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阿房宮遺址公園規劃建設拉開帷幕

2020-12-11 中國園林網

阿房宮遺址公園效果圖

方案選摘

中國園林網10月10日消息:阿房宮遺址公園及周邊區域概念性規劃設計方案國際競賽評審會昨日舉行。來自國內外的7家規劃設計團隊,分別提出了一套關於阿房宮遺址公園的概念性規劃,並最終選出得分最高的3套方案,這標誌著阿房宮遺址公園的規劃建設正式拉開帷幕。

方案首要條件:保護遺址

阿房宮遺址保護規劃於今年9月通過國家文物總局審批。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管委會成立之初,就規劃了以阿房宮遺址公園為核心,打造11.59平方公裡的「阿房宮人文旅遊板塊」,確定了要將阿房宮遺址公園建設成國家級遺址公園的目標。

灃東新城管委會阿房宮遺址保護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李軍表示,對於概念性規劃設計方案的要求,首先是要保持遺址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其次要在保護遺址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遺址的社會功能,能夠在概念性規劃的引導下,把阿房宮遺址公園與秦始皇陵及兵馬俑打造成為一個彰顯秦文化的人文旅遊熱點板塊,在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進程中起到提高知名度、擴大影響力等作用。

最終方案將集合7套方案亮點

李軍表示,此次的概念評審會是一場「頭腦風暴」,這7家設計團隊主要針對阿房宮遺址公園的核心地帶及周邊5平方公裡控制地帶的建設,提出一個「大綱」,為阿房宮公園勾勒一個大概的「面容」。在現場,多位考古、文物保護、規劃、建築、園林、旅遊、文化等方面的權威專家,對這7張「面孔」進行評審,3家設計團隊入圍。李軍介紹說,此次選出的方案並非最終方案,而要通過更多渠道、更廣層面進行各方意見徵集並排出名次,集合這7套設計方案的亮點和優點,成為今後阿房宮遺址公園控制性規劃設計、具體建設的指導方案。

站在秦代的地上感受阿房宮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構想:秦代的地面高度與現在是不同的,比現在城市的地標高度低了約2~3米。在遺址周圍進行考古發掘,使地標降低到與秦代時相同的高度,對地表進行如覆蓋之類的保護,讓人們可以「站在秦代的地上感受阿房宮」。

遺產廊道連接周秦漢唐

陝西省古蹟遺址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規劃理念有三個關鍵詞:遺址、公園、綠道。首先是通過保護,反映遺址的真實性、完整性;其次是公園,有一定的公共設施,具有休閒性,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和休閒需要;綠道設計則是針對西安遺址分布情況提出的,建立遺產廊道,以阿房宮為核心,連接從周秦漢唐一條線串聯下來的遺址,同時和灃東新城生態性要求結合在一起,實現西安周秦漢唐遺址的串接。

讓秦始皇講述自己的故事

斯洛維尼亞和比利時誒納米中心聯合體的規劃設計方案中,在遊客的遊覽方式、博物館的建設和設施中花費了很大心思。遊覽方式方面,該單位認為阿房宮遺址公園的面積太大,不可能讓遊客靠步行遊覽,因此不僅要有地面的觀光電動車,還設計了位置較高的環形輕軌,可以讓遊客有全方位、多角度的視覺效果,把遺址盡收眼底。

博物館的建設和設施上,由於秦朝文物較少,該單位認為博物館中展示的內容不是基於文物陳列,而是秦始皇如何統一中國等,通過多媒體、錄像等進行虛擬重建,設計一個全新景象技術做出的秦始皇的幻象,遊客可以在這個幻象的引導下進行參觀和了解,甚至向遊客講述他幼兒時期的經歷,然後靠著自己的實力統治了中國等過程。

阿房宮遺址面積相當於90個足球場

阿房宮是秦朝統一後建造的天下朝宮,是中國第一次統一的標誌性建築。根據現代研究,阿房宮最終並未完全建成,也並未遭到過焚毀。

阿房宮遺址位於西安市區以西13公裡處,與周豐鎬遺址、漢長安城遺址、唐大明宮遺址並稱四大遺址,是構成西安歷史文化名城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上世紀90年代,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對阿房宮遺址進行了調查和認可,認定其為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基址。根據中國社科院的考古研究,阿房宮遺址長1270米,寬426米,高7~9米,佔地約880畝,相當於90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

推薦閱讀:

湖南永州:徐守盛考察舜帝廟遺址公園 保護好人文資源

安徽:17萬鮮花扮靚三國遺址公園

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再續文化惠民

廣州:大學城有望建遺址公園(圖) 

(來源:西安晚報)

