區市值超過4000億元的A股公司有6家,中國平安、招商銀行市值均超萬億元。

  海外上市的網際網路龍頭中,長三角地區擁有阿里巴巴、拼多多、嗶哩嗶哩等,珠三角地區擁有騰訊、唯品會等,珠三角和長三角在網際網路領域各放異彩、旗鼓相當。

  京津冀和山東

  撐起北方勢力

  除了東中西部不平衡外,中國南北方城市群在金融競爭力方面的差距也不容忽視,南強北弱的現象存在擴大跡象。2019年,南方省市GDP總量是北方省市的1.8倍,從成長性來看,2019年北方包攬了各省市GDP增速後6名,天津、吉林、黑龍江分列經濟增速倒數前三。

  金融競爭力50強城市中,北方城市僅佔據13席,京津冀和山東各佔4席,比起南方省市的多點開花,京津冀和山東城市群構成了北方經濟最重要的增長極。

  近年來,京津冀經濟圈合作不斷深入,北京是金融、文化和科創中心,產業日趨高端化,河北先進位造業迅猛發展,第二產業優勢突出。央行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末,北京中關村企業在津冀設立分支機構累計超8000家,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超990億元。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園區註冊企業1443家,其中來自北京企業280餘家。

  不過,相比於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發展更為不平衡,河北各市與京津差距巨大,資源城市仍佔據多數,省會石家莊僅排在中國內地金融競爭力城市第三十八位,全省上市公司數量僅80餘家,長城汽車是唯一的千億市值上市公司。

  山東城市群發展相對均衡,濟南、青島均排入城市金融競爭力前三十名,省內共有240餘家境內外上市公司,在北方省份中排名第一,千億市值公司有萬華化學、海爾智家、歌爾股份等6家。

  作為傳統工業重鎮,東北地區金融競爭力逐漸暗淡,僅有大連、哈爾濱、瀋陽、長春上榜金融競爭力城市50強,新銳城市30強榜單顆粒無收。2019年,東北三省GDP總量合計約為5萬億元,不敵河南省一省經濟總量,佔全國GDP的份額下降到5.1%,社融規模增量僅佔全國總份額的3.8%,東三省共有158家A股公司,總市值1.6萬億元,僅佔A股總市值的2.1%,東北地區資本市場成長緩慢。

  成渝崛起背後

  西部城市群中等城市缺乏

  2019年以來,西部地區緊抓「一帶一路」建設、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培養和吸引高素質人才,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對外開放,推動形成西部大開發新格局。

  金融競爭力50強城市中,成都和重慶兩大西南重鎮分別位列第八和第十名,成渝城市群已被提升至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之後的中國經濟「第四極」的地位。同時,在「一帶一路」節點城市,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成都和重慶都位列最重要的城市。2019年,重慶市金融業增加值超越廣州,躍升至全國第四位,從前三季度經濟數據來看,2020年重慶GDP超越廣州已是大概率事件。

  雖然重慶和成都崛起迅速,但成渝城市群乃至西部地區城市間協同發展的程度整體偏弱,中等城市缺乏,中心城市對周圍城市的輻射效應有限。成渝城市群共有193家A股公司,四分之三分布於成都和重慶兩市,其餘城市無論是經濟規模還是資本市場規模均呈「塌陷狀」。

  在上市公司分布方面,五糧液、瀘州老窖、重慶啤酒、水井坊、ST捨得5家酒企市值便佔去了成渝城市群上市公司總市值的近四成。雖然成渝城市群在大力培育新興產業,但資本市場上新興產業的市值佔比仍然偏低。無論從經濟總量、區域協同效應還是從產業結構來看,成渝經濟區與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經濟區的差距仍比較大。

聲明: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儘快與上海熱線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相關處理。聯繫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來源:東方網 作者: 責任編輯:顧銘

