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考古遺址公園即將開建 計劃三年後免費開放

2020-12-11 第一財經

紅光路上的秦阿房宮景區,一度讓人們認為「這裡就是阿房宮」。而實際上,其建設地點距真正的阿房宮遺址還有數百米,真正的阿房宮考古遺址公園即將開始建設。

現有景區客流量不大

「周邊的人很少去,也就是親戚朋友來的時候,帶他們去逛逛,但是大家也都覺得很一般。」王寺村就在現有秦阿房宮景區緊西邊,村民程小龍回憶說:「這個景區開放時間很長了,但是客流量一直不旺,影響力也不大,現在景區裡又蓋了很多房子。從整個景區的觀感上來說,跟想像中阿房宮的氣勢差距比較大。」

秦阿房宮景區的運營單位是一家民營股份制企業。該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表示,公司的經營狀況「還可以」,但具體是盈利還是虧損,則表示「不清楚」。

一個成熟的景區,能夠為周邊的商業及服務業起到帶動作用,但阿房宮景區周邊的情況卻並不太理想。「沒有體現出很強的帶動作用。」程小龍說,以前景區跟前還有幾家小商店,但後來也基本都關了。而由於其收費,且門前又沒有很好地綠化,周圍群眾鍛鍊、散步也不到這兒來。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毓芳長期從事阿房宮考古工作,她說,現有這個景區從位置上看,建設地不在阿房宮遺址上,而是在遺址南側近300米處;從內容上看,景區裡都是人造景觀,而非歷史遺存,且規劃建設水平低;從作用上看,這個景區是一個商業旅遊景點,與考古部門正在做的「阿房宮考古遺址保護」是兩碼事;從文物保護上看,這個景區一部分處於阿房宮遺址保護控制區內,對文物長期保護不利。

新建公園將免費開放

據了解,秦阿房宮景區設施老舊,長期門庭冷落,對遊客缺乏吸引力;對市民的休閒生活,該景區也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此外,阿房宮遺址的保護規劃已於去年通過了國家文物總局的審批,而現有景區的建築物高度超出文物保護規劃規定的高度,對文物保護會產生不利影響。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根據目前的考古探明,真正的阿房宮前殿遺址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426米,高7-9米,面積約54.4萬平方米(880畝),其氣勢、規模及歷史價值,都遠遠不是現在的阿房宮景區所能代表的。

據悉,即將建設的阿房宮考古遺址公園計劃免費向市民開放,其規劃與建設均以「保護」為前提,嚴格控制周邊建築,力求儘可能保持遺址原貌。公園不以商業盈利為目的,最大程度保護歷史遺蹟,不使其受到損害,計劃三年內建成開園。