相關焦點

  • 阿房宮遺址公園之謎:規劃方案遭專家一致炮轟
    此前媒體報導稱,曾作為陝西省重點招商項目的阿房宮景區,開工建設於1995年,2000年開始對外營業,建築面積1000畝,因其處於遺址公園限高8米的建設控制區內,建築高度超過30米,且位於遺址正南方,按照阿房宮考古遺址公園規劃,要求保持阿房宮南北通視,故現有阿房宮景區必須拆除,去年5月,阿房宮景區收到一紙拆遷通知,而即將修建的阿房宮考古遺址保護區區域則擴大至2.3平方公裡。
  • 西安有一座阿房宮遺址公園
    阿房宮考古遺址公園位於西安市灃東新城阿房宮遺址區域,在西鹹新區範圍內。將以阿房宮考古遺址公園為核心,打造12.59平方公裡的阿房宮人文旅遊板塊。阿房宮遺址公園阿房宮其實也是一座爛尾工程,因為秦二世當年重啟阿房宮修建時因為戰亂最終導致工程擱淺,從此也就不了了之
  • 阿房宮考古遺址公園即將開建 計劃三年後免費開放
    紅光路上的秦阿房宮景區,一度讓人們認為「這裡就是阿房宮」。而實際上,其建設地點距真正的阿房宮遺址還有數百米,真正的阿房宮考古遺址公園即將開始建設。現有景區客流量不大「周邊的人很少去,也就是親戚朋友來的時候,帶他們去逛逛,但是大家也都覺得很一般。」
  • 陝西獲380億投資建新阿房宮 打造文化旅遊地產
    其中,灃東新城的規劃範圍為161平方公裡,文化遺址保護區的面積為13.3平方公裡,佔地12.5平方公裡的秦阿房宮遺址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管委會成立之初,便規劃以阿房宮遺址公園為核心,打造11.59平方公裡的「阿房宮人文旅遊板塊」,計劃將阿房宮遺址公園打造成為國家級遺址公園。
  • 陝西阿房宮景區380億拆與建:文化地產開發爛尾調查
    於是,一項有關阿房宮的文化地產開發項目規劃擺在了西安市外經貿局負責人文生(化名)的桌面。  「記得開發這個項目的公司名為錦繡阿房宮(西安)有限公司,是招商引資項目,當時引進的港資,土地是租的,我負責批的。」記者找到如今已經不在西安工作的文生時,他表示自己也在關注此項目的最新進展:「記得審批後,我還擔心建不起來,項目級別也太低了,我印象很深。
  • 「4•18國際古蹟遺址日文化遺產推廣季」在崇文塔景區拉開帷幕
    第34個國際古蹟遺址日即將來臨,4月16日,「國際古蹟遺址日文化遺產推廣季」系列活動在西鹹新區涇河新城崇文塔景區正式拉開帷幕。
  • 尋古探今:阿房宮遺址
    阿房宮是秦王朝的巨大宮殿,遺址在今西安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帶,始建於公元前212年。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國力日益強盛,國都鹹陽人中增多。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開始營造朝宮,即阿房宮。
  • 阿房宮真是項羽燒的嗎?遺址周圍僅發現土塊,專家:燒的是鹹陽宮
    隨著科學和考古學家的進步各種歷史的真相也逐漸拉開了序幕。首先,在焚書坑儒的這件事情上,秦始皇也是選擇性的焚書,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統一思想,在那個六國剛剛統一的時代裡,思想統一的必要性也是國策的重要標準。
  • 西安推旅遊發展 打造「世界大遺址公園之城」
    打造歷史文化生態景區秦嶺旅遊服務設施建設按秦嶺北麓保護利用規劃,完善與提升秦嶺旅遊服務設施,重點是建設旅遊服務中心港、旅遊標識系統及旅遊交通服務體系,打造西安秦嶺旅遊優質服務區。「世界大遺址公園之城」建設依託西安豐富的遺址資源,通過科學合理規劃,分期重點建設,完善基礎與服務設施,打造西安成為國際聞名的 「世界大遺址公園之城」。
  • 西安最大遺址公園明年建成開放
    《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2009-2025)》。 在《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2009-2025)》中,遺址片區的總體目標為: 完整保護漢長安城遺址的遺蹟本體、整體格局和歷史環境風貌,逐步把漢長安城遺址規劃建設成為具有「真實性、可讀性和可持續性」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展示區; 完整體現遺址的歷史價值和科學藝術價值,有效實現遺址的社會教育功能
  • 阿房宮上天台遺址被發現是秦國一處宮殿建築群
    新華網西安12月18日電(記者馮國)經過對阿房宮前殿遺址東側30多平方公裡近一年的考古調查、勘探與部分發掘,考古學家發現,傳說的秦始皇上天台遺址實際上是戰國秦時期營建的上林苑中的一處宮殿建築群。  在阿房宮前殿遺址東500米處,有一座高大的土臺,周長約310米,高約20米,當地人稱其為「始皇上天台」,是阿房宮遺址內最顯著的建築遺蹟之一。在上世紀50年代-70年代,當地人曾在遺址上面取土、修築梯田和大規模平整土地,當年的指揮部就設在「始皇上天台」上。