相關焦點

  • 京滬深三足鼎立,第二梯隊城市競爭白熱化
    京滬深:三足鼎立打造國際金融中心中國內地金融中心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已形成三足鼎立格局,王者地位穩固。由英國智庫Z/Yen集團和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共同編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第28期)顯示,上海排名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第三位,北京和深圳分列第七和第九名。京滬深已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提升全球影響力方面取得長足進步。
  • 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京滬深三足鼎立 第二梯隊城市...
    京滬深:三足鼎立 打造國際金融中心  中國內地金融中心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已形成三足鼎立格局,王者地位穩固。由英國智庫Z/Yen集團和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共同編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第28期)顯示,上海排名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第三位,北京和深圳分列第七和第九名。
  • 群雄逐鹿,金融城市第二梯隊競爭白熱化!長三角珠三角成最大贏家...
    榜單顯示,近年來內地各省市在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增強資本市場活力等方面成績斐然,京滬深三大金融中心城市的國際話語權日益提升,杭州、廣州、南京、成都等區域金融中心城市的輻射效應明顯,為區域產業及經濟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 金融城市第二梯隊競爭白熱化!長三角珠三角成最大贏家 南強北弱...
    榜單顯示,近年來內地各省市在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增強資本市場活力等方面成績斐然,京滬深三大金融中心城市的國際話語權日益提升,杭州、廣州、南京、成都等區域金融中心城市的輻射效應明顯,為區域產業及經濟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 深圳金融競爭力穩居內地前三,副省級城市排名遙遙領先,多項指標...
    在副省級及計劃單列城市金融競爭力榜單中,深圳排名第一,綜合得分遙遙領先;在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榜單中,深圳僅次於北京、上海,位居第三位,穩居第一梯隊,京滬深三足鼎立的格局比較明顯。京滬深三足鼎立深圳多項指標領跑全國來看,雖然深圳金融競爭力水平次於北京、上海,但在一些細分指標上可圈可點。
  • ...長三角珠三角成最大贏家,中部城市掉隊,西部雙雄崛起,南強北弱...
    榜單顯示,近年來內地各省市在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增強資本市場活力等方面成績斐然,京滬深三大金融中心城市的國際話語權日益提升,杭州、廣州、南京、成都等區域金融中心城市的輻射效應明顯,為區域產業及經濟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金融中心城市呈現新格局城市金融競爭力指城市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金融資源整合、資本效率等方面呈現出的競爭優勢與發展潛力。
  • 安徽這個城市在省內屬於第二梯隊,但論到交通地位,超越省會合肥
    現在各城市都在發展,每年都有各省的GDP比賽,廣州、山東都是GDP第二經濟發展很快的省份,提起安徽省,所有人都會認為經濟增長不是很好,但是現在安徽省也在努力追趕,安徽這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一直比較落後,屬於省內第二梯隊,但交通地位在省內無疑,甚至超過了省會合肥。
  • 馬蜂窩、驢媽媽、同程、去哪兒……OTA第二梯隊的「戰爭與和平」
    如今,攜程、美團、飛豬的三足鼎立局面,或許可被視作是「第二次OTA之爭」,而我們所說的OTA第二梯隊,並非是什麼新崛起的平臺,而是甚至比美團、飛豬更為年長,曾與攜程共同混戰過「第一次OTA之爭」、爭奪「在線旅遊之王」的老兵。
  • 在線旅遊梯隊三分天下(圖)
    「一方面在線旅遊市場滲透率很低,一方面卻是競爭白熱化,想在競爭中保持優勢,拉開與競爭對手的距離,快跑是很重要的。這就要必須加大投入,即使入不敷出也要投入,為了搶佔市場份額,不惜虧損。」勁旅諮詢CEO魏長仁評價。  中國旅遊研究院副研究員楊彥鋒認為,對於攜程這樣的績優股,其戰略性的虧損是可以忍受的,所以當一季度財報出來後,股價再次大幅度攀升。
