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擁有著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不僅僅有著強悍的軍事實力,在文化精神上也是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千年的沉澱,留下的奇珍異寶,琴棋書畫,可謂是數不勝數,而要說到名畫,最具代表性的肯定是近代的五位繪畫大師他們分別為:張大千、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李可染。這幾人的作品各有各的特點,但是都是屬於我國的頂級繪畫大師。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正是中國繪畫大師徐悲鴻,他被尊稱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所作的國畫彩墨揮成,尤其以奔馬享名於世。但是在繪畫領域取得如此高成就的他,卻討厭他的原配妻子,並因此給兒子取了一個極其晦氣的名字,沒想到7年後字字應驗,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繪畫世家,自幼習畫
1895年7月19日出生於江蘇宜興縣屺亭鎮的徐悲鴻,出生貧寒,因為父親也畫畫出生,於是從小便跟隨父親學習各種詩書繪畫。6歲那年已經學完了四書五經,於是便向父親提出想要學畫的意願。
因為家中貧苦,父親為了改善家中的經濟情況,成為了一名私塾先生,而他能詩文,善書法,自習繪畫,贏得了村民們的尊重,平常也會邀請他來作畫吟詩。也正是因為這樣,靠著賺取這點微薄的收入,才能勉強補貼家用。
而他的母親則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普通家庭婦女,每日便是照料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徐悲鴻自9歲開始便練習畫畫,父親命他每天臨摹一副晚清名家吳友如的一幅畫作,想要以這樣的方式來練習他對於調色,設色等一系列繪畫技巧。依靠著這樣每日臨摹,徐悲鴻很快便能幫助父親完成一些簡單的畫作,還能為鄉裡的一些村民們寫一些畫作。
13歲時,徐悲鴻已經可以跟隨父親在鄉鎮中販賣畫作,用來補貼家用,雖然日子過得和辛苦,但他還是樂在其中,也開闊了他的眼界。
隨著年紀的逐漸增長,年輕氣盛的徐悲鴻已經不能滿足現在這樣的生活,想要獨自去到當時最發達的上海賣畫謀生,並且學習西方的一些藝術知識,但是因為父親的突然病重,而不得不打消了這個念頭。
奉命成婚,被迫出逃
也就是在他17歲這一年,父母為他安排了一門親事,在那個年代這種相親模式可謂是十分普遍,一些年輕男女往往都沒有認識,就被安排進入了婚姻的殿堂,但是深受藝術薰陶的徐悲鴻對於這種方式可謂是十分厭惡。
於是決定用離家出走的方式來反抗這門親事,但卻在中途被父親抓回,強制完成的婚禮,並於後一年生下一子。心懷不滿的徐悲鴻將恨意發洩到了這個孩子身上,並為其取名為劫生,寓意著劫後餘生,可謂是非常的不吉利。
但是很快徐悲鴻便發現這個孩子似乎繼承了自己的繪畫天賦,胡亂的下筆也能畫出不一樣的韻味,於是有心想要把他培養成未來的繪畫大師,可惜老天總愛開玩笑。沒過多久後,這孩子便意外夭折了,深受打擊的徐悲鴻認為是自己取的名字害死了這個小生命,於是選擇離開家鄉去往了上海。
來到上海後,在朋友的介紹下,徐悲鴻進入了法國天主教會主辦的大學,在這裡結識了許多著名的油畫大師,並在畫作上獲得了他們的認可和支持,這讓他信心大增,同時也明白了自己的以後的創作道路。
因為他老師蔣梅笙教授的緣故,徐悲鴻認識了她的二女兒蔣碧微,並在數次接觸之後,兩人產生了男女之情,但是這時的蔣碧微已經被安排許配給蘇州查家。被逼無奈的兩人,偷偷私奔逃往了法國,並生下一兒一女。
而來到法國的徐悲鴻也是順利考入了考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學習油畫、素描等繪畫技巧。並且在北洋政府的支持下,遊歷西方各國,也就是這這個時候徐悲鴻了解了很多西方藝術,並為以後成為繪畫大師打下了基礎。
留學四年之後,徐悲鴻的繪畫水平已經可以達到與歐洲同期藝術家相互媲美的水平。學成歸來的徐悲鴻,開始轉身投入中國美術事業發展工作,他參與了田漢、歐陽予倩組織的「南國社」,積極倡 導「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國精神」。
但與事業上的一帆風順不同,情感上的他卻是困難重重。與自己相伴28年的蔣碧微分手,兩人也因此分道揚鑣,蔣碧微成了張道藩的情人,而徐悲鴻結識了自己的學生廖靜文,因為自己身體不好,而廖靜文總是能很細心的照顧他,於是對她產生了好感,1946年嫁給比自己大28歲的老師,並生下了兩個孩子,一直陪伴到徐悲鴻去世,結婚共七年。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徐悲鴻擔任了多項政治任務,一邊要進行繁忙的工作,一邊還要進行不斷的創作,徐悲鴻的身體也漸漸虛弱,很快便因為腦溢血,導致半身不遂。
抱病在床一年有餘,但他還依然堅持為學習指導功課,傳授他們繪畫知識,1953年腦溢血再次復發,逝世於北京醫院,併入葬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一代繪畫大師,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小結:
他是國畫創新的藝術實踐者,在繼承傳統繪畫的基礎上第一個把歐洲古典現實主義的技法融入到國畫創作中,創製了富有時代感的新國畫。
作為中國美術史上的著名畫家,他的畫作對中國美術屆這種舉足輕重的影響,而他在功成名就之後,卻並沒有歸隱山林,享受生活,而是投入美術屆,為未來的中國美術培養出了許許多多的優秀學子,他對中國美術隊伍的建設和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無與倫比,影響深遠。