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西鄉精靈,愛生活愛家鄉》
作者:碧宇(精靈特約供稿) 編輯:小翔
舌尖上的西鄉之●五裡壩紅豆腐蒸臘肉與洋芋蒸飯
西鄉的美食變蛋、牛肉乾美名遠揚,不但豐富著我們的餐桌,還被打造成商品繁榮著西鄉的經濟。
但要說美食,你若有幸走進巴山深處的五裡壩鎮到農家做客,有一道壓軸菜叫—紅豆腐蒸臘肉,吃後你將永遠忘不掉。
勤勞樸實的五裡壩人,用最原始的養豬方法—豬草、土豆、紅薯和玉米養殖的「過年豬」,待到進九(大寒後氣候寒冷)後才屠宰,然後用鹽醃上一周(中途還要翻過一次,以保證全面醃好)。再把醃好的肉吊在火籠上方,利用常年在火籠上生火做飯、燒水時燃燒木柴所產生的煙把醃好的肉燻成臘肉。客人來了主人才現從火籠上方取下臘肉,把有肉皮的一面放在火上適度地燒,燒好的肉皮用菜刀刮過後呈金黃色。洗淨後放入各種作料煮熟,臘肉的香氣飄出老遠,聞到你就會忍不住咽口水的。
紅豆腐是用黃豆和山泉水做成的豆腐,把新鮮的豆腐切成一寸立方的小塊,放到鋪有乾淨稻草的攤篩內加以覆蓋,也掛在火籠的上方,使之有一定的溫度慢慢齷(發酵)到變了顏色將長出黴毛時,再把每一小塊分開,拌以鹽、辣椒、生薑等調料,儲存在不沾油的罐內密封。半月後加入少量料酒和自製的食用香料水稍置即可食用。因為辣椒的顏色紅紅的,所以取名紅豆腐。
在火籠吊鉤上用頂罐(做飯用的鐵罐)做洋芋飯時,待大米和洋芋在頂罐內煮到米伸腰後,除去米湯,把飯抄松,中間留一凹坑。然後把煮熟的臘肉切好放在搪瓷碗內,臘肉上再放適量的紅豆腐,把裝有臘肉和紅豆腐的搪瓷碗放入飯中間的凹坑處置平,蓋上頂罐蓋再掛在吊鉤上,用文火燒至頂罐內水汽快幹時取下煨到火籠邊,從火籠中央取些紅灰和炭火供用,轉動頂罐四個方位,直至飯熟為止。剛好利用這個空隙在火上炒幾道菜。
菜好飯熟,紅豆腐蒸臘肉出鍋加點蔥花就可享用了。洋芋蒸飯以其特殊的香氣和口感總是叫人百吃不厭。黃亮的鍋巴塗上美味的紅豆腐叫人讚不絕口。
五裡壩地處巴山深處,海拔高,冬天很冷。因為臘肉醃得是時候,燻得到位,燒得好,煮得巧,香得叫人流口水。又加上紅豆腐辣、鮮、醇、味。五裡壩紅豆腐蒸臘肉稱得上是雙劍合璧,美食第一。多年來一直是五裡壩的一道壓軸菜。訪遍巴山人自醉,茶醒精神菜開胃。蝸居當知神仙老,自古山人長百歲。
作者:碧宇(精靈特約供稿) 編輯:小翔
來自:舌尖上的西鄉 首發
西鄉精靈 ( xxjl168 )
微信加好友搜索 西鄉精靈 即可關注
西鄉精靈,資訊、文摘之精華。選文交給我們,時間節省給你。我們是覆蓋漢中市人群超過100萬的微信平臺第一聯盟「漢中微盟」成員,合作微信:ssiw77
閱讀原文打賞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