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英軍裝備171輛空降坦克,諾曼第登陸讓德軍目瞪口呆!

2020-12-25 指縫間的歷史

文/滅霸他爸

1944年6月6日,盟軍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諾曼第登陸,防守的德軍拼死抵抗,戰鬥最激烈時,戰場上發生了驚人的一幕:只見一批英國坦克從天而降,德軍目瞪口呆,迅速潰退……

這並不是科幻小說的橋段,而是戰場上確確實實發生的事情,從天而降的坦克,正是英國研發的載垂西(Tetrarch)空降坦克。

坦克問世以來,憑藉出色的防護、高速的機動和強大的火力迅速躋身為陸戰之王,成為戰場上的寵兒,隨後坦克家族不斷發展壯大,衍生出噴火坦克、架橋坦克等許多特種型號。

到了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時候,有坦克設計師突發奇想:如果坦克能在空中飛行,將會給戰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於是,很多國家都開始了飛行坦克的設計和研發,其中下手最早的,當屬英國。

英國的坦克設計師為5噸重的克裡斯蒂型雙人坦克安裝了有雙翼的飛機外殼,前部有螺旋槳,尾部有十字形尾翼。

坦克達到一定的速度時,可以騰空飛起,但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這種坦克屢屢出現問題,未能達到實戰標準。

到了1936年,英國人改良出新的克裡斯蒂飛行坦克,這一次他們不是讓坦克自己飛行,而是將坦克固定在運輸機或者轟炸機的機腹下,在飛機接近地面飛行時,將坦克釋放到地面上。

不過,這種飛行坦克,實用性不高,畢竟在很多地方,運輸機和轟炸機都不可能非得太低,不然容易撞山或者墜毀,而在一定高度投放,儘管給坦克加裝了落地裝置,但還是容易損毀。

