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最大遺址公園明年建成開放

2020-12-25 騰訊網

俯瞰漢長安城遺址悅西安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長安城,一個是西漢帝都長安,另一個是唐代京師長安。其中,雄踞在西安市西北方向的漢長安城顯得格外「低調」,也正因為它,陝西省與西安市從未在其範圍內安排重大項目,做出了種種犧牲,古都整體格局以「城市包圍鄉村」的形式完整保留至今。

如今,位於漢長安城遺址中的未央宮遺址區域不再低調,一座西安未來最大的遺址公園即將在此誕生,把2000多年的歷史融入到百姓的生活中,繼續傳承下去。

歷經滄桑800年的漢長安城

漢長安城東南角樓遺址 悅西安

漢長安城遺址是我國迄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都城遺址,在當時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際大都會和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都城。城垣內面積36平方公裡,總面積65平方公裡。建有未央宮、長樂宮、北宮、桂宮、明光宮、建章宮及八街九陌、長安九市等,為同一時期羅馬城的2.5倍。

漢長安城各宮殿布局圖 悅西安

1961年,漢長安城遺址被列為全國第一批國家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和2010年,國家文物局和陝西省政府先後批准了《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2009-2025)》。

在《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2009-2025)》中,遺址片區的總體目標為:

完整保護漢長安城遺址的遺蹟本體、整體格局和歷史環境風貌,逐步把漢長安城遺址規劃建設成為具有「真實性、可讀性和可持續性」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展示區;

完整體現遺址的歷史價值和科學藝術價值,有效實現遺址的社會教育功能,充分發揮漢長安城遺址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

在遺址區內進行環境整治和綠化,使漢長安城遺址成為西安市區內面積最大的生態環境優化區和區域文化功能區,實現遺址保護與區域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為申報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奠定基礎。

漢長安城遺址衛星圖(2019.7)

漢長安城遺址現狀悅西安

由於被限制開發,漢長安城幾乎是國內保護最完整的都城遺址,因此也讓西二環為其繞道改線,西安中長期地鐵規劃也避開了這裡。自然,西安40多年的城市化進程也遺忘了這裡。

當前,遺址區內還存有行政村33個,常駐人口近10萬人。遺址群眾生活水平偏低、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問題長期存在,遺址保護與民生發展的矛盾比較突出。根據遺址保護需要及工作安排,2019年至2020年,漢長安城遺址區的村莊將採取整治提升方式實施改造,相關規劃編制工作正在進行。

西安最大遺址公園,未央宮遺址公園明年開放

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

當然,漢長安城遺址也並非一片「空白」。曾是漢時長安城的漕運河道,於2010年變身為漢城湖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其後的2013年11月,未央宮遺址公園初步建成並對外開放。

未央宮遺址位於未央區漢長安城遺址西南部的西安門裡,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皇宮,又稱西宮。宮內主要建築有前殿、宣室、溫室、清涼、麒麟、金華、承明、高門、白虎、玉堂、宣德、椒房、昭陽、柏粱等40多個宮殿。

未央宮前殿及椒房殿遺址

從漢長安城整體規劃可以看出,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工作重點是圍繞未央宮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形成以宮牆、城牆顯現和考古發現的建築遺址標示展示為主的遺址公園總體格局。

2017年,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正式被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同年9月,一期保護展示服務提升項目正式開工,涉及面積約1.78平方公裡,主要包括西安門、滄池、明渠和前殿周邊區域。

未央宮遺址公園內綠化提升悅西安

未央宮遺址公園部分區域徵和六路

整體提升項目以「尊重、保護、傳承、創新」為主旨思想。以綠色植物為筆墨,大地景觀為手段,用勾邊打底的設計手法,以植物專類園為綠界,形成城、宮、殿、閣、水、路、田的格局。

在整個未央宮遺址區內,按照文物保護相關要求不能挖土,一鍬土也不能動。但根據方案設計和技術規範,有的苗木栽植要求有超過2米的土層,施工人員只能填土種樹,填2米高的土再把樹種進去。

而滄池的設計,因還未完成考古工作,為了保護現場,僅對滄池進行格局的標識展示。在滄池遺址邊界以銀杏樹陣收邊,以此強化滄池遺址範圍。在周邊設置遊園路,布置有人行道和自行車道,增強功能需求。同時設置有多處觀景木棧道、木平臺,增強區域的參與性。環滄池遺址周邊自行車道全長約3826米,建成後的這一區域遊玩路線將自成一套完整體系。

除了綠化提升部分,此次保護展示服務提升項目還設計了園區內的標識系統、休憩系統、清潔系統和便民系統。

公園休憩區域徵和六路

目前,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公園還在緊張的建設當中,至今年年底工程將基本完成,預計到明年五一前,一期保護展示服務提升項目將徹底完工。