相關焦點

  • 西安有一座阿房宮遺址公園
    阿房宮考古遺址公園位於西安市灃東新城阿房宮遺址區域,在西鹹新區範圍內。將以阿房宮考古遺址公園為核心,打造12.59平方公裡的阿房宮人文旅遊板塊。阿房宮遺址公園阿房宮其實也是一座爛尾工程,因為秦二世當年重啟阿房宮修建時因為戰亂最終導致工程擱淺,從此也就不了了之
  • 阿房宮遺址公園之謎:規劃方案遭專家一致炮轟
    當林峰演示完整個公園規劃的理念後,沒想到得到的是一片「直言不諱」的「批評」。  「儘管遺址保護的概念在裡面,但遺址公園是不是以人們休閒娛樂為主呢?我看不是。首先,你這個公園規劃的基本思路就有問題。」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慶柱表示。
  • 西安:阿房宮遺址公園規劃建設拉開帷幕
    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管委會成立之初,就規劃了以阿房宮遺址公園為核心,打造11.59平方公裡的「阿房宮人文旅遊板塊」,確定了要將阿房宮遺址公園建設成國家級遺址公園的目標。最終方案將集合7套方案亮點李軍表示,此次的概念評審會是一場「頭腦風暴」,這7家設計團隊主要針對阿房宮遺址公園的核心地帶及周邊5平方公裡控制地帶的建設,提出一個「大綱」,為阿房宮公園勾勒一個大概的「面容」。在現場,多位考古、文物保護、規劃、建築、園林、旅遊、文化等方面的權威專家,對這7張「面孔」進行評審,3家設計團隊入圍。
  • 最新考古表明 磁石門遺址非阿房宮門址
    最新考古試掘表明,傳說中的阿房宮磁石門遺址不是一座門址,而是秦國上林苑內的一座高臺宮殿建築。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李毓芳研究員告訴記者,今年3月以來,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與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組成的阿房宮考古隊,對遺址北部進行試掘,出土了大量的建築材料,有戰國時期的板瓦、筒瓦,也有屬西漢前期的板瓦、筒瓦和瓦當。
  • 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恢復開放公告
    各位觀眾:按照《北京市等級旅遊景區疫情防控工作指引》、《房山區旅遊景區恢復開放實施方案》的有關要求,結合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景區實際,自2020年5月1日起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恢復開放,並實行觀眾實名制預約參觀,現公告如下:一、開放時間 09:00至16:30(16:00停止入園)。
  • 陝西獲380億投資建新阿房宮 打造文化旅遊地產
    其中,灃東新城的規劃範圍為161平方公裡,文化遺址保護區的面積為13.3平方公裡,佔地12.5平方公裡的秦阿房宮遺址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管委會成立之初,便規劃以阿房宮遺址公園為核心,打造11.59平方公裡的「阿房宮人文旅遊板塊」,計劃將阿房宮遺址公園打造成為國家級遺址公園。
  • 黃巖這個公園入選「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黃巖區的沙埠窯考古遺址公園位列其中。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共10處,按年代排序)龍遊縣荷花山考古遺址公園義烏市橋頭考古遺址公園桐鄉市譚家灣考古遺址公園象山縣塔山考古遺址公園杭州市餘杭區玉架山考古遺址公園長興縣臺基山考古遺址公園
  • 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國家文物局正式公布了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包括乾陵在內陝西5個考古遺址公園被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華商報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網站報導獲悉,今年3月國家文物局啟動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評定工作。截至7月底共有22個省(區)92處遺址申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評定或立項。經過專家評議等環節,最終產生第三批12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32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公布的第三批12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中,陝西的漢長安城未央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成功入選,上升為「國字號」。
  •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之後,玉架山考古遺址公園今年開建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施雯 通訊員 費彪坐落於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面積超12萬平方米的餘杭區良渚文化玉架山考古遺址公園(博物館)即將於今年年底前開工。餘杭區良渚文化玉架山考古遺址公園(博物館)項目北至五洲路,南至綠洲路,東至星河路,西至興中路,總面積超12萬平方米,出土了石器、玉器和陶器等文物7000餘件。
  • 通州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即將開建 佔地113公頃
    北京商報訊(記者 胡曉鈺)據北京市規劃自然委通州分局發布消息,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先行啟動區一期園林綠化建設工程三標段(施工)施工招標資格已通過預審公告,代表著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前期啟動工程即將開始。這座見證通州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遺址公園建設地點,北起通胡大街,南至東古城街,西起規劃鏡河水系,東至景行路,計劃投資總額3649萬元。市規自委通州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路縣故城被確定為遺址公園後,上空將禁止架橋,地面將嚴控修路,根據《路縣故城遺址公園規劃》,確定遺址公園用地面積113公頃,其中保護範圍88公頃,其餘為外圍道路。
  • 河姆渡遺址入選第二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6月13日,浙江省文物局正式發文,公布了第二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全省共有7處考古遺址被列為第二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我市的河姆渡遺址榜上有名,成為繼上林湖越窯遺址之後寧波市第二個考古遺址公園。  河姆渡遺址發現於1973年,是中國最重要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之一,從中發掘出土的遺物、遺蹟一經問世便引起國內外考古界、史學界的轟動。
  • 第三批12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揭曉 明中都遺址等入選
    隨著第三批12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揭幕,截至目前,全國已有36處公園被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2010年、2013年國家文物局先後開展了兩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評定工作。今年3月,國家文物局啟動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評定工作。
  • 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放試運營
    記者日前從青海省文化旅遊廳獲悉:青海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局部開放試運營。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黃河上遊地區發掘的新石器時代齊家文化為主的大型聚落遺址,因保留了4000多年前地震、黃河大洪水以及山洪襲擊的多重災難遺蹟,真實再現出一個史前村落的災變場景,被稱為「東方龐貝」。
  • 山東洛莊漢王陵遺址公園落成 試開放期免費參觀
    濟南日報崔健 攝 記者採寫的《濟南洛莊漢王陵博物館:呼之不出,腳絆在哪》長篇報導於今年4月6日在本報刊出後,這座曾經在全國甚至全世界引起過巨大反響的西漢王陵再次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在沉寂了多年後,在原址上建設的洛莊漢王陵遺址公園今天正式落成,並向社會試開放,市民和遊客可以免費參觀。
  • 乾陵入選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國家文物局正式公布了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包括乾陵在內陝西5個考古遺址公園被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華商報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網站報導獲悉,今年3月國家文物局啟動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評定工作。截至7月底共有22個省(區)92處遺址申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評定或立項。經過專家評議等環節,最終產生第三批12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32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公布的第三批12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中,陝西的漢長安城未央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成功入選,上升為「國字號」。
  • 昌平新城白浮泉遺址公園將向市民免費開放
    根據昌平區「兩會」信息,區內大運河白浮泉遺址公園將在2018年開建,區域內多個生態工程都將陸續開工,並且建成後將免費向市民開放。近日昌平區釋放重磅利好!根據昌平區「兩會」信息,區內大運河白浮泉遺址公園將在2018年開建,區域內多個生態工程都將陸續開工,並且建成後將免費向市民開放。隨著中國傳統佳節「春節」的臨近,白浮泉遺址公園的修建和開放對廣大京北人民來說無疑是最好的新年禮物。
  • 杜陵遺址綠地公園將開放
    千百年後的今天,它已經打上了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和國家文物局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標籤。 從2018年啟動國家遺址公園建設計劃以來,杜陵的關注度便屢屢遞增,在完成部分景觀道路提升工作後,作為公園重要組成部分的杜陵遺址綠地公園即將於今年12月向社會開放。
  • 2002年在阿房宮遺址的考察現場,史上最大冤案真相浮出水面
    2002年在阿房宮遺址的考察現場,史上最大冤案真相浮出水面阿房宮想必沒有小夥伴沒聽說過,這個被譽為「天下第一宮」的第一個皇帝宮殿,歷經秦始皇,秦二世兩代,建成沒建成到現在都有爭議,但是這座宏偉的宮殿在杜牧的史裡,卻說成是項羽一把火燒掉的,火三天三夜沒有滅
  • 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出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
    11月19-22日,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活動在臺山市成功舉行,中山國王陵陳列館館長黃子爵代表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參加本次活動。
  • 一個考古遺址公園的探索
    記者許倩   濟南首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其實,考古遺址公園的模式很早就有,最早可追溯到1892年的美國,不過直到2010年,才開始在中國推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國內文博界、考古界的最高榮譽。山東省文物局大遺址保護處處長王守功介紹,「一邊保護,一邊利用,是一種先行的開放的主動的形式,發掘文化價值,讓文物活起來。」   基於此,作為濟南首個入選「國字號」掛牌的遺址公園——城子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山東乃至全國的考古歷史上都有重要意義。   這個過程十分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