經過不斷改進,英國人最終研發成功載垂西空降坦克。

這種坦克裝甲薄、速度快、重量輕,既可以用車輪行駛,也能用履帶前進,主要是為空降部隊提供火力支援和空中奇襲。

英國人先後製造出171輛載垂西空降坦克,裝備給空降部隊,坦克在使用時,會搭載在特製的滑翔機內運輸,抵達目標上空時投放。

諾曼第登陸時,英軍出動了一個中隊的載垂西坦克,給德國人造成很大的心理震撼。

不過這種坦克防護力極弱,只適合奇襲使用。

一旦與敵人正面交火,很容易被反坦克炮、火箭筒,甚至反坦克槍擊毀。

英國人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只有在關鍵時刻,才會把這種坦克派往戰場。

二戰時的日本,也研發過空降坦克,但原型車尚未研製成功,就已經戰敗投降,設計圖紙落入美軍手裡。

相關焦點

  • 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後,卻被四輛虎式坦克狙擊,謝爾曼根本不敵
    昨天小編在臨睡前心血來潮地看了一部二戰紀錄片——《彩色二戰》,其中正好播到第九集《諾曼第登陸》。本來對於諾曼第登陸戰役已經爛熟,本沒有必要再看。但是紀錄片中講到一個細節,讓爆炸君非常感興趣,片中說登陸後的盟軍本想向諾曼第地區的軍事重鎮卡昂挺進,卻不料遭到了德軍四輛虎式坦克的狙擊,使得盟軍只好暫且放棄進攻。說實話這個細節讓小編我著迷不已,德軍的虎式坦克真的有那麼厲害嗎?這段歷史的具體真相還有哪些細節?今天小編就找了一些資料,來解答自己內心的這個疑惑。
  • 二戰的轉折:慘烈的諾曼第登陸
    諾曼第登陸是迄今為止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登陸作戰,盟軍集結了約284.2萬人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諾曼第地區登陸。登陸的部隊由英、美和加拿大等國士兵組成,登陸的5個海灘包括寶劍海灘、朱諾海灘、黃金海灘、奧馬哈海灘和猶他海灘。
  • 全彩照片真實再現諾曼第登陸,4400名盟軍士兵獻出寶貴生命
    圖為應該皇家海軍陸戰隊員背著沉重的背包,武器和裝備從登陸艇上下來。英軍第50師和第3師分別在黃金海灘和箭灘登陸,並未遇到太激烈的抵抗,運氣比美國人好多了。幸虧有巴頓的影子部隊和假情報,讓希特勒和德軍都相信盟軍會在加萊登陸,而將黨衛軍裝甲師都從諾曼第調走,否則就英軍這種遲緩的動作,肯定要被三突子和豹式坦克按在海灘上肆意摩擦。圖為美軍第四步兵師在奪取猶他海灘德軍陣地後,進行短暫休息。
  • 二戰盟軍諾曼第空降時的這個花招,利比亞軍閥現在還在用?
    而在二戰時期,各國的情報人員為迷惑敵軍,可謂是想破了腦袋。諸如著名的「布萊切利莊園」,即便早已破譯了德軍的恩尼格瑪機,盟軍也仍然在戰術上放任德軍,才能一直在戰略上保持領先,直至1945年擊敗納粹德國。除此之外,在諾曼第登陸期間,盟軍在諜報戰上又使上了一新招,讓本來就疲於奔命的德軍更加「忙碌」。
  • 二戰經典戰役之霸王行動——諾曼第登陸
    ;空軍要求有月光,便於空降部隊識別地面目標。登陸當天駐守諾曼第陣地的只有德國第21裝甲師,可正巧的是師長不在部隊,參謀長無權調動集結部隊,他只好將手上僅有的24輛四號坦克派去攻擊卡昂以東的英軍。因為倉促出動,準備不足,加上沒有步兵伴隨支持,被英軍輕而易舉擊退。
  • 帶潛水員的M4謝爾曼坦克,協助諾曼第登陸的特殊工程坦克
    當二戰敦刻爾克大撤退之後,盟軍反攻歐陸就成了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可鑑於西歐沿海地區都被德軍控制,如何發起強有效的大規模登陸戰就成為重點研究課題,不過可供選擇的登陸地點並不多,保障登陸通道暢通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為此相關的工程車輛展開了研製,它們被稱為「海灘裝甲救援車」,簡稱BARV
  • 英軍防禦戰術的成功實踐:擊毀20餘德軍坦克,自己僅損失3輛
    作者:Orepuber眾所周知,在諾曼第戰役中,素有「黑男爵」之稱的德軍王牌米切爾·魏特曼,在波卡基村狠狠教訓了鬆懈的英軍裝甲部隊一把。儘管英軍擊毀了魏特曼的座車,同時擋住了德軍下午由擲彈兵和四號坦克聯合發動的第二次反擊,但怕事兒的第22裝甲旅旅長威廉·欣德少將,仍然決定在夜間撤出波卡基村。自然,嗅覺靈敏的德軍不會放棄這一追擊的天賜良機。然而,陣容並不完整的英軍卻用堅固的防禦,狠狠回敬了德軍一把。
  • 二戰德軍坦克王牌魏特曼巔峰之戰,血戰歐洲小村,單挑並摧毀27輛坦克
    1944年6月6日,希特勒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終於發生了—盟軍開始在諾曼第登陸,本來己在東線手忙腳亂的德軍終於又陷入了兩線作戰的窘境。
  • 諾曼第登陸中的開拓者,大部隊實施空降的先鋒
    諾曼第登陸中開拓者(pathfinder)是指空降先導分隊(parachute pathfinder)。空降先導分隊是在空降兵主力之前實施空降的特種分隊,任務是在大部隊空降之前控制著陸場和空投場,為大部隊設置著陸場和空投場標識,建立為空投機群設立無線電導航臺,引導大部隊實施空降。
  • 二戰期間,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德軍去哪了?
    諾曼第登陸是二戰時期盟軍發起的一場大規模登陸作戰。將近300萬盟軍士兵通過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諾曼第,從而拉開了盟軍在西線戰場上的大反攻序幕。諾曼第登陸的過程非常順利,盟軍在登陸過程中發生的戰鬥與預期中大體一致,盟軍也確實做到了在90天(D+90)內抵達塞納河。那麼問題來了,諾曼第登陸時,德軍去哪了?有人認為,諾曼第登陸時德軍已是強弩之末,所以無力抵抗300萬盟軍的攻勢。這種說法雖然聽上去頗有道理,但卻不符合客觀事實。