  • 「硬科技」成高新區關鍵詞 京滬深產業創新能力領跑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硬科技」成國家高新區關鍵詞 京滬深產業創新能力領跑「今年10月8日被列為實體清單,科大訊飛的股票不僅沒有跌,還漲了,而且我們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10月30日,在西安舉辦的2019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的這一表述引起廣泛關注。
  • 球隊U23首發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未來或二選一
    據《天津日報》消息,今天中超天津泰達隊將啟程赴泰國曼谷開啟第二階段海外拉練,同時,一名來自歐洲的中場球員有望近期加盟球隊。這名來自歐洲的中場球員擅長組織進攻,未來將在買提江離隊留下的主力後腰位置挑大梁。買提江離開泰達之後,球迷就一直希望球隊能引入一位高水平後腰補強。
  • 佳都科技人臉識別競爭白熱化 融資爭奪戰打響
    原標題:佳都科技人臉識別競爭白熱化 融資爭奪戰打響 摘要 參股公司引入螞蟻金服作為戰投,佳都科技(600728)近期也成為資金關注的焦點。
  • 深圳高中梯隊重新排名,深實驗四大墊底,翠園跌出前十
    特別是二胎放開後人口增長很多,導致深圳學位的競爭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平均每1所高中有近7所中學在競爭,所以想想都可怕! 再加上深中和深實驗都注重理科深中又強壓一頭,深實驗怕是未來幾年都難以回到第二的位置。
  • 競爭白熱化 來電科技CEO親自「抱走」競爭對手產品
    文/森沐梨 GPLP近日,有網友在微博爆料,來電科技CEO袁炳松被監控拍到抱走競爭對手的共享充電寶設備。光天化日之下,未經任何人允許,竟然直接「抱走」競爭對手的充電設備,著實讓吃瓜群眾大跌眼鏡。作為行業的第二梯隊的來電,與第一梯隊的街電競爭由來已久,其中「專利戰」是重中之重,一直未停歇過。據不完全統計,從2016年至今,整個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專利糾紛已達到45起,其中來電是主動發起訴訟次數最多的品牌,街電、來電、小電、雲充吧、怪獸充電等玩家,都曾主動或被動地進入這場紛爭,目前共享充電寶專利戰尚未步入尾聲。
  • 創意營銷領域人才競爭白熱化
    此外,當下從業新人質量優秀,就業競爭十分激烈,這也意味著求職者應順應變化,在提升專業技能的同時積累經驗。求職者在招聘現場尋找就業崗位(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楊磊濤攝創意營銷產業人才需求向「硬核」轉化,產品技術新人百裡挑一根據智聯招聘平臺大數據顯示,創意營銷領域人才競爭白熱化,且核心需求向著有著「硬通貨」的營銷技術人才偏移。
  • 小龍蝦勢力圖:盱眙潛江「龍虎鬥」,第二梯隊錯位競爭
    積極「錯位出牌」的第二梯隊 縱觀國內的小龍蝦產量高地,其分布是有一定規律的。 首先是自然生態條件。 比如上述位於長江中遊的「龍蝦城市群」,部分緊挨著國家中心城市武漢,還有部分靠近湖南省省會、夜經濟發達的「網紅城市」長沙。 江蘇盱眙則位於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層,車程在一小時以內。近幾年,盱眙龍蝦節每年均會設置「走進南京」系列活動。
  • 光明乳業「新鮮業務」受挑戰 巴氏奶面臨白熱化競爭
    原標題:光明乳業「新鮮業務」受挑戰,巴氏奶面臨白熱化競爭物流中斷、小區封閉、零售下滑……以「新鮮」為最大賣點的巴氏奶遭遇難題。搜狐財經搜狐外賣平臺發現,儘管目前物流已部分恢復,但因購買需求的變化和外賣起送費等限制,線上平臺巴氏奶的銷量並不起眼。
  • 城市圈的人口爭奪戰,未來中國城市大洗牌的第三階段
    如果按照發展梯隊來說,粵港澳大灣區(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屬於第一梯隊的發展型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屬於第二梯隊的起步型城市群;雖然京津冀城市群總是與粵港澳、長三角相提並論,但是從城市群中各城市的協同發展來說,與後兩者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未來可期。剩餘的12各城市群屬於第三梯隊的萌芽型城市群。
  • 「北上深杭」成新四大金融中心!杭州憑什麼躋身「第四城」?
    而此次杭州的崛起,也令第一方陣座次重排——「北上深杭」取代「北上廣深」,成為新四大金融中心。6個榜單,金融中心城市展露新格局據榜單發布機構介紹,本次評選從經濟競爭力、資本市場規模、金融機構實力和資本市場活躍度四大維度選取了29個指標,對內地31個省(區、市)、141個城市的金融發展成果與潛力進行綜合評估。最終遴選出6個榜單。
  • 開元如何衝入中端酒店第一梯隊?
    但從每年名次都發生巨大更迭的中國連鎖酒店中端品牌規模排行榜上,以及被酒店巨頭們的反覆提起中,我們不難發現,中檔酒店依然是諸多酒店集團的擴張目標,通往第一梯隊的競爭從未結束。如果說酒店的規模擴張是枝葉的延展,那麼酒店的文化則決定了其根能扎得多深,缺乏文化根基的酒店,即使短時間內抓住了市場風口實現了快速擴張,卻很難走上足夠正確的道路。如今的旅行者,對於酒店的選擇早已有了自己的想法,純粹的住得好、功能全並不能觸達他們的靈魂,唯有以文化感受才能激起共鳴,進而帶來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