部分內容據華商網

悅西安 保留所有權利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法律顧問 / 宋亞鋒 趙文娟

陝西大秦律師事務所

悅西安網公眾號長期徵稿,稿酬500元起

相關焦點

  • 西安未央宮遺址公園明年開放,航拍太美了!
    如今,位於西安市西北方向的漢長安城遺址是我國迄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都城遺址。城垣內面積36平方公裡,總面積65平方公裡。包括未央宮、長樂宮、北宮、桂宮、明光宮、建章宮及八街九陌、長安九市等,為同一時期羅馬城的2.5倍。
  • 西安這個宮殿遺址公園面積是故宮的6倍明年開放,卻遭網友吐槽
    西安這個宮殿遺址公園面積是故宮的6倍明年開放,卻遭網友吐槽位於西安市西北郊的未央宮遺址公園,面積是故宮的6倍,將定於明年開園。但是這個遺址公園卻遭到了很多網友的吐槽,一些網友甚至還勸別的網友不要到這個景區去,去了以後肯定後悔。未央宮遺址公園是西安漢城牆遺址保護特區其中的一部分。整個西安漢城牆遺址保護特區總共投資了300多億,方圓30多公裡。為了保護漢城遺址,西安當地政府遷走了9個自然村,代價很大。
  • 8月1日起 西安大唐芙蓉園、樓觀臺、杜邑遺址公園將免費開放
    8月1日 大唐芙蓉園、樓觀臺、杜邑遺址公園免費開放  10月1日 西安護城河景區免費對外開放  明年4月 小雁塔遺址公園建成開放……:多個公園、景區有了明確免費開放及建成開放的時間。杜邑遺址公園計劃於8月1日正式對外免費開放。西安護城河景區將於10月1日免費對外開放。  此外,小雁塔遺址公園2021年4月建成開放,三學街柏樹林街區2021年6月建成開放,易俗歷史文化街區2021年8月建成開放。
  • 西安天壇遺址公園免費開放了
    西安天壇遺址公園免費開放了 2018-02
  • 未央宮遺址公園預計明年開放,相當於6個故宮,美翻了!
    ▲ 漢未央宮椒房殿遺址漢長安城遺址是我國迄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都城遺址。城垣內面積36平方公裡,總面積65平方公裡。這其中的未央宮遺址更是在2014年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南京將打造明城牆燈光秀 石頭城遺址公園明年建成開放
    中國江蘇網4月7日訊 南京市政府7日公布了《南京城牆保護和利用兩年行動計劃(2017—2018年)》,靜靜佇立650多年的明城牆將變得「高調」起來,一場燈光秀將讓它成為一道靚麗的城市項鍊,石頭城遺址公園、官窯山城磚遺址公園等將為你講述斑駁磚石的前世今生。
  • 西安恢復旅遊跨省業務 下月起大唐芙蓉園、樓觀臺、杜邑遺址公園免費開放
    在西安玩什麼?多個景區免費開放西安市文旅局局長王慶華介紹說,西安將推出系列文旅惠民措施,發放「西安文化惠民卡」,從8月1日開始,大唐芙蓉園、樓觀臺生態文化旅遊度假區等景區實施免費開放,全市80%以上各級各類國有博物館、行業博物館、非國有博物館面向公眾免費開放,鐘鼓樓逐步延長開放時間。
  • 重慶一正在建設的公園,佔地4萬餘平方米,預計明年建成開放
    ,重慶市的政府也是將目光投向了很多遺址之上。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這個公園在10月底的時候開工建設,總的佔地在4萬餘平方米,預計明年就可以建成開放,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在設計規劃上也是獨具特色,不僅融入了百年的開埠文化,還有著很多現代的元素,和很多的遺址公園比起來,這個公園會更加的現代化
  • 升級版環城公園「十一」亮相,今年西安還將建成多座公園
    2019年開始實施的西安城牆護城河及環城公園(西門-北門-東門段)綜合改造工程通過改建截汙箱涵,進行河道防護,最大程度做到雨汙水與景觀水分離,水質達到地表準三類水。今年6月建成開放的公園一期主要包括2.2平方公裡(包含唐苑800畝、漢風臺1200畝)內的文物保護、周邊道路提升、景觀綠化等多項配套設施建設內容,為遺址保護和展示提供了示範,為新型城市公園建設開闢了新思路。
  • 公園建在家門口!西安樊川公園二期也來了~ 「十一」開放!
    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全市城市公園建設公園綠地建設成效顯著提升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綠色空間優化了城市生態環境目前全市已建成開放城市公園總數達到了126座其中綜合性公園34座今年已建成開放公園5座公園的建設結合了城市防洪、生態修復、遊園休憩等多方面內容,是樊川公園一期的拓展和補充。規劃內容包括人工湖區、人工沙灘、露營區、兒童活動區、濱水棧道、服務中心、停車場等。樊川公園濱水棧橋臨水眺望楊柳依依、水波瀲灩。(資料圖片 記者 郝鍾毓 攝)杜邑遺址公園可賞花海還有多個足球籃球場今年6月1日,杜邑遺址公園一期建成開放。