  • 紀念諾曼第登陸76周年:珍貴老照片回顧
    諾曼第登陸是二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戰役從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開始,到8月19日盟軍渡過塞納-馬恩省河結束,有接近300萬盟軍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 「D日」即「霸王行動」打響第一天,接近16萬盟軍士兵在諾曼第登陸,當天盟軍傷亡、失蹤超過1萬人,其中包括6603名美國軍人。
  • 靈長爭霸——二戰篇:西西里島登陸,諾曼第預演,日常忽悠德軍
    上篇我們講到二戰中的偉大勝利,諾曼第登陸。其實在諾曼第登陸之前。盟軍還有過一次大型的登陸作戰,那就是1943年的西西里島登陸。這次登陸作戰僅次於諾曼第登陸,同樣也是盟軍的偉大勝利之一。 義大利的地圖類似於一隻靴子,西西里島就位於「腳尖」前,形狀為三角形,這個島,是控制地中海局勢的戰略要地。盟軍曾試圖從這裡突破,一舉開闢歐洲第二戰場。
  •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紀錄——諾曼第登陸戰
    港口被塞滿了,3000艘艦艇,上面搭載著2000艘小型登陸艇,1500輛坦克,5000輛裝甲車,10000輛吉普車和推土機,以及第一批登陸的25萬名官兵。 D日6時30分,盟軍第一批登陸部隊突向法國諾曼第海灘,戰後人們才得知德軍西線司令部仍堅持認為:在如此惡劣的天氣裡,不可能有任何像樣的大規模進攻,盟軍的轟炸、空降、登陸還只是佯攻,真正的攻擊地點只能是在加萊。總的看來,由於盟軍掌握制空權,而德軍抗登陸的準備又不足,所以盟軍未遇到強大反擊。但美軍、英軍、加拿大軍隊遭遇的情況又有所不同。
  • 英軍的奇葩武器裝備,移動鴿籠車,坦克也搭載鴿子籠
    其實,鴿子自古就有一定的軍事用途,那就是戰場通信,傳遞情報,這一用途一直持續到一戰時期,而且用英軍將其發揮光大,研發出一些奇葩的武器裝備。移動鴿籠車,它的出現是因為一戰期間無線電通信還沒有普及,信鴿仍然是最快捷的戰場通信方式。英軍研發了移動鴿籠車,將當時先進的汽車與鴿舍完美地結合了起來,裝備到通信部隊,擔負戰場通信的重要任務。
  • 告訴你一個真正的「謝爾曼」坦克
    馳騁戰場的M41942年6月,德軍非洲軍團攻佔了北非重鎮託布魯克,非洲軍團司令隆美爾晉升為陸軍元帥。英軍在北非的戰局岌岌可危,因此正在美國訪問的英國首相邱吉爾立即向美國總統羅斯福求援,請求美國儘快提供更多的武器裝備。為此,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從美軍的現役裝備中調集了300輛M4中型坦克和100輛M7型105毫米自行榴彈炮緊急運往北非援助英軍。
  • 二戰十大坦克之四,雪中送炭的「饅頭」坦克—M4
    波蘭戰役讓奉行"孤立主義"的美國感到巨大的壓力,雖然此時的戰爭還只是發生在歐洲,但是美國軍方清楚的認識到當時美國陸軍裝備的坦克性能與德軍的主力坦克I號坦克、Ⅲ號坦克相比存在巨大的技術差距。和絕大多數M4子型號一樣,M4A2早期型採用75毫米坦克炮,生產了4761輛,中後期升級為76毫米坦克炮,生產了4542輛 ,此外還有3039輛裝備了105毫米榴彈炮,,合計生產了12342輛,M4A3主要用於太平洋戰場幾乎全部裝備了美國陸軍用於對日作戰。第五種,M4A4,英軍型號為"謝爾曼V型"。
  • 巴斯拉城外的坦克戰--創二戰以來英軍紀錄(圖)
    這場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阿拉曼坦克戰後,英國軍隊參與的最大規模坦克戰。  「龍騎士」戰隊C坦克部隊一共有14輛「挑戰者2"型坦克,當日接到命令,準備前往伊拉克南部的法奧半島,支援英軍第3特種兵旅。沒有想到,就在英軍這支坦克部隊行進的時候,北方突然揚起滾滾沙塵。偵察員立即證實,北方的部隊是伊拉克的一個坦克戰隊,大約有14輛蘇制T55坦克。
  • 霸王行動龜速推進時,盟軍和德軍的裝甲力量大PK
    德軍已在諾曼第投入了49萬人,但在傷亡117000人後僅得到10708 人的補充,因此在7 月25 日德軍總數約為38 萬人。德軍曾派遣了1869 輛坦克、突擊炮和自行反坦克炮(包括了重新補充的部分)到諾曼第,但是此時已有450輛被除名(另外大約450 輛還在工廠車間裡)。德軍一度部署了1672門各類火炮,到7 月25 日時損失數目未知但是應當很可觀。
  • 慶典行動:諾曼第登陸的預演版,以德軍大獲全勝告終
    諾曼第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次標誌性戰役,從此德國人陷入兩線作戰的囧境,這次登陸作戰被後人所津津樂道,盟軍各兵種配合嫻熟,空降兵深入敵後,切斷德軍的增援,空軍對德軍機場、指揮機構、交通樞紐進行飽和轟炸,大口徑艦炮則對海岸堅固工事進行定點打擊,這場海灘登陸戰甚至成為兩棲登陸作戰的教科書戰例
  • 二戰法國最後的坦克中隊:北非戰場欺軟怕硬,被德軍88炮狂虐
    ——北非法軍總司令亨利·吉羅(Henri Giraud) 1940年,德法雙方在巴黎郊外的貢比涅森林籤訂停戰協定以後,法國軍隊裝備的大量坦克裝甲車輛大部分落入德軍手中,其餘按照協定要求在倉庫封存。戰敗的法國軍隊並不甘心就此向德國服輸,而是懷有再次和德軍開戰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