  • 位於市西的阿房村,阿房宮遺址
    讀過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阿房宮賦》的人,如果有機會到西安去,一定會到位於市西的阿房村(又名酈塢嶺)去憑弔一番阿房宮遺址,目睹那經歷了2000多年的風風雨雨,至今碩果僅存的高約7米、東西長約1300米、南北寬約500米的夯士臺基,忍不住發思古之幽情,嘆豪華之安在。
  • 臨洮縣深入推進馬家窯遺址公園規劃建設工作
    臨洮縣深入推進馬家窯遺址公園規劃建設工作 2020-12-13 2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項羽是背了黑鍋,還是真燒了阿房宮?這個西安遺址,還原真相
    這是《史記》對阿房宮的記載。 也沒有特指說項羽焚燒的宮室,就是阿房宮。這就為後世了揭開真相,埋下了伏筆。 然而,近年來考古專家對阿房宮的考古發現,又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史實。 考古人員發現,整個阿房宮遺址沒有發現一處當時被大火焚燒過的痕跡。,只僅僅在遺址附近發了一下被烤紅的土壤。專家推測,如果大火連燒三月,不會就這麼點焚燒的痕跡。
  • 西安:實施文物保護利用四大工程 打造文物保護「西安模式」
    加大革命文物保護力度,做好紅軍長徵過境西安重要遺址、重點遺蹟、典型故事的調查、挖掘、整理工作,以點連線、以線構面、以面聯片,加強革命文物的資源整合和整體保護。實施重要文物保護工程。注重文物的日常保養維護,加強瀕危文物的搶救保護與修繕。實施阿房宮前殿、唐長安城明德門遺址等重要遺址保護工程以及小雁塔薦福寺明清建築群、鄠邑區公輸堂等重要古建築保護修繕工作。
  • 西安遊你是否忽略了唐長安城牆遺址公園?唏噓千年城市規劃與布局
    起,最北到金光門,唐長安城牆遺址公園南北全長3.7公裡。修建唐長安城牆遺址公園時,考慮通過一些工程技術手段,再現了城牆、城壕、城門、裡坊、坊牆、城市街道等要素,公園以城牆遺址為界,充分利用現有樹種,通過不同的綠化、鋪砌等技術手法將公園劃分為「城內」和「城外」不同區域,強調「城內」的規整秩序和「城外」的自然野趣。
  • 村民在秦阿房宮遺址下取土保護中心:已回填
    網友曝光附近村民在秦阿房宮前殿遺址下面挖土修墓「我們已經把村民挖的墓坑回填了,近期也一直在對阿房宮遺址周邊進行環境整治,希望改善遺址的保護環境。」西安市周秦都城遺址保護管理中心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西部網記者。
  • 西安啟動創建森林城市十大工程 年內建設4大森林公園
    張寧說,為了讓市民生活得更加舒適,讓西安城充滿綠色,西安市委市政府作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重大決策。2014年,全市計劃完成郊區造林綠化9萬畝、村莊綠化160個,城區新增綠地750萬平方米、建設12座公園、小廣場84處、立體綠化143處24萬平方米。張寧說,「創建森林工程對一個城市來說相當是造肺,非常重要,這些工程完成後,西安城市將滿目綠色,處處見花。」
  • 「十一」西安旅遊攻略:沿著地鐵一號線遊西安
    沿途經歷阿房宮遺址、玉祥門、勞動公園、廣仁寺、半坡遺址博物館等西安市內著名景點,十一黃金周來西安旅遊的朋友們,不妨乘坐西安地鐵一號線,一邊感受城市現代化的便捷,一邊欣賞沿途美麗的風景。阿房宮遺址  1.後衛寨站:阿房宮遺址  阿房宮是秦王朝的巨大宮殿,遺址在今西安西郊15公裡的阿房村一帶。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宮殿建築群之一,規模宏大,雄偉壯觀。
  • 記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建設:還大遺址以尊嚴
    2010年國慶期間,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入園人數逾百萬。圖為遊人如織的大明宮遺址公園。單軒攝  在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採訪的兩天時間裡,記者的心被一種莫名的興奮鼓蕩著。  為保護大遺址,這個特別能戰鬥的英雄群體拋家舍業,不計個人得失,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在第一線。在不到三年時間裡,初步完成了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建設,為全國乃至世界大遺址保護蹚出一條新路,樹立了標杆和典範,為西安市城市建設築起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採訪中,記者與負責大明宮遺址保護的西安市副市長段先念有過一次長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