  • 西安遊記之一——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但是躺床上玩手機也很無趣,而周邊幾個打卡地如:鐘樓、鼓樓、城牆都去過了;回民街雖然是一個百去不厭的網紅地,但我想留到離開西安的前一天再去;而大雁塔和大唐芙蓉園想等從臨潼回來再決定去還是不去;那麼,這附近能解悶的地方就只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了。
  • 西安最大城市公園興慶宮公園,唐朝興慶宮遺址上修建,面積780畝
    說起西安這座城市,很多人都知道,是一個很多人都喜歡去旅遊的城市,在古時候很多朝代的都城都建在西安市,也就是古稱的長安。這個城市有很多值得旅遊的地方和景點,今天我們所要講到的就是其中之一的興慶宮公園,接下來就給大家細扒一下這個公園吧。
  • 杜陵遺址綠地公園將開放
    千百年後的今天,它已經打上了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和國家文物局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標籤。 從2018年啟動國家遺址公園建設計劃以來,杜陵的關注度便屢屢遞增,在完成部分景觀道路提升工作後,作為公園重要組成部分的杜陵遺址綠地公園即將於今年12月向社會開放。
  • 西安城市生態公園十月一日向市民正式開放
    9月24日上午八點,筆者沿子午大道、西部大道、沈家橋一路、西灃三路環行一周,目睹感受了十月一日即將向市民正式開放的西安市南郊最大的城市生態公園的宏大規模與最新工程進展情況。由這四條大道圍起來即將建成開放的西安城市生態公園只是佔地1700畝的大公園的一期,有650畝左右。從公園一期的東北角西灃三路南側,便看到公園的正門高高豎起來的大門標示牌,拾階而上便是正門的服務大廳,大廳南面便是進入公園的一大片竹林,竹林後面便是大片的草坪、鮮花、各種喬木、灌木上百種植物編織起來的生態公園。
  • 西安最大的城市公園,前身是唐朝皇宮,免費開放
    西安作為唐朝的都城,是那個時期全世界最發達繁榮的城市,至今西安城裡還有許多唐朝的古蹟和遺址。唐朝時西安曾經有三座皇宮,最初有太極宮,後來建了大明宮,而另外一座,叫做興慶宮,如今在其原址建起了興慶宮公園,免費對遊客開放。
  • 「廣富林」遺址公園明年開園目前仍在緊張施工
    圖說:廣富林遺址公園航拍圖。新民晚報資料圖張龍攝【新民晚報·新民網】新民晚報記者昨日從松江區政府獲悉,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仍在緊鑼密鼓籌備,已進入施工布展的關鍵期,預計將於明年與相鄰的廣富林郊野公園同期開放。
  • 西安興慶宮公園明年7月免費開放 2600米步道環值得期待
    記者從興慶宮公園提升改造項目部了解到,從12月25日起到明年6月30日,公園將全面封閉式改造,這也標誌著,升級後的公園,「一湖、一環、六區」的布局即將實現,從2021年7月起,一個更高品質文化休閒空間將免費開放。
  • 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我是西安人,我為西安而驕傲!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太華南路,遺址公園是唐長安城「三大內」(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中最為輝煌壯麗的建築群,地處長安城北部的龍首原上,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平面略呈梯形,佔地面積約3.2平方公裡。原宮牆周長為7.6公裡,四面共有11座門,已探明的殿臺樓亭等遺址有40餘處。大明宮南部為前朝,自南向北由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為中心組成;北部的內廷中心為太液池。
  • 西安又有3處公園即將建成開放
    西安又有3處公園正在加緊建設中將於近期免費開放 緊挨曲江文化運動公園,周邊多為居住區。項目佔地面積約7.6萬平方米,園區分為浪漫花林、四季花園、探索花園、樂活森林、康養樂園、故事花園6個區域。以精緻園藝結合地形營造的坡地溝谷園林,將為人們提供休閒舒適的開放園藝空間。
  • 南京江北龍馬遺址公園建成開放
    國慶期間,位於浦口區雨發生態園的南京龍馬遺址文化公園正式對外開放。作為江北新區新添的一處歷史文化公園,市民在遊玩賞景之餘,還可以對商周時期南京的文化來一次零距離接觸。  據介紹,龍馬遺址是浦口地區已發現的七十二處古文化遺址之一,也是南京江北地區一處具有代表性的商周時期古文化遺址。根據考古調查發現,龍馬遺址文化內涵豐富,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先民的生產、生活、信仰、居住等諸多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